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林语堂的女性观倘若我是一名女子,我不会对女人有敌意,因为我们是同类;倘若我是一名男子,我也不会对女人有敌意,因为那意味着我将要面对整个世界女人不友好的审视。这不是自讨苦吃嘛?近来看过林语堂先生写的一本关于男女观念的书淑女的魅力 ,写得很精彩,也很全面。但有些主观的臆想,并不代表我作为女人的一分子会如数赞同林先生关于女性评价的观点。莎士比亚曾说过:“赢我之爱情者,在妇人之诚挚,不在容貌之美。 ”这是林语堂先生在淑女的魅力这本书第二节“美中最美处”里所引用的话。在我看来,林语堂先生讲得对极了。林语堂先生认为美貌并不是快乐之源,有时美丽还会为自己招来烦恼,因此他本人更看重潜藏于心之深处的内在美,
2、强调女子的心灵美,因此女子应该修身养性,要拥有高贵的品性,广博的学识和纯洁的灵魂。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的时刻,我们欣赏一位女子不应只看她的外貌,对她品头论足,从发型、首饰到穿着,却忘了去探探她内在的美好。林语堂先生的“心灵美”这一观点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永远不褪色的潮流,特别是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快节奏社会里。见惯了用虚荣包装自身的摩登男女后,才明白能在这个社会找一个由内心发出美德、且不卖弄的魅力淑女是多么困难。所以在这里,不难免要推崇下林语堂先生眼里的这类女性。在林语堂先生的某些女性观里,是在为女性辩护的,比如讲到3女性的眼泪。在红楼梦里,贾宝玉曾说过“女人是水做的” ,所以林黛玉等诸女子爱淌
3、眼泪也就十分正常了。从古至今,女子就化为水的象征,伤心时会泪流而下,受了点伤会流泪,甚至欢喜的时候也爱哭于是,女人这一淌眼泪的习惯就被男人看成了软弱的标志,从此,这个世界,男强女弱。但在林语堂先生的女性观点里,眼泪不过是种情绪发泄罢了,并不是女性性格软弱的一种体现,因为男性也会流泪,从古至今,甚至连英雄也会流泪。痛苦也好,喜极也罢,眼泪只是表示各种情绪的象征,女人好哭不是示弱。所以远离那传统又固执的人类思想吧,女人当自知,才能自强。除此之外,林语堂先生还客观地警告初尝恋爱的女孩不能被甜言蜜语所惑。在过去那个时代,写情书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男人写情书给女人,无非就是为了取悦女人,有时会在纸上说
4、些毫无实质的甜言蜜语,逗得女人心情愉悦。但男人未必情真,所以女人应理智对待,否则在恋爱的游戏里,受伤的往往是女人。而成了婚的妇女,当遇到结婚后的种种痛苦时,应当让痛苦升华,尽量寄托我们的心灵于音乐、图画、文学等等。林先生此等开导,我认为还算客观公正。现在,如果林语堂先生还在世,看到或听到类似丁克家族、艳照等各种“门”事件或娱乐圈里各种豪放女等等新闻,不知道还存有某些传统观念的他会不会感觉世界快崩溃。林语堂先生认为世界上最奇怪的是女人,是的,人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动物,所以,女人4也不例外。他认为女人的表面上重情感轻理智的,女人总是与礼俗、宗教信仰等精神上的世俗挂上勾。“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
5、、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有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有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选自金圣汉之生理学这句话似乎在肯定女子存在的必要性,但他话锋一转,认为女子生来势必要守礼的,读了不禁让广大女性感到拘束。一个人的天性,不管是男性的还是女性的,生来应该是向往自由的,而不存在什么守礼与不守礼的区别。但林语堂先生却把女性的终身全部规划为为婚姻奋斗的过程,这难免引起女性的愤怒。林语堂先生批判有的女人总是追求时髦而变得俗不可耐,认为女人所得的穿衣方面的教养要比书籍方面多得多,是个花钱的主儿,且女人总是用性的吸引力来占有男性,因此他得出个结论:女子最好的归宿还是婚嫁,结婚是
6、女子最好的职业。这个观点在淑这本书里反复提了又提,可见林语堂先生有着多么强烈的婚姻观。但林语堂先生的婚姻观对于女性而言,无疑是不公正的,十分的大男子主义。他一方面为女性征求公平的待遇和权利,一方面又把女性束缚在婚姻和养育孩子里,认为女人应当当个“贤妻” ,既会做家务,又要会顾全孩子和丈夫的全部,丈夫变心是自身原因,要学会反省和改造自己这些观点在作为新时代女性的我们看来,只觉得荒谬。女人结婚、养育孩子,是她一生中5必走过的一段路程,但绝不是以此为中心的,女性更不是男子的依附品。世上的职业很多,如果非要把结婚也当成一种职业的话,那么对女人来说,那也只能算是个副业罢了,而不是林语堂先生口中的唯一的主
7、儿。除了婚姻,女人还可以兼顾其它副业,这点,跟男人是同等的。女性可以选择结婚或单身,当然也不会因为终身单身而导致出现林语堂先生口中所说的“心理变态” 。林语堂先生说过一句明白的话:“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的情妇就是妻子” ,意思是强调孩子存在与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这跟丁克族是完全相反的。我认为有没有孩子是不能去判断一个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重要性的。至于养育孩子,这是每一对夫妇都必须尽责的事,而不是单指这只是女性生完孩子后的全部。“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
8、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这句话描绘得很温馨,或许林语堂先生从他母亲或他妻子廖翠凤那里看到过这种母性的光辉,要不然在京华烟云的最后,作者也写不出姚木兰在战乱时时出现的那种母性的慈爱。母性是伟大的,我们不能否认。母亲无私地在照顾自己的孩子时很美,但女性最美的时刻,我觉得,是她最认真的时候,无论是6养育孩子,还是做着其它的事。所以把女性局限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里是很不明智的。时代在变化,观念也在变化,如果还是把女性圈在传统的观念里,那么这变化的世界不是前进了,而是退化了。在现实中,或许廖翠凤就是这么一位令林语堂先生满意的妻子。既能持家又能好好地养育孩子,虽然偶尔会闹些
9、小毛病,但夫妻中一人能忍则无碍。廖翠凤虽然不美,但她符合林先生心里的那种传统的道德的妇女,虽遗憾不能和相恋的陈锦端成为夫妻,但这样的结果,林语堂先生还是欣然接受的。为什么?因为他需要的就是以结婚、养育孩子为终身职业和以他为中心的妻子。而在小说中,或许姚木兰是林语堂先生心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姚木兰才华横溢,小时深受父亲道学的影响,性情随和,优雅端庄,识大体识时务,有主见,宽容善良而且有勇有谋,在某些思想观念又不甚落后,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摩登思想”的新式女性,但总体上是不会超过那个传统道德的度。作者笔下的由孩提时代到中年妇女的姚木兰,作为一个少女、妻子、媳妇和母亲,她无疑是合格到不行的女性,下厨、刺绣、剪缝等家务事样样优质。这样全心全意为家庭牺牲的完美女性,正是林语堂先生对女性的至高要求。但正如我前面所分析的,林语堂先生的女性观一半可采纳,一半可弃之。女性的心灵美要大过于其外貌,女性不再是男人的依附品,也不是软弱的代名词,女性要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和理智的头脑,而不是为爱冲昏头,是要独立,婚姻、哺育孩子也不是其终身职业,女性应当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