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前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强烈的磨损决定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部耐磨材料的重要性,而烘炉是确保耐磨层能长期可靠地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木材加投主油枪的烘炉法,不仅耗时耗能,而且对耐磨层及锅炉元件的损害较大;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传统烘炉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烘炉所应该达到的要求。实践证明:采用热烟气烘炉机烘炉技术,烘炉过程和烘炉温度易于科学的监测控制,最终达到耐火材料性能要求。 2、组织机构 组长:XXX付组长:XXX、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调试人员、运行人员 3、烘炉机的数量、布置位置及安装3.1 本次锅炉低温烘炉共配备 16 台烘炉机;每台烘炉机功率22KW/
2、台;使用电源 220 伏、380 伏; 3.2 烘炉机的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图) 分离器进口(1) 2 台 分离器出口(1) 2 台 回料器(2) 2 台 回料口(2) 2 台 冷渣器(2) 2 台 炉膛(1) 6 台 总计:16 台烘炉机 3.3 烘炉机的安装过程 冷渣器:烘炉机放置在 0 米层;右侧烘炉机连接管道从两侧门孔进入,左侧烘炉机连接管道从两侧门孔进入;小计使用 2 台烘炉机。 炉膛:烘炉机放置在 9 米层平台;前墙 4 台烘炉机连接管道从前墙二次风管进入,后墙 2 台烘炉机连接管道从后墙中间二次风管进入,小计使用 6 台烘炉机。 回料口:烘炉机放置在 9 米层平台;后墙 2 台烘
3、炉机连接管道从两侧二次风管进入炉膛中弯入回料口中;小计使用 2 台烘炉机。 回料器:烘炉机放置在 9 米层平台;烘炉机连接管道从 9 米层接至回料器从人孔门进入,左、右各 1 台;小计使用 2 台烘炉机。 分离器进口:烘炉机放置在 32 米层临时平台;烘炉机连接管道从人孔门中进入,左、右各 1 台;小计使用 2 台烘炉机。 分离器出口:烘炉机放置在 44 米层临时平台;烘炉机连接管道从人孔门中进入,左、右各 1 台;小计使用 2 台烘炉机。 3.4 烘炉机连接管道为 2738 ,材质为碳钢。 3.5 烘炉机连接管道外保温采用硅酸铝板保温。 4、临时烟囱的布置位置及制作安装 4.1 水平烟道上部
4、的人孔门安装 2 个临时烟囱,左右各一。 4.2 材料为 400 无缝钢管,烟囱内部配调节挡板。 4.3 烟囱高度应以高温烟气不直接冲刷锅炉设备为原则。 5、临时隔墙的布置位置及施工 5.1 本工程共设置二处隔墙;第一处在炉膛出口和分离器进口之间做垂直隔墙,第二处在分离器出口向后烟井 1 米处沿着环形集箱下沿做水平隔墙,该隔墙需将后烟井受热面与分离器完全分隔开。(具体形式见附图) 5.2 隔墙材料用硅酸铝板、铁丝网、抹面料等,要求厚度不少于 40mm。 5.3 第一处隔墙四角留 300300 见方的排烟孔。 6、烘炉用热电偶测点布置及要求 6.1 热电偶侧点布置 冷渣器(6 个) 左侧 3 个
5、 右侧 3 个 炉膛底部(7 个) 前墙 4 个 后墙 3 个 炉膛中部(7 个) 前墙 4 个 后墙 3 个 回料器(2 个) 左侧 1 个 右侧 1 个 分离器进口(4 个) 左侧 2 个 右侧 2 个 分离器出口(4 个) 左侧 2 个 右侧 2 个 6.2 热电偶布置在炉内,测点距离耐火材料表面 100mm 。 7、烘炉试块的数量及制作要求 7.1 试块的数量 冷渣器 2 组试块 左、右各放置 1 组, 规格 250250厚度 炉膛 2 组试块 炉膛底部 左右各 1 组,规格 250250厚度 回料器 2 组试块 左、右各放 1 组,规格 250250厚度 分离器进口 2 组试块 左、
