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来生成是这样形成的殷都外国语中学 牛海霞最近两周我校安排每一位老师作了一节“五率”达标课。听了一轮课下来,我发现许多老师上的展示提升课都非常精彩。学生在课堂上在展示讲解课文内容时,说的是内容清晰,条理清楚;展示朗读课文时,读的是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展示讲故事时,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展示讲解句子时,准确到位,清晰明了。可以说学生的展示水平已到了令人拍手称赞的地步。但是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当一个小组展示完毕时,请其他小组质疑或补充时,热热闹闹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没有哪个小组与展示小组进行互动。偶尔有一两个学生站起来说两句,也只是针对展示形式评价一番。而没有针对展示小组展示内容实质上的互动交流
2、。听完课我在想:真正的课堂展示,不应该是这样的。在于作客老师交流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生之所以在展示没有互动,是因为学生在展示分工时,只准备了本小组的内容,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没有深入思考与研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展示时既有展示又有互动交流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自己的课堂实践。上课之初,我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听写完生词以后,让学生进行纠错。纠错完毕,学生齐读学习目标。组长检查了组员的预习情况,我及时表扬完成较好的小组。并提出了本节课学习任务是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研究导学案上的所有的问题。接下来学生在小组内开始了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长组织本组的组员把导学案上的每一道题,充分发表
3、每个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题,小组内重新考虑答案,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巡视过程中,我提醒每一个小组长,一定要把本组 5 号和 6 号不会的题,想尽一切办法教会。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我挨个巡视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并询问他们的的进展程度。在巡视时,我发现李璐洋小组出现了争论,我赶紧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她们小组有一道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而且谁也谁说服不了谁。我吩咐李璐洋把这道题写到黑板上,并告诉她,待会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同时我还发现侯玉麟和王志伟两个小组也有问题没有形成共同个看法,而其他小组都共同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我想:过去就听专家说,在班内大展示,只展示疑问点和重难点。今天,我何不在课堂上,让
4、学生展示一下他们在小组内出现的疑惑呢?接着,我给三个出现疑惑的小组分配了展示任务,并吩咐其他四个小组,既然你们已经全部解决了问题,那么在别的小组展示时,你们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接下来班内展示交流开始了。第三小组李璐洋早已站在黑板前,她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在合作学习时,理解“这位老人看起来很面善。 ”这句话中“面善”的善的意思,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是“善良”的意思,一种认为是好,表示赞同的意思。请大家来评论一下,哪个正确呢?”话音未落第一小组的张枫涛立刻站了起来,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对。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位老人我曾经见过,可能认识他,因此面善应该表示熟悉的意思。 ”李璐
5、洋质问道:“这只是你们的片面理解,难道这句不能理解为这位老人看起来很善良吗?”没等张枫涛回答,第五小组的李莎莎早已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她严肃认真地对李璐洋说道:“善字有四种解释,前面“来者不善”这句已经选择了善良的意思,这句话不能再选“善良”的意思。 ”此话一出,让我大吃一惊,这还是平时那个沉默寡言,羞答答的李莎莎吗?正当我在感到不可思议时,学生们的互动仍在激烈的进行着。李璐洋小组的唐远鹏听了李莎莎的话,不慌不忙地说:“谁说词语的意思只准选一次?我坚持认为善在这里是善良的意思。 ”我正准备讲解,没想到后面第七小组的王力普抢先发了言:“我同意张枫涛的看法,理由是理解词语的意思,要从具体的句子意
6、思来判断,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全班同学在王力普的带领下一起读了这个句子。王力普又接着说:“从句子中看起来这个词,我们理解到作者对这位老人是从外貌上来判断是否认识,也就是熟悉不熟悉这位老人。如果选择善良的意思,一个的品质怎么能从外观上看出来呢?”王力普的话音一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一致赞同王力普的看法。接下来其他两个小组展示时,同学们也是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而且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参与了展示,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且有理有据,又都互不相让,在争论中学会了知识。一节课下来,我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激烈的争论场面,谁说学生不会互动?只要我们让学生人人真真地自学,然后进行真实有效的合作,学生在展示时,就会出现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讨论场面。原来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才会形成精彩的互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