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唱诗班的练习 宋大叔执笔 2006/12/27诗班既己组成,就随即开始练习。在通常的情形下诗班每礼拜练习一次,宜订在每礼拜的五或礼拜六,练习时间以二小时为宜。订在礼拜五或礼拜六练习,是因为诗班首先的事奉是主日礼拜的献诗。练习的时间能靠近献诗的时间是比较好的。有的诗班将练习时间,放在礼拜天的崇拜之后,练就后,在下个主日崇拜前一小时或四十分钟前再行复习,然后献诗,也未尝不可。诗班若要有好的成效,必须严格要求班员的出席率;不缺席、不轻易请假、不迟到、不早退。我们虽是这样要求班员,但却别沦为律法式的规定。我们宁愿勉励侍奉主要忠心,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才能忠心,凡事忠心,讨主的喜悦。大家同心合意,如
2、同一人,都能按时出席,诗班才能有好的赞美,将最好的诗歌献给神。说到对主的忠心,在诗班侍奉上的忠心;宋大叔真想向您见证,自十四岁信主,到现在七十岁,在诗班的事奉上蒙受了大恩典。主若许可,我会将一生走来的诗班的侍奉,述说给您。说到对诗班的要求,要求出席、要求认真练唱;我以一生走过的经历,向诗班的领袖、指挥、声部带领人、司琴晋言:您要以身作则,忠心自守,爱护肢体,成为榜样。若是如此,我们就是用爱建立了权柄,众人甘愿遵守,甘心为诗班的侍奉摆上。以大家决议通过的方式,制定人人遵守的规定;例如:不能出席要事先请假:未参加练习当周不得献诗:连续三次缺席未报备者,则停权一个月等等。声部坐席的位置应予规定:女高
3、音在左前;女低音在右前;男高音在左后,在女高音之后;男低音在右后,在女低音之后。男高音 男低音女高音 女低音指挥(台)在指挥的学理上,无论是混声合唱或是管弦乐团,都是将主唱(奏)旋律的2女高音或小提琴放在左前的位置,因为指挥的左手是指示表情,表现精神的,对主旋律是重要的指示。而为和声基础的男低音,与管弦乐团的低音大提琴,均在右后方,是随着指挥击拍的右手,构成节奏与和声的根基。不过,在声部的排列上,有的指挥也喜欢将外声部排在一起,也就是将男低音与男高音的位置互换,使女高音与男低音均在指挥的左手边。而内声部的女低音与男高音均分别在指挥的右前与右后。男低音 男高音女高音 女低音指挥(台)依宋大叔的意
4、见及演唱、授课时的习惯,还是采取前者的:左前为女高、右前为女低、左后为男高、右后为男低的一般排列法。指挥所站的位置,通常与诗班成等边的三角形;诗班的排面越宽,指挥与诗班的距离就得越远,以求两端的班员能容易的看到指挥;为掌握整个诗班的合一,就必须让每一位班员都能轻易的看得到指挥。在此提醒指挥,勿使排面太宽,排面太宽就不易掌控,而且声音也不易集中;例如:四十多位班员的诗班,请不要使二十多位女声站(坐)成一排,而二十多位的男声在后方也站(坐)成另一排。在此建议您使每个声部都站(坐)成两排,这样重叠以后,排面就缩小了一半,人集中了,声音也集中了,您也与诗班的距离缩近了,掌控也就更容易了。指挥除了要与诗
5、班有合适的关系位置外,也要顾及后排的男声是否能看得见指挥,因此,有时要考虑使用指挥台,指挥站高了,后排的男声就能看得見指挥了。伴奏的位置,也就是琴(无论是钢琴、风琴或电子琴)的位置与朝向,无论在左或在右,均要适当的通过看谱的视线,清晰的看得到指挥。诗班在练习时就坐定位上,也希望练习时的坐席,也就是献诗时的关系位置。在经验上,您可以安排一位会看谱,音感好、唱得稳的,坐在两位较不稳的、新加入而不会看谱的中间。您也可以请声部带领人坐在几位新手的后排,随时帮助、指引。练习开始!准时开始,(当然也要准时结束。)在练习之前,请一位弟兄或姐妹带领作开始的祷告;因为我们毕竟是为天父而唱,为主而练,祈求衪的同在
6、,祈求来自圣灵的激励与感动。 您,诗班带领人,宣布开始,带领祷告;您也可以请别人带领,指挥、司3琴、诗班里的长者、热心爱慕主道的班员.,都可以,请他们带领作开始的祷告。您也可以有几句激励的话,挑旺大家,请大家同声开口祷告。同声祷告后,可有一位作结尾的祷告。有的诗班会有十分钟左右的灵修时间,这样的诗班设有灵修的同工,负责关心诗班弟兄姐妹的信仰、生活、灵命、家庭。因为诗班是共同的侍奉,必须要藉着彼此相爱相关的心,才能聚在一起。灵修的同工不完全是第一线的执行者,而是关怀的推动者。每次练习约十分钟的灵修时间,就是在于培植灵命,挑旺爱心,好使侍奉更有果效,更为落实。若是诗班的班员也参加了别的聚会,如查经
