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业余怎样练好削球.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128894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业余怎样练好削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业余怎样练好削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业余怎样练好削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业余怎样练好削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业余怎样练好削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业余怎样练好削球苦练基本功,稳中求多变中国队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打削球的超级运动员,从早期的张燮林、童玲,他们是中国队最伟大的削球手,如今丁松、候英超等一代年轻的运动员也具备了高超的削球水平,削球打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技术风格和技术特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业余选手选择削球打法可以说是一个挑战,削球打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但是对于选手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拥有细腻的手感和灵活的思维。削球手练成后,想要在业余界打出成绩,相较于专业而言,相对容易。判断削球手是否练成,个人认为有三重标准,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何谓技术全面,发球、接发球、搓球逼角、正反手加转

2、顶大板、长胶弹击、正手兜球弧圈等,能运用自如;何谓特长突出,松下浩二的稳健、朱世赫的反拉、陈卫星的倒板等,要有自己的特色,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何谓无明显漏洞,梅兹高球放死郝帅王皓,就说明他们扣高球存在明显漏洞;削球手平时训练削球有模有样,一到比赛,根本削不起来,就说明从前三板到退台削的转换,存在漏洞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球拍配置我把球拍配置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每个选手要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底板或适合自己特性的胶皮才能发挥出威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先了解不同胶皮的“特性” ,而不是追求高配置的球拍!。底板:对于底板来说,专业的削球板板面比较大,板身偏薄,质地相对偏软,这样的球板

3、突出了控制能力,在中远台的进攻也不失威胁,新手推荐银河980。胶皮:削球打法的配置可能要算是所有打法中最特别的了,它的随意性很大,完全是根据个人的特点量身打造的。你可以用两面反胶,也可以用一反一长,一反一生,一反一正,一反一防弧,甚至两面生胶,一生一长,一防弧一长 等等,只要你削起来攻起来觉得顺手就完全可以!双面反胶(代表人物陈卫星,虽然他反手配的是长胶,但星哥的攻球不是盖的,倒板起来,那反手反胶的暴冲动作,恍惚间有格林卡的味道)这样的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正反手都能自如地控制削球的旋转,使对手难以摸清规律,此类选手进攻能力很强,正反手都有一定的进攻基础,攻击性都比较强,可拉可打,回旋余地大,利于

4、中近台的进攻,而在中远台的削中反攻同样具有很大的威胁,美中不足在于削球的稳定性较差,面对连续的高质量弧圈球和重扣,较难稳定削接。正反反长(代表人物朱世赫,本吧介绍铺天盖地,不用多说了吧)此类选手力量稍差,但控制能力好,采用反手长胶来削球,这样的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制造反差很大的旋转,同时可以利用长胶的特性增加削球的稳定性,通过正反手两面胶皮性能的不同来实现削球的变化,此外长胶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非常“怪” ,这种胶皮的性能可以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不足之处在于长胶一面利守难攻,旋转变化较死,容易被对手摸清规律,同时由于两面性能反差很大,自己控制起来也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倒板时对手感要求很

5、高。正反反正(代表人物丁松,正胶虽然顶大板不如长胶转,但转不转的旋转变化起来更得心应手,记得丁松喜欢第一拍不转,第二拍强下旋,让很多人难以适应)正胶在削球时更容易控制球,并且可以制造一定的弧线,在近台还具备较强的进攻能力,通常此类选手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对节奏的掌握能力较好。正反反生(代表人物侯英超,生在中国的削球手的悲哀)这种配置也可以制造两面不同的旋转,生胶没长胶反旋转那么强,能自由控制回球的旋转,生胶的攻击性是长胶望成莫及的,不过用的人不是很多,因为缺点是削球的稳定性比起长胶来要逊色不少。正反反防弧(实在找不到有头有脸的代表人物)我个人感觉这种配置的性能与一反一长的组合比较接近,但是防弧胶

6、一面在攻球时比长胶更难于控制,同时削球的稳定性也稍差一些,回球飘忽下沉但是削球旋转不是很强(对手攻球下网也多是因为回球下沉所致而不是因为它的旋转有强) ,因为防弧胶本身就没有很大的粘性,所以搓球时很容易打滑。业余大部分削球手都是从两面反胶起步的,毕竟成品拍现在都是双面反胶,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削球最好采用两面异质胶皮,而且要有一面是反胶。因为这样两面削出的球旋转不同,更易迷惑对手,而且反胶一面可以控制旋转,并有利于进攻。反手长胶的海绵选择:在业余选手中,大多数人还是采用了反手长胶。在选择长胶的时候,可以选择带有薄海绵的长胶套胶,因为有了海绵可以增强对球的控制能力,而且。但是一般带有海绵之后,回球