6、右各放置 1 组,规格 250250厚度 分离器出口 2 组试块 左、右各放置 1 组,规格 250250厚度 7.2 试块厚度应满足锅炉厂技术要求。 8、烘炉前烘炉对锅炉的必备条件及准备条件 8.1 烘炉前的准备工作 1、 锅炉临时燃油系统: 回油管道后取烘炉机临时用油点,通过回来控制烘炉机的用油压力,烘炉机临时油母管(322.5) 142(接头由烘炉公司提供) 临时燃油油管道布置一个总阀,各到烘炉机支管上布置一个分阀,以控制油压。 所有管道上焊接采用亚弧焊打底,电焊盖面工艺。 具体安装按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2、 二次风管进炉膛从金属膨胀节处前切断,后部从大小头处切断,以便烘炉机热烟气管道连
7、接。(因为烘炉机最高温度能达到 950,防止烧坏金属膨胀节及调节风门) 烘炉机临时压缩空气系统从 150MW 机组现有压缩空气上连接,焊 接采用亚弧焊打底,电焊盖面工艺。 3、 冷渣管束内应接通辅助蒸汽,温度控制在 200-260,蒸汽汽源从老厂邻炉加热管路上接入。排汽按照现场位置就近排阴井或向空排放(注意:向空排放时不能向行人通道等位置排放)。 4、 冷渣器机械阀应接通冷却水,该水源接生活水,绝对不能接工业水。 5、 锅炉补给水从#4 机给水泵出口,再循环门后管路上开孔接一路 607 管路,接至 150MW 机组省煤器上水,管路上安装一个手动截止阀和一个调节阀,米距离安装一个支吊架。焊接采用
8、亚弧焊打底,电焊盖面工艺,焊后对焊口进行拍片检查。 6、 烘炉风机用的临时电源系统: 16 台风机临时电源均来自 150MW 锅炉 0 米层 MCC 柜; 根据风机分布,炉 0 米层 2 台风机电源取自锅炉 0 米层MCC#2 柜 2L 或 2M 回路,炉 9 米层 10 台风机电源取自锅炉 0米层 MCC#4 柜 4J 或 4K 回路,炉 32 米层及以上共 4 台风机电源取自锅炉 32.8 米层锅炉本体检修电源箱,分两路 160A 塑壳开关控制; 每台风机临时电源选用电缆 VV22-1-310+16,在炉 9 米层中部设一个临时电源板,分两路用 600A 开关各控制 5 台风机电源,电缆选
9、用 VV22-1-3150+170,为便于每台风机电源接线,600A 开关出线用 403 铜排引出,并钻好接线孔; 7. 烘炉对锅炉的必备条件 7.1、 锅炉水压试验完成。 7.2、 锅炉给水及补给水系统完成, 7.3、 所有排气和疏、放水管道已连接完成至大气和下水系统。 7.4、 所有给水和蒸汽管道吊架已正确安装在冷态位置。 7.5、 允许烟气流出烟道的烟囱已完成。 7.6、 电除尘器烟道可使用。 7.7、 炉膛出口、后烟道、省煤器、电除尘器和烟囱的所有管道系统完成。 7.8、 防烟气从灰斗孔逸出。 安装盲法兰 安装灰处理设备 8、 烟道门孔关闭 防止烟气从吹灰器孔逸出。 安装吹灰器 临时性
10、将孔封堵 隔墙安装在分离器进口和后烟井进口处。 炉膛和分离器上的门孔关闭,以防止热量从门孔逸出。 临时烟囱安装。 9、 锅筒上水至正常运行水位。 10、 锅炉启动前调整主蒸汽排水和放水。 汽包排汽门 关/开至 0.172MPa 主蒸汽排气和放水 打开 启动排气阀 开 25% 再热气排气/放水 打开 11、 调整风机进口导叶与挡板至如下位置: 一次风机进口导叶 5%10% 二次风机进口导叶 5%10% 引风机进口导叶 5%10% 二次风机上部/下部档板 关 闭 12、 烘炉期间,应维持汽包正常水位在 10.0Mp。 13、 烘炉期间监视进入后烟井的烟气温度,防止再热器温度超过 538。 14、
