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妇科血证辨治.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7115340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血证辨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妇科血证辨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妇科血证辨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妇科血证辨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妇科血证辨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妇科血证辨治时珍国医国药 2000 年第 3 期第 11 卷 临床报道作者:鲍德泉单位:鲍德泉(江苏省如东县妇幼保健所 226400)关键词:妇科;血瘀;血虚;血热;血寒;辨证治疗提要 将妇科血证归纳为血瘀、血虚、血热、血寒 4 种证型,分析了各种证型产生的原因及其临床表现,针对病因提出了 4 种治疗法则和主要方剂,并列举案例加以说明。同时指出对各种证型的兼证要注意治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0)03-0252-01妇科血证属常见、多发病证。妇科疾病中, “血证”常见于月经病、妊娠、产后等过程中。本篇所讨论“血证” ,是

2、指与血有关的寒、热、虚、实因素而产生的病证,并不单纯指出血性疾病。1 妇科血证主要的临床证型1.1 血瘀血瘀指血行缓慢或凝滞不通。血瘀的原因很多,气滞是主要原因,血瘀的程度取决于气滞的程度。血虚也可引起血瘀,因血虚不能营养脏腑及四肢百骸,同样也不能充盈和营养脉道,血虚则血中之气也衰少,因而脉涩血行缓慢,瘀阻脉道而致血瘀。血寒引起血瘀则更为常见,血遇寒则凝滞不畅,而致血瘀。血瘀引起的临床病证较多。在妇科,血瘀胞宫或冲任二脉,则见月经过多,色紫有块,或见崩漏、闭经、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少,也可见于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发热,还可引起不孕。1.2 血虚血虚一般指血少,由于生血不足或者失血引

3、起,但血的功能不足也可表现为血虚,虽然血本身并不少,但可表现为血虚的证候。血虚有较明显的全身表现,如面色少华、形寒肢冷、心悸脉虚细等。在妇科,有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经行头痛、身痛,以及产后腹痛、发热、身痛等。1.3 血热血热指热入血分而引起的各种病证。临床上常见因气郁化火、瘀血蕴结、阴虚火动等引起。在妇科,主要见于月经过多,经行先期、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等。1.4 血寒血寒在妇科相对较少,一般因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或本身阳气虚弱而致。血遇寒则凝,流行不畅,因而血寒往往和血瘀同时并存。在妇科,则产生月经过少、后期、痛经,寒凝胞宫则引起不孕。2 妇科血证治疗法则和验案举例2.1 活血化瘀主要

4、用于气滞血瘀之证,活血行气之药一般同时使用,气行则血行。同时要注意对其兼证的治疗,如兼血虚、血热等,在治疗时,增加补血或凉血之品。如果血瘀日久,或血瘀成块,或阻塞脉道,则配以破血散结药物,使瘀祛新生。病例:邓某,女,29 岁,农民,1998-11-20 就诊。患者经行前乳房胀,内起小核,有压痛,少腹胀痛,经行中期则较剧烈,有时需服止痛药。月经量中等,紫黑色,有血块,结婚 4 a 未有生育。刻诊舌边略呈暗红,苔白,脉细涩。辨为气滞血瘀之证,以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处方:全当归 10 g,元胡索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五灵脂 12 g,白芍 10 g,制香附 10 g,川芎 6 g

5、,炒枳壳 6 g,乌药 6 g。于每次经行前 1 周左右开始服用,1 剂/d,经行时停服,连服 3 个周期后月经转为暗红,有少量小血块,腹痛较轻。于第 4 周期去红花、元胡索再调理 2 个周期,诸证基本消失。2.2 气血双补血虚的治疗,以气血双补为主,气充足则能促进生血功能。常用方剂有参芪四物汤、十全大补汤等。如病人阴血双虚,多使用血肉有情之品。病例:林某,女,26 岁,农民,1998-03-17 就诊。患者产时出血约 600 ml,未输血。产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恶露量少,淋漓不清,色较淡,少腹部有空坠感,头晕,恶寒,纳较差,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证,以气血双补之法治疗。处方:当归

6、15 g,熟地 12 g,阿胶(另冲服)12 g,怀山药15 g,炒白术 10 g,太子参 10 g,黄芪 12 g,肉桂 5 g,枸杞子 10 g,炙甘草 6 g,1 剂/d,连服 10 d,同时服铁剂。于服药后第 5 d 食欲稍有增强,病情逐渐好转。服 10 剂后原方去阿胶、肉桂,继服 5 剂调养。2.3 清热凉血血热证,使用凉血药物为主,配合清热之剂,凉血和营,调理冲任。如血热日久,灼伤阴液,需要增液养血化燥。清热凉血宜清经汤之类,增液宜用增液汤。病例:李某,女,29 岁,农民,1998-12-28 就诊。患者每次经行超前 35 d,且经期延长已有 6 个月,经量较多,色红无块,腹部稍有

7、胀痛,心烦胸闷,口干不欲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尖红,脉细微数,证由邪热伏于冲任,以清热凉血之法治之。处方:当归 10 g,丹皮 12 g,黄芩 10 g,黄柏 6 g,细生地 12 g,赤芍 10 g,栀子 12 g,陈皮 6 g,枳壳 6 g,生甘草 6 g。经前 10 d 开始服用,1 剂/d,经行期停服,连服两个周期,诸证有所减轻,第 3 周期再服 1 周,诸证基本消失。2.4 温经散寒血寒用温经散寒法治疗,主要对内寒或外寒引入血分,或寒邪凝涩经脉之证进行治疗,常用方剂如温经汤之类。因虚能生寒,寒久必虚,对此可配合温补气血的药物治疗。病例:张某,女,45 岁,工人,1998-10-21

8、 就诊。患者素体虚弱,动则易汗出,恶寒肢冷,面色无华,月经周期正常,但每次经期经常超过 1 周左右,甚至更长,经行量少色淡,语言低微,纳较差,苔白脉细,由气血虚弱,寒自内生而致,以温经汤增减温补气血。处方:当归 12 g,熟地 15 g,吴茱萸10 g,白芍 10 g,阿胶(另冲服)10 g,太子参 10 g,桂枝 6 g,炮姜 6 g,黄芪 12 g,炙甘草 6 g,艾叶 6 g。1 剂/d,连服 10 剂后诸证有所减轻,纳谷增加,下周期再服 10 剂,病情大为好转,嘱以食疗加以巩固。作者简介:鲍德泉(1945-),男(汉族),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任江苏省如东县妇幼保健所中医副主任医师.收稿日期:1999-09-01修订日期:1999-10-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