7、的旋转并不如单胶皮那么强烈,单胶皮由于纯粹靠胶粒制造旋转,尤其是顶对方重板的时候,可以削出旋转很强烈的下旋。正手反胶的海绵选择:总体来说,较厚较硬的海绵吃球好,利于拉球,加转削,但是控球难度较大;较薄较软的海绵比较透板,手感清晰,容易控制,不易吃转,但攻球拉球后劲不足,威胁较小。初学者为了掌握手感,还是选较软较薄的吧。海绵的选取,也要参考底板、个人技术特点等的因素,如果你的底板较软,那么选择较厚较硬的海绵可以在保证削球稳定性的同时弥补攻球上的不足;如果你的底板较硬,那么选择较薄较软的海绵可以在保证攻球质量的同时增加削球的稳健度;如果你反攻时以拉冲为主,那么厚海绵可以使你的冲球更有威胁;如果你反

8、攻是以击打扣杀为主,那么较薄的海绵会帮你在击打时不易吃转,保证命中率。二相逢何必曾相识陪练之所以把陪练写在前面,是因为我认为一个好的陪练很重要,特别是对削球手来说。削球打法因为它的特殊性,对陪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随便找一个不会拉弧圈的人,那么你的削弧圈技术就永远不可能练出来;如果你的陪练只会拉不会打,那我想你的顶突击球恐怕也很难有所提高。削球手的陪练,其实只要有三项基本技术比较过硬就足够了,搓,拉,打。我所说的技术过硬,并不是指搓球拉球有多转,击打有多么迅猛,而是指稳定性,接球很稳,轻易不失误,只有这样的陪练才能帮削球手练出回合球来。然而,业余球馆里打球,鱼龙混杂,对手不可能技术有多全面,往往

9、有自己不稳定的突出特长,这时候就要和打比赛相反,让对手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对面发球好,你就练旋转判断以及接发球;对面弧圈势大力沉,就练连续削;对面不会弧圈,直拍搏杀,就练搓球的转不转以及顶大板有人说业余爱好者,不可能像专业球手那样有很多机会练习多球,我不敢苟同。削球是一个特别讲究回合球的打法,淘宝上几毛钱一个的多球训练用球比比皆是,如果你已经花了重金烧了球拍胶皮,请不要吝啬再买 50+的多球,找个固定球友,互相喂球,往往多球能让动作定形,掌握重心的交换,这是击球的根本。现在的削球打法和以前有了一些区别,因为你面对的对手几乎都是以弧圈球为主,所以削球的动作有了变化,发力方向是上下多,前后少,此外击

10、球时间也有了一些变化,现在削球的击球时间比以前早。对于业余选手来讲,如果你能在对方拉出强烈上旋球的情况下用反胶削出加转球,那么你的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了。在削球的时候要注意板形不能太仰,还要注意用转腰和重心交换时产生的力量。我个人认为,削球用来抵消对方的强烈上旋时,用腰和身体重心的感觉要大于你手上的感觉。当对方拉球的力量和旋转不是很强的时候,还可以练一板加转削球,此时对手腕和手指的要求就比较高了,但是腰和身体重心仍然是击球的根本。用反手削球也是一样,如果反手是反胶胶皮,在练习时和正手削球是一样的,其实还是重心交换的过程,重心交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控制对方来球的弧线,剩下的就是基本技术后的问题了

11、。削球靠什么来置对方于死地,一个是旋转,包括转、不转:再有节奏,时快时慢;第三就是落点,但这对业余选手是非常难的。在定点削两点就很难,接着二分之一台、三分之二台跑动中削球就更难了,如果再往深了练,就是正手离台一米半左右的正手“兜”。这板“兜”应该说是非常有用,对于业余选手来讲,如果你的正手削两点练得很好了,就可以加上这板“兜”。先练正手对正手的斜线,因为比较容易,而后就可以练“兜”直线。“兜”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要运用身体重心和腰带着手上的动作,借对方的力向前送,不要像专业运动员一样自己发力。这样难度太大。“兜”的时候要在引拍的过程护住来球,由于你离台较远,因此向前的动作要多一点,不用太强烈地摩

12、擦,弧线高一点没关系,“兜”过去的球有一点小上旋足矣。削球选手的正手“兜”威胁很大,这和我刚才说的正正手底线半高不转长球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对方防守的时候,你就可以扑上去冲他一板。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对方用中等力量拉一些高吊弧圈球,你就有意识地练这个球,削两板,兜一板,慢慢体会身体重心交换的感觉。附基本功练习参考:1、按照削球的动作结构做台下上下肢徒手的模仿练习;2、结合步法移动做台下上下肢徒手的模仿练习;3、用正手或反手削斜线球;4、用正手或反手削直线球;5、正手、反手左右让位削中路追身球;6、正手或反手一点削对方左右两点,先定点定线,后不定点线;7、正手和反手两点削对方正手或反手一点,先定

