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16 页)吉林地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中外美术差异浅谈容永泰世界美术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现在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美术和以欧洲各国为代表的西方美术。中国的水墨画以宣纸、毛笔、墨汁和水性的国画颜料为绘画材料。运用这些材料,中国的画家们利用宣纸和笔墨的特性,在宣纸上可以恣意挥洒出各种粗细、长短、浓淡千变万化的线条;也可以画出各种各样的色块,利用宣纸的晕化特性,产生变化无穷的艺术效果。很多人都说:从中国画上,可以看出画家当时作画的心情来,甚至可以看出画家的性格和修养,见画如见
2、人。西方的油画以画布、硬而扁的油画笔、画刀和油性的颜料来作画。运用这些绘画材料,西方的油画家主要以各种的色块来作画,利用各种色块的巧妙组合,来表现复杂的景物。中国画家作画时强调“写意” ,即以画家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和感受作画,因此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不遵从严格的透视关系,不讲究光线的体现,甚至不讲究色彩的真实性;在绘画构图上,不主张画满整个画面,常常以空白代表天空,代表流水,代表云彩等等,又常常以意到笔不到,笔断意连的手法来绘画。西方的油画家作画时为了强调画面的“真实性” ,因而讲究绘画的科学原理。比如用几何知识表现画面的透视关系,用光学知识来表现事物的立体感,用解剖学知识来描画人物等等。在色彩
3、运用上,虽然常常为了画面的和谐统一而强调一种主色调,但其色彩基本是忠实于物体的本来颜色的。油画总是画满整个画面,重视用背景来突出和衬托主体。这些,给画家作画带来了较多的局限,也使得画家必须重视写生和模特的使用。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中国画家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
4、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 ,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唐宋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纷纷拿起画笔,把绘画当作抒发自己情感的工具,把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融入到绘画之中。他们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以表示他们的清高和脱俗不凡。西方艺术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这样的话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 “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 。因此他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
5、献。 高三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16 页)总而言之,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摹仿自然;中国传统绘画讲求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上面简单讲述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差异点。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作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作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1下列关于“中外美术的差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中国的水墨画以宣纸、毛笔、墨汁和水性的国画颜料为绘画材料。西方的油画以画布、硬而扁的油画笔、画刀和油性的颜料来作画。B中国的画家们利用千变万化的线条及宣纸的晕化
6、特性来表现作画时的心情;西方的油画家主要利用各种色块的巧妙组合,来表现复杂的景物。C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中国画家从不遵从透视关系,也不讲究光线的体现,甚至不讲究色彩的真实性;西方的油画家则讲究运用几何、光学、解剖学等科学原理来绘画。D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讲求意境美,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摹仿自然,重视人体美,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画家在绘画构图上,不主张画满整个画面,常常以意到笔不到,笔断意连的手法来绘画,比如以空白代表天空,代表流水,代表云彩等等。B油画重视用背景来突出和衬托主体,因此,在色彩运用上,常常为了画面的和谐统一而强
7、调一种主色调。C中国画家作画时强调“写意” , 是受到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的影响。D西方的油画家作画时强调画面的“真实性” ,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个国画家如果能在心中容纳天地万物,并且拥有高尚的人格修养,那么他的艺术成就也将达到很高的境界。B中国文人士大夫把绘画当作抒发自己情感的工具,他们将梅兰竹菊入画,是想要借以表示他们的清高和脱俗不凡。C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是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它表现在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上。D中国画有画家的精神境界,趣味高远;而西洋画只想完成对上帝
8、的靠拢,趣味平易。因此,西洋画不及中国画好。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高三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16 页)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
9、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
10、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高三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11、 16 页)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12、成现代汉语。 (10 分)(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5 分)译文: (2)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5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陈人杰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注 : 陈 人 杰 , 南 宋 诗 人 。 陆 沉
