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1 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A确凿( zu ) 哽咽(gng) 蟋蟀( shui ) 锲而不舍(q)B祈祷(q) 踱步(d) 炽痛 (ch) 鲜为人知(xin)C云鬓(bn) 书塾( sh ) 可汗 (khn) 肿胀(zhng zhng)D哺育(p) 骊歌(l) 胡骑(j) 人迹罕至(hn)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菜畦 渲闹 臃肿 人声鼎沸 B懊诲 蝉蜕 丑陋 来势凶凶C讪笑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澎湃 祈祷 脑髓 回环曲折3、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 ) (2 分)A借旁近与之 B. 卒
2、之为众人 C余闻之也久 D. 传一乡秀才观之4、下列句子说法最委婉的一项是 ( ) (2 分) A、怎么不把你的现代汉语词典 借给我用?B、快把你的现代汉语词典 借给我用!C、你为什么不把现代汉语词典 借给我用?D、你能把现代汉语词典 借给我用吗?5、选择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2 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族的人为主旨。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译文: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去看望。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士别三日,就应当用新眼光看待。D、邑人奇之。 译文:邻居都很奇怪他。6、“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
3、运用能力。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照例句再写个句子。(3 分)例句:参天大树固然顶天立地,但是,却取代不了小草的清葱漫野。仿句: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 分)A. 脑髓 (su ) 花圃 (p ) 骊( l )歌 倜傥 (tt n) B. 沮 (j)丧 讪 (sn)笑 菜畦 (q) 鸡毛掸 (dn )子 C.嫉 (j)妒 丑陋 (lu) 蝉蜕 (tu) 弥漫 m( ) D.书塾 (sh) 环谒 (y) 瞬 (shn)息 收敛 (ji n) 9、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 确凿(确实) 人声鼎沸(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 B.人迹罕
4、至(到) 识破机关(这里指秘密的意思。 ) C. 闯练(走出家庭,到生活中去锻炼) 来势汹汹(形容波涛的声音)D.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荒草萋萋(草茂盛)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 分)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_ (A嘲笑 B嘲弄 C玩弄)对象。 我看看老师,_ (A请求 B征求 C求取)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对他很_(A 恭敬 B 尊敬 C 敬重),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_(A 居然 B 竟然 C 果然)有勇气不挪窝儿。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5、(2 分)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趣事,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B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夹竹桃的败落,又暗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涵义十分丰富。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既是对一位心爱的小姑娘的劝慰,同时也是勉励自己正确对待人生道路的困难和挫折。 D、 丑小鸭中的丑小鸭有着美丽善良的心灵,有着自己一份美好而执著的理想,并且能为自己的理想去不懈地奋斗。E.未选择的路一诗中作者重点写的是自己选择的“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很少留下旅人足迹”的路,以表现自己不随波逐流,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独立人格。 11、古诗、现代诗默写。
6、(6 分)(1)_,_。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_,青山独归远。 (3)李杜诗篇万口传,_。 (4)而那过去了的,_。 (5)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_。12、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2 分) 示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美好的向往,也有小小的烦恼。 仿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_ ,_。 二文言文阅读(34 分)金 溪 民 方 仲 永 , 世 隶 耕 。 仲 永 生 五 年 , 未 尝 识 书 具 , 忽 啼 求 之 。 父 异 焉 , 借 旁 近 与 之 , 即 书 诗 四 句, 并 自 为 其 名 。 其 诗 以 养 父 母 、 收 族 为 意 , 传 一 乡 秀 才 观 之
7、 。 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 ,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邑 人 奇 之 , 稍 稍 宾 客 其 父 , 或 以 钱 币 乞 之 。 父 利 其 然 也 日 扳 仲 永 环 谒 于 邑 人 , 不 使 学 。余 闻 之 也 久 , 明 道 中 , 从 先 人 还 家 , 于 舅 家 见 之 , 十 二 三 矣 。 令 作 诗 , 不 能 称 前 时 之 闻 。 又 七 年 ,还 自 扬 州 , 复 到 舅 家 问 焉 。 曰 “泯 然 众 人 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3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
8、,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 解 释 加 点 的 字 ( 分 ) 于 舅 家 见 之 指 物 作 诗 立 就 不 能 称 前 时 之 闻 泯 然 众 人 2 下 列 加 点 字 用 法 不 同 的 一 项 是 ( ) ( 2 分 )A 稍 稍 宾 客 其 父 B.父 利 其 然 也 C 邑 人 奇 之 D.贤 于 材 人3 下 列 句 中 停 顿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 ) ( 2 分 )A.借 旁 近 与 之 , 即 书 诗 四 句 B 其 诗 以 养 父 母 、 收 族 为 意C.父 利 其 然 也 D 余 闻 之 也 久4 翻 译 下 列 句 子
9、( 4 分 )(1)邑 人 奇 之 , 稍 稍 宾 客 其 父 , 或 以 钱 币 乞 之 。(2)卒 之 为 众 人 , 则 其 受 于 人 者 不 至 也 。 5 回 答 问 题(1)方 仲 永 的 变 化 经 历 了 哪 几 个 阶 段 ?( 3 分 )(2)方 仲 永 由 天 资 过 人 变 得 “泯 然 众 人 ”, 原 因 是 什 么 ?( 用 原 文 的 句 子 ) ( 2 分 ) 7、本文作者是_,字_,号_,是“_”之一。本文选自_。 “伤”的意思是_。 (3 分)8、 解释加点的字。 (4 分) (1)未尝( )识书具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2)父异( )焉 (4
10、)不能称( )前时之闻 9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10、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 (2 分) A仲永 /生五年 B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1、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 B “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 ”,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 “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 “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 “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12、
11、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 13、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2 分)三现代文阅读(30 分)(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 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
12、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 ) (2 分) A 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2、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 ,其作用是什么?(2 分) _ 3、文段特别详写何首乌,有什么作用?(2 分) _ 4、文段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是:_ _ (用原文中词语概括) 。 (2 分) 5、作者写这段景物的目的是什么?(2
13、 分)(二)我长大了 (10 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
14、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
15、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1 分)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 分)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
16、”“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2 分)4.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 (详写,略写)。请从括号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2 分)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分)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 2.D (A 渲-喧 B 诲-悔 凶-汹 C 嶂-障) 3.B 4.D 5.D 6.略7、A 8、C 9、ABAA 10、E 11、(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荷笠带斜阳(3)至今已觉不新鲜(4)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5)恐怕
17、我难以再回返 12、 (.提示:可考虑句子的语言环境,采用有也有这样的句式。 )二文言文阅读1在 完成 相当 完全 2D(A B C 是词类活用)3B4略 5 (1)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2)父 利 其然 也 日 扳 仲 永 环 谒 于 邑 人 , 不 使 学 。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7、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唐宋八大家 临川先生文集 哀伤、叹息 8 曾经 诧异 文采和道理 相当 9、C 10、B 11、D 1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13、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三现代文阅读(一)1、B,2 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3、表现儿童的好奇心理和对快乐自由生活的热爱。4、无限趣味 5、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二)1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 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 详写 略写5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 ,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 , “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