7、会、祷告会、团契聚会,诗班的就不必要设有灵修时间,但彼此相关相顾却是不可少的。接下来是发声练习,也就是在开始的祷告、(灵修)之后,正式进入练习的时间。您们的诗班可有专责的发声(声乐)老师吗? 有的教会真的有教音乐(声乐)的老师,他们也是爱主的肢体,他不但参加唱诗班的侍奉,也教导诗班的发声练习,有这样的老师,真是大家的福气。或者,您们诗班的声部带领人可有比较会唱的?能够担任发声练习的带领人也行。若是都没有这样的人才,那么,指挥!你就是义不容辞的发声带领人了。请不要认定自己没学过声乐就一定不会唱;宋大叔想当年也是先唱了、先指挥了,尔后才学了声乐、指挥。神是赐恩赐的主,您越事奉您就越有恩赐,您越唱您
8、就越会唱。在宋大叔教音乐的第二单元中,就是教发声与指挥,请您跟着学。发声的重点是气,要紧的就是气,其次是口形、共呜,在那个单元中均有教导,您可以跟着揣摩、思索、听听宋大叔唱的、讲解的,也听听一些传播媒体上歌唱家所唱的,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发声能力。发声的基本母音有五个:a(阿) e(哎) i(衣) o(凸) u(乌)其中 a(阿)这个母音是最容易发的;小婴儿在无意识中,最先会发的音就是a(阿 ),a若是嘴唇突的一开就发出 pa(爸)、ma(妈)的音来了,啊!我儿子会叫我啦,(别乐,他根本不晓得是在叫你,是你(妳)自作多情的。)好!既然 a 最容易发,那我们就从 a 这个母音开始,我们也仿效着加个
9、m的子音在前面,唱成 ma(妈) 的音。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1)开声;(2) 改善声音的质、量。所谓“开声” 乃是在练唱之先 “热热” 嗓子;像上场赛跑的人,先得作作体4操将膈臂、腿儿,先活动开一样。因此一开始的发声练习,要求大家用轻声唱,别唱太重也别唱太高,先活活嗓子。请用琴从 C(中央 C)开始弹:do(1) mi(3) sol(5) mi(3) do(1) (也就是: C E G E C) 请琴再弹一遍时,大家跟着琴,用 ma 的长音唱出来:do mi sol mi doma-唱时要求大家站立、身体放松,把口张开,张大、张圆,口形张圆声音也圆,圆的好。口是扁的,声音也扁,不好。半音、
10、半音的升(唱)上去(像音感测验时那样的。),唱、到第六次就是:F A C A F 那个 C 就是高音 do 了。由于是开声,所以别唱太高,回头,半音、半音的唱下来,唱到开始的中央 do(C),结束。再开始,再开始发声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品质与音量,也就是促使诗班的成员唱得更好听;唱得更响亮、更大声。(响亮、大声不是要更用力唱,乃是体会共鸣的秘诀。) 再发声时,可在 ma 的后面加上一个 mi(咪) ,唱: do mi sol mi do mi sol mi do ma- mi-发声时 ma 的口形要张开、要张圆;发 mi 时也要,唱 mi 时要张口比较难,因为 i(衣)这个 母音本来发音
11、的口形是扁的,但扁口唱 i,唱不出圆润的声音,所以在声乐的教学与声乐的演唱上,均要求唱 Open i(唱开口的 i) ,这种开口唱的 i 是把口张直,上下牙齿要打开,口张得像是个站起来的鸡蛋,这种 Open i 经过练习後,可得到较好的共呜。就发声的学理上来说, ”a”这个母音发音的位置在前,张口就能发出来;但“i”这个母音的发声点的位置比较高,能引导我们体会鼻腔的共鸣。这就是选择用 ma 与 mi 来作发声练习的原因。在宋大叔教音乐光盘的第二单元,对发声有较深入的指导,欢迎您参考并跟着练习。好,现在开始练习,琴先弹:do mi sol mi do mi sol mi do请大家听好音准,再弹
12、一次时,就请全体班员跟着琴唱:do mi sol mi do mi sol mi doma- -mi-半音、半音的唱上去,当唱了 8 次后,己经唱到高音 re(D)了,这个 re(D)对于两个低音声部来说,己经是很高了。此时,您可以暂停下来,要求低音部停下来,而请高音声部继续向上唱。向上唱可唱到高音 fa(F),甚至再升高半音到#fa(#F),此时就不要再向上唱了。( 宋大叔认为那个高音 sol(high G)不是一般人能唱的,勉强使劲儿的”喊” 上去,对于声音完全没有益处,因此,起初的发5声练习,先别唱这个高音。)不向上唱并不是停下来,而是回头向下唱,半音、半音的唱下来,当唱到高音 re(D