13、: 西 晋 时 , 王 衍 任 宰 相 , 正 值 匈 奴 南 侵 , 他 清 谈 误 国 , 丧 失 了 很 多 土 地 。桓 温 愤 慨 地 说 : “遂 使 神 州 陆 沉 , 百 年 丘 墟 , 王 夷 甫 ( 王 衍 的 字 ) 诸 人 不 得 不 任 其 责 !”青毡:王 献 之 夜 睡 斋 中 , 有 小 偷 进 到 他 房 里 , 偷 了 他 所 有 的 东 西 。 献 之 慢 吞 吞 地说 : ”偷 儿 , 青 毡 我 家 旧 物 , 可 特 置 之 。 “将 小 偷 都 吓 跑 了 。8词 重 起 笔 。 本 词 开 篇 如 何 起 笔 振 题 ? 结 合 词 句 赏 析
14、。 ( 5 分 )答: 9. 词 的 下 片 画 线 句 子 刻 画 一 个 怎 样 的 词 人 形 象 ? 结 合 词 句 分 析 词 人 的 复 杂 情 感 。( 6 分 )答: 高三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16 页)(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任选 3 道小题,如果全答,按顺序评分)(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曹操短歌行)(2)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李白蜀道难)(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15、4) , 。开荒南野 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5)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 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乐也。 (王羲之 兰亭集序)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怀念一种声音聂鑫荣永远的门邵宝健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蛾。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你早。 ”他向她致意。“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多少次了,只要有
16、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高三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16 页)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
17、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
18、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脉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这个普通的院
19、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力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不过,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 “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高三语文试题 第
20、 7 页(共 16 页)门和门框平滑如壁。一扇画在墙上的门!(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 作品的标题“永恒的门”:“门” ,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能够理解为许多人的心灵之门。 “永恒” ,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永远地被隔断开来,也可理解为作品更深刻的含义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可以打开,也可以封闭的隔阂。B. 本文是以小院人对于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的:起头,热烈恳切盼愿郑、潘二人能发生感情;接着,对于二人的缺乏温情暗示缺憾与同情;最后,许多人看见隔墙上的门,为郑潘二人黑暗“私下勾结”而倍感愤激。C. 小说结尾以“一扇画在墙上
21、的门”戛然而止。从写法上可见其简约含蓄之妙,从主题上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虚伪感情的强烈讽刺。D. 有文艺评论家说:“在一部诗剧中,要是咱们看见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肯定是会在后面的戏剧的情节入耳到这支枪响” 。 永恒的门中,画师屋内那只老式的花竹书架即是如许一支“枪” 。E. 小说最后写许多人为画师整顿遗物时,发现那插瓶被人擦拭过,瓶中的菊花傲然怒放。我们根据作品内容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这是潘雪娥迟来的表白。作品结局安排这样潜在的圆满,寄寓了作者对于有情人的祝愿。(2)联系全文,简要说明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6 分)答: (3)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具体
22、内容进行归纳。 (6 分)答: (4)小说以“永恒的门”为标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 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刘文英:追本溯源的哲思 卢兴刘文英先生离开我们已有整整四个春秋,但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心头浮现。每当翻开案头先生的著作,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他出入百家、贯通古今的思想气魄。刘文英先生 1939 年 2 月出生于陕西乾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62 年毕业于中国人高三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 16 页)民大学哲学系,1962 年至 19
23、92 年在兰州大学工作。1993 年初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刘先生先后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华北地区学术顾问、天津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是长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刘文英先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精神观念和思维特征有相当精深的研究,特别是对梦和原始思维的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享有盛誉。刘先生先后出版专著 16 部,其中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 (1980 年初版,2000 年修订) 、 中国古代意识观念的产生和发展(1985)以问题为中心,对中国古代哲学中时空观念和意识观念的产生及演变进行了历史的考察;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 (1989
