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pter2,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的演进与货币职能货币本质与货币计量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货币形态的特点,重点掌握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关系 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职能的理论,比较足值货币和现代信用货币在贮藏职能上的差别。 要求能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本质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定义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现代信用货币计量的基本原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 重点掌握纸币本位制度的特征,正确理解目前我国“一国三币”的特征和必要性。,第一节 货币的演进与货币职能,一、货币形态的演进和发展(从货币发展历史看
2、)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足值货币,1.足值货币的形态发展作为商品的价值和作为交换媒介的价值完全相等又称为商品货币或实物货币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例)价值稳定,便于分割,便于保存,便于携带 2.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1)货币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2)可以同一切商品交换-等量交换(3)本身含有否定自身的基因,表征货币,1.表征货币是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特征第一,代表足值货币行使货币的基本职能,并能兑换成足值货币。第二,体现了一定的信用关系。,银行券,(bank notes 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银行券的基本特征(1)可以随时兑现,代替贵金属货币流
3、通。(2)他的发行必须由黄金和信用作为保证。(3)早期各家银行在保证银行券随时兑换金币、银币的前提下都可以发行银行券。(各家银行信用不同,导致交换价值不一致)银行券最早出现于12世纪经历了由完全兑现不完全兑现完全不兑现的发展历程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信用货币,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信用货币作为商品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以兑现商品货币。 2.信用货币的形式:现金、存款、短期银行券、银行承兑汇票等 3.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只是货币符号,不具有实际价值;是债务货币;具有强制特征;国家通过
4、控制货币流通实施货币政策。,信用货币,4.信用货币的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节约了流通费用,克服了币材供应与交换发展的矛盾,并成为利用银行创造购买力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使货币与信用融为一体,促进了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电子货币,定义:利用电脑或储值卡进行支付和转账的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通过计算机运用电磁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帐、购买和支付,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 电子货币只是取代了流动中的有形的现金,并没有取代银行存款这种信用货币,本质上还是信用货币的一种。,中国的货币史,中国的货币史有3
5、500多年 中国的先秦时期,牲畜、兽皮、珠玉、贝、布帛及金属都充当过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以铜铸币最早的国家,公元前1500年,商代已有铜贝币 公元前800年,春秋初期已有青铜铸造的布币和刀币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有鹿皮币 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建交子务,发行纸币交子,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二 货币职能,货币职能,世界货币,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观念性)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例如用人民币元、美元来衡量并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就像用米来表示长度,用斤和两来
6、衡量商品的重量,我们也可以用元来比较物品的价值。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在每个人手中的时间很有限(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职能,贮藏手段(条件:货币的价值要稳定,必须是足值的现实的,人民币不具备该职能)贮藏货币不需要或需要极少的交易成本,而储藏资产,则需要付出资产和货币之间转换的成本,储藏实物,还需要保管费用,实物储蓄本身还受到物理折旧与精神折旧,比如电脑。金属货币可以完全进入或退出流通,可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的职能,支付手段(单方面支付)假如:A在鞋厂上班,鞋厂老板该用什么来向他支付工资呢?一种可能的办法是每个月给他10双鞋,穿不了,还有衣食住行其
7、它方面的需求,没有货币是非常不便的(单方面转移:商品赊销,清偿债务) 世界货币(支付,购买,财富转移)(黄金是真正的世界货币,美元?),第二节 货币本质与货币计量,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商品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流通手段)3.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特殊商品-使用价值)4.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P21),马克思货币定义的启示,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它必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趋于消亡 货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发产物,也不是任何人为地主观力量能消除的,它只能自然消亡 货币是世界性的经济范畴,它不能在异国范围内人为的被消除 货币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的产物,只
8、要这一矛盾存在,货币即存,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货币计量,二、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货币金属论 货币名目论货币国定论货币数量论,货币金属论,货币是商品,价值由金属的价值决定 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 只看到了将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忽略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货币名目论,与金属论相反,否认货币的商品性和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于交换的技术工具 仅注重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货币国定论,货币是有国家创造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权威规定的是法制的创造物,只是一种支付手段忽略了货币产生的经济根源,货币数量论,否认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和内在价值 货币进入流通才
9、有价值,货币价值是由货币供给数量决定的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代表者-弗里德曼 货币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货币计量,三、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流动性” IMF的把货币层次作如下划分 现钞(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居民和企业的现金)M0 (最强购买力) 狭义货币(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支票) 广义货币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货币层次划分,1.理论划分: M1 =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货币层次划分,
10、2.我国: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单位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和形成1.货币制度概念: 货币制度又称“货币本位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2.货币制度形成: 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在资本主义社
11、会形成统一的、定型的货币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货币材料的确定 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 本位币、辅币及偿付能力 发行保证制度,货币材料的确定,在金属货币流通下,用何种金属铸造本位币,就称之为什么本位制度,如金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在信用货币流通下,普遍实行纸币本位制。,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1.货币名称通常以习惯形成,如“英镑”、“美元”、“人民币”。2. 货币单位,如中国的元、角、分 ,英国的镑、先令、便士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
12、定含金量,货币单位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我国第一个宣布人民币与黄金白银没有任何联系。,本位币、辅币及偿付能力,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按国家名称,单位,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意义)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磨损公差(P26)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只具有有限法偿力,辅币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是指依靠什么保证比值稳定的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197
13、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包括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 白银的价值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下降,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黄金开始加入流通。二、金银复本位 以金、银两种金属位币财,同时铸造金银两种本位币,并在统一市场流通。 包括平行本位币(含金银量,无固定兑换比例)和双本位币(格雷欣法则)。 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只能实行一种本位币。,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实际
14、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实际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三、金本位制(不存在通货膨胀,货币价值最为稳定,货币价值的稳定表现在货币购买力和外汇行市相对稳定)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银行券,可以向政府兑换,兑换起点高)3.金汇兑本位制(流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不稳定的货币制度(P30),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四、纸币本位制1973年末,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纸币是因流通才有价值,它不能退出流通,不能兑现,一般也不能超越国界流通(美元,阿根廷) 特点(P3
15、1),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五、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1.一国两制 的地区货币制度2.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一国两制 的地区货币制度,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 “一国三币”的特有历史现象。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的地区流通,所以不会产生“格雷欣法则”效应 。1 港元(HKD) = 0.881 人民币(CNY)1 台币(TWD) = 0.2081 人民币(CNY),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欧元成为欧共体十一国唯一的法定货币,各成员国原有的货币继续流通到2002年6月30日。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国货币制度的创新。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制度发展成为跨国货币制度,地区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将是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亚元的发展前景,本章结束,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