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测(原卷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1258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测(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测(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测(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测(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荐】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测)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测(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十课 游褒禅 山 记 (总 分 50 分, 时间 45 分 钟) 一、阅 读下 面文 章, 完成 后面题 目(9 分) 漫话中 国历 史上 的改 革 在 讨论 作为历 史事 件的改革 之前 ,有必 要先 梳理一下 “改 革”的 含义 。此词首 见于 后汉 书 之梁 统 传和 黄琼 传 ,皆指对 已有成 规的改 动变易 。自 此以后 , “ 改革” 遂成习见 之词, 而且其 词义越 来越 宽 泛,凡 对原 有制度 、惯例 、习俗 ,甚 至文体 、文风 的改易 变革 ,均可 称之为 改革。 不过 ,近代 以前, 改 革 是一个 中性 词,既 可用于 革故鼎 新的 正面场 合,也 可用于 变好

2、为坏的 负面场 合。近 代以 来,改 革演化 为 一 个纯褒 义词 , 现 代汉语词 典 的 释义就 体现了 这种 趋向 : “把 事物中 旧的不合 理的部 分改成 新的、 能适 应客观 情况 的。 ” 不过 , 今 人所 言历 史上 的 改革 , 所 用显 然并 非上 述 宽泛的 词义 , 而是 一个 相 对狭义 的概 念 , 特 指政 治、 经 济、法 律等 方面比 较重大 的除旧 布新 。对于 这种形 式的历 史事 件,今 天概以 “改革 ”称 之。具 体到某 次 事 件,则 或称之 为“变 法” , 如商鞅 变法、 王安石 变法 、戊戌 变法等 ;或称 之为 “新政 ” , 如王莽 新

3、政、庆 历新政 等; 或称 之为 “ 改 革” , 如 孝文 帝改 革、 张居 正改革 等。 这些 称谓, 有 的当时 就有 , 更 多的 则是 后人 所加。 如同 改革 本是 中性 词一样 , 说 某人 “ 变法 ” , 也未必 就是 正面 评价 。 古 代典籍 中甚 至常 将 “ 变法 ” 与 “坏纪 ”连 用, 意为 变乱 成法、 败坏 纪纲 。 正 因为 “改革 ”含 义宽泛, 在不 同人的 心目 中,其范 围相 差悬殊 。有 人将改革 的范 围划得 很大 ,几乎 是 “ 江山 代有 改革 家” ; 也 有人将 改革 的范 围划 得很 窄, 认为 真正 称得 上改 革 的事件 没有 几

4、次 。 具体 到 某人 某 事,看 法更 加纷纭 。比如 ,引发 “国 人暴动 ”的周 厉王, 在历 史上向 来形象 不佳, 但有 人称他 是中国 史 上见诸 记载 的最 早的 改革 家。 再 如王 莽新 政, 有人 说是 “ 托古 改革 ” , 有 人说 是 “复 古改 制” 。 又如 张居 正 , 多 数人认 可他 是改革 家,但 也有人 说他 的政策 并无新 意,算 不上 改革。 即便当 事人自 己的 说法, 也不一 定 可以为 据 。 如 管仲 推行 的 一系列 政策 , 今人 称之 为 “改 革” 或 “革 新” , 他 自己却 说是 “ 修旧 法” 。 事 实上, 要给改 革下 一

5、个 严谨 、周 延的定 义, 是非 常困 难的 ,更不 可能 提出 一套 量化 指标。 改 革之 事,古 今中 外皆有。 从改 革的原 初推 动力看, 既有 自上而 下的 改革,也 有自 下而上 的改 革,但 前者占 绝大 多数 。 在 中国 漫长的 王朝 史上 , 君 主一 直享有 至高 无上 的地 位和 权力, 没有 君主 的发 动或 支持 , 就 不可能 出现 改革。 所以中 国历史 上的 改革, 全部都 是自上 而下 ,即由 统治阶 层中的 一部 分人发 起和推 行 的 。平民 大众 没有推 动改革 的途径 和机 会,当 他 们忍 无可忍 时, 只能揭 竿而起 ,发动 以改 朝换代 为

