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画面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画面内被摄对象的运动,摄像机表现的是运动着的事物。例如,摄像机的机位和镜头都不动,画面内的汽车运动,就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摄像机的机位、镜头光轴或镜头焦距发生了变化时所拍摄到的运动的画面。运动镜头在电视节目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换句话说,运动镜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部电视节目的效果。运动镜头的重要性源于它自身的艺术特点。(1)运动镜头是摄像机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记录下的被摄对象的连续运动,在电视屏幕上展现给观众的是一系列连续的画面。这些画面符合人们在生活中的观察习惯,使电视更加贴近生活。(2)运动镜头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摄像机进行运动拍摄时,变化的画面构
2、成了观众不同的视点,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拍摄人员创作意图的一种体现。它使观众沿着创作者的思路观看电视,并产生对后面画面的渴望和猜测。(3)运动镜头具有综合性。要真实、生动地记录一个连续的动作场面,使用单一的运动镜头是不够的,因此,在实际拍摄中,多种运动镜头往往得到综合运用。多角度、多背景、多视点的综合运用镜头,极大地丰富了单一镜头的表现力。同时,又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连续和统一,突出了现场感和真实性。不同景别的镜头(1) 2008-10-7 10:49:00 | By: 凉香 0推 荐景别的划分,一般是由摄像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范围去区分,通常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标准。一般可分为以
3、下五种:1远景远景是各类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是摄像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远景画面可细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表现的是极开阔的空间,如茫茫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而有气势和较强的抒情性。远景一般表现比较开阔的场面,如城市规模,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田园风光等。这种场面的特点是比较开阔,舒展,由于一些宏大物体的轮廓线能在画面中表现清楚,多用来交待环境,表现事件发生的地理特点和方位。远景的具体作用如下:(1)远景画面呈现的视野开阔,包容的景物范围大,画面容量也大。因此,适用于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位置关系、环境、规模和气势等。电视专题节目话说长
4、江多次运用远景画面表现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江和水天相连天低水宽的长江,使我们对长江有了深刻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展示了九曲长江万里长这一壮观的场面。(2)远景通过画面所呈现的极开阔的空间和壮观的场面,将观众的观点拉向远处,从一定距离对事件的整体及所处的环境加以观照。并通过对事件和景物一定量的表现,形成一种磅礴之势,以势传情,给观众的情绪以冲击和震撼。(3)以景物为主题的远景画面还具有借景抒情的意味。远景画面将景物处理在远处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使物体的细节淡化,画面形象较为空灵,模糊和含蓄。正是这种画面表现的不明确性和不专指性,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调动了观众的联想。(4)远景不仅是写景的景别,而且还
5、是写人的景别。影片我们的田野有一个画面,主人公希南仅呈现为一个点状,看不清他的细节动作,更看不清他的脸部表情。这种处理使画面有了韵味和悬念,让观众想象和体会希南此时复杂的内心情感。(5)在电视片中用远景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远景画面的视野开阔,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因此,在开篇使用远景镜头,可以介绍整个事件的环境,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电视片前进中的鞍钢有一个镜头是从空中鸟瞰鞍钢百里钢城的远景画面,使我们很快就进入了影片所展现的特定的情景之中。用于结尾处的远景镜头,给观众思维一段缓冲的时间,从具体事件中慢慢退出。远景在开篇和结尾处的使用,可以产生交相辉映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电视节目都要以
6、远景作开篇和结尾,这要与电视节目具体内容相联系。2全景全景的取景范围比远景小,所表现事物的全貌,能展现人物周围的环境。全景的作用和远景差不多,用以介绍环境,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不同的是,它有明显的视觉中心和结构主体,突出画面中的重点内容。具体的作用如下:(1)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全景的场面仅次于远景,针对某一具体事物,将被摄事物或场景的全貌收进画面,使该事物或场景在画面中呈现了完整形态,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如在体育节目中表现运动员矫健奔放的运动形体,在文艺节目中表现舞蹈演员洒脱飘逸的各种舞姿,在经济节目中表现各行业劳动者的劳动姿态。同
