收藏 分享(赏)

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doc

上传人:cw6mk8 文档编号:7139602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作者:王秀珍 赵立华 徐明【摘要】 为了解宁夏大学在校学生艾滋病、性病的近期干预效果,为本地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对选修性健康教育课的 1502 名在校大学生教育前后的有关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教育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从干预前的 32.1%91.2%提高到 83.4%99.9%,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媒体教育、性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报刊杂志是他们获得性知识的最佳途径。表明在高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知识教育普遍受欢迎,且切实可行,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大学

2、生 艾滋病 性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性病、艾滋病流行的今天,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性健康教育与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结合起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笔者与宁夏大学相关部门合作对宁夏大学 1502 名在校学生性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2003 年 9 月2007 年 3 月年选修性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 1502 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 816 名,女性 686名;回族 454 名,汉族 1048 名。年龄 1822 岁。1.2 方

3、法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提供的性教育与艾滋病预防教师手册提纲,培训内容包括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对艾滋病、性病患者的态度,性卫生知识的来源及需求等方面的内容。调查员由课题组教师担任,在教室组织集体答卷。开课前老师向学生说明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干预结束后 2 周内使用同一问卷进行第 2 次调查。问卷不记名,不讨论,学生隔开就坐,答毕当场收卷,回收率为 100%,可供分析的问卷为 99.8%。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性病知识掌握情况由表 1 可见,干预前在校大学生在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方

4、面知晓率较高(83.1%96.3%),而对同性恋、剃须刀、哺乳、吸毒、多个性伴侣也能传播艾滋病、性病认知率较低(53.9%78.9%),对传染性软疣属于性病一题的答对率最低仅为 32.1%,但干预后各题正确率明显提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除“握手不传染艾滋病” 、 “电话不传染性病”答对率较高外,其余各题的答对率较低(40.3%73.2%)。来自农村的学生答对率明显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P0.05),但性别之间、民族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题正确率明显提高,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 54.8%83.2%提高到了 90.4%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5、1 宁夏大学 1502 名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略)2.2 对艾滋病、性病态度的比较教育前有 58.9%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应对艾滋病、性病病人进行强制隔离,集中统一管理;有 23.4%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应公开其姓名、住址,使受威胁的人有知情权,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有 41.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应对其保密,允许过正常的社会生活;有 85.6%的师范生认为艾滋病、性病患者应享受就医、工作的权利,但也有 13.8%的认为其不应享有这些权利;有 59.7%的同学愿意为艾滋病、性病感染者提供帮助。教育后仍有 14.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应对艾滋病、性病病人进行强制隔离,集中统一管理;有

6、88.7%的师范生认为应对其保密,允许过正常的社会生活;有 96.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艾滋病、性病患者应享受就医、工作的权利;有 76.4%的在校大学生愿意为艾滋病、性病感染者提供帮助。和教育前相比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性别之间、民族之间对艾滋病、性病态度有明显差异(P0.05)。2.3 教育前后希望获得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方式见表 2,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多媒体宣传片、性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报刊杂志、专业书籍、因特网、朋友同学、父母。因此,建议多开发健康有益的多媒体教学片,以提高性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表 2 宁夏大学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知识的途径(略)

7、3 讨论与建议3.1 对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教育前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除了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外,对其它性病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性病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尤其男生明显低于女生,这一结果与国内某些报道不同1-2 。本次调查显示除了性知识缺乏外,还提示教育前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感染者的认识和态度亟待纠正。大学各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提高这一特殊人群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水平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且将来可以影响下一代受教育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认识和态度,对我们国家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起

8、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2 在大学生中开展不同形式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非常有效 处在青春发育中、后期的大学生正值发育和学习的黄金时期,学校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一个主要场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专业教学效果显著,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3 。进一步证实了学校具有系统的教学组织体系,可以为学生安排、计划和实施各种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确立最为适宜和最为有效的途径,且绝大多数大学生也迫切希望通过这一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98.7%)。3.3 不断改进干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还提示,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科学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方式处于第一位的是多媒体宣传片、第二位性健康教育课,因此,我们一

9、定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把性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健康生活行为,达到有效控制性病、艾滋病的目的。如何有效的使公众正确认识并积极预防性病、艾滋病,如何提高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对性病、艾滋病的关注,如何减轻性病、艾滋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减轻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等,一直是艾滋病防治领域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首先利用现有民间机构积极培养师资工作,同时逐步推广同伴教育活动,继续普及媒体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防范知识。这些工作将对本地区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本项目所取得的重要的、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之一。【参考文献】1 赫欣,胡中德,刘国良.漯河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2004,25(3):279-280.2 陈晶琦,赵德才.北京市 3 所大学一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J.中国学校生,2002,23(4):332-333.3 徐明,邵佩兰,魏智清.某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3(6-B):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