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北津学院商学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报告课程内容: 综合课程设计 相关课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学 期: 2012-2013 学年第 1学期 学时学分: 56 学时 3 学分 专业班级: 信科 1021 学 号: 100322030 姓 名: 徐纯 指导老师: 罗毅辉副教授 提交日期: 2012-12-27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引 言立足于校园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建成符合标准化协议、通用性较强、实用的系统,以提高图书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在对图书、读者的管理,其实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本系统的建
2、成无疑会为管理者对图书管理系统提供极大的帮助。使用该系统之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管理读者的登记、图书的购入、借出、归还以及注销等;还可以查询某位读者、某本图书的借阅情况,对当前借阅情况给出一些统计,给出统计表格,以全面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 本系统的宗旨是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使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系统、高效的实施。一、网站目标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二、项目规划2.1 项目资源2.1.1 硬件设备客户端: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200
3、2.20GHz 2.00GB 内存2.1.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引擎、支撑软件)操作系统: Windows 7 旗舰版支持环境:IIS 5.0数 据 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2.1.3 软件工具(分析设计建模工具、软件开发工具等)建模工具:viso2.2 项目规划2.2.1 任务描述图书馆系统庞大而杂乱,各个环节错综相连,这就使得分析和设计工作非常繁重。需求和获取是分析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必须小心仔细,做到准确详细。经分析得出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大致具有采访编目管理、典藏管理、期刊管理、阅览室管理、流通管理、读者管理、文献检索和系统设置模块。系统的使用人
4、员大致分为系统管理员、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2.2.2甘特图三、系统需求分析3.1 功能需求登录系统:注销用户、系统退出。 管理:用户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借阅管理。 查询:图书查询、读者查询、借阅查询。 报表打印:所有图书、借出图书、库存图书、所有读者。 帮助:使用说明、关于。 另外建议: 1.做个有条形码的借书证,方便借书还书。 2.在编目和流通这两块一定要改善,用计算机管理。 3.对库能够灵活设置。 4.做个借期超过要求罚款的功能,不同类的书罚款各不相同。 5.软件系统安全上要有一定的保障。 6.增加各种尽可能多的统计功能。 7.安装磁条,增加图书安全性。 8.图书管理系统软件还必须
5、具有,导入, 导出数据库功能。方便即时更新和修改。图书馆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分析图3.2业务流程图书业务总体的流程是:采访人员编辑预订清单发给书商以进行预订,新书到馆后进行登到后送编目室进行编目,到编目室后首先进行新书查重,若为本馆已有的图书,则直接打印标签和书袋,否则利用标准Marc数据套录。若能检索到,套录后可进行适当修改,若检索不到,利用书商提供的Marc数据套录,若都检索不到,必须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分类和编目。先进行分类,手工录入书目信息之后打印书袋和标签,同时打印本批次的新书清单,同时进行新书通报,并进行本批次图书的相关财务统计后送典藏室进行图书分配入库。图书馆为了提交书库的利用率和读
6、者选择图书的速度,必须对本馆利用率很低的图书进行剔除。流通人员根据相关数据检索,生成剔旧图书清单后进行剔旧,并送典藏室作适当处理报废。典藏进入流通书库后,图书便可进行借阅。图书业务工作状态图33总体需求分析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而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者的需求: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因此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为系统需求的核心。他们对系统的要求为:能随时随地查询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和新书通报情况;能方便地借还图书、续借图书、预约图书:能够查询和修改自己的基本资料、借阅图书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需求:
