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113341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时期语文教育民族化的回归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部分。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有其特点,汉字的独特的表意特点和其独特的发音都赋予了汉语更加独特的民族性。但是我们汉语文教育的民族性却在逐渐地丢失或淡化,其发展也因此陷入了困惑之中。民族化是语文教育的根本,语文教育民族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成长的需要,语文学科自身改革的需要。关键词: 语言 课程改革 语文教育 民族化2001 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近四年了,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评价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一切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及“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等 现代新理念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作为母语的语文

2、教育其特点和功能却变得越来越模糊。如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 课程标准明确“ 语 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 课程”等, 1然而越刮越盛的双语教学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语文课堂,英语学习几乎要成为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学习,母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实,早在清末和五四时期,我们就能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捕捉到语文教育 应凸现民族性、走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道路的轨迹。上世纪 80 年代,张志公也提出了“语文是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制约,而且还受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征的影响”。 2然而,为什么语

3、文教育民2族化的路子却越走越窄呢?原因主要有:一是当前理论界存在盲目学习和照搬西方思想和方法论的现象;二是有人担心走民族化的道路会把语文教育滑入狭隘民族主义教育的误区;三是有人认为我国的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民族语言的教育,“民族化”是画蛇添足。第一种用“全球化” 和“西化”来围剿“ 民族化”是极端错误的;第二的担心是带有偏见的,如果一谈民族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那等于抹杀了世界上多民族存在的现实性;第三的认识是糊涂的,正因为语文教育失去了民族性特点,没有走民族化的道路才要迷途归正。到底什么是语文教育民族化呢?简而言之,一是内容和方法上,要根据汉语文的特点并广泛地发掘和继承传统教育的宝贵经验,并以此建立

4、新时期的民族语文教育体系;二是目的和功能上,要充分发掘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并以此来促进创新和发展、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的现代中国人。一、语文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语言具有民族性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无不受民族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同时,语言也影响着民族的发展,一部语言发展史总是同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语言忠实地反映民族的全部特性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要借助语言来进行,还要通过语言来巩固和发展。所以社会的特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等,总会或多或少在语言中有所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就象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特点。2语言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 我们常常看到,同一民族互不

5、相识的人,当置身于外族之中使用共同的语言交谈时,情感就能迅速交融,这靠什么呢?靠的是共同的语言。正因为语言有维系民族感情的神奇效果,“以至现代国家都把语文规3划当成国家建设的一部分,通过语言文字系统的调节来加强民族意识,巩固国家统一”。 33语言是民族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工具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民族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凝结着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知识。人们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继承和交流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二)语文教育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文教育在本质上是母语的教育,是民族语言的教育。语言的民族性决定了语文教育的民族性。1从教育的内涵来看,不同的民族语言在其文字

6、、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学的内涵也必然不同。不同民族所创造的反映其本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各类作品也必定是语文教育的重点。2从教育方法和过程来看,由于内容等因素的制约,不同民族的语文教学也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拼音文字与非拼音文字,形态语言与非形态语言,在教学方法和过程上肯定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心理等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我国古代的“文史不分家”、“文道合一”、“尊师重道”等教育思想影响着中国语文教育几千年。3语文教育是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教育 通过这种教育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联结民族感情,培育民族精神,推动民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色列在 194

7、8 年复国后,选择了曾是先祖使用的希伯来语作为官方语言。通过学校教育不到 30年时间,不仅使这种古老的语言死而复生,而且使这个民族摆脱了上千年的流亡生涯,顽强而迅速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汉语文教育民族化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走汉语文教育民族化之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说“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从周易、道德经到庄子,从论语、孟子到墨子,无不闪烁智者的光辉,仁者的胸怀。难怪中国之哲人孔子一书于 1687 年在巴黎出版后,中国热波及整个欧洲,孔子被尊为道德政治与哲学最博大的学者和预言家。20 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未来属于中国,“恐怕可以说正是中国肩负

8、着不止给半个世界,而且给整个世界带来政治统一与和平的命运”。44汉语不仅陶冶出本民族的巨人,而且还感染了外民族的智者。泰戈尔在 1924 年访问中国时说:“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就像回到故乡一样。”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被中国绚丽多姿的文化思想所感染。远在先秦,中国就有了小说的萌芽。歌德曾感慨地说:“中国有千百种这样的小说。在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生活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小说呢!” 7从魏晋志怪小说、唐五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小说最后发展到明清两朝,小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四大名著相继出世,不仅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二)走汉语文教育民族