7、时,全景画面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教学片、纪录片等纪实性的电视节目中,用全景来介绍事物的全貌,效果更好。(2)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展现,体现人物内心与情感的心理状态。在苏联影片画家苏里库夫中有一个镜头,画家悉知自己妻子身亡,他急速奔回家中,一推门只见室内人去楼空,他身体靠在墙上瘫倒在地。这时影片没有用特写去表现画家双目流泪,目光呆滞的面部表情,而是通过一个俯拍的全景展现了他瘫倒在地的动作及空荡荡的房间,将画家在意外打击下的悲痛欲绝通过人物的形体动作深刻的表现出来。(3)为人物、情节提供特定的环境。全景画面在表现人物时常在其周围保留一定的环境空间用以交待人物所处的环境特点,确定被摄人物或物体
8、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将人或物全部处理在一个画面中,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方位就一目了然了。环境对人物身份进行某种规范和说明,对人物情绪、性格及心理活动具有映衬烘托作用。全景对环境的定位也决定了后面的镜头的各要素应该与这一环境相匹配。不同景别的镜头(2) 2008-10-10 11:03:00 | By: 凉香 0推 荐3中景中景的取景范围比全景小,一般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中景画面距离适中,使观众既可以清楚看到画面内的人物活动,又可以感受到人物所处的环境,既满足观众的视觉要求,又满足了心理要求。与全景相比,中景更注重具体动作和情节的表达,而非整体形象和环境层次。中景的具体作用如下:(1)展
9、现人物动作与故事情节。手臂是人体交流情感,表达意思较为活跃和多变的一个部位,人们在传递过程中常以手势相助。对于人物手臂活动与上半身活动范围的表现,全景过大,近景过小,而中景则正好。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情绪的交流,看清交流双方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2)表现人物内部最富有表现力的结构线。表现一栋楼房,当画面由全景推至中景时,其外部轮廓线条被分割和破坏,失去了它在画内的统治地位,随之而来的是楼房表面的框架结构,即清晰起来成为画面中主要的结构线条。此外,中景还承担着远景、全景和近景、特写之间的过渡作用,根据节目内容和观众心理,将不同景别
10、的镜头合理的连接起来。4近景近景的取景范围是由人物头部至腰或肩之间,它表现的内容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趋于单一。环境特征、背景已不明显,画面中大部分空间留给了人物形象或被摄主体物,以吸引观众注意力。近景的具体作用如下:(1)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近景将被摄人物的面部表情十分清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人物面部肌肉的颤动,目光的移动,眉毛的挑动,都能给观众留下印象。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在近景画面近距离的表现中都一览无余的暴露在荧屏上,使观众更容易观察到演员表情的细微变化,从而感受到其内心的情感变化。(2)近景画面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
11、感。近景画面中地平线已基本消失,不同空间透视的差别从画面上很难看出来,使观众有与画内人物共处同一空间的感觉,这种视觉感知空间的统一直接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和现场感。缩短画中人物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是电视节目将观众带入特定情节和实现感情交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科教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也应该适当运用近景,拉近与观众的距离。(3)充分利用画面空间近距离地表现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看一个软功杂技演员演出,当他用双腿反向弯过头部用双脚尖夹起一叠精美的瓷碗时,人们的注意力会移到脚尖处,用近景能收到较好的画面效果。近景别突出局部,包含内容比较少,所以对画面正确性、吸引力要求较高。近景别没有体现环境和背景,处理不当就
12、会使观众感觉迷惘。因此,在使用近景时要将其与特定的情景相结合,同时要保证画面质量。5特写特写又可分为特写和大特写。特写的取景范围由肩至头部,亦称为电视画面的特别写照。特写将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被摄对象最具表现力的一点上。大特写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局部细节,如一个水杯,一双眼睛,跳动的秒针。大特写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常在需要突出事物的局部或强调某些情绪时使用。特写的具体作用如下:(1)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突出事物最有价值的部分,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特写画面内形象单一、鲜明,视觉上给人以一种醒目的效果,容易引起观众对画内形象的注意,从而有强