11、在烘炉保温期间应巡回检查锅炉和后烟道膨胀。 15、 烘炉期间记录所有锅炉膨胀。 16、 锅炉内所有的耐火耐磨材料砌筑完毕,并自然养护 7天以上。 17、 烘炉时水质合格。 18、 烘炉过程期间,给水系统或临时供水系统可投入使用,并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水质。 19、 烘炉期间排污系统有效投用,烘炉过程完成后锅炉要放水。 20、 冷渣器进口灰控制阀冷却水正常投运,冷渣管束应接通辅助蒸汽,进口温度控制在 200-260,出口温度控制在 200以8.2 烘炉前的准备 1、 烘炉机 16 台就位,所有临时系统等连接结束。 2、 每台烘炉机用油为轻柴油,临时油系统从 150MW 机组燃油进油管道(回油装置
12、后)接口。分别接至锅炉零米、九米、32 米和 44 米供烘炉机用。烘炉机前压力为 10kgf /cm2,供油母管管径不小于 2 英寸,支管内径为 10mm,供油管线接至烘炉机位置右侧 0.51m 处,由烘炉机随带软管接入烘炉机。 3、 每台烘炉机用雾化空气由供压缩空气的管道供给,压缩空气从 150MW 机组仪用空压机管道上接入烘炉机。烘炉机前压缩空气压力应不小于 6kgf / cm2,压缩空气支管内径为 10mm ,管线接至烘炉机位置右侧 0.51m 处,由烘炉机随带软管接入烘炉机。 4、 所有油管、气管接到烘炉机旁后,油管、气管必须要有总阀;到每台烘炉机前也必须有分阀门控制每台机的油、气的开
13、和关。 5、 所有控制烘炉温度的热电偶采用运行表计;控温热电偶布置在炉内,测点距离耐火材料表面 100mm 。 6、 烘炉连接管道 2738,材料为碳钢,管道外保温,长度及形状按烘炉机布置图工地视实际情况定。 7、 供应所需燃油、电、气。 8、 DCS 系统烟温测量系统校准并具备投运重要条件。 9、 烘炉系统的管路接入烘炉设备。 10、 开烘炉排气孔(详见烘炉排气孔布置图) 8.3 烘炉运行人员的配备及分工 1、 烘炉机运行操作人员 8 人(方园烘炉公司);负责烘炉运行过程中,烘炉机启动、关闭及调节阀门等工作。 2、 计算机操作技术人员 2 人(方园烘炉公司);负责操作室的监控升温过程及记录各
14、测点数量、锅炉膨胀系数。3、 现场巡视人员 2 人(方园烘炉公司);负责烘炉现场操作工人的管理、安全及烘炉机的运转情况。 4、 供油控制员 2 人(电厂负责) 5、 总监:电厂、施工单位、上锅、调试、监理、方园(总负责 1 人)共 6 人。 说明:第一阶段烘炉,烘炉机操作由方园烘炉公司负责,所有烘炉人员 12 小时轮班一次(具体参加烘炉人员名单另附);锅炉系统操作由电厂负责。 9、烘炉过程 9.1 烘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烘炉机烘炉(低温烘炉阶段)。 第二阶段:此阶段是当锅炉整机启动前,利用锅炉正常运行用主油枪对耐火材料进行进一步烘干过程。在此阶段,为保护锅炉再热器,汽机应具备投运条件。
15、 9.2 第一阶段烘炉机烘炉 9.2.1 第一阶段烘炉机启动顺序 1、 首先启动冷渣器 2 只烘炉机,以最小油量投运,稳燃后逐步加大油量,待冷渣器温度升到 50后按烘炉曲线升温。 2、 当冷渣器温度升到 50时,启动炉膛内 6 只烘炉机,以最小油量投运,稳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炉曲线升温。 3、 启动回料口和回料器共 4 只烘炉机,以最小油量投运,稳燃后逐步加大测量,按烘炉曲线升温 。 4、 启动分离器 4 只烘炉机,以最小油量投运,稳燃后逐步加大油量,按烘炉曲线升温 。 9.2.2 第一阶段温度测量及控制 1、 根据各处热电偶返回的温度与预定烘炉曲线相比较,通过调节各处烘炉机的油量与配风,使
16、各处温度满足预定烘炉曲线的要求。 2、 温度的测量不是直接对耐火材料的表面,而是测量烟气的温度。由于耐火材料的温升将滞后于烟气温度,控制烟气温度相对于耐火材料来说是安全的。对每一区域的温度取相应各测点的平均值。 9.2.3 第一阶段烘炉升温曲线 炉膛部分烘炉曲线 常温200 18 小时 200恒温 18 小时 200370 36 小时 370恒温 36 小时 370200 18 小时 200恒温 6 小时 200120 30 小时 120自然冷却 小计:162 小时 冷渣器、分离器和烟道部分烘炉曲线 常温200 18 小时 200恒温 18 小时 200350 24 小时 350恒温 24 小