6、目标 的 暴力革 命。 影 响改 革成败 的因 素很多, 用人 是否得 当是 一个不能 忽略 的重要 因素 。战国时 期各 国的改 革, 之所以 能 够取得 积极 成果, 在很大 程度上 得益 于国君 大力招 贤、大 胆任 用。王 安石变 法失败 的一 个重要 原因, 是 他虽然 认识 到 “方 今之 急 , 在 于人 才而 已” , 但却 不 善于识 人用 人 , 所 倚任 者 多为反 复无 常的 奸佞 小人 , 给 改革造 成很 大的 伤害 。 纵 观中 国历史 上的 改革,能 像管 仲那样 一帆 风顺,或 像孝 文帝那 样基 本成功者 ,并 不多见 。大 多数改革 都遭遇 了挫 折或失

7、败,如 商鞅变 法是 政存身 败,张 居正改 革是 人亡政 息, 王 安石变 法是 半途而 废,戊 戌 变 法是昙 花一 现。若 观察君 主之外 的改 革者的 命运, 能够善 始善 终者可 谓凤毛 麟角, 绝大 多数身 败名裂 , 甚 至付出 生命 的代价 。如吴 起乱箭 穿身 ,商鞅 惨遭车 裂,王 安石 忧愤而 死,张 居正死 后抄 家,戊 戌六君 子 喋血刑 场。 改革 之难, 于 此可见 。 篡 用明 太祖 的一 句话说 : “犹 行荆 棘中 , 寸 步不可 移, 纵得 出, 体 无 完肤 矣。 ” 节选自 博 览群 书 1下 列关 于“ 改革 ”含 义 的理解 ,不 正确 的一 项是

8、 ( )( 3 分) A “改 革” 一词 首见 于 后汉书 之 梁 统传 和 黄琼 传 ,都 是指 对已 有 成规的 改动 变易 。 B 自 后 汉书 之后 , 凡 对原有 制度 、 惯 例、 习 俗 , 甚至 文体、 文风 的改 易 变革都 可称 之为 改革 , 词 义越来 越宽 泛了 。 C “改革 ”一 词感情 色彩的 变化 是以近 代为分 界线的 。近 代以前 ,改革 是一个 中性 词,而 近代以 来改 革演化 为一 个纯 褒义 词。 D现 在所 说的 改革 是一 个 相对狭 义的 概念 ,特 指政 治、经 济、 法律 等方 面比 较重大 的除 旧布 新。 2下 列理 解和 分析 ,

9、不 符 合原文 意思 的一 项是 ( )( 3 分) A 如 同改 革本是 中性词 一样 , “ 变法 ”也是 一个中 性词 ,古 代典籍 中甚至 常将“ 变法 ”与“ 坏纪” 连 用,意 为变 乱成 法, 败坏 纪纲。 B “改革 ”一 词含义 宽泛, 所以 不同的 人 所认 为的改 革范 围差异 极大, 具体到 某人 某事, 看法更 加多 样化。 C引 发“ 国人 暴动 ”的 周 厉王, 在历 史上 向来 形象 不好, 但有 人称 他是 中国 历史上 最早 的改 革家 。 D 不 同的 人对 同一 个人 的 改革看 法不 同 , 即 使是 当 事人自 己的 说法 , 也未 必 可以为 据