13、点定线,后不定点线;8、一方拉两条直线,另一方正手和反手削两条斜线,转换进行;9、全台前、后、左、右走动中削球;10、按以上方法,先练削一般拉球,再练削弧圈球;11、在稳削的基础上,按照以上练习方法,结合转与不转削球、长短走动中削球及削中反攻进行练习。注意事项:1、削球站位远,回接时移动范围大,所以不但要注意上肢动作的应用,更要加强步法移动的练习。只有步法到位,才能提高削球的质量,也才能伺机反攻。2、对削球的技术动作结构,要求要更为严格和准确,不得半点含糊。如削加转或前冲弧圈球,击球时间必须是下降后期,不能过早抢削,拍面绝对不能过于后仰。3、削球时不但要注意上肢技术动作和步法移动,同时要注意腰

14、、膝的协调配合,注意重心移动、交换和还原。三、万紫千红总是春模仿对象为什么我要把模仿对象也列出来呢?因为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样是削球手,每个人的打法特点却完全不同。削球由于胶皮种类的多样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人以稳削为主;有人攻削结合;有人以转不转削球为主;有人却以逼大角见长;有人站位偏近,习惯高点快速切削;有人则离台稍远,两面频繁倒板,回球飘忽不定;有人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得分率奇高;有人削球多加侧旋;有人正手几乎从来不见削根据自身特点,选则一个模仿对象可以帮助自己明确技术风格,快速提高球技,少走弯路。我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朱世赫打球的风格,我本人也觉得他的球很好看

15、,但他的球路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特别是业余爱好者。因为他的反手稳削,正手暴冲的打法特点本身对步法要求非常高,与其盲目反拉,倒不如先选择更适合自己特点的技术来模仿会更实际一些。附:陈新华、丁松、朱世赫、陈卫星、侯英超部分技术统计资料数据来源为第 42、43、47、48、49 届世锦赛、奥运会、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发球抢攻段陈新华-使用率 23.1%-得分率 79.3%丁松-使用率 29.5%-得分率 72.3%朱世赫-使用率 22.3%-得分率 58.6%陈卫星-使用率 18.7%-得分率 51.5%侯英超-使用率 19.6%-得分率 43.1%接发球抢攻段陈新华-使用率 29.4%-得分率 51

16、.3%丁松-使用率 35.1%-得分率 55.1%朱世赫-使用率 18.8%-得分率 42.8%陈卫星-使用率 15.6%-得分率 34.4%侯英超-使用率 19.4%-得分率 36.5%相持段陈新华-使用率 44.3%-得分率 47.1%丁松-使用率 35.4%-得分率 48.3%朱世赫-使用率 58.9%-得分率 51.6%陈卫星-使用率 65.7%-得分率 53.2%侯英超-使用率 61.0%-得分率 46.1%而且我在这里还有个建议,我觉得削球手们不要一味总是看削球运动员的比赛,有时看看攻球运动员的录像也可以帮我们提高自己的攻球技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攻球时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观看。绝大多

17、数削球手都是两面异质胶皮,所以可以看一些快攻运动员的比赛。以正手攻球为例:正手以快带,盖打为主并辅以高吊弧圈的人,可以看看邓亚萍的比赛;正手以封堵,扣杀为主并辅以轻拉球的人,可以看看白杨的比赛;正手以拉弧圈,快带为主的人,可以看看王涛的比赛;正手拉打均衡的人,可以参考陈静的比赛。如果想模仿现在比较好的削球手的反攻技术,对绝大多数业余削球爱好者来说,金景娥的打法比较实用;对正手攻击力很强的人,可以参考丁松,朱世赫,陈卫星的打法;两面倒板频繁,正手能用反胶拉打,也能用长胶扣杀,反手能用长胶弹击,也能用反胶拉冲的人,就要看看俄罗斯的加尼娜和白俄罗斯的帕芙洛维奇的比赛了。四、妙手回春手感、反应也许有人

18、会觉得奇怪,手感和反应也很重要吗?是的,原因很简单,相对于攻球而言,削球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打法,即使是在攻击力超强的丁松和朱世赫身上,削球也依然是从“挨打”开始。但同样是“挨打” ,你削球质量不高,被对手随意抽杀,自己狼狈不堪是一种情况;你削球变幻莫测,对手进攻完全是根着你的节奏在走,这又是另一种情况。我想大家都明白,第二种情况才是削球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练到这一层呢?出色的手感和灵活的反应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削高吊、前冲,制造加转球、不转球需要出色的手感才能控制自如;顶重扣,削追身,救短球也需要灵活的反应才可以应付,还有倒板削,大角度救球,伺机反攻 这些全都是需要细腻的手感和迅捷的反应才可以做到

19、的。细腻的手感能够帮你随心所欲地控制回球的旋转,落点,角度,线路,速度,从而有效遏制对手的攻势,而迅捷的反应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来球的性质和线路,从而做出最合理地回击。别的我也不多说了,只要看看丁松,朱世赫的比赛就能明白了,没有出色的手感和灵活的反应,他们是无法打到这么高的水平的。五、咬定青山不放松意志品质有人说性格内向的人更适合打削球,而性格外向的人打起削球有难度,但我认为,不论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最重要的是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在修为。虽然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任何打法都很重要,但对削球手来说,它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削球打法,由于它的特殊性,经常是在十几甚至数十回合