24、) 、 精神系统与新梦说 (1998 ) 、 梦与中国文化 (2003 )三部著作系统整理了中国古代有关梦的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解析、批判西方梦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新梦说”体系;漫长的历史源头 (1996 )综合多学科的视角,对人类的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予以全面的研究,以一个中国人的独特眼光对人类思维发生演化、操作机制等重大理论问题予以回答;儒家文明 (1999 )在世界文明多元互动的视野中,对儒家文明的本质特征、理想追求、价值观念予以总体观照,进一步揭示了儒家文明传统对于创构现代中华文明体系的意义。此外,他还撰有王符评传 、 星占与梦占等著作,主编哲学百科小辞典 、 中国
25、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等工具书和教材,推动了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刘文英先生学术思想的根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追本溯源” 。他的突出成就之一在于主要针对弗洛伊德释梦理论而提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新梦说”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梦说”曾被认为与哥白尼的“日心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西方思想史上三次根本性转折。而刘先生则在整理和提炼中国古代“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人类精神系统的整体把握重新考察了梦的本质和机制,立足于中国哲学的智慧精神,揭示了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从而提出了一个“负阴抱阳” 、阴阳互补的“精神太极图”的模型,并且进一步将精神系统的运作概括为阴阳之间“连续恒动”
26、、 “有序转换” 、 “互渗互补”和“矛盾平衡”四种机制。这一“精神太极图”模型全面修正了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归之于本能的原则性失误,肯定了潜意识的社会属性,改变了意识与潜意识判然二分的格局,同时用“自我潜意识”更为准确地说明潜意识的主体性特征,用“群体意识”更为清晰地说明“超我”的现实主体。刘先生将“梦”置于人类精神系统的整体框架中予以考察,对梦的思维与人类原始思维之间的关系多有注重,其所提出的“意象库” 、 “内视机制” 、“梦的认知功能”等概念多为前人所未发。刘文英先生在对中西梦学进行双向诠释和深层整合的基础上,涵容了西方梦学的优秀成果,同时又能够克服其视野的局限和偏见,形成了具有中国思想文
27、化特质的新梦学体系,是中西梦学在学理上的深度会通,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代表了世界梦学的新进展。刘文英先生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对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的研究。早在高中时代,他就对屈原的天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使得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在一开始就与原始思维、原始文化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这一让人望而却步的研究课题,他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心理学以及脑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资料与方法,把石器工具作为原始人思维活动外化的客观成果,以其制作方式和工艺特征为依据和线索,成功地还原了原始思维过高三语文试题 第 9 页(共 16 页)程,从而以一条独创性的
28、研究道路,填补了人类思维发生过程研究中的空白。在此基础上,他仔细清理和辨析了西方原始思维研究中几乎所有重要学派的主要观点,同西方学者展开了全面的对话,在一个极为艰深、前沿而又重大的领域作出了真正超迈前人的、独创性的重要理论贡献。由于刘文英卓著的学术成就,他的有关著作被译为英、日、韩等多种外文,在国外广为传布,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赢得了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国内外学界同仁的赞佩和敬重,为中国学界争得了荣誉,为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刘先生已经走远,但他追本溯源的哲学思考永远引领和激励着后学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09 年 9 月中国社会科学
29、报 (1)下列各项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文章第二段对刘文英先生自然情况的简介尤其是对他所担任职务的介绍显得有些多余,作者完全可以选择较为重要的来写,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一处败笔。B刘文英先生提出的“中国人的新梦说”和对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的研究是他学术思想“追本溯源”这一根本特征的重要表现。C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的本能,肯定了潜意识的社会属性,并提出了意识与潜意识不是判然二分的观点,而刘文英先生对他的这些观点进行了修正。D屈原的天问对高中时代的刘文英先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把原始思维、原始文化问题作为对象和目标。E本文语
30、言平实,学术气息较为浓厚。虽然个别地方略显艰涩,但这并没有影响读者对刘文英先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字里行间,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刘先生的一片赞美与崇敬之情。(2)文章开头说“每当翻开案头先生的著作,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他出入百家、贯通古今的思想气魄” ,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刘文英先生“出入百家、贯通古今”的气魄 ?(6 分)答: (3)文章第三段,作者列举了刘文英先生的很多著作,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 分)答: (4)文章结尾处写道:“他追本溯源的哲学思考永远引领和激励着后学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刘先生的这种在学术研究上的“追本溯源”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8 分)答: 高三语文试
