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妇科瘙痒症从肝肾论治临床应用.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7114999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瘙痒症从肝肾论治临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妇科瘙痒症从肝肾论治临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妇科瘙痒症从肝肾论治临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妇科瘙痒症从肝肾论治临床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妇科瘙痒症从肝肾论治临床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妇科瘙痒症从肝肾论治临床应用作者:于红娟【关键词】 滋肾养肝;瘙痒症;妇科医案笔者认为,妇科瘙痒症的发生与肝肾功能密切相关,因妇女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血,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阴阳之根,而妇科瘙痒症的发生多与妇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有关,因此,“肾”与妇科瘙痒症的内在联系密切。而肝肾同居下焦,肝肾同源,临床上肝肾不足常见,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笔者以滋肾养肝法分别与祛风、止痒、清热、化瘀等法结合用于治疗妇科瘙痒症,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1 滋肾养肝祛风案例 1:患者,女,32 岁,会计师,2003 年 4 月 5 日初诊。主诉:月经期全身起大小

2、不等的风团半年。半年前人工流产 2 次,此后每逢月经来潮即全身起风团,色淡红,瘙痒,且月经量少,口干腰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曾口服开瑞坦治疗,病症未见好转。诊断:经行风疹块。证属肝肾不足,血虚生风。治宜滋肾养肝、补血祛风。方选二至丸合当归饮子加减。处方:女贞子 12 g,墨旱莲 12 g,当归 10 g,白术、白芍各 15 g,生熟地黄各 15 g,川芎 6 g,何首乌 10 g,防风、荆芥、蝉蜕、黄芪、甘草各 10 g。每日 1 剂。连服 3 个月而愈,随访 1 年未复发。按:女子以“血”为本。患者此病发于 2 次人流术后,多产伤肾,肝肾亏损,营阴暗耗,经行时阴血外泄,阴血益感不足,血

3、虚生风,风胜则痒。方中女贞子、墨旱莲、何首乌合四物汤以滋养肝肾、补阴血;黄芪、甘草益气固表;防风、荆芥、蝉蜕祛风止痒,阴血生则虚风去,疾病得愈。2 滋肾养肝止痒瘙痒症在妇科病中以更年期及老年妇女多见,症情顽固,且反复发作,若按常法从“风、湿、热”论治,往往临床疗效较差。 内经中有“诸痒属虚”之说,肝肾不足之痒多属“干痒” 、 “夜痒”,养阴润燥方能止痒。案例 2:患者,女,58 岁,退休工人,2006 年 5 月 15 日初诊。主诉:外阴瘙痒,夜间加剧,反复发作 3 年,现尤为明显。妇科检查见两侧大阴唇皮肤干燥皱缩,小阴唇萎缩,阴道轻度充血,分泌物少,白带检查为阴性。曾在外院经中西医治疗,以益

4、肤清、倍美力软膏、皮肤康洗液外用,三妙丸内服等多种方法治疗,疗效不显。患者形体消瘦,伴有心烦、失眠、腰酸、潮热等。综观诸症,当属肝肾阴虚,外阴肌肤失养。治宜柔肝养阴、润燥止痒。方选归芍地黄汤合二仙汤加减。处方:当归 10 g,白芍 12 g,干地黄15 g,山茱萸 9 g,牡丹皮、丹参各 10 g,黄精 20 g,茯苓 15 g,生百部 20 g,淫羊藿 20 g,知母 10 g,怀牛膝 10 g。水煎内服加外洗,第一、二煎内服,第三煎外洗患部,每日 1 剂。连用 8 周而愈。按: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渐少而至绝经。天癸者阴精也,与肾阴有关。因此,临床出现此症以肾阴虚多