20、之后才取得一分;有时更会因为慢热,一开局就落后很多分;有时遇到打削球的高手,面对对手的猛攻而疲于招架 这时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那么这球很可能很轻易地就丢掉了。削球,本身就是在多回合的较量中与对手缠斗,如果自己在对手前面先垮掉了,那么你的削球是永远都打不出好成绩的。看看历史上取得过辉煌战绩的削球手,不论性格内向外向,无一不是具有惊人的耐力和超强的斗志的。最经典的一场比赛,童玲面对朝鲜的朴英顺,朴英顺打削球的功力有口皆碑,而童玲却在先失一局,第二局又 12:20 落后的情况下,靠着惊人的韧性和意志连得 8 分并最终翻盘,以 3:1 将朴英顺淘汰出局。近期的乒超联赛中,朱世赫 VS 孔令辉,要说

21、孔令辉打削球是很有一套的,但最终却被朱世赫软磨硬泡拖进了决胜局,并因为对手防守顽强,多次冲球未果而拉伤了手臂,以 2:3 负于朱世赫。“不论难度多大的来球,只要它还没有落地,我就一定要把它弄上台,一定不能在对手前面先垮掉” ,我想这是每个想打好削球的爱好者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信念,没有它,削球手们是无法和对手抗衡的。以上是一些除技战术以外,我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所以先把它们写在前面。如果能做到这几点,我想你已经具备了练好削球的前题条件了,那么接下来的呢?就是技战术的练习了,我会慢慢把我的体会告诉大家的从这两场比赛中就不难看出,韧性与意志对削球手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就算是面对强敌,只要你能坚持

22、再多顶回一板重扣,对手的耐心就会多经受一次冲击,那么下一个来球很可能就是你得分的机会;如果你在落后时,能坚持再咬回一分,对手的信心就可能多了一分动摇。现在我要说一些我在技战术方面的心得体会了,不过在这之前,我建议想要打好削球的朋友们最好去买本专业的教科书,我向大家推荐王蒲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乒乓技战术与训练丛书中的第三册削球 ,这本书写的非常详细,从步法到各种削球技术,攻球技术,面对各种不同打法的战术以及世界优秀削球运动员的打法特点,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说明,并配有插图,本贴吧有电子版提供下载。各位削球爱好者们,如果你们不是仅仅想随便削削玩玩,而是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业余削球高手,如果你们已经花

23、了几百甚至上千元购置了专业的器材,如果你们每天花费数小时流览各大乒乓网站,那么也请你们不要舍不得每天抽出几分钟翻看几页,系统的理论指导会让我们大家受益无穷的。鉴于削球的技战术种类繁多,所以请恕我在这里不能一一向大家做出理论说明,具体的详细解说大家可以参考削球这本书,我下面想说的,是我在实战中对书上各种技战术的个人体会。六、白驹过隙、惊鸿一现步法是所有技术的核心之所以把步法写在各项技术前面,是因为我深深体会到灵活的步法对一个削球手来说是多么重要。在比赛中,削球手的移动范围之大,可能要远远超出其它打法的运动员,这全靠敏捷的步法在支撑。很多时候,我们削球失误,并不全都是手上没有控制好,而是因为脚下没

24、有跑到位。步法不到位,击球位置没有调整到最佳,全凭手上的调节肯定会影响削球的质量,并增加了失误率。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最难的一点就是步法。最重要的步法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小碎步,这是最常用的步法,步法的训练可以贯穿于整个练习过程。对于业余选手可以先进行原地练习,为以后的移动练习打下基础。其实步法问题大家不用想得很复杂,养成好习惯是很重要的。第二,在碎步的基础上再进行简化,就是并步。此时可以让对手拉你正反手两个大角,你在跑动中进行回球。从我的教学经验上讲,在步法上要少练跨步,跨步的用处不大,而且会给乒乓球初学者带来错觉,乒乓球最忌讳的就是“蹦”着打。掌握并步之后,可以将步幅扩大一点,这就衍化成交叉步

25、。另外针对攻球选手长短结合的战术,削球运动员也可以多练习前后的步法,尤其是前后步法的微调。在基本步法动作训练扎实后,就要把步法简单化,系统化,够用就好。在训练中,我建议还是用多球训练法,运动量不用很大,无论是练习什么技术部要注重重心交换和碎步调整。不管是搓单线还是削单线都要加上碎步调整,这对于削球运动员太关键了,如果每一次还原都重新大幅度调整步法,永远都来不及。所有复杂的技术部是以重心交换和碎步调整为基础的,难度很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找到感觉,光在理论上了解没有用。比如在中路削球,用正手削还是反手削的问题,这就又牵扯到一个转腰的问题,转腰也要先依靠碎步的调整,然后再进行重心交换。每打完一