17、时 350480至 520 44 小时 480至 520恒温 24 小时 480至 520350 12 小时 350恒温 6 小时 350120 30 小时 120自然冷却 小计:200 小时 9.2.4 第一阶段烘炉结果鉴定 方法一、采用各部位相同的材料与厚度,预制试块,在烘炉前放在相应部位内部,待烘炉保温结束后取出分析,如含水率小于2.5%,烘炉合格,则可按烘炉曲线降温。 方法二、烘炉结束后从外部开孔,现场取样进行分析,如含水率小于 2.5%,烘炉合格,则可按烘炉曲线降温。 本工程两种方法均采用,对烘炉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9.2.5 第一阶段烘炉过程的注意事项 1、 整个烘炉过程中,所有的
18、温度测点将记录并存档;烘炉记录每 1 小时记录一次。 2、 烘炉过程中,汽包水位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所有的水冷壁管与冷渣器受热面管必须保持水循环;所有的通风部位必须关闭;过热器不充水。 3、 烘炉过程中,冷渣器灰控制阀冷却水应正常投运。 4、 烘炉过程中,临时烟囱的排气孔上方周围应留足够排放空间。 5、 烘炉过程中,当再热器内部没有蒸汽冷却时,尾部烟道入口的烟温应严格控制在 538以下。 9.3 第二阶段投运时烘炉 9.3.1 在第一阶段烘炉机烘炉结束后,所有的烘炉机及其相关装置、隔墙等应全部拆除。 9.3.2 在机组具备整组启动条件时,整组启动;用锅炉主油枪加投煤对耐火材料进行第二阶段烘炉(
19、高温烘炉)。为满足升温曲线的要求,油枪投运时油量和油枪投运数量应予严格控制。高温烘炉曲线由烘炉公司提出,经监理、业主确认后实施 9.3.3 第二阶段的升温曲线 语言描述 周围环境温度 20 以 2530/h 的速率加热到 130 4 小时 以 50/h 的速度加热到 300 34 小时 300恒温 6 小时 以 50/h 的速率加热到 500 6 小时 500恒温 2 小时 以 50/h 的速率加热到 670 34 小时 670恒温 4 小时 加热到正常运行的温度 3 小时 干燥过程需要花费的大约时间 小计 32 小时 9.3.4 第二阶段的烘炉工作,由甲方来完成;烘炉公司派人协助。 10、第
20、一阶段烘炉过程中工作的协调及配合 10.1 锅炉操作系统由电厂负责。 10.2 烘炉期间的烘炉升温曲线、锅炉的各膨胀系数记录由电厂配合记录。 10.3 烘炉期间的烘炉用燃油、电、压缩空气系统由电厂派专人 24 小时值班负责。 10.4 烘炉期间,所有烘炉机的部位,由甲方负责配 2 只灭火器,烘炉公司负责保管。 10.5 烘炉期间,所有参加值班的人员名单、联系电话要明确。10.6 烘炉期间的锅炉运行等操作必须通过值长确认方可操作。9.3.3 第二阶段的升温曲线 语言描述 周围环境温度 20 以 2530/h 的速率加热到 130 4 小时 以 50/h 的速度加热到 300 34 小时 300恒
21、温 6 小时 以 50/h 的速率加热到 500 6 小时 500恒温 2 小时 以 50/h 的速率加热到 670 34 小时 670恒温 4 小时 加热到正常运行的温度 3 小时 干燥过程需要花费的大约时间 小计 32 小时 9.3.4 第二阶段的烘炉工作,由甲方来完成;烘炉公司派人协助。 10、第一阶段烘炉过程中工作的协调及配合 10.1 锅炉操作系统由电厂负责。 10.2 烘炉期间的烘炉升温曲线、锅炉的各膨胀系数记录由电厂配合记录。 10.3 烘炉期间的烘炉用燃油、电、压缩空气系统由电厂派专人 24 小时值班负责。 10.4 烘炉期间,所有烘炉机的部位,由甲方负责配 2 只灭火器,烘炉公司负责保管。 10.5 烘炉期间,所有参加值班的人员名单、联系电话要明确。10.6 烘炉期间的锅炉运行等操作必须通过值长确认方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