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阳一中 2011 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语 文 试 卷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1.9.29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表述、填空、作文)两部分。1-13 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答案写在第卷上。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只交第卷。第卷 (共 39 分)一、 (18 分) (每小题 3 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 13 题。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 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 为,民 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
2、 变。在漫 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 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 。一般的 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 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 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 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
3、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 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 “活着” 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 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 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 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 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 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 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
4、金加银,着力于 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 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 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 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 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 那就是保持住民 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 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 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 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 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
5、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 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2.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生活内容
6、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 金开诚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 、相互促 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 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 “默契”。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7、;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但 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坏“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 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 默契”。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目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
8、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 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同 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 、花点子,并在托腔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 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 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 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不过,艺术“默契 ”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
9、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 统之外的种种社会 历史因素的制约。 现在只就新观众对京剧演唱与伴奏的听觉感受来说,由于听的能力缺乏 训练 而未能入于唱腔与伴奏的精细之处,整个听觉既然处于极为粗略的宏观状态,就不能不感到京剧的唱腔与伴奏是过于单调以至于陈旧的。但从美学上说,京剧的佳妙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确蕴藏着中华民族创造的大量艺术精华。因此许多创作人员和热心人士深感到 对它的继承与发扬负 有历史的责任, 为此而进行种种探索以求改革振兴,试用交响 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就是这类 探索的一种。 这种探索,特别需要得到懂行的老观众在精神上的赞助与支持, 这也是一种社会性的默契。注 托腔:戏曲演出时用乐
10、器衬托演员的唱腔。4下列对“艺术默契”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艺术所持有的一种理解和认识。B艺术默契的稳定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的谅解、求美心理决定的。C艺术默契的变动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相互依存关系趋于破裂而导致的。D艺术默契的形成是受到艺术运动的规律和种种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的。5下列对京剧伴奏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以京胡为主的简单民族乐器为京剧伴奏,获得许多老观众的充分认可。B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标志着传统京剧伴奏的逐渐变化和发展。C使用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就背离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默契。D京剧伴奏引进新乐器新形式,是
11、为了振兴传统京剧艺术而作出的新的尝试。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接受现代庞大的交响乐队为传统的京剧演唱伴奏的表演形式,老观众就需要抛弃因循守旧的观念。B只就听觉感受来说,即使训练听力并改变听觉的粗略状态,新观众也很难进人京剧艺术的佳妙境界。C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意味着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将逐渐退出京剧艺术的舞台。D有懂行的老观众的精神支持和缺乏听力训练的新观众的用心贴近,京剧探索中新的默契就可能形成。二、 (21 分,每小题 3 分)(一) 、文言实虚词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
12、论 (爱护)B、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顾念)C、乘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驾)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顽固)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表被动)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过错)C、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孔雀东南飞 (双层)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应当)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 字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A、与相同, 与不同 B、 与相同,与相同C、
13、 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 不同10. 下列句子中加点“ 于”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A、青,取之于蓝。 劝学 B、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C、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 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14、。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 陈将频 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 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 谒军门 ,昼夜不 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陈叔宝遣领军 蔡征守朱雀航, 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 撝之曰 注 :“老夫尚降,诸 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
15、此二公者,深 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 实 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 ”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 “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 时节与歌相应 ,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 陈国天子乎?”对曰:“ 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
16、注撝(hu):挥手呵斥。11.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1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A. B. C. D.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
17、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第 II 卷(111 分)三、 (33 分)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余干旅舍 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 邻家渔未归。乡
18、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捣寒衣:妇女用木棒敲打砧石上织好的布帛,使柔软熨贴,以便裁制寒衣。(1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3 分)(2 )有人评论此诗具有“ 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特点。 (8 分)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 柳宗元久为簪组 累,幸此南夷 谪。 闲依农圃 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 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榜:指摇船用具。(1 )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说明。 (5 分)(2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
19、 ”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 “不怨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从军行 李白百战沙 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 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 刘长卿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 围。注: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1 ) 李诗的“独”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 分)(2 ) 两首诗所写的战争都是败仗,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7分)四、 (18 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
20、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斯是陋室,_ _(刘禹锡陋室铭 )(3 )塞下秋来风景异,_ 。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4 )瀚海阑干百丈冰,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浩荡离愁白日斜,_ 。 (龚自珍 己亥杂诗)(6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8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9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10 )蟹六跪而二螯,_ 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11 )淇水汤汤,_ _。 (诗经氓 )(12 )朝菌不知晦朔,_,此小年也。
21、(庄子逍遥游 )(13 )夫列子御风而行,_,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逍遥游 )(14 )屈心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15 )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 蜀道难 )(16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 (李白 蜀道难 )(17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 (杜牧阿房宫赋 )五、作文(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四川大学副教授李小光,2011 年 8 月初被曝所著书籍涉嫌 严重抄袭台湾师范大学硕士生郑倩琳的一篇论文。9 月 21 日,四川大学发布公告称,经调查核实李小光的学术抄袭行为属实,并对李小光做出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留用察看(察看期一年)以及取消相关荣誉、停止 导师资格、解除课题聘用、追回相关款项等处分。其实这种造假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假 产品、假唱、假履历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平时的考试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造假现象, 仅仅是交卷时 的小动作,在我 们这个已经是高三的年级就几乎没有哪个考场可以幸免。高 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