10、。 所 以, 给改 革 提出一 套量 化指 标是 不可 能的。 3下 列理 解和 分析 ,符 合 原文意 思的 一项 是( )( 3 分) A 在 中国 漫长 的王朝 史上 , 因为 平民 大众 只能 发动 以改朝 换代 为目 标的 暴力 革命, 所以 改革 都是 由 君 主发动 或支 持的 。 B 改革 必须 用人 得当 , 否 则会给 改革 造成 很大 的伤 害。 战国 时期 各国 的改 革 能 够取 得显 著成 效 , 就 是 因为国 君大 力招 贤、 大胆 任用。 C古 今中 外的 改革 既有 自 上而下 的改 革, 也有 自下 而上的 改革 ,但 前者 占绝 大多数 。 D 纵观 中

11、国 历史 上君 主之 外的改 革者 的命 运 , 能 够 善始善 终者 非常 少 , 绝 大 多数都 身败 名裂 , 甚至 有 的还付 出生 命的 代价 。 二、阅 读下 面的 作品 ,完 成后面 的题 。 (16 分) 王 安石 ,字介 甫, 抚州临川 人。 安石少 好读 书,一过 目终 身不忘 。其 属文动笔 如飞 ,初若 不经 意,既 成,见 者皆 服其 精妙 。友 生曾巩 携以 示欧 阳修 ,修 为之延 誉。 安石议 论高 奇, 能以 辨博 济其说 ,果 于自 用, 慨然 有矫世 变俗 之志 。 二 年二 月,拜 参知 政事。农 田水 利、青 苗、 均输、保 甲、 免役、 市易 、保马

12、、 方田 诸役相 继并 兴,号为新法 ,颁 行天 下。 七年春 ,天 下久 旱, 饥民 流离, 帝忧 形于 色, 对朝 嗟叹, 欲尽 罢法 度之 不善 者。安 石曰 : “ 水旱 常 数 , 尧 、汤所 不免, 此不足 招圣 虑,但 当修人 事以应 之。 ” 帝曰 : “此 岂细事 ,朕所以 恐惧者 ,正为 人事之 未修 尔 。自近 臣以至 后族, 无不 言其害 。两宫 泣下, 忧京 师乱起 ,以为 天旱, 更失 人心 。 ”安 石曰 : “近 臣不知 为 谁,若 两宫有 言,乃 向经 、曹佾 所为尔 。 ”冯 京曰: “臣 亦闻之 。 ”安 石曰 : “士 大夫不 逞者以 京为归,故 京 独

13、闻其 言,臣 未之闻 也。 ” 监安上 门郑侠 上疏, 绘所 见流民 扶老携 幼困苦 之状 ,为图 以献, 曰: “旱由安 石所致 。 去 安石, 天必 雨。 ” 侠又 坐窜 岭南。 慈圣、 宣仁二 太后 流涕 谓帝 曰: “ 安石乱 天下 。 ” 帝 亦疑 之 , 遂 罢为观 文殿 大学 士、 知江 宁府。 元 祐 元年 ,卒 ,年 六十六 ,赠 太傅 。 初,安 石训 释 诗 、 书 、 周 礼 , 既成 ,颁 之学 官,天 下号 曰“ 新义 ” 。 晚 居金陵 ,又 作 字说 , 多穿凿 傅会 。 一时 学者 , 无敢不 传习 。 主司 纯用 以 取士 , 士 莫得 自名 一说 , 先儒

14、传 注 , 一 切废 不用 。 黜 春 秋之 书, 不使 列于 学官 ,至戏 目为 “断 烂朝 报” 。 安 石未 贵时, 名震 京师,性 不好 华腴, 自奉 至俭,或 衣垢 不浣, 面垢 不洗, 世 多称 其贤。 蜀人 苏洵独 曰: “ 是不 近人 情者 ,鲜 不 为大奸 患。 ”作 辨 奸论 以刺之 。 安 石性 强忮 ,遇 事无可否 ,自 信所见 ,执 意不回。 至议 变法, 而在 廷交执不 可, 安石傅 经义 ,出己 意,辩 论辄 数百 言, 众不 能讼。 甚者 谓“ 天变 不足 畏,祖 宗不 足法 ,人 言不 足恤。 ” 昔 神宗欲 命相 ,问韩 琦曰 : “ 安石如 何? ”对曰