13、调的作用。在表现物体的质感时,如人的皮肤粗糙或细嫩的质感,金属物质密度较高坚硬光滑的质感,玻璃器皿晶莹透亮的质感等,可以调动观众的触觉经验,加强画面的感染力。(2)描写事物细节,突出事物的细节特征,从而达到透视事物的深层,揭示事物的本质的目的。同时,通过对人物面部的直接表现,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并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1986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条报道埃塞俄比亚难民涌入索马里难民区的新闻片,整条新闻画面大部分是全景,只有一个特写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一个母亲怀抱中的婴儿,我们突然惊奇的看到婴儿脸上落着几只苍蝇,而孩子此时只睁大眼镜注视着摄像机,竟不用手去驱赶一下满脸的苍蝇
14、。这个特写画面深刻的揭示了难民们的悲惨境地,具有以一当十的表现力。(3)将画面内情绪向画面外推出。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著名的敖德萨台阶那场戏,有一个特写画面,表现母亲见到放有自己婴儿的小车沿着台阶向下滚动时大声尖叫,极近距离的记录下母亲恐惧的表情,被画面框架部分截取的手臂似乎要撕开框架向外冲出来的动作给人一种画面内情绪向画面外宣泄的感觉。(4)通过割裂被摄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调动观众的想象,创造悬念。如:画面一只手拧开房门,拉开抽屉,拿出一支手枪,手指扣动板机,黑暗处一声惨叫。这一系列特写画面将几个明确的动作连接起来,直接调动了观众对人物和事件前后的想象。此外,特写分割了被摄物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
15、联系,常被用作转场镜头。特写镜头在影片组接中常是表现的重点,在应用时要多加思考。需要说明的是,景别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同样一个取景范围,它属于哪一类景别,这就要看对什么而言。如一个学生的全貌,对整个教室来说,它是局部;但对学生本身来说,它是全景。各种景别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时,要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和镜头间的联系做出合理选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景别的表现功能运动镜头(1)推镜头 2008-10-25 16:14:00 | By: 凉香 0推 荐推镜头是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远到近向主体接近而拍摄到的连续画面。其画面具有以下
16、三种特征:(1)在镜头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造成画面框架向前运动,画面表现的视点前移,形成一种较大景别向较小景别递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变化的。(2)推镜头分为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推镜头有明确的推进方向和终止目标,即最终表现的被摄主体,这就决定了镜头的推进方向和画面的最后落点。(3)随着镜头的向前推进,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由小变大,由不清晰、所占比例较小到逐渐清晰、所占比例较大,甚至充满画面。推镜头在电视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突出细节和重点。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的作用。画面从一个较大空间的范围起动逐渐向前接近这一空间中
17、的某个细节形象,这一细节形象的视觉符号由弱到强,并通过这种运动所带来的变化,引导观众对这一细节的注意。这符合人们观察事物时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视点范围不断缩小,重点部分逐渐突出的规律。画面从纷乱的场景引到具体的人物,或从人物引到细小的动作,通过独特的造型形式突出表现引发情节和实践的重要戏剧元素,引导甚至强迫观众对被摄主体注意。主体推镜头落幅画面最后使被摄处于醒目的结构中心的位置,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视特有的场面调度和画面语言。比如:镜头从教室的全景推至其中一个学生王某,形成影画面语言表达了“教室里有王某,而不是张某、李某”,强调“王某”是教室里所有学生中的一个重点形象。(2)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
18、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比如,从一个纺织车间俯拍开始,逐步推进,直至一位纺织女工粗糙的双手在麻利地工作。观众可以清楚的看到纺织车间吵杂的场面,联想到工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辛苦。(3)推镜头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推进速度的平缓显示安宁、幽静的气氛;速度急促使画面变化剧烈,给观众一种视觉冲击,则激发出紧张、不安、激动的情绪。(4)恰当地运用推镜头,还可以增强或减弱运动物体的动感。如人物迎面走来,镜头推上,行走速度就显得快些;人物离去,随着背面一起推进,就可减缓远离的动感。如果运用变焦推,这种动感的增强或减弱只能在比较短的距离内实现,当变焦镜头推到最长焦距端时,这种动感修饰也
