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望高中我于 2001 年 9 月被调入这所高级中学,虽有 15 年教龄,也教过 5年职高,但这毕竟是普高啊!尽管未到校时曾轻狂地认为高中有什么了不起,不也就是教书吗?但当我真正上岗,当起了高中班的班主任,上起了高中语文课的时候,我开始感到害怕了,真的,原以为高中学生大了,懂事了,听话了,高中课本的那些篇目自己也几乎读过、教过,但当真正走进高中课堂以后,我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作出了一个怎样的选择,自己正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挑战啊!好在这所高级中学已有 60 年的历史底蕴,好在学校有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好在学校还有那么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实奉献而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环境培养人,在这样
2、的环境中我经受了考验,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如今,三年过去了,我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高三语文教学参加全省会考,班级人平分76.6 分,优生比例占全班三分之一;参加高考,所带班级高考成绩:四班平均分 105. 54 分,居全校同类班级第二名,及格率为93.3%,最高分 126 分(全校应届生最高分) , 120 以上 2 人,110120 分数段 15 人,100110 分数段 16 人,90 100分数段 9 人, 90 分以下 3 人。普通班六班平均分 95.75 分,居全校同类班级第一名,及格率 84.3%,最高分 116 分,成绩在 100 分以上的有 11 人。回望三年高中教学,
3、感慨颇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如履薄冰、提心吊胆。现小结如下:一、 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这所高级中学经过艰苦的摸索,已经积累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教学管理和师培经验。我到校的第一感觉是领导们都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都有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每次大型考试过后,领导就分年级分组亲临现场与教师们一起分析学生情况,并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师们一道商量对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制定具体的的办法。每年高三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领导们都亲自坐阵,现身说法,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传经送宝。教师“下水”,亲自做高考题,这是宁南县高级中学师培的一大法宝。教师们通过实战去积累经
4、验、分析学生,然后正确的实施自己的教学。教师做高考题,做资料是高级中学辉煌后面的又一道风景。有好多教师,特别是理科教师,做过的高考题,真可以说是堆积如山啊!我一到学校,当时的陈校长、周校长就给我讲了这些经验。因为他们就做过无数的高考题。记得当时教务处已经没有新版的高考题汇编了,周校长就将她的送了我一本。我拿着那本厚厚的高考题汇编,一边教学,一边苦苦研究那些高考题,说实话,越看我越害怕,当然越怕我也就越小心。当我认真看完那本高考题汇编的时候,对高考可以说心中已有些数了。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生在这种考试中的竞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特别是心理品质、思维品质、人格品质的竞争。心理上
5、考生应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思维上考生应做到整体上统观全局,具体问题上实事求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注重联系和求同求异的两翼思维;人格品质上考生应具有高尚的人格,确实做到德才兼备。只有这样,考生才能赢得竞争,立于不败之地。在高考中,细心和耐心比什么都重要。高考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考的就是考生的心理素质。在这部分题中,障碍和陷阱比较多,接触这种题,考生稍加思考,不容易得出答案,马上引起的心理反应就是“烦 ”,心理上一 “烦”,连锁反应,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就大受影响。这时候需要的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的大将风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一些,告诫自己不要慌,相信自己早已“成竹在胸”
6、 ,只要稳住阵脚,定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定能在“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面对一份试题,考生一定要能首先做到统观全局,从整体上去感知问题,努力做到“心中有数”,哪怕这是暂时的“心中有数” ,人的大脑是非常神奇的器官,对接到的信息它会自觉地做出处理,统观全局是让大脑先接到信息,让它有一个自动处理的过程。具体问题上实事求是,能做的题,能得的分,志在必得;不能做的题,果断放弃,坦然放弃,留在后面处理,千万不要恋战。问题与问题之间,一定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注重它们的联系,特别是同一大题中各小题之间更为微妙。求同、求异是思维的两个翅膀,更是解决问题的两把利刀,求同认识事物的共性,是发现规律;
7、求异认识事物的个性,从而发现其特点,发现规律与发现特点都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人格上对考生的要求极高,不容易说具体,也不容易说清楚。以写文章为例,写作技巧高于毛泽东的,大有人在,但只有他才能写出沁园春雪 ,其他人不行,不可能有他那种境界。再以所谓武林高手为例,古龙小李飞刀中李寻欢的小李飞刀在白晓生兵器谱上排名于上官金虹的龙凤双环之后,但最后小李飞刀战胜龙凤双环,那完全是李寻欢人格的胜利。在我们民族古语中有“仁者无敌” 的说法。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乃至在以后的人生中成就大业,必须全面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对高考有如此的感悟,全归功于那些高考题汇编,全归功于学校领导正确的引导
