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掌握反思方法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进修学校小教研 杨翠凤教研人员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掌握反思方法 ,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大家认识到:自己发现问题比自己解决问题更重要,对青年教师“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的方法指导非常重要,他们只要掌握正确的反思方法,就能准确地发现自己教学中成功和问题,同时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了问题则找到了提高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使自己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目前课程改革激活了青年教师教学思维,课堂注重了“新理念,新形式,新的设计,新行为”这是可喜的,但青年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
2、,如果只追求“形”的东西,不研究“质”的内容,就会严重制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A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地把教学中合作理念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教学潜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化地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做到理念理解到位,目的明确,要求具体,重点突出(以上表中的呈现) 。在教学的第二环节中,不足:自己教学习惯的做法代替了原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的合作理念目的不明确,要求随意,重点不突出;学生反馈学习成果时,指名学生发言,还是用理想的学生发言代替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学生讨论的形式是民主的、合作的,但反馈的是个人的。
3、教师的主观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生成的好奇感、新知识及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一并被抹杀了。A 青年教师能把这个环节设计理念(合作学习)与教学实施不一致地方反思到位,这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突破。这样的反思是学习不只是停在表面,而知道把教学理念,不但有教学设计,也有具体操作要求、方法和达到的效果;反思不断把自己引入教学深层次研究;反思在教学过程的点滴不满意中进行,反思意识不断增强,方法不断改进,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教研员指导青年教师反思的关键是研究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应用;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在应用理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指导教师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服务和满足
4、教师在教学中各种需求。针对本节教学片段所需的反思内容:1、教学顺序,包括环节设计、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2、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3、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A 教师有意识地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反思,从突破课堂教学中微观问题开始,反复、持久地研究下去,可以逐步增强自己的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自己反思能力。具体操作:1、 A 教师把自己的实践过程的行为与思考,决策,设计的过程作为反思时的对象。2、 A 教师自己换位思考,站在听课者、研究者、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设计过程,理想的预案过程和实际教学效果中落差在哪里?先从教学理念、目标、行为、方法
5、和效果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再从第一个层面对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方法与效果逐个环节与教学活动前决策的教学理念、目标、效果进行反思,发现哪些是理想的,哪些没有达到预定要求的,哪些深层次的是自己事先领会不到的,这样的反思会使自己逐步意识到的主体作用和责任,认识到自己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渐渐地找到自己教学中希望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会使主体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反复进行,会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专业得到发展。个案二:B 教师上完区级数学研究课 观察物体后,笔者与教者交流的内容如下:(本案例主要帮助教师整体反思教学过程) 笔者:课上完了,你的感觉怎样?(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 )B 教师:这节课我
6、上得很认真、挺投入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教学活动上。 (教师的关注点在自己投入的精力和教师本体对教学活动的关注。 )笔者: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我听课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你的教学活动上。这样的效果你是怎样产生的?(引导教师关注产生活动效果的原因,即调动教师深层次思考的欲望。 )B 教师:第一次我按照课标和教学要求,认真设计了教案,我自己认为比较理想,但试讲后感到,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差太远,自我分析原因是教学方案设计考虑到教师本人的太多,学生没有分析透。于是,把教案的不足地方进行了修改。 (具体内容略)当第二次试讲是,对原教案理想的变成学生能接受的,每个环节设计目的、要求及方法清楚明白,但学生不感兴趣(因学
7、生不是本班的,可能是预习不到位) 。对问题反思,虽然不是本班学生,但我也从主观去思考,去重新设计。设计研究的重点内容是:1.如何利用课件演示,突破重难点;2. 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变换学生的座位,多角度观察物体;3.观察的方法多样化 4. 利用评价功能,调动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学习兴趣; 5.过渡语突出儿童的趣味性。 (在引导下,教师能够从备课、上课的不同阶段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且关注到了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原有认知等内容,反思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扩展。 )笔者:本节课上完后,你对自己课堂评价是什么?(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调动教师关注自己教学行为的积极性。
8、 )B 教师:本节课我感到:1. 有趣。 (如学生能主动学习)2. 师生状态好,学生的回答语言生动,每个学习环节都是学生自然进入。3. 每个教学环节比设计的发挥好,教学过程中有新的东西生成。 (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上,可以看出教师已经能够从学生学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体现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新理念,这应该说是教师深入思考之后的进步。 )笔者:是,听课的教师也是这样评价的。你认为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听课者的认同给教师以适度的激励,继续引导教师深入反思产生结果的原因。 )B 教师:原因有多方面:通过多次与教研员备课,得到了多方面的指导,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经过多次试讲,同行的帮助和反复修改,自己有了
9、驾驭教材的能力和信心;再经过向书本、他人的学习,自己对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应用有了悟性;对上本节研究课自己早有知识和精神准备,目的性强,上课时精神状态好,与学生相互配合好;设计的教学预案和实施中发生矛盾时,自己静下心来反思问题在哪?原因是什么?找到问题再琢磨改进方法,这时要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资源,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由自己生成,别人代替不了。 (教师已经意识到:有意识的反思,是教学行为得以改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整体分析:以上是笔者与 B 教师的一席对话,从中感觉到 B 教师的反思,始终以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参照的,B 教师的意识中把教学自己行为时时与原方案对比着,三次更改教学设计方案的理由、根据,都是反思自己前教学设计方案思路,决策与实际行为找到了落差和突破点,在实践中,逐渐地自己找到自己,自己升华自己。结束语:反思的基础是实践,是对实践活动的全面分析与客观评价。反思必须有所对比,有所参照。对比的,参照的必须建立在对所做的背景全面把握下,在对相关理论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融入事物的内在系统中,代表事物发展的、前沿的特征。反思不仅是个人的认识水平的自我认识或自我评价,更是追寻个人决策的深层知识和做法与实际成效,从思考到行动的起点上找问题,抓细、抓实、持久反复地做下去,以此实现主体认识的转变与提升,追求专业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