13、)时,请两个低音声部加入进来,继续向下唱,唱到中央 do(中央 C)时,请两个高音声部停下来,让两个低音声部继续向下唱,唱到低音 sol(5, G)此时若有人还能向下唱,那就继续向下唱,(唱不下去的可以自行停下。)继续唱可以唱到低音 fa(F),甚至到低音 mi(E) 、bmi(bE)皆可。宋大叔在此要向您阐明一件事:我们虽然在诗班中分成低音、高音声部,但实际上没有经过声乐训练的一般人,音域都差不了多少,高音部的人也不见得能比低音部的高多少,能高个二、三个半音而己;同样的,不要以为低音部的就比高音部的人唱得低,有时低音部唱得下去的低音,有些唱高音部的人,也照样能唱得下去呢!这样说来,唱高音部与
14、唱低音部又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当然不同,唱高音部与唱低音部之不同,是在于其共鸣位置的不同,高音是鼻腔、头腔的共呜;而低音的共鸣乃是胸腔的共鸣。低音胸腔的共鸣,所发出的声音是浑厚、坚实的,而高音的鼻腔、头腔共呜所发出的声音乃是嘹亮、高吭的音质。因此,同样的一个音,由男低音唱出来或由男高音唱出来,他们所唱出来的音质是不一样的。正如一个低音的大喇叭,与吹奏高音的小喇叭,两者所吹奏同一个音,其音质也是不同的。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初成立的诗班,或是虽是唱了多年而没有专人发声训练的诗班,所唱出来的音质,是很难表达这高音鼻腔共鸣(头腔共鸣就更难了。)与低音胸腔共鸣的不同。但宋大叔必须”点”出来:
15、高音有高音的共鸣,有高音的音质;而低音有低音的共鸣与低音的音质。在发声上这是必需要知道,必需要逐步达到的。在宋大叔教音乐的第二单元中,对于高、低音的共鸣有明确的示范与引导,请您( 特别是指挥、发声的带领人)仔细的体会并跟着练习。接下来,再加上一种发声练习-先唱 mi,再唱 ma 而成为:do mi sol mi do mi sol mi domi-ma- 照样是琴先弹一遍,大家听好音准,然后跟着琴唱出来。张开口噢!mi 要张口,ma 也要张口,张直,张到像站立的鸡蛋那样,也可以摇着头唱,(左右)轻轻的摇,慢慢的摇,使喉咙放松。照样是唱到高音 re(D),命低音部停下,高音部继续向上唱,唱到高音
16、 fa(F)或到#fa(#F)时,回头,向下唱,当唱到高音 re(D),请低音部加进来,再向下唱,唱到中央 do(C)请高音部停下来,低音部继续向下唱,唱到低音 fa(F),此时若有人还能向下唱,就继续向下,任由唱不下去的自行停下,再向下唱,唱到低音的 bmi(bE)或 re(D)停下来。发声练习至此结朿。但若您觉得发声的练习需要多一些,您尽可要求大家重复一次。其实,发声的方法还有很多,将会在以后另立专题介绍。6在灵修、开声、发声之后,接下來是乐理、视唱、练耳的功课。但是,初成立的诗班在练习之前,必须要加上一个功课,加上一个绝对不可缺少的功课-乐理、视唱与练耳。所谓乐理,乃是:教人认识音乐;基
17、础的乐理,初步的乐理则是教人学会看谱;先是会看简谱,再是会看五线谱。要会看谱上的音的高低与长短。不会看谱的人,是音乐上的瞎子。诗班的每个成员必须要学乐理,学会看谱。学了乐理以后,要拿一个歌谱来,练习着看了谱就能把它唱出来,这个看了谱就能立即唱出来的功课,就叫做视唱,训练人能视谱而唱。能唱了谱再唱词,使一首诗歌几遍就能唱会。视唱的能力非常重要,它几乎代表了诗班的程度。练耳是训练耳朵对于音的高、低及长、短的判定。这个音多高?它唱什么音?这个音多长?它是几拍?这全要靠耳朵的”听” 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能把音唱得准,这是要靠耳朵;唱得准的我们称他”音感”好;一个音有多长?一听就知道它是几拍的;我们称他是
18、”节奏感”好。一个人有没有音乐天份就决定在他的”音感”与” 节奏感”是否敏锐。因此,耳朵的能力极为重要,练耳也就是诗班不可缺少的训练。既然乐理、视唱、练耳极为重要,那么谁来教导这样的功课呢?要如何教导这样的功课呢?您的教会可有这样的老师吗?没有?有!指挥!你本人就是个好老师。我怎么会教?我怎么教呢?不难,别怕,你要有信心!你若有信心,主就帮助你。我们先来个音准练习:请您从宋大叔教音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开始,自己先看,自己先学,自己先跟着宋大叔练习,然后到诗班去,按着您练习的去教他们。您也像宋大叔那样的在黑板上,写一个大音阶出来:1 2 3 4 5 6 7 i然后,叫他们跟着你所指的音,准确的唱出