7、图书馆工作人员能进行图书借还书处理:能方便地进行文献的订购、编目加工、典藏分配等以及对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统计调查分析等;能对预订而未及时到的文献进行催询;能对于借阅图书已超期的应催还提醒读者归还,对于读者预约的图书还回后应通知读者来办理借阅手续:流通管理员能进行续借、取消预约:能方便地对图书进行查询;能修改自己的密码等。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能管理用户,包括增加、修改、删除各种用户及用户使用权限。对读者借阅权的设置、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及对系统数据备份。33.1定义参与者参与者是用户作用于系统的一个角色(Role),它存在于系统的外部,通常代表与系统交互的人、硬件设备或另一系统。同时,参与者
8、有自己的目标,通常通过与系统的交互而实现。通过对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主要有二类参与者: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者的用例关系图如图所示。(1)图书借阅者:通过借阅证在图书馆内进行图书借阅活动,包括借书、还书、续借等一系列活动;还可在外网通过IE访问图书馆Web服务器,进行图书馆馆藏检索、借还查询和图书预约等相关活动。(z)过客:指任何可通过internet访问图书馆Web服务器的人员,可以对本馆的文献和期刊进行检索。(3)采编人员:负责图书的预订、验收;对采访交送的数据进行编目后,打印图书的卡片、标签和财产清单。(4)典藏管理员;负责图书的馆藏分配、修改及剔旧。(5)流通管理员
9、:对图书的流通进行管理,包括读者借书、还书、赔失、收款,以及图书催还、预约通知、取消预约等(6)期刊管理员:负责期刊的管理。(7)阅览室管理员:对阅览室中读者和书刊的管理。(8)系统管理员;负责用户管理、信息统计和发布和数据库维护33,2定义用例在UML中,用例被定义成参与者与系统在交互中执行的一系列动作,而用例模型描述外部参与者(Actor)所理解的系统功能,用来获取需求,对系统的开发进行规划和控制。大部分用例将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用来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此外,用例还将驱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其它软件开发阶段。通过对图书馆的需求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系统中有如下用例存在:(1)系统
10、登录:完成用户登录系统和身份验证功能,对开始登录的用户给予预订的权限,并记录该用户的所有操作。(2)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控制中心,提供用户管理、系统参数设置、系统工具和数据库维护的功能。(3)采编管理:提供图书预订、验收入库功能,能对新录入图书数据进行查重,然后编辑录入,并打印相应的图书卡片,标签。(4)典藏管理:提供图书的馆藏分配、修改及剔旧(5)流通管理:提供借还,读者管理、流通数据查询、催还、预约管理和流通数据统计。(6)期刊管理:提供期刊的订购、登到、催缺、装订和过刊管理。(7)阅览室管理;实现阅览室读者登到、暂借、归还功能,并按日、月、年进行借阅信息统计。(8)文献检
11、索:读者可在内外网用IE浏览器访问图书馆Web服务器,实现馆藏检索、借阅查询、新书查询、图书预约和查询功能。333构造需求模型在确定了参与者和用例的基础上,通过绘制用例图来可视化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联系,可以更清楚直观的了解系统的行为。系统总体用例图如图上图中所绘制的各个用例,只是宏观的描述了系统的功能,而组成某个功能的子功能没有描述。下面将系统总用例图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描述。(1)系统管理用例可进一步分为用户管理、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库维护用例,如图用户管理:包括编辑用户信息和用户权限设置。主要功能为管理系统用户,设置系统用户的用户名等用户的基本信息,分配各系统用户的工作权限范围,设置和修改系统用
12、户的口令等。系统参数设置:由基本信息、系统参数、业务工作参数设置。基本信息用于设置图书馆代码、图书馆名、地址、联系人、电话和网站主页的一些基本情况;系统参数用于设定服务器IP地址(用于交流模块转发数据的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l仃P)和CALIS上传服务的相关参数设置;业务工作参数设置采购、编目和典藏的相关操作规则和流通管理中的借阅规则、预约、催还以及超期、丢书赔款规则的设置等。数据库维护:主要是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和内外网的数据库服务器上数据进行无缝连接。(2)采编管理用例可进步分为采访和编目管理用例,如图所示。采购编目是国书馆处理图书的起始点,也是),IARC数裾的一个入口。该用例包