26、场球,我并不像攻球手那样觉得手臂疲劳,而是觉得双腿,双脚很累,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削球手是靠腿和脚来打球,所以请个位削球迷们千万别忽视了步法的练习。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基础技术要全面业余削球选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参考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但是每个业余选手要有准确的定位,没有必要定要求达到高水平运动员那么高的水平。从最初的训练上,业余选手和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内容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要强化基本功,具备必需的单项技术。削球打法并不意味着所有球必须要削,即使你不喜欢进攻也不能上来就开始练习搓、削,正手攻球是所有技术的基础,基本技术的练习是培养手感、培养球感,了解乒乓球最重要的部分。削球选手练习的顺序应

27、该为:正手攻、正手拉、反手攻、反手搓,正反手削球,削中反攻。打削球即使一板不攻,也至少要练一板拉球,为了更好地制造旋转,大部分业余选手正手都使用反胶。削球打法的拉球和进攻型打法的拉球不太一样,比如发球抢攻时的拉球,由于要考虑到后续板球可能要退台,因此削球选手的这板拉球击球点比较晚,旋转比较强。而削球选手在削中反攻的时候通常采用“兜”的技术,在来球的下降期摩擦球体的侧面,这种拉球的方式虽然力量不大,但是旋转比较强,带有明显的侧拐,威胁很大。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球之计在于发球/接发球发球和接发球是比赛的开始,这两项技术的好坏与否密切影响着比赛结果。可是很多削球手都不太重视这两个环节,发球比较单一

28、,接发球也不太讲究控制,总是觉得“反正我防守好,就算自己发球不太好,或者接不好对手的发球,他打过来我不是还能削嘛” ,这是非常错误的。高质量的发球/接发球不但对攻球手来说很重要,对削球手也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发球/接发球好的削球手,可以得到更多的得分机会,同时也为自己下一板的防守减小了难度,看看丁松大家就明白了。发球:一般来说,以稳削为主,或正反手攻削能力比较均衡,或反手能力较强的削球手多采用站在中间位或偏反手的位置用反手发球,这样发完球不用做很大移动就可以直接正反手削球或攻球;削球不是很稳,或正手能力强于反手的削球手,多采用侧身位正手发球,这样便于发球后用正手抢攻。通常进攻能力强的选手,

29、他的发球相对部比较好,而大多数削球选手往往对发球不是很重视。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就算你攻球不行,发球也可以作为战术的补充,要给对方在接发球上以压力。在比赛中要灵活变化,对方一回球,你上来就抢攻,再来还抢,打不上都没关系,要给对方一个凶的感觉。如果你不抢,对方的心理就比较稳定,反正你没有什么进攻能力,我站着就能打你。如果你上来就抢,对方下就紧了,这时你的稳和变就起作用了。所以总的来说,如果你有一板好的发球,你在战术的运用上就会有很多回旋的余地,而且能给对方起到威慑作用,这些对于中等水平以上的业余选手应该能够做到。提高发球质量,变化发球的落点和旋转可以为发球抢攻创造良好的机会,削球打法不意味防

30、守打法,尤其在比赛中,可以通过发球抢攻来变化节奏,在关键时刻,还可以利用发球抢攻来直接得分。优秀的削球选手部具备一板发球抢攻的杀招,这种攻击技术配合稳健的削球技术,同样可以给对方很大的压力。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多掌握几种发球,比如高低抛发球,正反手交替发球,侧上侧下与转不转发球,使用两面异质胶皮的朋友可倒板发球,尽可能给对手带来更大的干扰。另外,如果觉得自己的发球在旋转上控制不是很好,旋转差别不大,这时可以考虑练习以变化落点,节奏,线路为主,辅以旋转变化的发球。同样是下旋球,短球和急长球的效果就不一样;同样是不转球,慢而飘的和快而急的对对手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发球一定要针对对手的薄弱环节而定,对手

31、接下旋好,接不转差,那就多给不转;对手接短球好,接长球差,那就主动发长球。总之要让他觉得别扭才行。接发球:接发球也要改变以前单一的,短球搓,长球削的套路。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干扰手段,特别是使用长胶的削球手们,一定要多多利用两面胶皮的不同性能去干扰对手。关于接发球时的站位,如果你以两面稳削为主,那么一般是站在中间位,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以右手执拍者为例) ,重心落于右脚上,右脚前脚掌着地,脚跟稍抬起,这样便于启动,并有利于削两个大角和追身的长球以及接台内短球。如果你正手攻击力较强,那么最好站在中间偏反手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这样便于正手接发球抢攻及侧身进攻。接发球时,正手反胶可搓可摆,可挑可削