19、来。(你指的时候,要先顺着次序由下到上,或是由上到下,将整个音阶唱上几遍,唱过几遍后,你再指,就可或上或下的变化,要班员们跟着你,也或高或低的,把你所指的音准确的唱出来。在唱过一阵子后,你就可以跳着指,隔着一个或二个音的指,此时要唱准,就比较难了,你必须仔细的听他们唱,若是不准,你可请司琴弹音帮着他们。你要改正他们,要唱个准确的给他们听,并要求他们跟着你唱准。) 把音唱准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因此以上的练习,我们可以持续十次或两个月。每次逐渐加上高音及低音;而且而且从相隔一、二个音的跳进,增加到相隔四、五个音的跳进;这也就是在音程上称为 3 度、4 度到 5 度、6 度的跳进练习。 在音
20、准的练习之后,就是教导拍子了;音准是为了表达旋律(曲调) ,拍子7是为了表达节奏,拍子是告诉我音的长短,用俱有了高低、长短的(乐)音,连缀起来就是乐曲了。因此,歌唱必须要管拍子,要知道音的长短。要想懂得拍子,必须先要认识音符。因此,你要仿效着宋大叔教他们认识音符;什么样的是 4 分音符,什么样的是 2 分音符、全音符,什么样的是 8 分音符、16 分音符,您不但要教大家认识音符,而且也要大家知道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 4 分音符等于两个 8 分音符;一个 2 分音符等于两个 4 分音符等等-。在认识了音符,和知道了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关系后,接下来就是教拍子记号了。因为决定以什么音符当拍子
21、的单位(一拍)的,就是拍子记号。拍子记号又简称为拍号,对于简谱来说,是写在乐曲(歌曲)的开头左上角,它看起来像个数学上的分数。请您如宋大叔所教,先解释拍子记号的意义,先告诉他们拍号下方的数字是指定以几分音符当作一拍,通常拍号下方是“4” ,这就表示这是以 4 分音符当作一拍,既然以 4 分音符当作一拍,那么 2 分音符呢?8 分音符呢? 再推算到全分音符呢?16 分音符呢? 各是多少拍 ?教会了拍号下方数字的意义后,接着再教拍号上方数字的意思-那是告诉我们每小节中的拍数,也就是每一小节内当有几拍。在赞美诗中找出例子来,带领大家认识小节线,并且计算每一小节的拍数。 一拍?!一拍是怎么算的呢?是如
22、拍球那样的:手打一下一上是一拍。请您伸出手来,边作边说,然后要求每个人都伸出手来,跟着您打,可以打在椅背上,可以打在自己的腿上,或是打在自己的另一只手上,甚至可以打在前排人的肩上,都可以。但是,打下来一定要有一个”定点” ,不可悬空的上下。您要带着大家打 1 拍、打 2 拍、打 3 拍、打 4 拍;而且要边打边数,打 4拍时,要大家跟着你数:”1、2、3、4” 。打 3 拍时,要大家跟着你数: ”1、2、3”。-,在练习时,您可以打个 3 拍半,问问大家: ”这是 4 拍吗?”藉以提醒他们,拍子是:一下一上是一拍。而且告诉他们,不可把 3 拍半当 4拍。(顺便说:” 这个年头贪污的人实在太多了
23、。 ”)打拍子的练习到这里还没完,你要继续要求您的诗班员,随着手所打的拍子,也要加上脚来打,或是左脚或是右脚都可以,打时是脚跟着地,是用脚前掌打,随着手打一拍、二拍、三拍、四拍。练习了以后,手停止,而单单改为用脚打拍子。在诗班的练习中,不管唱什么歌,不管有没有指挥,都要养成一个习惯,凡是开口唱歌,就要打拍子;在诗班的练习中,每个诗班员都要打拍子,都要用脚打拍子。说到这儿,您可能会觉得:打拍子这么个小事儿,何用如此罗嗦的交代,似乎太累赘了。但宋大叔必须指出:节奏是旋律的骨架,旋律是靠著节奏的支撑架构起来的。但目前在国内,一般人却完全没有节奏的观念,记载音高的 1、2、3 还知8道一些,说到拍子-
24、音的长短就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宋大叔来到国内,特别是在内地的乡间,说到打拍子,有人是不管长短,唱一个音打一下;有人是双手互相击掌,任意快慢;有人是悬空的比画,长短全没个准儿。说到用脚打拍子,那可就花样更多了,有用力踏地的;有用脚跟跺地的,有用像双脚踩车的。我这么说,不带着半点嘲弄。我是个中国人,这是我的国家;这教会是我的教会,教会中是我血脉相通,靠着主耶稣成为生命相连的肢体。因此,我比较少去那些艺术学院、音乐系演讲、讲学。而靠着神给的异象,借着主的带领,从教会着手,从诗班开始,扩及弟兄姐妹,由教会影响社会,提升我们在基层音乐教育上的不足。话说回来,在教会中的赞美,先求唱准音与拍子,将诗歌准确的唱
