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话语音详析第一章:上海话声韵调为便于循序讨论,声韵三要素依韵、声、调依次论述。第一节:声调:上海话有“阴平、阴仄、阳舒、阴入、阳入”五个调。一,上海话声调调形介绍:(关于调值采用五度表调法。 )声调 阴平 阴仄 阳舒 阴入 阳入调值 53 34 13 5 2符号 或 / /:普通话阴平声多对应上海话阴平声。上海话阴平调调感接近普通话去声,但较其平缓。:普通话上声和小部分去声多归入阴仄声。阴仄调比较接近普通话阴平声,但声调略低且带升。:普通话阳平声和大部分去声归入阳舒声。阳舒调接近普通话阳平声,但较後者音高低两度。:上海话入声字和其它方言区一致,散布于普通话四声中。 “入声”音长相当其它声调
2、一半,相当短音,称为“促声调”,其余为“舒声调” ,因声母清浊不同造成音调阴高、阳低两类。吴语声调舒促有致,高低错落(清音高、浊音低) ,节奏感强,如:“勿晓得”两头是半拍的入声,中间是全拍的舒声,形成切分音节,这是北方话没的。北方话总体以高音为主。 )二,补充:还有些尚未完全隐退的声调在上海人嘴里偶尔会出现。包括“阴上”调值 434 等。阳舒声包括阳平、阳上、阳去三声,用于浊声母字,因声调低而差异变小;阳平声的字对应普通话阳平声,一般可以声母可以偏向送气;阳仄声的字,则可声调略婉转或略降,声母偏向不送气。三,附:普通话声调。阴平:调值 55,阳平:调值 35,上声:调值 214,去声:调值
3、51。第二节:韵母:指汉语音节中声母、字调以外音素,包括韵头、韵腹、韵尾,核心成分是元音。(一)开尾韵:不以辅音为韵尾者。“司 ”:司s水s市 z。上海话“”和普通话“(s)-i”相当,只是发音时舌尖不抬高,故可理解为舌面音。日语中相似音被理解为中舌化的“ ”,舌位介于前高和前央之间。普通话支思韵(-i)舒声字归入上海话“司”韵。苏州话中还有撮口形圆唇舌尖元音“ ”(注为:uy) ,在上海话中都归入此韵部,主要是普通话翘舌音(zh)行声母的“(u)”韵、部分“(ui)”韵舒声字,如:“朱,处、吹,水,除、树、如、乳” 。“乌” (有作 u):乌“污”吴w。上海话“乌”是合口形扁唇音,不同于普通
4、话“(u)”撮口形圆唇音u,发音时舌面松弛些。日语“”的音标也标为“” ,但其发音时舌头更松些,和上海话“乌 ”不完全一致。将圆唇音拉成扁唇较难,反之则易。可试着先发普通话“俄(e) ”再将舌面往前往上移发“乌”。本韵部是普通话“(u、o、uo、e)”的字。“衣i”:衣i 椅i “夷ji” 。上海话“衣i”和普通话“(i)i”基本相同,但舌尖略松弛,更接近日语、英语。普通话“(i,)”部分归入本韵,上海话“ ”归入普通话“(fei 、wei)” 。另外,浙北话中的“i ”对应普通话的 “(ian)”韵,归入本韵,还包括 “染 ”的白读(文读) 。“迂y”:迂y饫y 上海话称 “喂”为“饫” 。
5、阴入 55 阴平 534阴上 343阳入 22阳平 131上海话声调示意图“雨y”上海话“围”白读为该音,如“ 围 巾” 。上海话“迂y”是“i”的撮口音,与普通话“()y”相似。普通话“()”韵多归入本韵。“挨” (有作A):挨 矮 嗄/鞋 , “嗄里”即“哪里” 。“挨”和日、英、法语中的“”相似;比普通话“(a)A”舌面后缩些,但不很夸张。本韵部是普通话“(ai)”韵和部分“(a) ”韵字、部分“(ie) ”如“鞋、蟹、家、介、也”等。“哇 ”:哇/歪娃坏w。本韵部是普通话部分“(uai,ua)”韵的字。“迓i”:迓i亚i 爷/夜j。本韵部是普通话“(ia)”韵和部分“(ie)”的字(多