15、: “ 安石 为翰林 学士 则有余 ,处辅 弼之地 则不 可。 ” 神宗 不听, 遂相 安石 。呜 呼, 此虽宋 氏之 不幸 ,亦 安石 之不幸 也。 - 一 宋史 列传第 八十 六 (有 删节 ) 【注】 忮: zh , 刚愎 、违逆 。 4对 下列 句子 中加 点的 词 的解释 ,不 正确 的一 项是 ( )( 3 分) A 其属 文动 笔如 飞 属: 通“ 嘱 ” ,嘱 咐 B 但当 修人 事以 应之 修 :研 究、 处理 C 朕所 以恐 惧者 所 以: 的原因 D 侠又 坐窜 岭南 坐: 被判 罪 5以 下四 个选 项中 ,都 能 体现王 安石 强硬 态度 的一 组是( )( 3 分)

16、 慨 然有 矫世 变俗 之志 若 两宫 有言 ,乃 向经 、曹佾 所为 尔。 先 儒传 注, 一切 废不 用 性 不好 华腴 ,自 奉至 俭 遇 事无 可否 ,自 信所 见,执 意不 回 天 变不 足畏 ,祖 宗不 足法, 人言 不足 恤 A B C D 6下 列对 文章 有关 内容 的 概括与 分析 ,不 正确 的一 项是( )( 3 分) A 王安 石从 小就 喜欢 读书 , 过目 不忘 , 他 写的 文章 令人叹 服。 欧阳 修曾 为他 传播美 名, 对他 有提 携 之恩。 B 当时 的宋 朝发 生了 严重 的旱灾 ,百 姓流 离失 所, 朝廷上 下都 归罪 于王 安石 ,王 安 石遂

17、被罢 相。 C 王安 石本 性不 喜好 浮华 ,生活 俭朴 ,所 有人 都认 为他是 一个 道德 高尚 的贤 者。 D 在作 者看 来, 王安 石 担任宰 相, 既是 他自 己的 不幸, 也是 宋王 朝的 不幸 。 7把 文中 划横 线的 句子 翻 译成现 代汉 语。 (7 分) (1 ) 是不 近人 情者 ,鲜 不 为大奸 患。 (3 分) (2 ) 天变 不足 畏, 祖宗 不 足法, 人言 不足 恤。 (4 分) 三、阅 读下 面的 文字 ,完 成后面 题目 。 (25 分) 半山园 情思 沿 着南 京城古 老的 明城墙, 从中 山门进 入城 区,南向 行驶 一段路 程, 便会在路 边的

18、站牌上 ,与 一个令 人 怦(p n )然 心动的 名字 【 甲 】 (萍水 相逢/ 不期 而遇) :半山 园。熟知 历史 的人,莫 不知道这个称谓 背后所 蕴含 的历 史意 义和 文化内 涵。 这个 称谓 记录 着 一段王 朝兴 衰的 沧桑 历史 , 更纪念 着与 那段 历史 【 乙 】 (息息 相关/一 脉相 承) 的 一代政 治巨 擘和 文化 大家 , 中国 历史 上最 清正 廉洁 、 最实 干有 为的 官吏 代表 王安石 。 公元1076 年, 迫 于保 守派 和既得 利益 集团 的强 大压 力, 王 安石 发动 的旨 在改 变北宋 积贫 积弱 局面 的 变 法运动 屡屡 受挫 ,56