25、出来。诗班的班员必须先要有这样的训练。好,话说从头,先要求用手打拍子,用手打拍子为的是叫人领会的更真切;拍子要打在定点上,(无论是椅背上、别人的肩头上、自己的大腿上。)拍子必须抓稳,长短一致,速度相同。然后脚掌(用一只脚)加入,请您为大家数:“1、2、3、4;1、2、3、4;”要大家跟着您打拍子,力求保持一定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在教过乐理,练过音准,练过打拍子之后,接下来就是视唱练习了。附在本文- “唱诗班的练习” 之后,有宋大叔编写的视唱练习,第一次就请您选用视唱练习(一),请您点击出来印给大家,每人一份。面对这个教材,您不要再像以往,你教一句要大家跟着你唱一句。你乃是请司琴起个音,如:第
26、一首请司琴弹一个“3”(mi),然后你数:“1、2、3、唱” ,你数的时候,就要大家跟着你所数的速度(用脚)打拍子,你不要数得太快,免得有人反应不及,宁愿慢一些使大家来得及。唱一遍以后,你要听听看,音准不准,拍子对不对。此时,你可以请琴弹一遍,或是你自己唱一遍。(当然你要打着拍子唱,而且要准确的唱对;或是司琴准确的弹对。)然后带着大家练习,一首一首的练习,每首都练习到准确的唱对。这五首练习中,前面的四首只有三种拍子,那就是当 1 拍的 4 分音符,当2 拍的 2 分音符,与当半拍的 8 分音符;两个半拍合成为一拍,所以半拍有前半拍与后半拍之分。在(1)的第二行第 2、第 3 小节中都各有 4
27、个 8 分音符,在它们的下方都画有一个前半拍与一个后半拍合成的一拍,请比照着练习。在(5)的练习中出现了当作 3 拍的附点 2 分音符,也请比照着下方所画的拍子,将它唱对。在这些练习中,也有音准的训练,以(4)为例:它的第一行与第二行看来相似,但实际上音高却不一样,这乃是训练音准的练习。乐理加视唱的练习,可占 30 分钟左右,若是五首视唱练不完,尽可只练 3首,另外 2 首留在下次再练。不必受限于一定的进度。宋大叔会继续依程度的深浅,来编写视唱练习,您可以借着这些视唱练习,9使诗班班员们建立更高的视唱能力。至于练耳(及听写) ,我们可以稍后进行。 接下来就是诗歌练习。在国内我见过好多的诗班,无
28、论是在乡间的,或是在城市中的,诗班的献诗所唱的都是一部的齐唱,(也就是大家都是唱主旋律。)这样的献诗,实在与会众唱诗没有什么两样,而且诗班的带领人教诗班唱歌,也是自已唱一句,诗班跟着学一句,这也与教会会众唱诗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光景分析起来不外乎两个原因:(1)弟兄姐妹不会看谱,而教的人对音乐也只是一知半解,因此,就因循着我唱一句,大家就跟随着学一句,再也没有别的办法。(2)没有合唱的诗歌材料,一般的教会除了手边的只有一个主旋律的赞美诗外,再也接触不到别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而有的城市的教会,有青年的知识份子,会通过计算机上网找些国外的合唱谱,这些合唱谱有的所写的声部低劣,有的程度并不相
29、宜,再加上没有相当的指挥,或发声的水准不高,唱起来如菜市场般的“热闹” 。宋大叔到过好多乡村,大小城市,见到这样的景况,立定了一个心愿:“主啊!帮助我!为中国教会的诗班编写一系列合唱材料。 ”随在“唱诗班的建立”及本文“唱诗班的练习” 之后,在发声练习、视唱练习及练耳听写练习之后有一系列的合唱用谱。这一系列的合唱用谱中,先是简谱记谱的诗歌,后是五线谱记谱的诗歌。这些诗歌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两个声部的合唱,渐进到三个声部及四个声部的合唱。这些诗歌选自传统的赞美诗、迦南诗选、及天韵、赞美之泉、我心旋律,以及某些个人的创作等等。至于和声的部份,除了少数几首是取自赞美诗原曲外,其余的均是由宋大叔
30、编曲写成。而且在某些诗歌后方,附有著者的介绍及演唱的建议,以帮助对该首诗歌的处理与表达。宋大叔在此向您建议,您所带领的诗班是初建立的诗班,或是虽是有年的诗班,但却是从来没有分过声部唱过合唱的,都请按照次序使用后方所列的诗歌。这一系列诗歌的第一首是:“祷告良辰” ,现在就请您们跟随宋大叔从这首诗歌开始,开始诗班分声部的诗歌练习。当然,您在诗班练习以前,必须准备妥当了一些事:首先是把这首诗歌从电脑上摘录下来,然后复印出来,每人一份;再者,您要至少在一个礼拜之前,将这首歌交给司琴,请司琴练习好;司琴惟有将诗歌练好,到时才能帮着你带领大家练习。还有一个要紧的事,乃是你自己必须要先把这首练习好,而且要练