9、化之路,培教育民族情感世界上的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无论它是强大还是弱小,是富裕还是贫穷,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就象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中国尤其是一个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到“苏武牧羊”的故事;从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忧戚字字血泪,句句深情,饱含着历代文人对祖国的生死之恋,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代人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而奋斗,而献身。三、汉语文教育民族化是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人的健康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优良的社会环境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0、”。人脱离不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脱离不了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由一个个鲜明的个体组成的民族,而任何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民族中的个体。民族的共性最突出的是他们赖以工作、学习、交流的工具语言,以及由此创造的共同的民族文化和逐渐形成的共同的风俗习惯。“本族语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到它那里去”。 9 对我国语文教育来说,走民族化道路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在风起云涌、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中,人才成为了各国、各民族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教育作为孵化人才的母机不可推卸地承担着这一神圣的使命。语文学科作为教学科目中基础中的基础

11、,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而且作为一门深入人的心灵的学问,对学生的影响尤为巨大。凸现汉语文教育的民族性既体现了我们民族对人才的呼唤,又激励着广大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努力成才。这样,凸现汉语文教育的民族5性便决不是一种干瘪的说教、一种抽象的描述,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境界。在这样的文化境界里,谁还会留下“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呢,只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二)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品德思想基础上的正确方法走民族化道路,发掘和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的优秀成果,不仅能找到很好的内容,而且能找到有效的方法。自 20 世纪 90 年代来,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莫过

12、于“素质教育”。然而,素质教育似乎并未取得想象中的效果。冷静分析,是有些人并未理解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其实,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碰撞时许多青少年价值取向模糊、精神道德萎缩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所以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实质就是教育当代青少年怎么做人的问题。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1从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来说,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实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格的教育“从孔子年代起,直到 19 世纪末,中国汉民族的语文教育一直是儒家伦理道德、经世济时、知识百科教育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学习语文同时学做人,这是经久不衰的一种传

13、统”。 10人格是什么,人格教育又是什么,“健康人格就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想、意志、情感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而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 11打开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篇章实在就是一首首理想人格的赞曲。如爱国之忱、乡土之恋、父母之爱、兄弟之情;如“九死而犹未悔”的坚贞;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凛然大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如“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而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当今的青少年身上又能看到多少呢?有人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尽管有失偏颇,但不管怎么说是我们语文

14、教育改革的时候了。“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122传统语文教育体现了人格教育应有的原则和方法,闪烁着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思想火花(1)尊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最早体现了这种思想,他认为“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平民思想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认为学习的权力不分贵贱,人性本无善恶之分。6(2)让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孔子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孟子则通过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学生应顺乎学生成长的规律。明末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说:“大抵

15、童子之性,乐喜游而惮拘俭,如草木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 13指出顺应儿童天性他们就会日日有长进,反之,就如同冰霜摧残花卉一般。(3)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思想。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提出教学应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则系统、完善地概括了这种思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14四、汉语文教育民族化也是汉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微词甚多。一个重要的理

16、由是认为语文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的教育。遗憾的是一方面大家齐呼人文精神的回归,一方面又给人文精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视语文教育的民族性,正确理解语文教育中的民族性,也就找回了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找回了我们正在丧失和沦落的人格。第二个主要方面是工具性、实用性得不到充分的突出,语文教育中出现了“少、差、慢、费”的现象。 16这似乎与凸现语文教育的民族性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因为要学好语文基本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至少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为什么要学,二是学什么,三是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这是母语,是你交流、思维、学习的工具。这样,它便是你无法分割的一部分,你爱自己,爱祖国,就得学好它,掌握好它。学什么

17、?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及其承载的传统文明,经典文化。怎么学呢?要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就必须按我们民族的认知心理去教学,就必须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去教学。语文教育本来就是母语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文教育。前语文教育的困境在于淡化了民族性特征,丢失了语文教育的根本。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民族性是语文教育的灵魂,语文教育民族化是语文教育的立身之本、必由之路。7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2 11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 5 6 7洪幼辉.我是中国人.北京:京华出版社,1994.8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3.9乌申斯基.祖国语言.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张若田.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12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论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8-9):12.13湖南中师教育研究会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14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中国教育史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15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