19、就停止了。(5)推镜头也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从人物的近景推到脸部特写,从人物的表情上直接展示其内心世界。又如,将镜头从一个沉思的人物身上推向桌上啤酒杯的特写,冒泡的啤酒似乎在暗示着人物激荡起伏的内心活动。(6)一些带有晃动感的推镜头,还可以模拟物体前进的过程,带有主观的意味。如人向前走近观看某一景物(墙上的一幅画或商店的一个橱窗),或从行驶的汽车中观看逐渐迫近的物体等。而平稳的推进,则是一种气氛的渲染,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情绪。运动镜头(2)拉镜头 2008-11-2 16:31:00 | By: 凉香 0推 荐拉镜头是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方向,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近到远
20、,离开主体而拍摄到的连续画面。其画面特点如下:(1)在镜头向后拉出的过程中,造成画面框架的向后运动,使画面从某一主体开始逐渐推向远方,具有小景别向大景别转换的各种特点。(2)拉镜头分为起幅、拉出、落幅三个部分,画面起幅于某个主体,随着镜头向后拉开,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由大变小,环境由小变大,画面表现空间逐渐展开,起幅中的主体形象逐渐远离,视觉信号变弱。拉镜头在影视作品中的也有其一定表现功能,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1)表现视觉元素间的关系,包括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和画面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拉镜头中,起幅画面中往往表现了明确的主体形象,随着空间范围的扩大,环境中的各元素逐渐进入画面中,直至落幅表现
21、主体所在的环境特点。随着画面表现范围的不断扩展,新的视觉元素不断进入画面,主体与新元素构成新的组合,使画面构图形成结构变化。在这个由起幅到落幅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顺理成章地了解主体形象的一系列相关信息。(2)远处景物和近处景物、背景人物和前景人物等两个具有相关或相对关系的事物先后出现,容易形成某种对比、悬念或比喻的艺术效果,调动观众的思维。一些拉镜头从不容易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随着镜头拉开,被摄主体的整体形象逐渐出现完整,给人一种“原来是”的求知后的满足。(3)拉镜头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影片城南旧事英子离开小偷时
22、,镜头由小偷的中近景慢慢向后退,渐渐拉成大全景画面,给人一种惆怅和凄凉的感觉。(4)拉镜头画面表现空间不断扩展的同时,主体逐渐远去,视觉信号越来越弱,有一种退出感和结束感。有很多影片都是运用由近景逐渐后退至远景的画面结束的。在某一段落结束时,也可以用拉镜头作为转场。从特写拉成全景的拉镜头,利用特写画面背景空间表现的不明确性作为转场镜头,它使得场景的转换连贯而不跳跃。拉镜头与推镜头一样,在运用时应注意速度和画面构图比例的问题。起幅和落幅都应该有适当的停顿,给观众一定的欣赏时间。拉的速度过快,则观众来不及看清楚画面的内容;而拉的过慢,画面就会显得过与拖沓。落幅时焦距变短,远近景物离摄像机的距离会影
23、响最后画面的效果,因此在拍摄前应做适当调整。运动镜头(3)摇镜头 2008-11-15 16:50:00 | By: 凉香 0推 荐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而摄像机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得到的连续画面,其画面有以下特点:(1)摇镜头的画面造型是在画面框架空间与镜头的运动时间的结合中共同完成的。(2)由于眼睛能看见运动的先决条件是视域内两种系统相互发生位移。摇镜头使画面框架摇过摄像空间时,人们在这个系统的知觉中,常将画面框架作为参考系,感觉框架倾向于静止,而框架内的物体倾向于运动。(3)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部分。由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开始,后面的摇动速度极快使画面上的景物全部虚
24、化,这种镜头被视为甩镜头。摇镜头的表现作用具体如下:(1)展示环境空间、扩大视野。摇镜头经常用来交代环境背景,展现广阔的景象,内容真实且丰富。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第一个镜头用远景缓摇,画面是群山连着群山,云海连着云海,云腾雾绕,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情绪带到特定的故事氛围中。对于超宽、超广的物体,如跨江大桥、拦河大坝等用横摇,对超高、超长的物体,如高耸入云的电视台发射塔、幽深的山谷等用纵摇,这样就能够连续地展示事物全貌。(2)发挥蒙太奇作用。利用性质意义相反的两个事物通过摇连接起来形成对比,表现某种暗喻、比喻、对比、因果等关系。如从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摇到旁边正在往地上吐瓜子皮的青年。将一组外形
25、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用摇的方式让他们在画面上逐个出现,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3)交待两个事物的内在联系。若两事物相对稳定地在同一场景中,则由一物摇向另一物。如从讲课的教师摇到听课的学生,表现学生正在认真听老师讲课。另一种情况则是通过某个活动物体的追摇引出被摄物体。黑泽明导演的影片七武士中武士的出场就是用了这种拍摄方法。(4)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有一种主观意味。当剧中人物环顾四周时,后续镜头就可以用摇来表现人物所看到的景象;片中人物感觉头晕,那么后面也可以接上摇镜头,为观众制造一种眩晕的感觉。(5)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正如前面介绍到的,
