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会分析说理,让你的文章深刻有文采.doc

上传人:pw17869 文档编号:7115226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分析说理,让你的文章深刻有文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会分析说理,让你的文章深刻有文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会分析说理,让你的文章深刻有文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会分析说理,让你的文章深刻有文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会分析说理,让你的文章深刻有文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会分析说理, 让你的文章深刻有文采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 则马上就“A 有创新精神,B 有创新精神,C 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高考经验: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 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

2、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 论点的联系,使 论点与 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 务。所以我 们必须在材料和观点之间搭建“分析”的桥梁。在掌握了基本的行文结构后,具体到每一段话如何展开,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事例论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假设分析、比 较分析、因果分析、引用分析、类比分析、归纳 分析,分说如下:(一)假设分析: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 说服力。就是假 设与事例相反的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 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要点点拨】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个最基本的要求: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

3、,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思路: 反面假设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突出论点标志性词语:如果(假使)XX 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例 1:欧希力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 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六百零六次,才获 得成功,制出了以 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六 0 六,新 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分析】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即使他实验了 605 次,失败 了以后不再坚持,也 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 说,坚持就是胜利。例

4、2:话题“耐住寂寞”,举德国哲学家康德为例子:“康德是德国的闻名世界的大哲学家。但他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小镇上, 远离尘嚣 ,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吹捧,没有参加过什么名流聚会,没有什么领导接见的 风光,他在寂寞之中 领悟、思考、探索天地的哲理,路不断地在寂寞下延伸。如果如果他耐不住寂寞,把时间、精力都用于出名和享受世俗的热闹上,他的一生可能会丰富些,但是,他能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宗师吗?例 3 贝多芬 28 岁那年得了耳病,到 57 岁逝世,中间 20 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 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 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

5、九交响曲。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 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例 4 论点:创新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 坚持“技 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 值”的研发理念,通 过技 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 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6、 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 “海尔 ”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 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 展的不竭源泉。5 勤能补拙,就是指天资差是可以利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而且屡次失败,但他毫不气 馁,勤 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然而他顽强拼搏, 发奋学习,最 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当初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

7、差而被人耻笑,可是他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 终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可见,勤能补拙,此言不虚。 (二)因果分析就是写完事例论据之后进行因果推导,得出结论。例 5: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论据】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 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

8、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 紧一分一秒的 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 终成著名的数学家。【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 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 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因果推导事实上是所有推理的根本。为加强论证的深度,还可以使用“因果链”的形式。例 6:【原文】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

9、,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 绽放光彩。分析: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阅读语段,我们发现, “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 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改文: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 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 那是因 为 他不屈服命运的 压 打,顽强 抗拒

10、厄运, 才谱出了人 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 是因 为 他有 坚 定如山的信念, 刚 毅如 铁 的意志,于诽谤讥 嘲中 坚 持自己的志向,才 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让 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 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 为 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 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 蓝天。例证 1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 是因 为 他

11、对 百司之 职 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 乐业 。岳武穆统帅“ 岳家军”,屡 战金兵,频频 告捷, 那是因 为 他有 严 明的军纪 ,旅 进 旅退, 赏罚 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 叹 :“撼山易,撼岳家 军难 。”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 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 为 制定了 “三大 纪 律八 项主 义 ”,严 格 执 行, 团结 一切可以 团结 的力量,于是日 伪 不得不 缴 械投降 。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 规定来 约束。因 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因

12、果分析法 探因分析法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结果,沿着 “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使内容逐步深化,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要点点拨】思路: 为什么是因为标志性的词语 1.“为什么那是因为因此”2.“正因为如此所以”3.“之所以是因为”(三)对比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思路:分析正反事例突出论点 论点: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举例: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德国在战后用一切方法来弥补他们的罪过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 理战后的善后问题,更有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然而同样在那幕惨剧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日本,战后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

13、“中国威胁论”,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祭拜 分析:同样作为二战中的侵略国家,德国人在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用理性的力量向世人展示他们虔诚的忏悔的灵魂。从而赢得世人的尊敬。【分析正例】而日本人这种一意孤行偏离理性的“纪念”却遭来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分析反例】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 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突出论点】8、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 长攻人之短。论据: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

14、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 浪来,船即将沉没, 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 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 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 窍不通, 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 。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 问题,片面地用自已的长处来攻 击他人的短处,其 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例 9 论证:心态重要。 2000 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 岁“高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 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 头的二次举枪显 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虽然一直

15、保持在一流选手的行列之中,但从未拿过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 在 2005 年的奥网赛场上,比他小岁的俄 罗斯选手达维登科都能教训他一把。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品质和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因为有了顽强 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几次射击中打出最好的成绩, 赢得了金牌。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因为丧失了意志力,心态失衡,也就惨败连连,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例 10、话题“关注细节”:“列文虎克在关注细节中发现了细胞学说,齐白石在关注细节中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画法,鲁迅在关注细节中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时代。相反,我们周围的一些人