19、 岁的 他第二 次罢 相, 退居 南京 (时称 “江 宁” ) ,在 城外 一个人 迹罕 至的 地方 ,建 起 了 一座名 为“ 半山 园” 的不 起眼的 小宅 院, 过起 隐居 生活。 在这 里, 王安 石度 过了人 生最 后近 十年 的时 光。 如 今的 半山园 ,隐 藏在一所 海军 院校的 角落 里,后面 紧挨 着古老 残破 的明城墙 ,左 侧是一 个小 土墩, 右 侧是十 余幢 高大壮 观的现 代建筑 。静 立一隅 的半山 园大门 紧锁 ,青瓦 白墙的 小屋一 看便 知是现 代粗糙 复 制 的产物 ,充 满了矫 作和伪 饰。门 前肃 立着一 尊汉白 玉荆公 雕像 ,长须 飘然, 神色静

20、 穆。 由于这 里尚不 对 外 开放, 我们 无法进 入屋内 。但我 并不 十分在 意。能 在半山 园近 周徘徊 ,遥想 这位中 国历 史上唯 一一个 不 坐 轿子不 纳妾 ,死后 无任何 遗产的 宰相 当年斗 笠蓑衣 、瘦驴 独行 的身影 ,感知 他的悲 愤心 情、千 古遗憾 , 追慕他 的伟 岸人 格、 高大 精神, 便已 足矣 ! 足 矣! 离开半 山园 ,陪 同的 朋友 指着旁 边的 土墩 告诉 我, 这就是 著名 的“ 谢公 墩” , 是东晋 谢安 的埋 葬之 所 。 我恍然 明白 王安 石为 什么 选择在 这里 建设 他的 “ 半 山园” 。 史载 , 一 代名 相谢 安原本 名叫

21、 谢安 石 , 当 年 王安 石 之父王 益给 儿子起 名的时 候,本 有希 冀儿子 直追古 贤之期 。想 必,曾 被推誉 为“安 石不 肯出, 天下苍 生 何 ”的谢 安, 一定是 王安石 自小心 向往 之的偶 像。在 政坛叱 咤(ch) 风云多 年,历 经起 落坎坷 后,王 安 石一定 想到 了谢 安的 “ 东 山再起 ” 。 怀着 以退 为进 、 伺机再 起的 强烈 愿望 , 他 选择在 谢公 墩旁 , 建起 了 自己 的 半山园 ,等 待着重 整改革 局势、 再掌 国运航 舵的历 史机遇 。只 可惜, 支持他 的宋神 宗骤 然去世 ,使他 梦 想 破灭, 终究 没能实 现报效 国家、

22、造福 民众的 理想, 给后人 留下 了千古 长叹。 似乎是 上天 有意安 排,历 史 上两位 名相 ,不 但同 名, 而且魂 归同 处 站在谢 公墩 上 , 我 不由 再 次浮想 连篇 。 想当 年 , 王 安石流 连于 此时 , 一定 会 反复总 结自 己的 功过 得失 , 他 一定会 深深 地不解 ,为什 么以他 这样 的勇气 和信心 、这样 的地 位和能 力,还 不足以 挽救 那个王 朝一步 步 倾 颓?他 或许 会联想 到,为 什么以 谢安 那样的 风流才 情、崇 高威 望,同 样也挽 救不了 东晋 的覆灭 ?当然 ,在 他之后 ,如 他们一 样的张 居正、 曾国 藩、李 鸿章们 ,都

23、曾 试 图 以一己 之力, 挽救一 个王 朝的命 运。但 无 论 他们怎 样付 出,最 终依旧 是徒劳 。历 史大势 ,就如 半山园 后明 城墙外 那滚滚 东流的 长江 水一样 ,一去 不 复! 半 山园 后的明 城墙 ,有一段 已经 坍塌, 到处 是散落的 青灰 色巨大 城砖 。朋友说 ,那 些城砖 是南 京市保 护文物 ,每 一块 砖上 都记 录着一 段别 样的 历史 。 明 朝开 国皇帝 朱元 璋坐稳江 山后 ,一如 秦汉 唐宋诸朝 开国 之君, 同样 梦想着江 山万 年不替 。为 了让城 砖 坚固耐 用, 他让所 有工匠 和监制 官吏 都把自 己的名 字刻在 砖上 烧制出 来。如 果哪

