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陈述性知识 : 是指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规则等知识,它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和用谈话法或书面的方式来测定的。2 一般运动能力 : 是指从事各种运动项目都必须具备的运动能力3 高原现象: 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4 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 : 体育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吸引,为了追求同一目标或分担团体目标的动力过程。5特殊运动能力: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6 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去完成某种动作技能的知识,即有关什么时候运用或怎样选择适当的动作技能的知识。它除了可以用谈话或书面的方法来测定之外,还可以用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测定。有时,程序性知识也被称为
2、执行知识 附加: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识。8 运动表象:指在过去远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视出来的动作现象。9,运动焦虑:指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10.体育态度:指个体对体育活动锁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11,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他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二填空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心理测量法2 体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3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离观
3、察者的距离、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状态4 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时间知觉包括符合时机、时间节奏感、对运动事件的时间估计5 注意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紧张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易变性6 一般而言,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7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8 马腾斯的多维焦虑理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9 应用心理调整技能控制学生的体育学习焦虑的方法有暗示、沉思、认知压力模拟10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团体的心理气氛,其中,它的主要方面是师生对教学的情绪状态
4、它形成的认知特征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它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师生对教与学的态度11运动记忆是一种的综合复杂记忆。动作记忆是它的主要成分12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是: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和竞赛对手的实力。13 一般运动能力主要指的是 、 和 等方面的心理功能。动作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广度和深度 ;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和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和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想象力;注意力;(任选其中的三项回答)14 由南非学者沃尔普首创的系统脱敏训练是建立在交互抑制理论基础上的。它是由放松训练、建立焦虑或恐惧的等级和实际
5、应用 三部分组成的。 15 狭义的体育心理训练方法主要可分为 3 类: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认知理论和方法、 体育心理训练专用的方法(摸拟训练)16 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包括下面几个方面:运动能力、吸引人的身体、身体的抵抗力、身体健康状况17 按照体育活动中思维的特点与解决任务的方式,可以把体育活动中的思维分为操作思维、预测思维、战术思维、三种。其中以操作思维为主要形式。18 心理学家勒温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 、民主、放任19 模拟训练是在接近实战条件下进行的心理训练方法实战情景模拟、言语图像模拟 20 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有改善情绪状态、完善个性特征、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改善睡眠模式、 改善认
6、知活动、 心理治疗效应(任选六项中的四项) 等21 运动战术思维具有有效性、敏捷性、灵活性、预见性、22 体育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方法有逐步启发诱导法、情境预测法、语言强化法、综合讨论法、想象训练法(任选五项中的四项)等简答1 体育心理训练主要应遵循的原则 : 自觉自愿,一般要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持之以恒;结合体育活动的实际;保健性原则。2 简述影响锻炼者获得运动愉快感的因素 活动目的;社会交往;个人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社会环境因素。3 耶克斯多德森的倒 U 型理论假说认为,高唤醒水平是顺利地完成简单运动任务所必须的;而精细的或复杂的运动任务,则要在低唤醒水平下才能顺利完成。该理论假说对唤醒
7、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预测是:在唤醒水平达到某一最佳点之前,操作成绩会随唤醒水平的升高而提高,但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点之后继续提高,则会造成操作成绩下降。4 体育课上“三向”交往类型的优点: 交往的多层性(1 分)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1 分)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1 分)体育教学气氛生动活泼(1 分)有利于因材施教5简述实施表象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答:(1)练习前要进行表象训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教育。 (2)只能作为动作技能训练的辅助手段。 (3) 要长时间系统地进行训练并保证练习的质量以及与放松相结合6 简述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体育活动的特点。答:(1)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体育教师心理上的