6、为文读,如:也,白读 文读) 。“哀” (有分“哀、欸e”两韵部的):哀 晏, “晏”即“晚” 。“闲”。上海话“哀 ”和日语“ E ”、英语“e ”及普通话“(ie 、e) ”的主韵相像。受普通话影响,一般普通话中开口较大的“(ai、an、uai)”韵,读音偏“” ;反之读音偏“e ”。“弯” :弯挽会/回w。本韵部是普通话“(uai,uei)”韵和部分“(uan) ”的字。“吔i”:倻i 吔i”耶j。上海话“耶”作感叹词时读“ ”,属于外来词;一般读 “”如“耶稣” 。本韵部发音和普通话“(ie)”相似。本韵部字相当少,除以上外还有“械、廿 ”。“安”: 安 暗 汗。上海话“安”是“ E”
7、同舌位的圆唇元音,也就是发 “E”时将嘴唇拢圆。本韵部是普通话部分“(an、uan)”韵字,(zh、ch、sh、r、z、c 、s)行声母的(ui)韵大部分,如:“追、最,炊、崔,税、岁,睡、隧、瑞、锐。 ”。“豌”:豌碗 完w。本韵部字是普通话部分“(uan)”韵字。“怨y”: 冤y怨y员 。本韵部对应普通话“(an) ”韵字, “软、阮 ”例外。部分人“y、y”界限不明。“欧”:(有些音标符号不是开始就有的,所以“欧”在最初资料上纪录的是“” )欧 呕後 。上海话“欧”和普通话 “俄(e) ”舌面抬高程度差不多,只是舌头不後缩或微微後缩,有时在强调该音时会读成双元音“” 。听上去颇似普通话的
8、“(ou)” ,并与“(ou) ”对应。“优i ”: 优 幼 油j 。本韵部与普通话“(iu) ”韵对应。“丫” (有作 “o”): 丫 哑下 。上海话“丫”是介于普通话 “(o)o、(u)u ”之间的元音,该音和法语 “o(实为,见白丽红法语发音基础学习 ) ”近似,也接近英语短音“”延长。本韵部是普通话部分“(a,ua)”韵的字,少量“(e,uo)”韵字,如:车、挪。“奥”:凹奥号。本韵部与普通话“(ao)”对应。上海话“奥”是单元音,和美式英语“”相当,而普通话 “奥”是双元音。发“”音时舌头后缩,舌面抬高三分之一,牙床开三分之二,唇形拢圆,不改变舌头位置。“妖i ”:妖i要i摇j 。本
9、韵部主要与普通话“(iao)”对应。(二)鼻尾韵:本节包括鼻化韵和鼻尾韵,相当日语拨音。上海话鼻音不分前後鼻音是其特点。主韵开口小的几个韵部容易拆为两个音素,容易用两个音素拼读,韵尾是鼻音“” 。开口大的几个韵部不容易拆为两个音素,不容易用两个音素拼读,是鼻化韵。总之,皆可以理解为介于前后鼻音之间的中鼻音。本节将鼻韵的主韵标的和促尾韵一致,但实际上海话的鼻韵主韵舌位多较弥散。(鼻音指发音时气流在口腔被完全阻断,从鼻孔泄出者,与其对应的是口音。鼻化音指发音时气流部分从鼻孔流出、部分从口腔流出者。笔者以为,因中鼻音“”成阻部位在中舌面,不易完全阻断气流;因此造成鼻音韵尾“”带鼻化音色彩,主韵开口大
10、就完全成为鼻化音。 )“肮” (有作 、,a):肮 盎 , “盎小囡”指抱着小孩,身体晃动使小孩有睡摇篮的感觉。 “盎”另读平声。本声部同“放”的声调。杭。听上去接近普通话“(ang) ”。此韵部原分“樱”和“盎”两韵部,现这两个韵部已不分,发音部位以“A ”略後为多,和法语的“ ”近似。可当它中鼻音 “”发并不使舌面贴近上腭。本韵与普通话“(ang)”对应,含部分“(eng、uang、iang)” ,如:“省,床” 。“汪” : 汪。枉。 王/横w。本韵与普通话“(uang)”对应,还包括“横” 。“央i”:央i 。鸯i。阳/炀j。西汉 杨雄方言 :江东呼“旺”为“炀” 。本韵部与普通话“(