5、见。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肾两脉之阴液循常道而同润阴户。肝肾内虚,阴血不足,阴户失养,出现瘙痒之症。方中重用补肝肾阴之品如白芍、地黄、山茱萸等,加入牡丹皮、知母兼清虚热;黄精、百部以益阴液;淫羊藿以阳中求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有效缓解更年期因雌激素水平骤降而引发的相关疾病。3 滋肾养肝清热头面部的瘙痒症多以宣肺、清热为主,而在妇科病中出现头面部的瘙痒症状,特别与月经周期相关者,常有肝肾不足的病理基础,滋肾养肝可达到纠正病理状态和扶正祛邪的目的。案例 3:患者,女,26 岁,公司职员,2003 年 9 月 3 日初诊。主诉:每次月经来潮前 1 周出现头面部皮肤瘙痒

6、,无红肿和丘疹,伴口干苦、头痛、乳房胀痛、烦躁失眠、腰酸,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弦。每逢月经前 1 周发作已 2 年。曾有“甲肝”病史,已治愈。诊断: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证属:肝肾阴虚,肝火偏亢。治以滋肾养阴、清肝降火。方选杞菊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枸杞子15 g,菊花 6 g,白术、白芍各 10 g,干地黄 15 g,山茱萸 9 g,牡丹皮 10 g,栀子 10 g,茯苓 15 g,泽泻 10 g,醋柴胡 6 g,当归 10 g,薄荷 3 g。水煎服,每日 1 剂。月经前 10 d 始服药,月经来潮停药。连续 3 个月而愈,随访 1 年未复发。按: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不足是其本。患者有甲

7、肝病史,存在肝肾不足的一面,近两年因工作压力过大,肝肾暗损,又加之性格内向、情志抑郁,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出现肝肾阴虚、肝火上炎之证。治疗当针对其病因,以扶正祛邪。方中枸杞子、白芍、干地黄、山茱萸益肝肾,菊花、牡丹皮、栀子清肝火,醋柴胡、薄荷疏肝气。诸药同用,则肝肾得养、肝火自去。另外,应注意妇科用药时,月经前期清热不可太过,以免苦寒清泄有碍月经来潮。4 滋肾养肝化瘀瘀血属于病理产物,其产生因素多认为与气滞、气虚、外伤等有关,在临床上对阴虚血瘀的探讨并不多,但在妇科中多见,如月经后期、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外阴白色病变等。案例 4:患者,女,60 岁,离休干部,2006 年 4 月 12 日初

8、诊。主诉:外阴瘙痒 3 年,奇痒难忍,入春尤甚,伴五心烦热、咽干口苦、腰酸、失眠,舌淡紫,苔薄黄,脉细涩。妇科检查见:左右两侧大阴唇内侧与小阴唇之间皮肤色素减退,表面白色、薄脆,小阴唇萎缩。患者曾在外院就诊,根据病理诊断为外阴白色病变,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证属肝肾不足,阴虚血瘀。治宜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方选知柏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知母 6 g,黄柏 6 g,生熟地黄各 10 g,山药 10 g,山茱萸 9 g,牡丹皮 10 g,茯苓 15 g,赤白芍各 10 g,当归 10 g,红花 10 g,黄精 20 g,麦冬 15 g,陈皮 6 g。水煎,内服加外洗,第一、二煎内服,第三煎外

9、洗(坐浴)患部,每日 1 剂。连用 12 周而愈。按:外阴白色病变又称“外阴营养不良” 。本病主要是肝肾阴亏,冲任血虚,阴部失于充养所致。此病程日久,久必气机不利,气滞血瘀于阴部,形成阴虚血瘀之证。西医以往多主张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故目前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中医治疗以调理肝肾为要法。方中以知母、生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补肝肾养阴;黄精、麦冬以增加滋阴生水之力;当归、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如此,方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5 体会瘙痒症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虚”是其本,但虚中有实,故补中有清、补中有散才是“标本兼治”的原则。临床除感染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瘙痒症外,大多数瘙痒症都可从肝肾论治。根据女性特殊的生理基础,对于妇科瘙痒症从肝肾论治,“异病同治”,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