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争做基层人民群众满意司法所榆楚乡司法所开展“执法为民、满意政法”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榆楚乡司法所在开展“执法为民、满意政法” 主题实践活动中,争主动,早行动,在学习好“依法治国” 这一主题内容后,立即把学习重点放在“执法为民 ”上,深刻理解其本质内涵,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所里人员对“执 法 为民 ”精神的认识 ,不断加强和改 进基 层司法行政工作。现就此次专题学习谈谈心得体会。一、准确把握执法为民的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区别
2、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保证。执法为民,就是按照“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任- 2 -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大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执法为民内涵,我们要把握好三点:1、执法为民是实践“三个代表” 的必然要求。我 们党在执政之前,执政之初和长期执政之后,所处的地位、环境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变。胡锦涛总书记在“ 七一” 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
3、部都要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保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 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真正做到“双让” (让党放心,让人民 满 意)。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它是党的本质特征的根本体现。只有“始终代表中- 3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一切政纲和活动
4、才能实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也才能取得成功。执法为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环境,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执法为民是“一切 权利属于人民 ”宪法原则在我 们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一切国家权利来源。因此,我们的一切权利来源都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只能用来保护和发展人民
5、的利益,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也只能为了人民的利益。3、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长期以来,政法队伍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维护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在关键时刻靠得住的队伍,但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的政法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一- 4 -些干部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缺乏群众观念,缺乏群众感情。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就必须在我们人员中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执法为民理念,用这一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统一执法指导思想,克服和纠正不正确的执法观念和意识,确保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二、正确运用执法为民的理念
6、坚持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法为民是司法行政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每位基层干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端正执法思想、坚持执法为民重要性的认识,在基层工作中,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到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时代的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执法观念上转变,在执法思想上与时俱进。联系我们的实际工作,尤其是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要坚决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和错误的观念,在调解中要强化“人 权” 意 识,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调解,在依法履行职责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 5 -感情,不管处理哪起纠纷,都要以
7、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为基础。执法为民,打造司法所良好精神,还必须强化以下几种意识,以此不断加强和改进司法行政工作:1、强化执法为民意识。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实践党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的契机,更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胡 锦涛总书记 “七一”讲话的具体行动。强化执法为民意识,就是要让所里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与时俱进的执法观,弄清“ 为谁掌权、为谁服务” 的 问题 ,从根本上破除“ 执法特权观 ”和“ 执法为利观” 。我们必须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以
8、赴维护社会稳定。在各项工作中,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关注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反对什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需。在每一次调解纠纷中,都要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当事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以高效文明的服务质量取信于民。- 6 -2 强化执法公平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存在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现代法治的基石,也是司法所应恪守的原则。因此,执法活动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执法公平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反对特权,二是要反对歧视,做到不唯权、不唯上,不分人、不分籍,只依法。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单位,我们要强化执法公平意识,就必须提高执法公
9、平的透明度,这是于自于民双赢的举措。公平、公正是法律生命之所系。执法失去公正,只能是对法律的曲解和漠视。一次不公正的调解,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仅仅是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调解则好比污染了水源。执法公正是执法活动的灵魂,失去公平的执法,其危害猛于虎。强化执法公平意识,一方面要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执法程序等公诸于众,让公众有个普遍知晓性;另一方面在提高执法者的业务水平的前提下,在执法过程中,还要做到事先告知、事后通知,务必使整个执法过程在各方的监督下进行,切实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3、 强化执法高效意识。经济领域讲求效率,执法活动同样需要效率。强化执法效
10、率,不仅意味着节省执法成- 7 -本,同时可以更好地实现法律的公正,促进公民守法意识的形成。众所周知,对于犯罪,刑罚越迅速和越紧凑,就越公正和越有效。对于我们,调解民事纠纷也应注重效率,提高工作效能,及时调查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症结,对症下药,耐心做好双好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及时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对于“两劳” 回归人员,我们要做好接茬工作,及时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回归后能安居乐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4、强化执法清廉意识。 执法者理应是清廉者。而做到廉洁执法,首要的就是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西方正义女神的形象是:头戴蒙眼布,一手握宝剑
11、,一手持天平。宝剑象征惩恶扬善,天平象征公平裁判,蒙眼布则象征不受任何利益的诱惑。也就是说,是神也要抵御诱惑,更何况是人。强化执法清廉意识,就是要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养成秉公执法、清廉为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我们看到,那些堕入邪恶深渊的执法者,有贪赃枉法的,有因色枉法的,有畏于权势或谋求权位而背叛法律的。由此可见,一名执法者- 8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律心律行,“非礼勿视、非礼勿想、非礼勿动“。一名执法者能否受人尊重,不仅要熟通法律、深谙程序,更要做到清廉执法。一名清廉的执法者,不仅能以法服人,还能以德服人。我们在工作中也会碰到当事人送礼,这就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委婉拒绝当事人的送礼,以保证调解等工作的公正性。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我们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新的内涵,我们要以“昂扬向上,奋发 有为” 的精神状态,强化执法为民意识,敢破难题,善解新题,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辖区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尽我们的一份力。榆楚乡司法所2010 年 9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