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与气候1、“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2、“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4、“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5、“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6、“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7、“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
2、年均温 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 7.8和 19.98、“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9、“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10、“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11、“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1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1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15、“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16、“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1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庐山垂直气候差异,体现了节律美之垂直地带性。19、“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脉垂直气候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