24、段 城墙 因为城 砖质量 不 合格而 坍塌 ,便 可通 过上 面的名 字追 责相 关人 员。 朱 元璋 这一招 “问 责 制”的 确令 工匠烧 制出 了至今仍 然坚 厚无比 的城 砖。但是 ,从 建筑学 的角 度看, 城 墙牢固 与否 ,不仅 取决于 每一块 城砖 的坚硬 程度, 更重要 的是 地基是 否牢固 以及城 墙的 整体形 制设计 如 何 。再结 实的 城砖, 依然阻 挡不了 城墙 总体上 的坍塌 。看着 那散 落满地 的城砖 ,我忽 然想 到,这 一块块 坚 硬无比 的城 砖 , 岂 不就 如 封建王 朝那 一位 位忠 臣良 吏?比 如 “ , ” ( 出自 游褒禅 山记 )的王 安

25、石、 “ , ” (出 自岳 阳楼记 )的 范仲 淹、 “人 生自古 谁无 死 , 留 取丹心 照汗 青 ” 的 文天 祥 当 然 , 还 包括 所有 从 数千年 封建 火窑 里烧 制出 来的、 世 界上最 吃苦 耐劳的 民众 即便 他们 忠贞如 斯、智 慧如斯 、坚 忍如斯 ,却终 究难以 抵挡 封建王 朝的最 终 崩溃。 徘徊在 坍塌 散落 的城 砖之 中, 大 家好 奇地 一块 块翻 看着砖 上烧 刻的 文字 。 这 些五百 多年 前的 陌生 名字 , 让 我们感 慨万 千,反 思良多 。当年 的朱 元璋一 定想不 到,他 意图 用以建 筑他那 万年不 倒王 朝的城 砖,不 但 没有让

26、他的 王朝 金瓯 永固 , 反而 以这 种坍 塌暴 露的 方式, 让后 人记 住了 那些 创造了 历史 的工 匠和 基层 官员 , 以及那 些文 字所 承载 的历 史意义 和精 神内 涵。 这些城 砖让 我们 见证 了一 句名言 :历 史终 究是 人民 创造的 。 同时让 我们 真 切 地感 知到 :文化 的力 量是 无穷 的。 (取材 于徐 兵博 的散 文) 8根 据文 意, 在 句 方 格里填 写出 诗文 原句 。 (4 分) 9下 列对 文章 内容 的理 解 ,不正 确的 两项 是(4 分) A 王安石给自己的宅院 起名为“半山园” ,蕴含 着 对王朝兴衰的历史回忆, 寄托着清正廉洁的政

27、治追 求,含 义深 远。 B 王安 石第 二次 罢相 后在 半山园 隐居 , 直 到去 世, 但他却 始终 没有 放弃 再度 出仕, 继续 推行 变法 运 动 的改革 理想 。 C 如今 的半 山园 被现 代建 筑包围 、 侵 占, 原本 的屋 舍已荡 然无 存, 作者 徘徊 在门前 , 为 后人 渐渐 淡 忘 王安石 而痛 心。 D 无论 地位 多高 、 能力 多 强, 都无 法 阻 挡历 史的 前 进, 王安 石、 谢安 等人 不 懂这一 点 , 是 他们 的阶 级 局限性 造成 的。 E 封 建统 治者 想让 自己 的 王朝不 朽, 却终 被历 史无 情淘汰 , 原 本默 默无 闻的 工匠, 却在 历史 中留 下了他们的 名字 。 10 结 合全 文, 分析 文章 中写谢 公墩 和明 城墙 的用 意是什 么。 (8 分) 11 本文 认为 “历 史终 究 是人民 创造 的” 。你 是否 同 意这种 看法 ?说 明你 的理 由。 (5 分) 12 文 章结 尾说 “文 化的 力量是 无穷 的” 。请 简要 解 释这里 的“ 文化 ”指 什么 。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