32、,也可劈长,轻拉或直接抢攻,长胶在正手时可以挑,拱,撇,摆,削;反胶在反手时主要使用搓,削,拉,长胶在反手时花样最多,削,搓,摆,刮,拱,挤,撇,拨,或直接弹击。个人感觉,这些手法的确可以帮助削球手在发球接发球阶段占据主动,为自己的下一板球减小难度。九、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削球削球技术是削球手们的看家本领,也是为反攻创造机会的前奏。从站位上,削球分为近台削球和远台削球;从来球性质上,分为削高吊弧圈,削前冲弧圈,削轻拉球,削追身球,削突击球(也就是俗称的顶重板);从削球性质上,可分为削加转球,削不转球,削侧旋球,削逼角球。先简单说一下削球时的步法,正反手削离身体不太远的来球时多用单步;削稍远的来球

33、时,多用并步;削角度很大的来球时,要用跨步;从远台上前救台内短球时,要用交叉步;各种步法间用跳步或碎步调整。步法种类比较多,大家可以看书上的说明,在此限于版面就不再赘述了。注意:以右手为例,正手削球时,要右脚在后左脚在前;反手削球时,要左脚在后右脚在前,这是最基本的削球站位。这个姿势是削起来最舒服的,两脚的位置绝不能颠倒,否则会直接影响削球和攻球的质量!近台削球站位离台 1 米左右,多用来削接上旋不是很强的轻拉球,一般选在下降前期或高点期削球,回球速度快,多用于逼角。削球时拍型水平,向前下方发力削接。远台削球站位离台 2 米-3 米,如果对手力量很大时,最多可以退至 4 米左右,但不要再向后退

34、了,因为离台过远会给上台扑接短球带来困难。远台削球多用来削接各种弧圈球,顶重板。削球时拍型要随来球性质而定,但发力时向前的力一定要大于向下的力,也就是要有一个向前送球的力,以保证回球上台。削高吊弧圈时,一般选择下降中后期击球,如果来球上旋过于强烈,有时甚至要降至接近地面的位置削球。反胶削球时,将手引至肩膀高度,以增加挥拍距离,提高击球时的瞬间加速度;击球时拍型竖直,先压后削再送,一定要有一个压球的动作,同时瞬息加速挥拍,以抵消来球的强烈上旋,并压低回球弧线,向前送的力可以不用太大,一般借来球上旋的反弹力就足够把球削上台面了。长胶削球时,由于长胶的性能特殊,击球点可以不用像反胶那么低,可以适当提

35、高击球点,拍型也不必过于竖直,可以适当后仰一些,同时要减小向下压球的力,增加向前送球的力,海绵越薄,胶粒越软,向下压球的力要越小,向前送球的力要越大。削前冲弧圈时,击球点一般在胸腹的高度,由于来球速度很快,要迅速引拍至肩膀高度,并加速挥拍向前下方切削。反胶削球时,拍型稍后仰(一般呈 45 度角),向前下方发力将球削回,向下的力要大于向前的力,因为来球冲力已经很强了,这时如果再过多地向前发力的话,很容易把球削出界。长胶削球时,拍型后仰角度可更大一些,向前的力也可适当增大一些,如果拍型过于竖直回球容易下网。削追身球是最难处理的一个环节,它需要迅速准确的判断和快速的移动让位削接。以右手为例,如来球偏

36、反手位,则快速向右让位用反手削球,如来球偏正手位,则向左移动用正手削接。削球时的拍型和发力大家可以参考削前冲弧圈时的说明。削突击球也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因为来球的节奏反差很大,所以需要迅速准确的判断,快速的移动和良好的手感。对手重扣时,来球一般会弹跳较高,所以击球位置大多会在胸甚至肩的高度。反胶削球时,迅速引拍至肩膀高度,拍型接近水平,向前下方发力削接,向前的力要大于向下的力。长胶削球时,拍型几乎水平,以向前发力为主将球削回。因为顶重板时一般离台已经很远了,所以不要担心向前发力会回球出界,实际上,如果向前的力不够的话,回球是很容易下网的。削加转球时,拍型后仰,要用球拍中下部击球,以增加摩擦

37、距离,同时瞬间加速挥拍,增强回球的下旋强度;削不转球时,拍型较竖直,要用球拍中上部击球,拍触球时不要向下发力,要有一个向前的力,近似将球“碰”出去,这样回球旋转就会减弱;削侧旋球时,击球侧下部,回球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拐弯,但注意控制回球角度,因为削侧旋球很容易飘出边线。具体实战中,我的体会是,削球要以逼角为主,辅以旋转变化,如果单纯变化旋转而角度逼不开的话,对手在很舒服的位置去进攻,他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判断削球的旋转,失误就会减少,而让对手在移动中击球,他没有太多时间判断,失误就会大大增加。使用两面异质胶皮,特别是使用长胶的削球手,最好能练好倒板技术,而且最好是不论长胶反胶倒到正手还是反手,都可以