13、括预定、验收、查重、套录、图书卡片和标签的打印、新书通报和报表打印功能。预订:完成图书的检索、日常的文献查重复书目记录和预订购工作。验收:对于已经订购的图书到馆后要进行“文献验收”,该功能完成对到馆的图书进行分配登录号和入编目库或入馆藏等操作。编目: 图书编目系统对图书采访系统交送的数据按照MRC标准进行详细加工,同时可用查重功能防止一种书多条书目数据。按用户的需要输出卡片。标签、新书通报和各种财产报表。(3)典藏管理用例可进一步细分为新书验收分配、扫描分配、批量调配、维护、剔旧管理,如图所示。新书验收分配:完成验收从编目系统转入典藏工作库的数据,完成文献分配工作,生成条形码,将处理完毕的数据
14、送入馆藏书目数据库;或将不正确的书目记录退回采购或编目等,并可打印分配表。维护: 维护馆藏书目数据库,包括增加、删除、修改书目数据的lIARc记录;典藏数据维护,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图书条码与登录号、调配收藏库室等;各种数据报表的打印;图书回溯建库等。扫描分配:通过输入条形码(可扫描完成)批量分配馆藏库室,并自动生成该条形码对应的索书号和文献名的功能。批量调配:批量调配收藏库室和设置虚拟库室功能。馆藏盘点:可使用便携式或普通固定式条码扫描器、自由顺序地对所有资源或部分资源进行盘点。剔旧管理:输入分类号、起止出版日期、起止借阅日期,选择馆藏代码,查询满足条件的每种书被借阅的次数。将借阅次数低的图
15、书下架,将其馆藏代码修改为剔旧馆藏。(4)流通管理用例可分为读者管理、借还、流通查询、流通统计、预约管理和催还用例,如图所示 借还:处理前台的外借、归还、续借、预约、交款、赔书和违章处理等日常操作。读者管理:实现对读者数据库的动态维护,包括读者数据的追加、修改、删除、查询,读者证的打印、挂失和注销管理。流通数据查询:输入查询条件,查找所需的图书馆藏信息,条件包括:书名、ISBN号、书名拼音码、著者、出版社、馆藏号、条码号,显示每种书的馆藏分布及借出情况催还:对于已超期或快到期的借出图书,实现电子邮件催还或网上发布催还信息、打印催还通知单等操作预约管理:实现查询预约、取消预约、网上发布预约信息、
16、打印预约到通知单等操作。流通数据统计;动态显示和打印在使用本流通系统后本月、本年以及历年的流通数据统计报表。统计项目有:图书分类统计表、读者类型统计表、读者单位统计表、流通类型统计表、组合统计表;图书馆利用统计可以对外借排行、热门书排行、到馆排行进行等统计分析,以了解读者的借阅情况、某种书的外借的次数等信息。(5)阅览室管理用例可分为读者登到和阅览室统计两个用例,如图所示。读者登到:可通过在读者条码栏内键入读者条码号或用条码阅读器扫入读者条码,系统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读者部分基本信息和借阅信息显示到窗口,完成读者的阅览登记;完成书刊的借阅登记和归还;并可以对登记日志和流通日志进行阅览和打印。阅览
17、室统计:对阅览室的读者登到、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包括综合统计,按月统计,按年统计,据此可以核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6)文献检索可细化为读者检索、网上预订、预约通知、催书通知、新书通告、文献检索、期刊检索用例,如图所示。读者检索用例还可进一步细化为借还查询、预约查询、资料修改等。读者检索:读者输入借书证号和密码,验证后可在互联网上查询自己借还图书情况,预约情况,及自身用户资料的修改。网上预订:输入查询条件,查找所需的图书馆藏信息,显示每种书的馆藏分布及借出情况,若已借出则输入读者证号进行预约。预约通知:读者输入借书证号和密码,验证后可获知是否有预约通知单。文献检索:检索本馆的文献馆藏信息。新书通告
18、:查阅最新最近的图书资料。期刊管理用例实现的功能和流通管理用例的功能模块是一致的,只是管理的对象是期刊。在以下章节中,我们省略期刊管理用例,包括数据库中表。3.4 分析阶段用例类图模型分析模型主要绘制的是分析类图、分析阶段序列图及活动图,分析类图是根据用例的执行,找出相关的类,并用相关顺序将类相应的绘出。序列图强调的是发生的时间顺序,因而,序列图中的垂直轴线表示时间维数。活动图的主要作用是表示系统的业务工作流和并发处理过程,它更容易显示参与者的决定和系统异常所要执行的多条路径,而这用序列图是难以表达的。3.4.1 借书模型分析阶段借书类类图模型分析阶段借书类序列模型分析阶段借书类活动图模型3.
19、4.2 还书模型分析阶段还书类图模型分析阶段还书类序列图模型分析阶段还书类活动图模型3.5 用例实现设计模型3.5.1 借书在流通管理子系统中,流通管理人员在处理借书时,读者首先向工作人员发出借书请求,工作人员接收借书请求,打开图书借书界面进行借书处理。借书处理程序要求输入读者借阅证号,工作人员输入读者借阅号后,处理程序访问读者信息表,检索索读者当前借书状态,若允许借阅,则扫描被借图书的图书号,并访问图书信息表和借阅信息表检索该图书的存在状态,若可借,执行借出操作,同时增加借书记录和更新读者信息表借书顺序图3.5.2 还书在流通管理子系统中,流通管理人员在处理还书时,读者首先向工作人员发出还书
20、请求,工作人员接收到还书请求,打开图书还书界面进行还书处理。扫描需还的图书的图书号,并访问借阅借阅信息表,检索该图书是否能正常归还,若是正常归还,则执行还书操作,修改借阅信息表和读者信息表。还书顺序图36 数据需求3.6.1 数据流图借还情况学生 ID 号借书证号书号信息入 结 查询结果库要 果 查求 看要 阅求 读信息内容管理员P3借还书处理学生D3借还书信息P1检索D1图书分类信息D2图书信息P4浏览处理P2图书添加及删除处理操作处理结果帮助请求帮助信息3.6.2 .数据项说明bookinfo (图书信息 )数据项名称 类型 意义 精度 是否为空 主键Bookid Numeric 图书编号