31、到几乎能背下来的那么熟练。若是你有声部的带领人,那就也请他们至少把自己要带的那一部先练熟。好,面对您的诗班,每一位都有了歌谱,你要带着他们练习。首先你要告诉他们这首歌是一首两部合唱的歌;这种两部合唱的歌,有一种分部的方法是:10可以让女声唱第一部,而男声唱第二部。但宋大叔却建议你用另外一种分部的方法,乃是请女高音与男高音唱高音部,女低音与男低音唱低音部。您站上指挥的位置,就宣布:我们今晚(天)要练习“祷告良辰”这首诗歌,请在我左手边的(女、男) 高音唱高音部;而请在我右手边的女低音与男低音,唱低音部。 宋大叔要在此提醒:您的练习方法,必须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不要再像以前你唱一句大家跟一句。我们
32、不是学过乐理了吗?不是练过视唱练习了吗?现在就是要看着谱,就带着他们打着拍子自己练习着唱。这首诗歌不难,拍子只有 1 拍的与 2 拍的,你可以尝试试看,不用教就直接唱谱,你要大起胆来,请高、低两个声部一起来,试着直接看着谱唱出来!请司琴弹一个音,就是开头的第一个音-“1(do) ”。然后数:“1、2、3、1、2、3、预备、唱!”你数的时候,就要要求大家跟着你数的速度(用脚 )打拍子。当数到:“预备、唱”时,看看会不会有人就开始唱了,当然你可以先跟声部的带领人沟通好,当你喊:“预备、唱”时,即使诗班员喊了几个音就瞠目停下来,但你的声部带领人仍然会继续的下去。此时,你挥手叫大家停下,并且告诉大家:
33、别停下来呀!我们再试一次!当然你可以要求第三次或第四次的试唱。要求这样的练习是有目的的,乃是希望您的诗班,将来有一天,能拿一首曲子来,就能立即把谱准确的唱出来,若是您的诗班能俱备这样的看谱能力,那您的诗班就是相当好,相当有程度的诗班了。宋大叔在此向您建议:以后每一次面对新歌,你都可以这样的尝试-拿歌谱来就试着把它唱出来。这样的尝试,是个盼望,是个挑战,也是个鼓励,希望有朝一日您的诗班能够分部,立即把谱唱会。我也知道,一开始成立的诗班,对于合唱全无概念,怎么可能拿谱来就唱呢?即使成立有年的诗班,而却从来没有唱过分部合唱的,也是没有这种拿谱来就唱的能力。因此,诗歌的练习还是要从分部练习开始。所谓分
34、部练习,乃是先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单独练习,声部都各别练习好了以后,然后再合在一起练习合唱。像祷告良辰这首诗歌,是两部的合唱,我们可以分开来练习,若是指挥-您自己带领一部,而请司琴带着练另外一部;或是你的诗班有声部带领人,你当然也可以请诗班的带领人带著作分部练习。分部练习若是有不同的同工带领,则可带开在不同的地方同时练习;若是您的诗班没有声部的带领人,或是司琴也不能帮助你带另外一部时,那就只有由你一个人来带着练习了。你先带着练一部,先练高音部或先练低音部都行;你带领着练一部的时候,而请另外一部自行看谱,自行先预习。特别是当在你带领高音部时,由于高音部是主旋律,(是俗称的“主调”),因此你可以要
35、求唱低音的,要听听高音所唱的,好对主旋律有了印象,在合唱时两个声部容易11唱得协和。在分部练习中,请容宋大叔再罗嗦的提醒一次,你不可再用以前那种你唱一句,他们跟一句的那种方法;你最多是将歌谱先范唱一遍,然后就要求他们打着拍子随着你,将歌谱唱会。依我估计在大家都会看谱的情形下,最多三、四遍就能把谱准确的唱出来。在分部练习中,除了要把谱唱对外,也要将歌词加上去,将歌词也准确的唱出来。在分部练习了以后,接下来就是集在一起的合唱练习了。当你站在指挥的位置上,面对着你的全体班员时,你必须是个有信心的人,不胆怯,不羞涩,不要以为自己从来没有指挥过,就不能胜任,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指挥。你站上指挥的位置,先要要
36、求两件事:其一,是要求全体的诗班员,每一位都要看指挥、跟随指挥;要求每个班员学习着将谱拿起来,将谱拿高使头抬起来,抬到能一边看谱,一边以眼睛的余光注视指挥。而你的眼神必须环顾全场,注视着每一班员。这样说来,你要指挥的歌必须练熟,熟到(几乎)能背下来最好。你不可以自己埋头在谱上,你若不(能)搭理他(们),他(们)才不搭理你呢!各唱各的,岂不是一片散沙,那不叫合唱,叫乱唱。其二,仔细的听司琴的前奏,并指示准确而整齐的吸气、歌唱。说到这里,宋大叔必须提醒,您花了多少的功夫,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称职的指挥?像这首三拍子的歌,首先你要将指挥三拍子的打法练得纯熟、纯熟的;再者,在宋大叔教音乐第二单元的指挥部份
