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暑期简报四.doc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7120389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简报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暑期简报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暑期简报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暑期简报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沙洋县高阳小学暑期集训简 报(第四期)主编:李功佐 2012 年 8 月 28 日教师为学校把脉集训虽然仅过四天,但高阳小学却召开了几次民主生活会,请教师为学校工作把脉,为学校发 展谏言献策。老 师们也都以主人公的姿态真诚参会,畅所欲言。上一学年,高阳小学校容校貌、校风 校纪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成 为了荆门市优秀管理先 进学 校,同时还接受了市县多次检查,成绩可谓看得 见,但教 师们在总结成绩的同 时不居功自傲,而是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深挖学校亟待解决的 问题,深挖自身存在的不足,分析各种原因,剖析危害,并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通过 坦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通 过 深刻的自我反

2、思,教师们找到了上学期质量滑坡的原因,也找到了追 寻的目标,也增添了工作的信心和斗志。 贺云平校长感慨地说,还是民主生活好,它荡涤了大家的倦怠之意。学校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8 月 28 日上午,高阳小学全体教 师聚集在大会议室,开展集训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会上,杨春丽、袁春梅、金艳萍三位老师分别代表低段、中段、高段作了精彩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首先,杨春丽老师就本组教 师讨论情况作了汇报。全体教师在县教育局“ 均衡、 协调、优质”三大主题的感召下, 围绕贺 云平校长提出的五个讨论题敞开心扉,踊跃发言。 积极投身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加 强个人学习,提升 业务素质

3、 ;关注学生健康发展,抓好养成教育;关心学校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接着,袁春梅老师结合今年暑假集 训主题以“ 践行师德规范,争当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切实加强教师队伍作风建设, 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 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开展以整治 “庸、 懒、散 ”和“做人民满意教师, 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集中教育活动为载体,决心做到:爱岗 敬业,忠 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进而,金艳萍老师发表了题为 把握机遇,再 铸辉煌的演讲 。她表示在工作中做到:1、爱岗敬业,恪尽职守;2、爱在心中, 乐于奉献;3、以身作则,率先垂范;4、家校 联手,理解万岁

4、;5、积极进取,提高素养。 三位青年教师热情洋溢的发言引得会场掌声热烈。最后,李功佐同志进行总结,三位代表的发言虽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 华丽辞藻,却 满怀深情,字里行间都体现主人公精神。我们高阳小学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就是因 为我们高阳小学有 这样一大批这样的爱岗敬业、无私- 2 -奉献的好教师。新学期即将开始,我相信,高阳小学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转变”就是简单的“替代”吗?走出“研究性学习 (课程)”认识误区转变学习方式是构建研究性学习(课程) 的一个重要的价值 追求。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是让被动的“ 接收式学习方式”一统天下的,而这种学习方式注重的是已有的人类文化的复制。

5、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在所谓的 转变学习方式中,究竟什么是“转变”? 要“转变” 什么? “转变”是否就是一种完全的“ 替代”?其一, “研究性学 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如同 “接收式学习”一样,它们在实质上都是属于宏观方法论层面的概念,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学习模式,在这个方法论下面,可以构建出许多不同的具体的学习模式,如“探究性教学”、“问题解决学习”、 “动手做” 、“主题性学习” 等,因此, 这儿所谓的“转变” ,首先 应该是一种方法论层面的转变。其二,如果我们将学习方式作 为一种方法论的结构来剖析的 话,在以住的学 习方式中,其结构是单一的,即仅仅是“ 接收式学习方式”一个纬度,而

6、这种线性的学习方式结构模式,已经明显地阻碍了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个体要在 这 复杂的让会中获得终身发展,已 经不能单凭接受让会文化这一种学习方式了。因此,所谓“ 转变 ”,首先是转变学习方式的结构。其三,从这个意义上看, “转变”不是一种简单地“ 替代”,而是将两种学习方式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去。因 为不管是研究式学习还是接收式学 习,都是我 们获得有效学习的必要方式。当我们在大力倡导“转变学习方式”时候,首先需要的并不是研究并 归纳出“研究性学习”有哪些行为特征,而是要看这 些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究竟是 单一的线性结构模式还是多元的立体结构模式。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在这种多元的学习

7、 方式结构中,教师是否真正有效地转变了自己的行为角色。这 包括:1、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 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即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 ,学 习小组的组成,甚至是学习结果的构想,都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2、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 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即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是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 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 的教师,要将学 习当作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并共同去完成的一个过程。3、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 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 习来说,教 师常常还是一个 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

