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兴济中学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检测(2011. 10)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1839 年 6 月在虎门当众销烟的是A林则徐 B康有为 C李鸿章 D魏源2对中国人而言,19 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五四运动3中英南京条约
2、的各项内容中,能说明我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是A赔款 2100 万元 B割香港岛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4右图所示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曾经遭受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四次大灾难。其中“火劫”发生在A中英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割占中国领土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6有人说,洋务运动跨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学习军事技术 C废除八股文章 D实行君主立宪7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
3、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8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9、 “东突”这一名词出现在 19 世纪末,原为某些殖民主义者为肢解中国新疆而提出的政治概念。20 世纪 90 年代,“东突”势力在新疆地区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企图分裂中国。在近代史上证明新疆是中国领土
4、的事件是清政府在新疆设立A.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行省 D.宣政院101895 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A 南方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1.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12、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创办海军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A B C D13
5、.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A老大 1843 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C老三 1896 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D老四 1905 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14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材料主要揭露了A.南京条约的危害 B.中俄北京条约的危害C.马关条约的危害 D.辛丑条约的危害15小明同学学习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内容后,整理的笔记中不正确的是A林
6、则徐海国图志 B左宗棠收复新疆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日本割占台湾16今年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有关部门将考虑在武昌举办纪念活动,这是因为这里( )A首先爆发起义 B建立中华民国 C成立中国同盟会 D创办明报1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8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C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
7、揖跪拜大人前191923 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20右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 、 “科学”大旗B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C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歌颂十月革命D创作狂人日记 ,批判封建礼教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21(16 分)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 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进一步
8、加重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而且也使国家的诸项主权遭到了严重践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 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6 分)(2)与材料
9、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2 分)说明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3)材料三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了什么?(4 分)22. (18 分)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是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开始,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二:维新派创办的报纸图一: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图三:武昌起义的浮雕 图四: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的名称。(8 分)(2) 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 分)
10、根据以上材料为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2)23(14 分)以下是某摄影爱好者游历历史文化遗迹时拍下的照片。读图,回答问题。图一 林则徐 图二 左宗棠 图三 邓世昌请回答:(1)任选两位照片中的历史人物,简介其主要事迹。 (10 分) (提示: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主要事迹及其评价几方面回答)(2)归纳说明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4 分)24(12 分)掀开 2011 年日历,我们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辛亥革命 100 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这两个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命运的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
11、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 强勾结诸军阀 ,掠 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杂咏 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什么?(1 分)为什么朱德又说“清朝余孽继当权” “ 掠夺人民更不堪。 ”?(6 分)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 产党诞 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哪一年?(1 分)根据材料说明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的表现。 (4 分)济南兴济中学八年级历史期中检测参考答案(2011. 10)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2、,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B D B C B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D D A A A D B C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21.(1) 南京条约 (2 分) ;马关条约 (2 分) ;辛丑条约 (2 分)(2)新变化: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2 分) ;侵略方式发生变化:由商品输出(2 分)转变为资本输出(2 分)(3)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分)22 (
13、1)图一:洋务运动(2 分) ;图二:戊戌变法(2 分) ;图三:辛亥革命(2 分) ;图四:新文化运动。 (2 分)(2)戊戌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 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2 分)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 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分)主题:近代化的探索(2 分)23(1)林则徐:1839 年在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宗棠:1876 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维护了我国领土完整,挽回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阻止了外国侵略者的野心。邓世昌:1894 年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积极抗敌,为国捐躯。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显示了英勇的精神。(2)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4 分)24 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清朝的统治。 (1 分)因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2 分)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 分)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 分)中国共产党诞生在 1921 年。 (1 分)崭新的发展阶段的表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2 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