8、,全归功于高级中学那浓郁的教学氛围。二、走进学生的心灵“记得有一次,您当着全班的面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我以为您在说我,就觉得您的那句话对我打击很大,于是从那以后遇见您,我都不喊您。直到您和我谈话之后,我才觉得您还是那样的和蔼。 ” “我每次生病的时候,您不是去看我,就是打电话来询问。我当时并不觉得什么,但过后静下来一想,现在怎么还有像您这样的老师啊?我怎么就身在福中不知福呢?”这是从小悦同学给我的一封信中摘录的两段话。她第一段话所指的事,我也记不起来了,但无意中因一句不恰当的话而伤害了学生那颗幼小而脆弱的心灵的事,是时有发生的。也许是由于那几天工作不顺利,也可能是那几天心里比较烦,还可能是那几
9、天遇上一些鸡毛蒜皮的不愉快,不经意带到了班上、课堂上,也就这样不经意的伤害了学生。在学生眼里,班主任就是领袖,领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自然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身为班主任,情绪极为重要。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对自己的领袖,很会“察言观色, ”如果今天阳光灿烂,则学生学习的情绪会饱满,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轻松和愉快;如果今天乌云密布,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觉得压抑沉闷;假设今天电闪雷鸣,那学生就难以学习,学习过程中往往心神不定,或紧张害怕,提心吊胆。因此,班主任的脸是一个班的晴雨表。作为办主任,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的心境,为班集体创设良好的背景。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大发雷霆,电光闪闪,也
10、不能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忧郁沉重,面无表情。情绪这个东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必须正确的驾驭它,合理的利用它。 无论是哪一天,情况怎么样,班主任都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自信而友善的登上讲台,给学生一个明媚的春光,带给学生一片灿然的春色,使整个班级充满盎然的春意。这样,教与学都会获得成功。小悦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去家访过。她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工作也很忙。我是上完自己的课后就去家访的。当我向邻居打听,敲响小悦家门的时候,是她从床上爬起来开的门,家里只有她一人。我询问了她的病情,问她服什么药,情况怎样,安慰她好好休息,争取及早返回课堂。看得出来,当时的小悦的确很感动,下午她就来上课了。这对我来说,
11、是一次极其普通而又平常的家访,但它却使小悦会发出“现在怎么还有像您这样的老师啊?” 的感慨,不禁引起我更多的思考十几年前, 有一个星期天,我去访一位贫困生。当我走了几十里山路,经过打听后,找到了一座破旧的房院门口,周围静静的,没有人。我敲响了院门,里面没有反应,但没上锁的院门告诉我里面有人,我就喊那学生的名字。过了一会儿,他来开门了,赤裸着上身,下身用一件破衫遮掩着,非常逼真的一个印第安儿童。他开门看着我,满脸的窘色。我一下明白了,这位同学仅有一套衣裤,他要趁星期天把它洗干净晒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更多地给与他关照,也发动同学们为他捐衣捐学习用具,让这位同学得以完成学业。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每期
12、我还至少安排两次学生针对我写作,提出针对性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我的管理和教学。学生们在我面前可“放肆” 了,什么意见和建议都提,我会根据他们的反映做出反应,但从来不会打击和报复,时间久了,我和学生们都已形成习惯,对我来说,学生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宝库;对学生们来说,我就是他们倾诉和发泄的最好对象。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关心一下学生,多去家访家访,多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如果不是这样近距离的面对学生,我怎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既走不进他们的心灵,我的教育定会显得苍白。三、和高中生一起成长班主任,官虽小,责任重大。一位老师说过,考个好大学不如选个好专业,选所重点校不如选个好班主任。可见
13、班主任的重要,也足见班主任的自豪。是的,班主任既教书又育人,既教人探索真理,又启迪人学做真人;既要“学高为师”,又要“身正为范” 。毫无疑问,班主任工作之意义是何等重大。任务又是何等艰巨,这“一亩三分地”是多么值得花心血,流汗水去耕耘啊。但,汗水只有与科学结合,方显其价值;如果汗水和愚昧相结合,那后果则不堪设想。班主任工作之科学性何在?没有人能定论。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去学习,去摸索,去总结。我从普通初中调入高级中学,虽然原也担任过多年班主任,但此一时,彼一时,与高中生一起成长,毕竟是第一次。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在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再没有比中学时代的六年更加激荡与壮观的
14、了。这里有激动与喜悦,也有悲伤与恐惧,有阳光与坦途,也有暗礁与险壑尤其高中段,身体的成熟与心理的成熟成为学生的两个主题,身心发展呈现“倾斜的天平”,是青少年中学生许多其它特征与总问题出现的根源。他们大声疾呼:“你们应该把我当大人!”他们渴望“独立” ,他们反复埋怨:“ 老师烦人,家长也烦人。 ”但他们又无法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特别是当他们涉及到有关社会、人生、理想中的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又是多么需要和渴望成人的关爱啊。面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顺利地沟通与交流,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三年来,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牢记这一条,真诚地对
