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密码之陕西文博深度游(二)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从陕西历史博物馆 3000 多文物中精挑细选 200 多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100 多则历史故事和人物介绍,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外到馆内,又从馆内到大秦岭风光、隐士文化,到西安碑林诸国宝藏品,到西安城墙风风雨雨,到陕西的饕餮美食等等。本文从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中精选 20 件珍贵文物,带领大家深度游览陕西历史文化。4、陶鬶新石器时期晚期器物(约公元前 3000 至 2100 年,姜寨遗址中的龙山文化时期)器物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姜寨遗址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以薄硬光黑为特色的陶器这件陶鬶的边缘
2、弧度之优美厚度之轻薄让人惊叹。5、玉人头玉人头于 2012 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今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石峁遗址,国家一级文物。公元前 2300 年至前 1800 年龙山文化晚期遗存,最早的玉器装饰品,玉雕侧面人头像鼻梁隆起,五官比例准确,目光平视。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个以人为雕刻对象的玉器。从其工艺可以看出当时玉器加工己经采用了开片钻孔和抛光技术,为石峁遗址玉器中的精品之作。6、函皇父鼎(国宝级)函皇父鼎是西周晚期(前 9 世纪至前 771 年)周厉王时期器物,1933 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上康村西周铜器窑藏。器物通高 58 厘米、口径 49 厘米、腹深 27 厘米,重 3
3、1. 5 千克,立耳蹄足,腹壁稍外鼓,颈及腹均饰卷鼻兽纹。内壁一侧铸铭文 37 字。铭文书写笔道圆润,结构和谐,静中寓动,雄阔刚健,韵味十足。7、五祀卫鼎(国宝级)西周中期(前 10 世纪中叶至 9 世纪中叶)器物。1975 年 2 月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京当公社董家村 1 号西周铜器窖藏。该鼎腹内壁铸铭文 19 行 207 字,记录了一件因为土地补偿引起的违约案件的处理过程,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研究和法学研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因此五祀卫鼎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国宝级文物。8、饕餮纹分铛鼎1972 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桃
4、下村,为商代晚期器物,该鼎是一件比较特别的青铜器,上部为鼎形,下部为鬲形,是介于鬲和鼎之间的一种炊具,突出的鬲足不仅使饕餮纹变得立体精致,也增大鼎的受热面积,提高炊煮效率该鼎纹饰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美,境界神秘,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9、西周旟鼎(国宝级)西周早期器物,1972 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通高 77 厘米,口径 56.5 厘米,重达 78.5 千克。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鼎腹内壁上铸有 28 字铭文,大意为:“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 ”该器物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同时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标准器,为国宝级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10、师丞钟西周中期器物,为古代敲打乐器,1974 年出土于扶风县黄堆镇强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通高 76.5 厘米,甬长 25.5 厘米,铣间 43厘米,鼓间 29.5 厘米,舞修 35.5 厘米,舞广 25 厘米,重 90 千克 在器物表面饰有兽面纹云纹鸾鸟纹大窃曲纹斜角双头兽纹等多种纹饰物在钲间和鼓部左侧共有铭文 48 字 这件青铜器是迄今为止国内收藏最大的一件西周青铜钟。以上文物介绍均摘自中国历史密码 ,一本书了解陕西,一本书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