26、观众的注意力是随画面被动变化的。当摇镜头引出一些与前面相异的内容时,会制造出一种悬念,引起观众的兴趣。另外,摇镜头还有其他一些作用,比如:用非水平的倾斜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加快运动物体在画面框架中的位移;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摇镜头也是画面转场的手法之一。运动镜头(4)移动镜头 2008-11-21 16:10:00 | By: 凉香 0推 荐移动镜头是将摄影机架在活动物体上,并随之运动而进行拍摄的画面。其画面结构具有下列特征:(1)摄像机处在运动中,画面内所有的物体都呈现位置不
27、断移动的姿态,画面背景的不断变化是镜头表现出一种流动感。(2)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摄像机不停地运动,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景别与多个物体构图的造型效果。(3)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需要说明的是:横移镜头与摇镜头不同。移镜头的拍摄方向不变,只移动摄像机,并与被摄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摇镜头的机位不变,拍摄方向变化。跟移镜头与推拉镜头也不同。跟移是跟随被摄主体运动而移动摄像机,使其与拍摄对象基本保持不变的距离。移动镜头的表现作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点:(1)移动镜头具有空间表现作用,在
28、开拓画面空间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电视系列片丝绸之路摄制组在拍摄敦煌彩画一集时,对一幅高一米长十三米的壁画就是用的横移镜头。画面自然、流畅,突破了画框的限制,如果在这里用摇或推、拉等其他镜头,则显示不出壁画的气势。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方面时,移镜头也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在无法破译的密码纳斯卡线条中,在描述广阔的纳斯卡平原上大小不等的图案、错落有致的摆放时,运用一个在直升机上拍摄的移镜头,既清楚展现了线条的图案,也使观众领略到平原的概况。(2)创造主观情景。移镜头可以表现出更加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它比剪辑更富有主观性。比如在艺术展厅里,每当移过一副艺术品时,都似
29、乎是把观众请到了现场,是观众在欣赏。(3)移动镜头可以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线轴线的变化。这样就使观众可以看到在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观察被摄对象。如拍摄一件工艺品,主体对象不动,以其为圆心移动摄像机,方可清楚地展示作品的全貌。运动镜头(5)跟镜头 2008-11-30 16:20:00 | By: 凉香 0推 荐跟镜头常是摄像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进行拍摄的镜头。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画面始终跟随同一个运动的主体。(2)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使观众与被摄主体的视点距离相对稳定。跟镜头的表现作用主要包括:(1)展现主体。跟镜头能连续而详尽地表现
30、运动中的被摄对象,既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待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自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制作者用跟镜头来跟踪描述某些动物的行动。(2)跟镜头跟随被摄主体一起移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原本静止的背景反而变化的效果。跟镜头常被用来通过人物引出环境。(3)从被摄对象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对象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意味。在焦点访谈、第一线等很多新闻、纪实类的电视节目中,跟镜头往往可以突出节目的真实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6综合运动镜头除了上述推、拉、摇、移、跟这几种镜头以外,还有升降镜头和变焦镜头。实际上,在拍摄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运用一种运动镜头,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动镜头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发挥各种运动镜头的长处,达到最优效果。这样的镜头叫综合运动镜头,不论从时间长度上,还是运动变化上都比其它拍摄方式更有表现力。纪录片喜浪藻在刻画老科学家和睦的家庭时,用了一个综合运动镜头。镜头从小外孙女弹钢琴的手的特写开始,随着乐曲的旋律变化而变化,乐曲节拍的变化处就是镜头每次运动的转换处,声音与画面达到一种和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