15、待学生,从多种渠道,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面对学生,我定期或不定期的反省自己的工作,无情的解剖自己,也让学生们“向我开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们与我的交流畅通了。学生这样对我说:“尊敬的杨老师,对我来说,你是第一个叫学生解剖你自己的老师,这是你的一大优点能自我解剖,并听取别人的意见。另外,我觉得你还有以下优点和缺点(当然不全):优点:1、有领导艺术,有班主任风范;2、平易近人,不让人畏惧,但敬佩;3、知识广博,上课有自己的一套,语文课能带动一种气氛;4、关心同学、善体察民情。缺点:过于温柔,某些时候不果断。 ”另一位学生这样对我说:“我觉得杨老师有些时候有点啰嗦,有时侯你让我们自己做作
16、业,但当我们做得认真的时候,你又会突然冒出几句话来影响我们的思路,我建议在这时候,你最好把话一次说完,要么放在课前,要么放在课后,不要时不时冒出几句来。 ”也有学生这样对我说:“我觉得你这个学期像变了个人似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从一只温顺的绵羊变成了一只凶恶的狼。我们都这么大了,适当的约束是必要的,但太紧张了只会适得其反。 ”学生们解剖得多好啊(他们解剖我都用不留名的形式,以免“打击报复”,这是我规定的,其实是多余的) 。从他们对我的解剖中反馈的信息,我知道了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该怎么去工作,去引导他们。 (这样的解剖一年就堆了两叠,我很珍惜地将它们整理好并经常翻看,特别是工作无从下手
17、之时更是反复翻看。 )当然,我也要求学生学会自我表解剖并在小组民主生活会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看他们的自我解剖让我找到引导他们的办法;小组的民主生活会,让他们在集体中去得到肯定和发现自我的不足。另外,当考试失败时,难免泄气,这时我让他们去发现、总结自己的优点,找回自信;当纪律涣散时,我让他们去找出自己的缺点,自我纠正。诸如此类的办法,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也让我自己更了解我自己,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我们教学相长。任何忽略了班级管理的学校管理都是失败的管理。任何班级管理落不到实处,同样是失败的管理。要使管理能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人公精神是关键。我的班级管理强调的是学生高度的自觉性。管理不是我所长
18、,也想偷懒,不想定繁琐的班纪班规,既难制定,学生也难记住,更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比较喜欢模糊管理,班规只有一条:该学生做的事认认真真做好,不该学生做的事千万莫做(空话!其实一条班规都是虚的) 。对高中学生来说,已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他们基本上是分得清楚的。组织建设上,除了建立健全班委会和团支部外,每个小组还设小组长、纪检组长、每学科设小组科代表。大小干部必须有工作记录,当作业交班主任检查。这样一来,工作易于落实,各小组之间也便于开展竞争。每日值日生读报时间还得总结全班当天情况,重大事情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也能随时了解全班情况。“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班主任工
19、作有很多资源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每次集会、每次学校大型活动、每次校会上领导们的发言) 、家长资源(每次家访、每次家长会、每次与学生家长的不期而遇) ,特别是我们每个班集体中本身就蕴涵着无穷的资源,只要我们勤于开采,将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年来,我就是这样和高中生一起生活,一起成长的。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我是老师,不如说学生们才真正是我的老师。当然,工作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在等着我努力去探索、去解决,在这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感觉是无比充实的。四、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的尴尬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也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改革难题。课程教学越来越精细化
20、,考试答题越来越标准化,从而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异化,内部矛盾日益突出。青年学生,十七八岁正值生命活动最旺盛的时期,他们带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参与学习,希望形成有独创性的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创造热情。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体制、呆板的考试模式,深刻地教训着学生。在这里,他们的创造之举屡遭斥责,甚至被视为不轨,他们的创造性答案每每被认定为不标准,原本脆弱的创造天赋无时无刻不受到压抑,历经考试的打磨,最终他们的性格扭曲了,个性泯灭了,对现实完全屈服了,一个个充满灵气、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这样逐渐被奴化。一个语文天赋极佳的学生可能就这样因教育失当,而从此厌弃语文,不再有所作为。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 ,已经具
21、有独立的思想,十七八岁是人生最桀骜的时期,心高气傲,对其不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不感兴趣。语文老师受到很多钳制,教学中不可能始终顾及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要违心地说很多话做很多事,尴尬由此而生。正确运用教学中的“五性”:民主性、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差异性,可以突破这些尴尬。1、民主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德)斯普朗格“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前苏联)列宁创设一种愉快、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嘛!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心