8、紧张、体育教师的生理负荷大、体育教师在户外进行活动(2)体育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3)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4)体育活动的竞赛特点论述 1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主观原因有:求胜意识过强或期望太高; 对完成动作和练习或竞赛缺乏自信;与个性特点有关;对自身生理指标的消极评价。 (4 分)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有: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赛对手的实力。 (4 分)为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体育教师应做到:(1)努力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1 分) (2)对学生(或运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1 分) (3)
9、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及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信任;(1 分) (4)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独立地作好比赛的心理准备;(1 分) (5)使学生(或运动员)降低对比赛胜负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活动的结果;(2 分) (6)教会学生或运动员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 (1 分)2 什么是认知训练?请说明艾利斯在 ABC 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内容。认知训练也称认知调整、思维控制训练或认知疗法等,它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活动来达到改善行为状态和情绪状态的心理训练方法。 (3 分)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训练的一种。该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源于人的思想,思想的根源为人们对一类事物
10、的看法(即信念) ,而信念的产生源于人们的思维方法;合理的思维产生合理的想法和信念,不合理的思维产生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5 分)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这可以说是人类经常受到情绪困扰或出现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由人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3(1)单维理论假说 A.倒 U 型理论假说(3 分)该理论对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预测是,在唤醒水平达到某一最佳点之前,操作成绩会随唤醒水平升高而提高,但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点之后
11、继续提高,则会造成操作成绩下降。该理论是目前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检验最多的一种理论。B.驱力理论(3 分)该理论基本上认为成绩与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 唤醒水平对于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人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学者提出,驱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2)多维理论假说 A.突变模型理论( 3 分)该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较低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类似于平滑的倒 U 型曲线。当认知焦虑较高时,生理唤醒水平将导致突变性反应(过高) ,从而使操作成绩下降。认知焦虑对操作成绩起决定性作用。 竞赛焦虑的突变模型认为,在体育中应该注意的首要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认知焦虑。善于调整认知焦虑和生理唤
12、醒至适宜水平的人才可能成功。B.马腾斯的多维焦虑理论(3 分)马腾斯认为维焦虑可以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水平呈负线性关系;状态自信心与操作活动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系是倒 U 型的曲线关系。C. 琼斯和斯万的强度、方向、频率观点(3 分)该观点认为应当重视学生或运动员对焦虑体验的方向解释,即当考试焦虑体验为积极的,对运动成绩具有促进作用的,反之,则对运动成绩具有阻碍作用的情况。同时,还应重视运动员焦虑体验的发生频率。焦虑的方向、频率对成绩的影响甚至超过强度的影响。多维理论假说最大的特点是强调认知因素对人的情绪的影响。4在体育教学中
13、如何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1 (1)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学, 进一步拓展(1 分) (2)要为迁移而教(1 分)向学生讲明不同动作技能中所具有的类似的运动模式,使学会运用所学过的动作原理,并用比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区分两种动作技能中容易相互干扰的那一部分。进一步拓展(3)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要让学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动作技能(至少掌握到 80-90%)之后,再开始学习另一种动作技能,进一步拓展(4)要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水平 ,进一步拓展5 试述认知派的整体结构理论对动作技能获得过程的主要观点,以及掌握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答:主要观点:把动作技能的
14、获得过程看作是在持定情况下,理解性地、有目的地对各种知觉的信息进行筛选,或者检索,有意识地把所摄信息输入到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编码、校正,以及经过反复多次的强化(反馈) 、整合之后,贮存这个完整信息的过程。掌握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动作的认知阶段;动作的联结阶段;动作的自动化阶段;每个阶段的展开。6 说明人的运动能力存在着质上和量上的差异,并说明发展运动能力的条件。答:在质上的差异是指在学习或完成同一种动作技能时,不同的人可能是以极不相同的能合结合为基础的。 (2 分)每个人都有 N 种运动能力,其中的有些潜能高,有些潜能低。某种能力的不足又可通过其它的能力来补偿。 (3 分)运动能力的高低,只有通过测定或调查才能作出评价性的判断。 (2 分)同时,应当看到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运动能力会得到发展。 (2 分)只是运动能力的发展比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要慢,遗传素质对它的发展有较大的作用。 (2 分)而且,运动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分)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把似乎缺乏运动能力的学生塑造成具有中等或中上水平运动能力的人。此外,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水平与他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