38、熟练削接,这样对对手的干扰会很大,就算对手不会直接失误,但由于判断不清旋转而不敢发力攻,这样就减小了自己防守的难度并且带来了反攻的机会。控制逼角可以在削轻拉球,削高吊弧圈,削前冲弧圈甚至顶重板时运用,但控制旋转时,最好在削轻拉球和削高吊弧圈时运用。因为这两种来球速度不是很快,削球手有足够的时间去调节板型,搞转不转:而在削前冲弧圈,削追身球和顶重板时,由于来球速度很快,这时如果硬要去搞转不转的话会大大增加难度,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这时的削球最重要的不是去搞旋转变化,而是要注意压低弧线,遏制对手连续进攻,旋转上应主要以加转为主,增加对手的回球难度。同时在顶重板时要专心防守,不要胡乱反攻,我想我们都没

39、有朱世赫那样超强的正手弧圈球,如果盲目反攻搏杀的话会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耐心地先把球削上台,等对手攻势减弱而自己位置也调整好了以后再去反攻效果会更好。十、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台内球的处理处理台内球的手法应该来说是最丰富的了,包括从远台扑救台内短球,快搓/慢搓,摆短/劈长,搓加转球/不转球,撇,挑,拱,刮,拧,弹,磕等等,在此限于版面恕不能一一细述,我会挑一些我认为削球手比较常用的台内技术加以说明。扑救台内短球需要良好的意识,准确的判断,迅速的移动和细腻的手感。首先要说意识,这点非常重要,你要能预判出对手的意图,你要能提前预知对手何时要放短球。因为有时削球手离台已经非常远了,如果看见对手放短球了

40、再向前移动,这时其实已经晚了,必需要在对手将出手未出手时就要向近台移动。一般来说,当对手进行了一连串的猛攻,或削球弧线较低,落点在中台或近网时,就要提防对手放短球了。同时由于扑救短球时,削球手们一般是在移动中接球(从远台跑到近台时的惯性作用) ,而且击球点有时已经不是非常合适了,这就要求要有细腻的手感,才能稳定地控制住回球的弧线,落点,速度等因素,控制好这些因素,才能遏制对手下一板的进攻。扑救短球时要用交叉步迅速向近台移动,以右手为例,来到近台后右脚伸到台下,右手伸进台内,触球时手腕用力要柔和,根据球的旋转来决定板型。切记手腕一定要放松,柔和触球,如果手腕僵硬发死力的话,很容易接出高球或直接失

41、误!另外在用反手长胶扑接质量很高的短球时,我建议最好用搓或磕回接,尽量少用拱,刮,挤,拧等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对击球点要求很高,最好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才能保证最大的威力,可很多时候,削球手们来到近台时,球已经开始下降了,已经错过了使用这些技术的最佳时期,这时如果硬要使用的话,不但没有很好的效果,还会增加失误的几率。除非你有一双飞毛腿,能抢在高点期击球,或是你有超强的手感,可以自如地在下降期进行高质量的拱,刮,拧,并且自己不失误,否则我建议大家不要冒险。当然,面对台内短球,如果机会合适的话一定要起板反攻,这是最好的方法。搓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般都是先练搓球后再练削球。搓球的动作幅度比削球小

42、,而且在近台的搓球是训练自己如何制造旋转的一个重要过程。搓球是削球运动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要多花时间练习。刚开始可以练习慢搓,即下降前期的搓球,采用多球或者陪练对的方式练习,搓的时候动作比较平缓,充分引拍,线路要搓长。通过加快搓球的击球点,我们可以体会到如何制造旋转,还有就是搓球的节奏变化。快搓要在球的上升期击球,回球速度快;慢搓是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回球较慢。交替运用快搓/慢搓可以在节奏上扰乱对手。可以说,节奏的掌握对于任何一种打法的运动员都非常重要。你不用把节奏拔高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业余选手练好了样是好节奏。练习中,先要把球搓稳、搓准,然后可以加旋转变化,搓转不转,然后再搓两个大角。这

43、里需要注意的有几点:搓得准,这个准的含义就是要搓得长,甚至可以说越长越好。一个有经验的攻球运动员最怕削球运动员打自己的什么位置?我可以告诉大家,是正正手底线半高不转的长球。在这个落点,旋转强没有用,世界上没有拉不起来的转球,只不过你没想到有那么转而已,反而是不转球最难打,越是不转的越难打。削球选手要想把这个技术练好,和刚开始练搓球的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所以说,在练搓球时,一定要搓得转、搓得稳、搓得长。如果反手用的是颗粒胶皮,在搓不转球时,你可以用颗粒胶皮的性能去体现。当然,不同型号和类别的颗粒胶皮搓球的手法和板形会有些不同,这些都要选手们去分开来细细地摸索。以上是反手搓的练习方法,正手的搓球也