22、情愉快、轻松自由,使学生觉得不是老师逼着他学,而是他要主动去学。这样,在课堂里总是听到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声音;鼓励同学进步的掌声;回答问题正确后的欢呼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放下包袱,敢于表现自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每个学生,多用“你真行”、 “你能行” 、 “老师相信你”等激励的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乐于并且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确,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情感能陶冶人的爱心。学生美好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可以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发愤图强,创造美好的未来。然而当代人,尤其是当代
23、中小学生正面临着“情感暖死亡” 。我们的学生,其实也包括我们教师,亟需“学会感动” 。语文学习,应追求“精神发展”的至高境界。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洋溢民主、培养情感、鼓励讨论、追求真理、激发创造的精神园地!2、自主性主动性是学生学习的灵魂,要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对学习表现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也才能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并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注意:(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
24、每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语文课恰好是一门感情色彩很浓的学科,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都会激荡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吸引他们求知的目光。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在每堂课启课之时,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一旦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或课文产生兴趣,就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讲诸子百家,可以先引导学生试看今日的环球,美国争霸,安澜斡旋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何其相似!那么,古代圣贤们能给我们分析今天的世界提供什么帮助呢?那就得好好学习诸子散文;讲戏剧、小说,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扮演剧中的
25、人物,走进去体验作品的情感,走出来谈谈扮演的感受,学生们喜欢了,语文也就好上了。(2) 、教给学习的方法“教” 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授之以渔,交给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要的是那能点石成金的巧手,而不是金子。 “读” 、 “记” 、 “练”应该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重要环节。我在让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时,首先五大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筛选信息做点辩证分析和艺术鉴赏摘记精要。这样学生拿到一篇课文,就不会再束手无策,而是有条有理,明确“学什么”和“ 怎么学” ,自然而然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
26、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地方。3、参与性教学中的活动并不是单指学生形体上的运动,而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个体行为,必须靠学生的活动来实现。教师教得再好也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师永远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 只能通过学生的“学 ”才能发挥作用。可以这样说,对于每一个认识主体,没有自身的参与活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所以,参与性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时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在学习中做到心到、脑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 “不动笔墨不看书” 强调
27、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功能和视觉功能,而且要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即眼在看书或耳在听话时,脑要思考,口要活动,手要批画。如在阅读中,对文中疑难问题圈圈;对重点内容点点;对修辞词法知识画画;对深奥词句注注;对文段看法批批,每一事都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其他感官相应配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次,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参与活动时间。课堂上应尽量减少教师单独的活动量,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量。一堂课 45 分钟是个常量。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活动时间呢?关键在于“挤” 。把老师对课文内容的繁琐讲解和无价值的提