31、题 第 10 页(共 16 页)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足协新掌门韦迪“三线国家队全部打联赛”的计划一抛出,起到的效果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本已因贪腐处于漩涡之中的足协更加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B. 现在不少城里人一到休息日,喜欢到农村体验垦田种植瓜菜的农家生活,他们享受着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自经济适用房登上历史舞台之日起,政策的支持与价格的优势,使其始终处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D. 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2、 (3 分)A. 前往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与几十名特种兵,将执行登舰检查、对抗海盗火力、保护过往船舶与人员安全等任务。B季羡林的晚年,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富于思考,写下了如病榻杂记这样的佳作,这正是“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C. 他们渊博的学识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成为让我受用终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D. 世博会结束后,主题馆将改为标准展览场馆,与世博中心、星级酒店等一起组成能适应举办展览、承接会议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
33、主, , , , , , ,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 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 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A B高三语文试题 第 11 页(共 16 页)C D16从下面给出的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运用对偶修辞写两则评价。6 分水浒传中的林冲:雪压山神庙,英雄遭难落荒野;火烧草料场,义士杀敌上梁山。祝福中的祥林嫂: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 17. 据报道,某地在一次系统内竞职笔试中,请了 18 名少先队员监考,结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 25 个作弊者。消息传出,引起争
34、议。有人认为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也有人认为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请你对这种做法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 (不超过 80 字) (5 分)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胡连生教授说,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任的学生,怎么会承担对集体、国家和事业的责任?中国青年报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一文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会真正把自我实现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2006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季
35、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吉林地区高三语文一摸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 (原文第三段“不遵从严格的透视关系”而不是“从不遵从” )2A (原文第三段“在绘画构图上,不主张画满整个画面,常常以空白代表天空,代表流水,代表云彩等等,又常常以意到笔不到,笔断意连的手法来绘画。 ”“常常”与“又常常”是并列关系
36、,不是举例说明关系。 )3D (最后一段“作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作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由此可知西洋画和中国画各有千秋。 )高三语文试题 第 12 页(共 16 页)4B (原:推究)5D (厌恶其他贪官之举;表现旗丁贪污;体现皇帝对岳起的体恤)6C (皇帝给岳起特殊的待遇是因为他清廉家贫)7 (10 分) (1)在通过水道运粮送往京城的过程中(在通往京城的漕运中)有长期积累下的习惯相传, (有些人)只要能谋求私利就进行舞弊(作弊) 。 (4 分。 “因” 、 “惟是”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 2) 毕 公 ( 毕 沅 ) 沉 溺 于 酒 色 , ( 所
37、以 ) 不 能 保 住 家 产 ( 保 全 全 家 ) , 你 正 要 担 忧 警 惕 他 还来 不 及 呢 , 还 要 再 效 仿 他 吗 ? ( 6 分 。 “耽 于 ”、 “方 ”、 “乃 ”、 “效 ”各 1 分 , 句 意 通 顺 2 分 )8 运 用 典 故 。 ( 1 分 ) 陆 沉 , 是 无 水 而 沉 沦 的 意 思 , 比 喻 土 地 沦 陷 。 ( 1 分 )青 毡 , 比 喻 中 原 故 土 , 将 敌 方 比 作 盗 贼 , 说 国 土 遭 掠 夺 后 , 没 有 归 还 。 ( 1 分 )作 者 通 过 这 个 典 故 表 达 对 当 时 南 宋 当 权 者 因
38、腐 败 无 能 而 使 国 土 沦 丧 的 愤 慨 。 ( 2 分 )9 一 位 深 夜 不 寐 , 在 灯 下 凝 视 着 利 剑 、 跃 跃 欲 试 的 爱 国 志 士 形 象 。 ( 2 分 ) “说和 说 战 都 难 , 算 未 必 江 沱 堪 宴 安 ”浸 透 对 出 现 和 不 能 安 、 战 不 能 胜 的 情 势 的 忧 虑 ;“叹 封 侯 心 在 , 鳣 鲸 失 水 ; 平 戎 策 就 , 虎 豹 当 关 ”饱 含 空 有 立 功 建 业 的 壮 志 , 而 身处 困 境 , 无 用 武 之 地 的 愤 懑 ; “麒 麟 阁 , 岂 中 兴 人 物 , 不 画 儒 冠 ? ”
39、责 问 中 透 露 此生 尚 可 大 有 作 为 的 自 信 ( 昂 扬 斗 志 ) , 表 现 出 一 股 救 国 于 危 难 之 中 的 积 极 向 上 的 奋斗 精 神 。 ( 4 分 )10 (6 分。丢字、多字、有错别字该空均不给分)略11 (1)B(线索未说完整) ,C(“对于人与人之间虚伪感情的强烈讽刺”错解文意) ,E(也可有其他推断) 。答 B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AD 不给分。(2) “古镇” 、 “水井” 、 “古老的平屋” 、 “格式多年未变” ,暗示着这里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处于一种过时的定势,成为一种难于转变的积淀;“