11、iang)”对应。“翁” (有作 ): 翁齆,此调同“哄”“红” 。 本韵部与普通话“(ong)”对应。上海话“翁”与普通话 “(ong)”相比开口较大,舌面略低,有鼻化色彩,相当法语“” 。 (法语“或标为,实是“ ”,见白丽红法语发音基础学习 。)“拥i”:拥i 泳i 用j。上海话“拥i”和北京话“(iong)y”介音不同。本韵部与普通话“(iong)y ”对应。“恩”:恩摁,本调同“肯”恨。“恩”韵尾介于普通话“(eng) ”和“(en)n”之间。本韵部基本与普通话“(eng/en)”对应,含部分“(un)” ,如:“论” 。“温 ”:温稳 混w。本韵部基本与普通话“(un)”对应。“英
12、i” (有作i): 英i 影i 赢/迎j。本韵部与普通话“(ing/in)”对应,偶有“(en、n)” ,如:(ren) 白读,寻。“晕y” (有作y ):晕y蕴y匀/云。本韵部与普通话的“(n)”对应。部分老上海人“晕y ”韵归入“拥i ”韵。(三)促尾韵:促声韵音长只有舒声调的一半,可以将它们理解为长短音关系。(十九世纪中页上海话促尾韵有十九个,现甚至在些年轻人嘴里只有四个,即“压A 、遏 ”不分, “约iA、一i ”合并, “挖A 、殟 、恶”合为“w”韵, “郁i”归入“抈y” 。造成上海话促尾韵简化的原因是大量移民涌入。本文沿用最常见的九韵部分类。 )以声门清塞音“”为促尾韵,表示韵
13、尾在声门将气流阻断,形成短促的促音(短音) 。上海话相应长、短音主韵不在同舌位上,且促韵和鼻韵主韵较一致。入声韵的字和其它方言区一致。“压A” (可标为 ”):压A 匣A 。上海话“压A”和普通话“(a) A”发音部位相当,且声音短促,其後突然将声门关闭。现在普遍舌位抬高成为“压” 。 “压”和英语“ ”相同(英语“ ”实是央元音“” ) ,“”的鼻化音“压A”韵在苏州话中分“a、”两韵。 “压 ,遏”韵界限现趋于不明显。“挖A”:挖A 滑wA 。仅见于“k”行声母後。“约iA”:约iA 药jA 。“恶” (或标 o”): 恶 学。介于英语“ 、”间的短音。上海话“恶 ”比普通话 “(o)o”
14、嘴张得略开些。 “”是八十年代末补充的国际音标符号。“郁i”:郁i 浴j。现在这韵部大多可以读为“抈y”韵。“遏”:遏 合 。上海话“遏”主韵“ ”和英语“”相同,相当于普通话“(en)n”的主韵。“殟” :殟 , “殟(wen-)塞 ”在上海话中是“胸闷、心里不舒服,含沮丧的意思。俗写作“挖塞” 。 活/核w。仅见于“k”行声母後。“一i ”(有作 i”): 一i 叶j。i与英语 相当。 “一i”韵在大部分情况下带介音 “i/j”;但在部分声母後没介音。本韵部多是普通话“(ie、 i、e)”韵的原入声字。“抈y”:抈y,上海话称“折 ”为“抈” 。月 。读“一”时拢圆嘴巴就成“抈”了。本韵部
15、字基本是普通话“(e、)”韵的原入声字。(四)自成音节:本节包括由鼻音独立组成的音节和一个不和其他声母拼读的“而” 。“而”:而/儿 ,上海话“儿”白读同 “二” 。上海话“而”用于普通话 “(er)”韵的文读;与后者相比只是舌尖没那么卷。英语“”表示双节制点边音,发音时舌尖和舌根同时突起,用于元音後;但上海话“”韵尾舌尖不突起。“呒m”及“呣m” ,相当英语“m” 。“呒m”。 “呒没”即“没有” 。“姆m”。 “姆妈”即“妈妈” 。“俉n”及“嗯n” ,相当英语“n” 。“俉n”。苏南人第一人称。“嗯n ”。上海话称“奶奶”为“嗯奶” 。“五”及“汙” 。现该音有前移趋势,故有人将其标为“” 。“五”。“吘 ()” 。“吘”应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