16、, 对什么事都马马 虎虎,对细节处毫不在意,最后一事无成。两相比较,答案不是很明显吗?关注细节,收 获精彩的人生;忽视细节,空留无穷的遗憾。(四)引用分析是写完事例论据之后再引用名言、诗句等,然后结合对名言、诗句的阐释发挥对事例论据进行分析。例 11,话题“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明代历史学家谈迁花费二十年心血,收集大量资料,历尽许多艰难 ,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 国榷。但是 刚完成时,被小偷给偷走了。世间没有比 这更痛苦残忍的了。面 对 此打击, 谈迁在痛苦中毅然决定:重写国榷!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一部更高水平的国榷展现在世人面前。读书 至此,我想到了普希金的诗句:“假如生活欺 骗了你,不要悲

17、 伤和哭泣;在不幸的日子里,不要着急,相信吧,愉快的一天正在等待着你!”我们要从过去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要让过 去成为负担, 换句话说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五)类比分析就是使用类比的方法,在话题之外引入一个类比物,通过对二者相似点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可以深刻地揭示事例的内涵,让读者明了你的事例和结果的关联。例 12、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 轻人饮后觉无一 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

18、。年轻人满载而归。从此奋发向上。【改文】 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浓香,年 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 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 ”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 ,从此 奋发向上。(六)归纳分析。就是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 归纳总结出共同点,

19、 紧扣要证明的论点。例 14、论点: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材料】“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 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 兴土木, 劳民伤财,荒 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泪软化,终于 动摇了、灰心了、放弃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结论】无论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是唐明皇善始

20、不能善终,还是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历史都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 则刚”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分析)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结论)例 15、话题:自立自强“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人生多不胜数。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 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 论据)这些“犬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

21、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他们不懂得,自立自强,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分析)可见无论出身如何,我们 都要靠自己编织未来。(论点)例 13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梵高也曾穷困潦倒, 一文不名,生活上靠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困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改变现状,最 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 奋发图强,越是 贫困越激励人奋发杀进, 这何尝又不是一笔

22、财富呢?七意义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 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 ,从而 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 张的影响、价 值效果等。16 德国总理勃兰特,19 世纪 80 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 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17 有这样一则故事:五只青蛙比赛爬高,面对高墙,围观的青蛙不停地说:“太高了!太高了!”结果四只青蛙“知难而退”,只有一只耳聋的青蛙爬到了顶点。第二次爬更高的墙,围观的青蛙不停地打气,四只青蛙 获得了成功,而那只耳聋的青蛙却面对遥远的目标摔了下来。

2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能否战胜困难,我 们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因素。 18 还记得赵括“纸上谈兵”和马谡“痛失街亭”的故事吗?它象两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在我们中国,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象 “谦受益, 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 汉三个帮”等等, 无一例外,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24、: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19 论证:背负着亲情、友情、爱情种种甜蜜的负担,即便是最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 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 兴土木, 劳民伤财,荒废 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 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泪软化,终于动摇 了、灰心了、放弃了,一

25、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 甚至令人昏聩 。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 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分析说理时还得掌握常见营造文采的方法。使议论文富有文采并不难,关键是要具有这种意识,主动积 极地营造文采,通 过不断地 训练使文采成为核心论证段落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形式和内容两张皮。 议论文文采的本质是形象化地表达思想。最常用的方法是:多用熟语;整散结合;多用修辞;多用复句。单独每

26、一项都不难,但要与内容妙合无垠 则需要长期训练。 请看以下典型例子:例 20:一条河,只有不断吸收身边小溪馈赠的流水,才能惊涛澎湃,奔 腾不息。(比喻)一个人又何尝不是 这样呢?俗话说:人无完人。那么要填补自己的空缺,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就必 须采纳别人的意 见。在顺境中,善听可以使你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逆境中,善听可使你鼓起奋进的勇气。(对偶)善听是一座虹桥,会缩 短心与心的距离;善听是一扇窗户,会 让你 发现新的洞天。( 对偶、比喻)这段话先用河流比喻,再设问引到谈论人,然后通 过引用并阐释得出主题句。再运用对偶分“顺境”“逆境”两种情况论述善听的作用,最后用对偶和比喻进一步阐述。整体思

27、路非常清晰,在思维步步推进中展示文采,显得非常自然。例 21:那么,何时容易坠马?恐怕就在那飘然的一瞬。不信你看, 骑者在马踏着艰难的小步,步上坎坷不平的山岗,或 扬起四蹄,飞跃险滩急流时,总是瞪着惊恐的眼睛,勒紧缰绳,夹紧马肚,可谓“驰马忧坠 ”矣。而当马缓步于青山绿水之间,流 连于鲜芳艳蝶之 阵, 飘飘然忘于思坠之时 ,可悲的 坠马却常常由此发生。历史上,闯 王李自成便是一例。 这位曾破千官、斩百将,驰骋疆场使明朝走向覆灭的赫赫英雄,最终溺于牛金星的谗言之中, 败于吴三桂的刀剑之下。我想,这无不与金銮殿上的琉璃金瓦、三足宝鼎上的紫烟有关。这段文字文采与推理结合得十分紧密。一系列的四字结构和对称句,将大家都很熟悉的李自成的史实充分形象化、现场化,令 读 者耳目一新。掌握以上核心段落的论证方法,议论就具体化了,就会避免简单罗列论据和简略分析的错误,从而具体深入的分析问题和水到渠成的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