8、到“经验共享 ”与“ 教学相长 ”。- 3 -沐集训春风 扬理念之帆贺云平校长在教职工暑期集训动员会上的讲话如阵阵春风,拂去了教师们心头的阴霾;又如甘冽的清泉,滋润了干渴的心田,更如催人奋进的号角,唤醒了初为人师的激情。集训这几天天来,学校的六十多名教师战高温,克困 难用自己的 实际行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带着病痛坚持参加集训的熊丽老师推迟了去武汉检查身体的日期;冯秀老师一边参加集训,一边代生病 请假的后勤工作人员为老师们 做好服务工作;女教师邓学军自愿报名去边远的学校支教;老教师杨维宏、 韩承志更是伴着朝阳来,踏着晚霞归;李功佐、万智双忙着办会场、拍图片、写报道;杨柳玉老师放弃了免费

9、 去湖南旅游的机会正如他们听说,校长所彰显的人格魅力,使得我们没有理由不这么做!今年的会场更是一番与众不同,在学 习贺云平校长动员报 告会上的讲话精神时,大家 发言踊跃,积极主动地谈认识、找不足、写体会、出点子,致力于探求新的办学理念。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学校 发展要遵循“ 高效必先实效”的原则,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不能再走应试教育的道路,不能以损害学生和教师身心健康为代价,赢得学校声誉。学校发展必须坚持科学 发展观,以人 为本,让每位学生有成功的快乐,让每位教师有新的舞台,促进师生共同 发展,方可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 展。作为教师,应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份成功的快乐,多

10、一份美好的回 忆,多一份幸福感。(万智双 )闲 话 “教 育 ”贺云平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而从词的源头上去找,西文中“教育”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现在的教育观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我想,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也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对教育的理解基本上都统一于一个词,那就是“影响”,关键仅在于教者对受教者施加什么样的影响。从此可以看出,教育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在

11、互动渗透撞击中发现问题,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不是外部强加的,是通过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施加一种影响,把受教育者所固有的潜质挖掘出来,激发出来。当然,就像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教育的理解也不同,就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对教育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教育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但真要把教育理解成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地“个人表演”和学生被动地极其痛苦地接受,那就错了。从古人对教育的理解,就可以看出,古代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师应该感受到教的幸福,像孔子坐而论道一样,其乐融融,像一家人秉烛谈心,像同窗好友共话桑麻。教师并没有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

12、。古代的教育者,以自身- 4 -的学识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信服,使学生追随。孔子一生勤奋好学,博学多识,仍不忘要千里寻师,去找老子学习。当然,老子也愿意收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师生简直就是绝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学生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折服。难怪在那种艰难的条件下,还有学生一直跟随孔子左右学习。再来说说当前叫得很响的“素质教育”。我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教师、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我不否认孩子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那种“天才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的说法,无非是要人努力而已。没有聪慧的

13、基因,就是后天再培养,恐怕也很难成为天才。种下土豆,怎么可能收获地瓜?当然,我也并不否定后天的培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条件。有了天才的内因,再加上天才的教育,方能真正成就天才。爱迪生没有天才,卡尔?维特不是天才?山东草根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如果没有自己天生的一个好嗓子,他就是再练,恐怕也很难成名。并不是搞音乐专业的学生都能成为郎朗,也并不是愿意唱歌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唱上“星光大道”,唱到“春晚”的舞台上。那么,什么是天才教育呢?我的理解是,天才是由天才的教育教育出来的,而适应天才发展的教育,就是天才的教育。天才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张扬的性格。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和家庭一道

14、,睁开“火眼金睛”,看孩子有什么个性和特长,顺应儿童发展规律,为他创造自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的头脑中时刻只装着两个词“适应”和“影响”。我们先要找到适应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然后对他们施加正确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我们的影响下,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我们现在第一要做的就是,不要再做天才的扼杀者。想一想,爱迪生的妈妈没有像他的老师那样失去信心,没有因为爱迪生可能会压坏几个鸡蛋而大发雷霆;郎朗的爸爸没有因为郎朗文化课不及格而恼怒;刘亦婷的妈妈也没有认为她外出旅游为无理要求而置之不理,比尔?盖茨的家人也不会因他当年放弃学业而不安。他们正是给孩子创造了天才成长的环境。像郎朗的父亲发现儿子有音乐天赋后,能够辞职和孩子一起到北京拜师。这并不是任何一个家长能做到的。可惜我们的应试教育正是以扼杀天才作为代价的。想一想吧,我们扛着一面叫做“教育”的大旗,每天都在做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