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计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这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当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业,给种植沙柳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个人和集体的种植积极性,沙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有效地减少了土壤沙漠化。这一事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当地政府( )A发现了沙柳在防风固沙中的重要作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性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
2、的联系 D掌握了利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C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D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过程4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不存在的斗争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5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获取真理性的认识 B为实践服务C增长知识才干 D提高人的素质6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决定的C产品分配关系决定的 D消费关系决定的7六七十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遵循“以粮为纲” 的思想,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在山
3、坡上修建梯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大寨提出以林养土,以木蓄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思想,将坡度在30度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是原来的荒山变了样,既增加了经济效益,有改善了生态环境。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C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9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发展普遍性原理B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D世界
4、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0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这句话体现了( )A折衷主义思想B朴素辩证法思想C诡辩论思想D 二元论思想11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 )A有用即真理 B真理必有用C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 D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12反映论是(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B除庸俗唯物主义外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有原则13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
5、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践性 B阶级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15辩证的否定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 )A全盘否定 B既有克服又有保留C变相肯定 D在旧事物中增加新内容16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的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相对的 D是可知的172004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怖主义组织名单。长期以来,境内外“东突” 恐怖
6、势力,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在我国新疆 制造了一系列爆炸、暗杀、绑架等暴力恐怖事件,是不折不扣、典型的恐怖组织。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维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安部特别设立了反恐怖局,专门负责研究、规划、指导、协调、推动全国的反恐怖工作。这份材料包含的哲理是:( )A辩证否定观点B劳动的观点C群众的观点D因果联系的观点18近年来,一些骗子打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幌子,借科学术语把封建糟粕装扮起来,编造各种荒谬的理论,并声称发展了新科学。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水变油” 骗局,使得不少人手受骗上当,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一些高学历的人之所以受骗,是应为他们( )A不懂得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
7、区别B看不到理论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C没有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D缺乏抽象思维能力19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劳动 B语言的产生 C 物质文明的发展 D人脑的形成20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的古语说明( )A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 B在新质基础上量的扩展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的无限性二、双项选择:(每题1分,计10分)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 B形象性 C间接性 D系统性 E抽象性2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峰,体现了近代哲学的突出成就。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理论营养,特别是对“两个内核” 的批判继承(
8、)A他们剥掉了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外壳,批判继承了其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B他们剥掉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外壳,批判继承了其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C他们抛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杂质,批判继承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他们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杂质,批判继承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E他们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杂质,批判继承其辩证法的基本内核3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A物质和意识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E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4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但是社会
9、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却迅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A社会主义只是历史发展中的偶然现象B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符合人的自私本性C马克思主义学说过时了D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虽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E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暂时的倒退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 )A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观点B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观点C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的观点E物质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观点6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是( )A.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C.价值学说D.阶级斗争学说E.矛盾学说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
10、主观反映B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变化C社会意识能够改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继承性E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8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不是任意的,也不是消极自发的,要实现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A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性材料B必须把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利益和要求结合起来C必须要始终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D要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消化、加工感性材料E要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9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 Kasparov(卡斯帕罗夫)在1997 年负于 IBM 计算
11、机“深蓝”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悲观。但是,2002年10 月22日,另一位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世界棋王克拉姆尼克同德国超级计算机“深谋远虑的德国人” 对弈,结果以4:4战平。卡斯帕罗夫失败后仍然斗志旺盛,2003年2月他与以色列人工智能 Deep Junior(“ 更年少者”)进行一次人机对弈的最后比赛,最后以 3比3的平局结束。这告诉我们:( )A人类战胜计算机的难度越来越大,终究有一天人类将彻底输给人工智能B人工智能只能部分替代人脑的功能,绝不可能完全取代人脑C如此聪明的人工智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判断是错误的D人工智能的反应过程和人的思维过程是完全
12、相同的E人工智能是对意识活动的模拟,本质上只是人的一种工具10在分析各个矛盾的特殊性,处理矛盾的关系时一定要做到( )A集中全部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B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关注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解决C不分主次的均衡论和不统筹兼顾的一点论D着重把握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E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三、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计20分)1客体就是自然物,自然物就是客体2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3世界统一于存在4假象不能等同于错觉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16分)理性认识 度实践社会存在五、简答:(每题6分,计24分)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何在?六、论述题(此题计10分)运用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意义。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分,计20分)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C D B A B D B B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D A B C D C A A二、双向选择(每小题分,计10分)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E
14、BD CD DE AC AB BD AD BE BE三、辨析说明题(每题5分,共20分)1错(2分)客体不都是自然物,它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类;(1.5分)自然物也不都是客体,只有成为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才具有客体意义。 (1.5分)2正确(2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个人都在历史发展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是有人的作用巨大,有人的作用微小;有人起积极作用,有人起消极作用。无数单个人的作用力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由此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3分)错(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不等于物质,它包括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种。 (3分)4
15、正确(2分)假象容易引起错觉,但是假象是事物现象的一种,是客观的;而错觉是一种错误地认识,是主观的。 (3分)四、名词解释(每个名词4分,计16分)1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 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分)2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2分)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容纳的量的范围。 (2 分)3所谓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和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物质活动,或者说是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客体,同时自身也得到改造的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4分)4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 (2 分)包括物
16、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基本的方面(2分)五、简答:(每题6分,计24分)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分)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把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贯穿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分)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分)2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1.5分)第二,实践是
17、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5分)第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5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5分)总之,认识依赖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分)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分)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分)4.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何在?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从而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分)第二,列宁
18、的物质定义肯定了感觉、意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2分)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概括了一切物质的共性,把作为共性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开来,从而与机械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2分)六、论述题(此题计10分)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根据论述情况判分。4分)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强化内因,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根据论述情况判分。4分)我们反对只看到内因作用而否认外因作用的闭关锁国的思想和做法,也反对只强调外因作用而完全依赖国外的做法。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