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母语负迁移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作者:凌冰洁 袁丽平摘要:在语言的学习中,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旧有的语言习惯,风俗习惯,文化习惯等影响,他们会不自觉地将母语中的一些习惯迁移到他们所学的外语中去。以此发生的情况叫做母语迁移,然而,两种语言之间在使用习惯,规则等众多方面存在着异同。这就使语言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将就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常犯的错误,从冠词的缺省,单复数的运用,可数,不可数名词的区分,时态的运用,主动被动语态的误用,连词以及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问题几个方面,讨论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关键词:母语负迁移 初中生 英语学习 一、前言在英语学习中,学
2、生往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影响, 写出的文章大都句式单调、 简单句堆砌甚至错误百出, 遣词造句也处处留下汉语的痕迹, 这便是母语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负迁移,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好英语,使用地道英语,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认清英语与汉语的区别,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犯的几个错误进行讨论,希望能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二、 语言迁移理论 “迁移” ( 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这一现象。而与外语习得和学习有关的语言迁移理论则是在 50 年代提出来的, 它指的是学习者在用
3、目的语进行交际时, 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 词义、 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 即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母语负迁移,即母语干扰, “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误以为相同所致” ( 唐承贤,1997) 。母语干扰会导致错误出现,延长学习者犯错误的时间,延缓其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的速度。许多实证研究(Ellis, 1985: 29)表明,母语干扰扰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母语负迁移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3.1 负迁移 1-冠词的缺省和单复数的运用当代
4、语法中将冠词分为不定冠词,定冠词及零冠词(即不用冠词) 。冠词是一种虚词,是最主要最典型的限定词,放在名词前面,说明其所指的人或物。因此,在很多名词前面,冠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汉语中却无此类表达,因- 2 -此学生往往很容易将冠词忽略掉,尤其是在前面没有修饰限定词的时候。而对于前面没有冠词的时候,可数名词后面则要加上 s 或 es 将其变成复数形式,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容易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在名词上犯错误。如:他不喜欢读书。 He doesnt like reading a book. 或者是He doesnt like reading books. 在这个句子中,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掉名词前面的
5、a 或者是后面的 s.3.2 负迁移 2-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一直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区分可数和不可数名词就是一个繁重的工作,还不谈由此衍生出来的可数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则,一些特定的仅用于修饰可数或者不可数名词的特定修饰词,以及不可数名词的数量表达法。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往往会受汉语的影响,忘记英语中还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这回事,想当然地用母语的习惯来照搬。如:There are 35 _(people) in the classroom.There are 35_(desk) in the classroom.以上面两题为例,学生很容易填出第一题应该用 peo
6、ple,但是第二题一部分学生易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忽略掉 desk 是可数名词这里应填复数的事情。3.3 负迁移 3-时态的运用英语中,依据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完成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时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将来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所有的这些时态的区分,都是在对其动词的变化中来体现的,而汉语则更多地是通过语义来表达的。如“我已经吃饭了” , “我正在吃饭” , “我刚吃完饭” 。这几个句子中动词“吃”是不变的。它是依靠语义来表达的,而英语中这些句子却要被翻译成为“I have had my meal.”
7、 “I am having a meal.” “I had a meal just now”. 因为英语的动词要发生曲折性变化,而汉语的动词不存在这种曲折性变化,所以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经常忘记不同时态的句子中动词的变化。此外,混淆各种时态的基本结构,在写作文时忽略文章的时态问题,以及在叙述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牵涉到几种时态交叉混用时,缺乏转换,错误频出,也是初中生常犯的错误。如何帮助学生搞清各个时态之间的区别,熟记各个时态的基本结构,减少母语对英语学习的不利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3.4 负迁移 4-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运用由于汉语的动词不发生曲折变化(指通过附件曲折词缀,如数、人称、有定性、体
8、和格表示语法关系) ,汉语的被动形式多由“被、让、叫、给、受”等词汇手段表示的,这些介词引进施动者,同时表明句子的主语是行为的宾语。- 3 -还有一些汉语被动句结构中,却没有这类标记项,则需要通过判断主谓关系对其做出正确判断。与汉语相对照,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由助动词 be过去分词构成,这就需要发生形态和句法的变化。(1)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a. This book has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b. This boo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在汉语中的动词本身没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形态和句法
9、的被动表达却不依赖于动词的变化,此外表示被动意义的主动句在汉语中很普遍。依据标记理论,被动语态相对于汉语中是没有标记的,而在英语中是有标记的,迁移现象就会发生。学习者所在(1a)句中误用 translate 时,就体现了这一点。3.5 负迁移 5-连词的使用连词问题英语句子结构有并列句和复合句之分,汉语的复合句也有偏正复句和联合复句两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 、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等。但英语和汉语的区别在于,英语中往往只需一个连词,放在一个分句中,就能起到汉语连词的连接作用。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常会在主句和从句之间使用两个连接词。(2)虽然他很有钱,可是他不幸福。a. Al
10、though he has a lot of money, but he is unhappy.b. Although he has a lot of money, he is unhappy.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中存在着连词使用方面的差异,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如(2a)句中 although 和 but 往往顺其自然地被学生连用在一个句子中。由此可见学习者难免受到连词并用这种句法上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影响。3.6 负迁移 6-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问题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同一个事物往往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同时在搭配上也有不同之处,如:(1)内涵意义的不对应。两族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汉英词汇
11、内涵意义各异。举颜色的内涵意义为例,在汉语中红色象征顺利、成功等,如“红运” 、 “红歌星”等,而在英语中,红色没有相对应的内涵意义;在英语中蓝色可表示沮丧、忧郁,如 He is lonesome and blue.而汉语中的蓝色无此内涵意义。又如英语中的“dog”和汉语中的“狗”其指称范围完全相同,但其内涵意义却相差甚远。在汉语中,经常有“走狗” 、 “狼心狗肺” 、 “狐朋狗友”等一大串贬义词,因汉语中的“狗”一词常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不好的内涵意义,而“dog”一词英语里则没有不好的意义,它常常用来表示“忠实” 、 “友好”等内涵意义。例如“Youre really a luck
12、dog. “(你真是- 4 -个幸运儿)。 (2)词汇搭配的不对应。词汇搭配主要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词的搭配意义是由一个词从与它相结合的其它词的意义中所获得的各种联想构成的,是一种必须与别的意义搭配在一起产生的意义。汉英词组并不是词组中各个词项的意义的简单对应。如:汉语组合 英语组合 英语组合的真正含义画室 drawing room 客厅艰苦劳动 hard labor 苦役拖后腿 pull sbs leg 开玩笑参考文献: 1黄文红. 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类别分析J.陕西教育(理论版) ,2006,2. 2李建良. 母语迁移问题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4. 3 杨连瑞、张得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74李建良. 母语迁移问题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4.5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