40、平凡的小杂院”“平凡人家”暗示人群的普遍性。 (3 分)这恰是小说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客观环境,也是后文情节发展的必要铺垫,更是小说悲剧主题的有力烘托。 (3 分)意思对就给分。(3)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1)都是平凡的人,社会地位不高;(2)都是规矩的人,生活有规律;(3)都是孤独的人,没有生活伴侣;(4)都是外表平静,内心充满强烈的爱情愿望的人。 (5)都是受传统束缚,不敢大胆追求的人。答 3 点即可给满分。(4)A 标题与主题思想的关系,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参考 1 题 A 项)B 标题与人物塑造的关系,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抓住门相隔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心理界限
41、,主人公强烈的感情愿望既无法实现,又无法消除的窘境;抓住门封闭的特点,表现主人公情感世界所受到的传统守旧观念的束缚;抓住门可开启的特点,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悲苦,突出这种人生遗憾的典型性。C 标题与情节结构的关系,观点三:使结构更加紧凑、巧妙门是情节的着眼点,人们一直希望主人公之间建立沟通情感的门径;门是情节的转折点,众人情绪的剧变,仿佛男女主人公之间关系的真相大白;门是情节的落脚点,门永远不能开启,又永远不能关闭,戛然而止,给人不尽的启发。高三语文试题 第 13 页(共 16 页)意 义 ; ( 4 分 ) 当 然 , 作 者 在 满 怀 失 落 的 同 时 , 还 表 达 了 对 往 昔
42、强 烈 的 怀 念 和 向 往 之 情 。( 2分 )12 (1)BE(5 分)A 本段的对于刘先生自然情况的介绍是为了突出刘先生在哲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不属多余。C 混淆刘先生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刘:否定潜意识是人的本能;肯定了潜意识的社会属性;认为意识与潜意识不是判然二分的。弗洛伊德正好与之相反。D“把原始思维、原始文化问题作为对象和目标”错误,原文是“结下不解之缘” 。(2) (6 分)刘文英先生近 20 年间出版的 16 部专著涉及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精神观念、思维特征等众多领域,且成果突出。刘文英先生在对中西梦学进行双向诠释和深层整合的基础上,涵容了西方梦学的优秀成果,同时又能够克服
43、其视野的局限和偏见,形成了具有中国思想文化特质的新梦学体系。在对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的研究中,刘文英先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资料和方法,对西方原始思维研究中的重要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清理和辨析,同西方学者展开了全面的对话,做出了超越前人的、独创性的贡献。(3) (6 分)这些著作向读者展示了刘文英先生的研究领域、内容和成果,使读者对刘文英先生其人,其思想体系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这些著作有力地证明了刘文英先生在国内外学界享有盛誉的原因。与开头照应,是刘文英先生“出入百家,贯通古今”思想气魄的体现。为下文概括刘文英先生学术思想“追本溯源”这一根本特征提供事实依据。(4) (8 分)答案示例:“追本溯源”即追
44、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与其说它是一种行为,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品质。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沉着冷静的定力,需要广泛精湛的“知”力,需要执着追求的毅力。刘文英先生的“中国人的新梦说”与在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领域的研究正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没有对中西方学术研究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多种思维方法的占有和运用,没有长年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刘先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因此对于我们自身,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非有豁达开阔的胸襟(气魄)不可;非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不可;非有刻苦钻研的恒心不可。13C(“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比喻某种东西因价格优势不愁卖不出去的意思;A 项“一石激起千层浪”意为石子投进平静的
45、水面激起浪花,与“本已处于漩涡之中”矛盾;B 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D 项“颠扑不破”用来形容理论学说)14D(A 项“舰艇编队”与“执行登舰检查”无法搭配;B 项主语应为“季羡林” ,而不是“季羡林的晚年” ;C 项句式杂糅,应去掉“鞭策我、激励我” )15 D(“都希望”之后可以顺承解释,也可以转折对举。由此可知,均有起始机高三语文试题 第 14 页(共 16 页)会,但是中无法在逻辑上建立关系,可知正确)16祥林嫂:一生若草芥,讥笑声中行乞鲁镇;残年如风烛,祝福声里惨死街头。王熙凤:八面玲珑,放诞泼辣,明是一把火;巧言狡黠,机关算尽,暗是一把刀。桑提亚哥:孤舟中寂寞的硬汉
46、,大海上咆哮的老人。 (本题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又是对仿写对联的能力的考查,在对联中要插入所要表现人物的典型事迹、性格特征、结局等)17答案示例一: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此举保证了这次考试的公正性和社会参与监督的有效性;对于考试者和参加监考的学生,都是一次鲜活的诚信教育。答案示例二: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这凸显了成人防作弊机制的苍白,成人的丑陋面要靠自身来克服,不能利用学生的纯洁;如此诚信缺失的现实,可能会对小学生有负面影响。 (观点明确 1 分,理由恰当 3 分,表达流畅 1 分。不囿于两种观点的,言之成理也可)18作文(60 分)一般在 44-50 分之间。谈论话题:“人才选拔”与
47、“招生制度” 、 “制度与创新” 、 “人才成长” “理想与挫折” 。【参考标准】一等文:54 分左右浮动。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二等文:48 分左右浮动。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三等文:42 分左右。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四等文:36 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 分;只写标题者,3 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 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 2832 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 分。【命题意图】这道试题指向青年人的责任感,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当代绝大部分的学生受到太多的关爱,往往只知所求而吝于承担。三则材料命意具有梯度,层层推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