44、很重要,很多人对正手的搓球不是很重视,实际上正手搓球技术是正手削球技术的基础。摆短/劈长,这两种技术在来球上升期或下降前期都可使用,但我一般在上升期使用较多,感觉效果更好一些。摆短时手腕要放松,轻柔触球,一般不发力,视来球下旋强度来调节拍型,拍子有一个很轻微的上抬的动作,借来球的下旋力将球回到对方近网处;劈长时,也要视来球下旋强度来调节拍型,触球时手腕瞬间发力,加速向前下方抖动,将球切向对方底线。交替运用摆短/劈长,并控制好落点的话,可以充分利用球台宽度调动对手,遏制对手的攻势并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搓加转球/不转球时,手法其实和削加转/不转球是非常相似的,搓加转球时,拍型水平,用球拍中下部触球

45、,击球瞬间加力磨擦;搓不转球时,拍型稍竖直(不能太竖直了,否则容易回球下网,并且因为拍型反差较大易被对手识破) ,用球拍中上部触球,不要发太大力磨擦,要有一个“碰”的动作,将球送到对手台面上。以上说的是反胶的技术,其实长胶也可以运用这些技术。没有海绵的长胶,回台内短球时旋转差别不是很大,加了海绵的长胶,如果击球时控制好发力的话,回球的旋转差别也是很大的。我的长胶有 1MM 海绵,在处理台内球时,随手上的发力变化,同样可以控制出加转球和不转球。刮,这是个长胶技术,我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其他的长胶技术大家可以参考置顶帖中的技术文章。刮多用于反手长胶的选手接近网短球,在反手,中路和正手均可使用。在接正

46、手位近网短球时要侧过身来用反手刮(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在接正手位球时要多用正手接,不要太依赖长胶而侧过来用反手接) ,具体大家可以参考陈卫星和福冈春菜的比赛,他们使用这项技术很频繁。使用刮这项技术时,可根据来球旋转调节拍型,从水平到接近竖直都可以,刮下旋球时拍型水平,刮不转球时拍型竖直(不过我建议大家对不转球最好还是直接弹打或挑,不要为了球稳而一味刮接) ,以右手为例,发力方向可以水平从左向右,也可以从左下向右上方发力,第二种发力手法回球的侧旋要更强一些,球体的晃动也更明显一些。以上是一些我觉得比较常用的台内球技术,供大家参考。我在实战中的体会是,熟练运用这些技术并配合倒板,会给对手带来非常大的

47、干扰,有时甚至还没来得及形成“他攻我削”的局面时,对手已经失误了,或回出机会球被我反攻。十一、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球技术我这里所说的攻球技术,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并不是单单指弧圈球,扣杀,弹打等狭义上的攻球,我认为只要是带有攻击性的击球手法,比如长胶加力推拱,台内短球挑打等,都可以算作广义上的攻球技术。先说一下我对攻球的理解,作为削球手,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攻球技术,但并不代表比赛中的主要接球手段是拉攻,还是应该以削球为相持手段,必要时刻可以用抢攻或反攻解决战斗。攻球更大程度上是给对方心里产生压力,比如对方高调拉你正手,你一拍弧圈冲死,对方心里就会虚,怕给你正手,你会突击来一个反拉。如果你正手拍拍

48、反拉,对方适应节奏和线路后,就失去了战略意义,看球到你正手,就准备退台对拉,而你这时来一拍削球,球不往前走,对面后退再向前,往往自乱阵脚。下面我挑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常用攻球技术加以说明。反手长胶加力推拱,这个技术多用于回接反手位或中间位的下旋短球,或不转球。击球时手腕一定要放松,接不是特别转的下旋球时,拍型一般呈 45 度角,在高点期触球中下部,向前上方发力将球击出;接比较转的下旋球时,拍型后仰角度可更大一些,约 30 度左右,在下降前期击球中下部,向上发力要大于向前发力;接不转球时拍型要竖直,接近 90 度,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部,以向前发力为主。击球时手腕要有一个发力后瞬间停滞的动作,这

49、样回过去的球会更加飘晃,落台后下坠更明显,比一般的拱有更强的攻击性。这个技术多在接发球,或自己发球后对手回到反手位短球时使用。正/反手台内短球挑打,这个技术反胶长胶都可以使用,但反胶挑打时较易控制,长胶挑打难度较高,需要很好的手感才可以。从来球旋转上说,上旋球,不转球,下旋球均可挑打,但较常用于挑打上旋和不转球,挑打下旋球难度较大,对业余爱好者来说较难掌握,特别是来球下旋较强时,我建议大家采用别的手法回接。来球上旋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前倾,在上升期击球中上部,手腕向前下方发力击球。反胶击球时,向下的力要大于向前的力;长胶击球时,可适当增加向前的力,减小向下的力。来球不转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稍前倾或竖直,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部或中上部,手腕向前下方发力击球。反胶击球时,向下的力和向前的力基本持平;长胶击球时,可适当增加向前的力,减小向下的力。来球下旋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后仰,在下降前期击球中下部,发力时有一个翻腕的动作,形象点说,即先托住球向上发力,将球托起后再翻腕向前发力挑打,但注意不要再向下发力压球了,否则容易下网。这是个很细微的动作,请仔细体会。反胶击球时,向上托球的力要大一些;长胶击球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