21、 8 否 是Title Char 书名 40 是 否Publishdate Date 出版日期 是 否Author Char 作者 30 是 否Publisherid Numeric 出版社 ID 是 否Number Integer 册数 是 否Publicinfo(出版社信息 )数据项名称 类型 意义 精度 是否为空 主键Publisherid Numeric 出版社 ID 4 否 是Publisher Char 出版社名称 30 是 否Address Char 地址 50 是 否Tel Char 电话 16 是 否Fax Char 传真 16 是 否Postcode Char 邮编 6 是
22、 否http Char 网址 16 是 否Sborrowinfo(借还书信息 )数据项名称 类型 意义 精度 是否为空 主键Bookid Numeric 图书编号 8 否 是Stud_id Numeric 学生 ID 号 6 否 是Loandate Date 借书日期 是 否Return Date 还书日期 是 否P5 帮助处理D4帮助内容Fine Money 罚金 是 否Num Integer 借书数量 是 否Register(图书管理员登陆信息)数据项名称 类型 意义 精度 是否为空 主键Register Varchar 登陆名 10 否 是Regpwd Varchar 登陆密码 10 是
23、 否Borrow(借阅查看登陆信息)数据项名称 类型 意义 精度 是否为空 主键Studid Numeric 学生 ID 号 6 否 是Pwd Varchar 密码 10 是 否3.6.3 数据模型四、 项目总结1 经验这次实验之前,我对课程中的许多概念的理解都是很浅的,似是而非的。而通过这次实验,我将许多的概念系统化,从而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可以说,这次试验相当于一个监督员,逼我学到了其中的好些知识。也许,没有这次试验,可能有些东西至终也不会学到手的。这次试验最大的收获有两个:课内方面,可以将零碎的东西整合到了一起。课外方面,我深入的了解图书馆系统的内部结构,实现过程、及一些基本规定。
24、另外,对我思维的全面性、逻辑性都有很大的提高。2 教训我觉的这次试验我最失败的就是太低估了实验的难度,也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当初刚要做实验的时候,觉得也就是几个图啦,应该不会很难吧,觉得应该很快就可以做完的。再加上那时的操作系统实验正做的如火如荼,因此就把这个实验先放了过去,所以当这几天要交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原先也想过,考虑过,但此时真正要做的时候又想到很多原先所没有想到的东西,很多方法都有被颠覆,使得我觉得时间真的是不够用。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失误。我一定要以此位为教训,把时间做最合理的分配。我不想再有这样的遗憾了。3 收获虽说实验做的很仓促,但从中我还是学到了许多东西,开始
25、画图的时候,由于时间挺紧的,就决定用 word 提供的画图功能来做这几个图。因为,对新的作图工具的熟悉要时间的,而我最缺的就是时间。但我又错了,用 word 做出的图又耗时,又难看,又不形象,这使得我不得不最出调整,因而从时序图开始我用的是 visio 工具。结果,效率提高了,我也学到的一些新的东西。由此看来,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不应该惧怕新东西,我们应该用于尝试,勇于探索。4 体会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术领域,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的。一切的成果都是需要有长期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不懂,而是我们懂得不够或者有些偏差,这完全使我们的态度造成的。如果我们能从小方
26、面做起,认真的对待每一个问题,从比较深一点的层次进行理解的化,就不会有事到临头头忙脚乱的感觉了。厚积才能薄发,没有深厚的积累,就是没有底气,只有深厚的积累才是我们面对一切问题,包括从没见过的新问题,而能处乱不惊的保证!课程考试改革成绩评定表(附在最后一页)等级成绩组成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1文档很规范。2排版很清晰。3内容很全面。4设计很合理。1文档规范。2排版清晰。3内容全面。4设计合理。1文档较规范。2排版较清晰。3内容较全面。4设计较合理。1文档欠规范。2排版欠清晰。3内容欠全面。4设计欠合理。1文档不规范。2排版不清晰。3内容不全面。4设计不合理。报告文档1项目计划科学2.需求
27、分析全面。3用例模型合理。4用例成文详细。1项目计划科学2.需求分析较全面。3用例模型合理。4用例成文较详细。1项目计划科学2.需求分析较全面。3用例模型较合理。4用例成文较详细。1项目计划较科学2.需求分析较全面。3用例模型较合理。4用例成文较详细。1项目计划不科学2.需求分析不全面。3用例模型不合理。4用例成文不详细。需求分析1系统设计思路很清晰。2物理数据库设计很完整。 3界面设计很合理。1系统设计思路清晰。2物理数据库设计完整。 3界面设计合理。1系统设计思路较清晰。2物理数据库设计较完整。 3界面设计较合理。1系统设计思路欠清晰。2物理数据库设计不够完整。 3界面设计一般。1系统设计思路不清晰。2物理数据库设计不完整。 3界面设计不合理。系统设计1有课程总结。2课程总结很全面、很深入。3能从课程中总结出创新成果。1有课程总结。2课程总结全面、深入。3能从课程中总结出创新成果。1有课程总结。2课程总结较全面、较深入。1有课程总结。2课程总结欠全面、欠深入。1无课程总结。2课程总结不全面、不深入。课程总结综合成绩评定: 评阅老师(签章):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