28、问时间挤出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熟读、背诵优美词句,体会课文中的思想美、艺术美和语言美。让学生模仿某些语句或文章的写法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自己来讲讲对课文的理解,有适宜表演的材料,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演演。保证一堂课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保证有比较充足的思考和书面练习的时间。看看学生是这么说的:我也能当演员现在许多同学对语文都似乎感到越学越没劲,越学越不想学。但最近我们班实行了一种新的语文学习方法,那就是让同学们亲自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基础,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将人物各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首先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再选用不同的方式(如讲解、
29、表演、评书)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同学们都十分积极、主动地去准备,从表演的情况看,真的令人满意。从中不仅能看出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和表演能力。在同学表演完后,老师会指出其中的不足和理解不对的地方,以此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对语文产生浓郁的兴趣,还过一把当演员的瘾,真是一举多得啊!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投入,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真理的地方。4、创造性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对 21 世纪的高科技、高竞争的挑战。因此,他们必须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有创新的精神。为此,
30、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有了疑问,就有思考探索的动力和方向。教学中还应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创造思维的动力因素。加强创造想象的训练,尤其有利于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片章句段为凭借,训练学生对已有的语言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加工和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想和表达。另外,教师的“教” 也应有创造性。上课时,如果就“组、复、新、巩、布”的程序,按部就班,死搬硬套,逐题演练和引导,看上去似乎条条有理,但课堂上显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不高。原因就在于教师的引导缺乏创造性。
31、试想,每堂课都按这样呆板的程序,像流水作业似的,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吗?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现真理的地方。5、差异性由于每个人先天的禀赋、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的不同以及虽受同样教育但内化过程的千差万别,学生中会出现极其丰富而又差异纷呈的个性。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分别达到其可能达到的水平。这样才能够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就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有所争论。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论。教育家赞可夫说:“如果不允许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
32、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参与到教学中来,那堂课气氛怎能活跃?”让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议论纷纷,你争我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就能正确对待“优生”与“差生” ,灵活体现“因材施教”,避免许多不应该发生的尴尬。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地方。高中语文教学要接受高考的检验,拒绝作秀,需要真抓实干,拒绝故作姿态,需要脚踏实地,拒绝僵化腐朽,需要新鲜活泼。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认真领会民主性、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差异性,并自觉地应用于我们的实践,我想是可以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的尴尬并有效地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学的。五、普通教师也
33、要学管理教育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管理者。这是班级授课制的一个基本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存真理的人”。既然这样,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更为重要了。在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处,在食堂的取饭口,只要有两位同学向一位工作人员问询,就需要排队,而这队如何排,应该事先定个规矩并认真执行。在这种情况中所作的组织和要求就是管理。在课堂上,有问题,需要小组讨论,需要有人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需要交流,这些讨论、交流怎样
34、进行,谁先发言,谁后发言,这都要涉及到怎样要求和组织,这些要求和组织,就是教师要具备的管理能力。当然,一个普通教师应具备的管理能力远不止这些。经常听课,常发现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是过硬的。讲授的方法也是比较合适的,但教学的效果却不好,质量始终是差。后来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类教师多属于对课堂的管理能力差,独立授课时,常驾驭不住课堂。学生纪律差,听之任之,学生分心、开小差,放任自流。当然教学的效果、教育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即使你的专业知识再过硬,你的讲解再细致,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听,那有什么作用。相反,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他的专业知识,他的讲授方法都不一定尽如人意,但他却长于管理、组织学生