37、中,所授的“拍子的力点” ,你是否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因为力点的表达正是指示吸气,吸合宜的气、吸能表达表情的气、吸速度一致的气。您必须跟随宋大叔所授的练习,练习到纯熟、纯熟,以备指挥您的诗班整齐的开始。以祷告良辰这首诗歌为例,它有 8 个小节的前奏,这 8 个小节乃是这首诗歌的最后 8 个小节,再加上它前方的一拍。指挥要与司琴先协调好这首歌的速度,在练习的现场,你要指示司琴开始弹奏,当司琴开始弹前奏时,你就要跟着琴默数:“1、2、3、1、2、3” (下方的前奏,笔者只写出最后的 4小节。 )当数到前奏的最后一小节的第 2 拍时,这一拍就是开始唱的前一拍,我们称这一拍是:“预备拍”,这一拍要指示速
38、度、表情与呼吸;这个预备拍的力点必须要清楚,力点清楚了,吸气才能一致,吸气一致了,唱出来才能整齐;吸气一致了唱出来才能表达感情;好的预备拍才能指示速度。前奏 开始6 5 33 2 13 21 13 45 (默数 ) 1 2 3 1 2 3 1 2 3 1 2 唱预备拍 您要带领着您的诗班多练习几次,您不但是要要求自己,拍子数得很稳、预备拍的力点表达得清楚、与司琴配合的良好等等。您更得要求你的诗班,在12预备拍的吸气,整齐的吸气,吸您指示的气,一同开口整齐的唱出来,整齐到如快刀切下般的整齐。但一个初成立的诗班,在完全没有这样概念的情形下,您必须借着一再、一再的教导练习,才能获得要求中的结果。在练
39、习中,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司琴弹前奏,您大可请司琴休息,就从预备拍开始清唱练习,而在练习好了以后,再加上前奏。总之,这开始的笫一步极其重要,要踏踏实实的把它练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此,宋大叔恭喜您,您的诗班己经开始二部的合唱了。万事开头难嘛!既然开始了,唱下去就容易了。宋大叔要提醒您,这样开始的二部合唱,你先别急着唱歌词,虽然合唱两部能直接唱歌词固然很好,但练唱谱却比较不容易走音;因此,别急着唱歌词,先唱谱吧!在合唱练习中,宋大叔必须指出身为指挥的你,耳朵的功能几乎大于指挥的技巧。指挥的技巧是表达你对音乐的诠释,而耳朵却是“考核”你的诗班唱出来的效果。因此,你必须建立您的耳朵的能力。在诗班的
40、练习中,您第一个要注意的是,他们所唱的音准吗?您必须要听得出来,走音了没有?一听错了,马上打住;一听,咦?第二部(低音部)怎么不见了?跟着高音部跑了!马上打住。别急、别骂,幽默两句:不分你我了嘛! 从“善”如流了吧?大家哈哈一笑:我们真是“同心合意”!赞美主!宋大叔指挥诗班,没被人赶跑,就是因为常说笑话。其实走音、或跟着别的声部跑了,对于一个初学乍练的诗班,一群从来没有合唱经验的人,是很有可能的;既使在分部单独练习时唱得很好、很稳,也难免出这样的状况。怎么办呢?不难!叫低音部临时站起来围着琴,请司琴单单弹低音部的音,带着与高音部合唱,合唱时使其与高音部隔些距离;或是请低音部围着声部的带领人,由
41、声部的带领人带着与距离较远的高音部合唱。当低音部唱稳了以后,再带回到本来的座位上,并请音感比较好的、唱得比较稳的,坐在邻近高音部的位置上,以区隔高音部的“干扰” 。走笔至此,宋大叔要翻个老帐:那就是在建立诗班一文中提到的,咱们选择班员时,有一项是音感测验,这音感测验,就是为了杜绝或减少合唱时走音的可能。在此,再次提醒音感测验与音感训练的重要。在合唱的练习中,耳朵还有一项任务,乃是随时注意着声部音量的均衡。不可一部过于大声,而另外一部却又太小声,这么一来,和声的美感就丧失了。声部的均衡固然与声部的人数有关,(例如:祷告良辰这首歌,我们不是依女声、男声来分高音部、低音部,其中的原因之一,乃是避免你
42、的诗班女、男人数相差悬殊,以致造成声部音量的不均衡。)但也与唱法有关,初成立的诗班,不懂得合唱整体的协和,而只求大声唱自己的声部,是自我的表现,也可能是打心底怕被别部拉走,以致变成扯着嗓子的声部“比赛” 。13身为指挥的你,必须洞察这样的情形,使音量轻下来,使声部均衡,并且告诉诗班,合唱是声与耳的并用,唱自己的声部而听其它的声部,学着用耳朵(听觉 )与其它的声部相随相伴,享受和声之美。在两个声部的谱都练到稳定、协和(协和指的就是和谐,两个声部水乳相融,合在一起优美好听。)之后,加上歌词;歌词原是在分部练习时就练好了的,现在合起来,当然音要准确,还有,就是要歌词唱清楚,把字咬清楚。歌词清楚是很重
43、要的事,因为诗歌的灵意是藉歌词表达的。(在练唱歌词之前,请大家先念一遍,并且解释一下歌词中的含意。 )要把歌词唱清楚,有一个密诀,乃是要求嘴唇的动作,嘴唇的动作形成不同的形状,我们称它为“口形” ,不同的口形就发出不同的字音来,因此口形的动作必须做到真切彻底,也就是说嘴唇不要懒惰,要切切实实地,一丝不苟的表现出要发的字音来,举个例子说:“祷告”这两个字,我们扁着嘴也能说或唱出来,但若是要说清楚、唱清楚,这个“祷”字就要切实认真的把口张开,把口张直,然后随着舌尖的擦音,口形向内缩,缩成直的椭圆形,这样发出来的“祷”字就清楚了,这些口形的动作一点都别马虎,要做得真切彻底。 “告”呢,一般的念法、唱
44、法,也都是嘴吧半闭着马虎的发出来,这样发出来的,就称它是口形不好的懒嘴唇吧,它发出来的“告”不清楚。那这个“告”要怎么发呢?嘴巴张开、张直,舌根突然放下发出擦声,同时嘴唇内缩成直立的椭圆形,这样发出来的“告”就清楚了。总之,歌词要清楚,就得嘴唇勤快,口形开得切实。指挥呀!又是耳朵!您必须是“听” 、 “考核”他们的歌词是否唱得清楚,若是你发现不对,字咬得不真切,就立即停下,加以改正。是“祷告良禽”吗?是“祷告良存”吗?说个笑话给他们听听:四十四只死狮子,吃柿子。 您把它说成:细席细鸡喜稀季,其戏记。 藉此开示大家,嘴唇勤快,口形切实的重要。现在,己经音唱对了,声部也合起来了,歌词也加上去,而且
45、唱得很清楚了,这己是难能可贵的了,但接下来还要一件,那就是:加上表情;这首歌是多快?多慢?(速度与表情相关。) 那儿大声(强) ,那儿小声(弱)?是温柔的?是雄壮的?是庄严的?还是活泼的?怠之,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你要如何来表达它?一般的歌曲、乐曲都有表情记号,如: P (弱)、 f (强)、 mf (中强)、 cresc.(渐强)。而且在歌曲、乐曲的开头都有速度术语,(如: Andante (行板)、 Allegro (快板 )。)或表情术语, (如: Cantabile (如歌谣的)、 Con brio (有神采的)。)虽然一般的歌曲、乐曲有表情记号、速度术语等,但我们手边的诗歌却完全没有
46、这些,在没有这些表情记号、术语的情形下,我们要如何认识一首歌?如何表达一首呢?14其实不难,歌词会对我们“说话” ,歌曲也会给我们显示,像拍号、像旋律、像乐曲的结构(曲式)等等。现在,就以祷告良辰为例,来分析它是首什么样的歌,并如何处理(表达)这首歌。这是一首祷告的歌,既是祷告的歌,就偏向于憩静、平和,在速度上不会太快,必是中庸速度(不快也不慢) ,而且它不会有激烈高亢的情绪。这首曲的原作者用的是 6、8 拍(咱们国内有称它是 8、6 拍的,也有称它是8 分之 6 的拍子的。)是宋大叔把它改成为 3、4 拍(以 4 分音符当一拍,每小节有 3 拍。) 我这样改的原因乃是由于 6、8 拍偏向于轻
47、快活泼,而宋大叔却认为这种祷告的歌,应该偏向于平和稳定,至少一个中国人对祷告的认知是如此。因此宋大叔将其改成 3、4 拍记谱。现在,请您将这首歌数数看,它一共有 32 小节(开始的那个祗有一拍的小节不算。),前 16 小节是以 8 小节、8 小节分成两个 (除了结尾稍有不同外)几乎相同的部分;前 8 小节我们称它是前乐句,后 8 小节则称它为后乐句。这前后两个乐句合起来叫做一个乐段;这种前后两个几乎相同的乐句所组成的乐段,叫做并行乐句的乐段,这种并行乐句的乐段,是用一种情绪来表达。前乐句是稳定、平和的,后乐句也是稳定、平和的;虽然后乐句可以比前乐句强一些(或弱一些),但两个乐句的精神是一致的。
48、在宋大叔教音乐第四单元作曲中曾讲授曲式学,所谓曲式学就是讨论音乐的组织与结构。这些乐句、乐段就是乐曲的基本组织,请身为指挥的您,能认真的学会,好分析音乐,表达音乐。这样的乐段在指挥上要如何表现呢?还记得宋大叔教音乐的第二单元指挥,所教的四种打法吗?其中之一是表达庄重稳定的持续打法,与另一种表达优美温和的圆滑打法,这两种打法的交互使用,正是表达这首诗歌的打法。因为祷告良辰的这个乐段,其精神正是平稳中带有优美。这首诗歌后半的 16 小节,也包括了两个乐句,前 8 小节(也就是从 17 小节前方的那个第三拍的音开始,到 24 小节的前 2 拍。)是一个新的乐句,这个乐句是与前方的乐段对比;对比是什么呢?对比是两者相对的不同,此曲的前乐段是带有优美感的稳定平和,而这个对比乐句就要生动有力。它的打法就要在持续中加上大跳音,以增加它的力度。这样说来, 祷告良辰这首诗歌其前乐段的两个乐句,与对比的乐句该是:前乐句: 祷告良辰世事操心 用圆滑持续的交互打法后乐句: 引我到父向父说明 用圆滑持续的交互打法对比乐句:每逢痛告我灵得遇 用持续加大跳音打法使之生动有力,与前乐段的两个乐句形成对比。15在对比乐句的最后一句:安慰救拯 要由持续加大跳音的打法,逐渐回到前乐段的圆滑持续打法。我们看看最后的 8 小节,就会发现,这个乐句与前乐段的后乐句完全相同,它的处理表达也就相同,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