35、,结果他的教学效果会好一些。这样说,也并不是厚此薄彼,如果你既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又有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那不更好吗?怎样在教学中实施管理呢?1、教师本身要有亲和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只有靠学高,学生才敬佩,只有靠身正,学生才热爱。也只有学生热爱、敬佩,教育教学的质量才会高,效果才会好。古人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只有学生认可你这个老师,他们才会很好的学习你所教的学科。所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我们有些教师,缺乏民主意识,潜意识是“家长制” ,是专制和独裁。认为教师就是教师,就高人一等,不愿放下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公正的关系。这种教师,往往和学生关系
36、僵化、紧张、甚至充满敌意,学生方面,逆反心理特重。结果,教师花了大力气,费了苦功夫,教学质量却始终不高。这种现象在中学尤其普遍,因为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独立的欲望更强,对专制型教师的反抗更为突出。教师本身也不想专制,前文所述,这仅是一种“潜意识” 。怎么会有这种“潜意识” 呢?究其原因,难怪各位,我们可以追溯到自己的成长史中去。小时候,家长训斥式的、惩罚式的家庭教育留下的创伤;读书时,教师“黄荆条子出好人”的严格,深深的烙印在自己的脑际。如今,自己终于当上了教师,多年的小媳妇终于熬成了婆婆娘。于是把在老婆婆娘那里受的气一古脑儿发泄到新媳妇身上去。而且还承袭甚至发扬光大了老婆婆娘的管理办法。我
37、们应该承认这一点,其实我们有时处理问题就是自己接受处理时的翻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自觉地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不能简单粗暴。有同志说对学生我教育了,说得多了,他就是不听,我又不能体罚他,只好不管他了。这是不对的,我只能说,你还没有找到打开他心灵的钥匙,请你考虑你的教育方法是否该作调整。目前,教育需要一个转变,这个转变是非常艰辛的,我们要寻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做一个让学生“热爱”、 “敬佩 ”的教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以后应该在教学管理中有一个学生信息反馈表,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38、。由于你的教学,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了,学习成绩是否有进步等。这就能更进一步的规范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不能过分苛求,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古语有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若敬我一丈,我就把你捧到天上。 ”千百年来,我国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如果我们能放下架子,也尊重一下学生,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能有所飞跃。但应该注意的是,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放纵学生,对学生的错误还是一定要批评教育的。2、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和认识问题的方法。“教” 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授之以
39、渔,交给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要的是那能点石成金的巧手,而不是金子。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里。具体思维:此人、此时、此事、此地、此情、此景,都是具体的存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坚持从这个“此” 字出发。整体思维:一个人是一个整体,一件事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也是一个整体。整体由局部组成,但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它的内涵大于部分的总和。就局部理解局部、处置局部,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就难免瞎子摸象。从全局看局部,则洞若观火。联系思维: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并在联系中形成系统。所以要在联系中去把握事物。着眼于联系,认识问题就容易和深刻了。两翼思维:思
40、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而这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了。求同认识事物的共性,从而发现规律;求异认识事物的个性,从而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规律与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 ,都是思维中的“ 创造”。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懂得思想感情的,只要我么爱他们,有耐心,并能时时给与方法的指导,那么学生就好管理,我们教师的管理水平也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也是生产力!所以,既要做好教师,当好顾问,不得不懂得组织管理的知识。管理不光是行政领导才学的,学管理不是一定要当“官” ,普通教师也要学管理,学好管理才能更好的教学,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三年的高中教学中,我一直努力的学习着、思考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做合格的教师必须不停的学习才行。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争取做不落伍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