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第一单元 好大一个家1 祖国有多大讲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2、知道图例、方位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4、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讲学重难点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讲学过程:一、歌曲欣赏,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会唱大中国这首歌吗,让学生唱这首歌。2、听到这,你想到了什么?(大中国)。是
2、呀,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了解了解吧。(板书课题:祖国有多大)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1、中国地图,认识祖国版图的形状。了解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整体认识祖国疆域的辽阔。师: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像一只雄鸡,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师:从书上看,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板书:960 万平方千米)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资料了,我国还有辽阔海域,从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构成了我国广大的海域!我国海域面积大约是多少?(板书:300 万平方千米)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
3、时间:22、让学生感受祖国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吗?(200 多个),全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只有俄罗斯、加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书上还告诉我们,我国的面积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欧洲有几个国家你知道吗?(40 多个),我们一个国家的面积就相当于欧洲 40 多个国家的面积,祖国真大,师板书:大1、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大陆海岸线有 18000 多千米,加上陆地上的国界线 20000 多千米。 计算:假设我们一天走 8 小时,平均每小时走 3 千米,我们按这个速度计算,走完这一圈,我们至少要用多少天?大家计算一下看看?我们至少要用 15
4、83 天!也就是 4 年多的时间啊,这一圈走下来,你们都几岁了?该读几年级了?(五年级加 4 年,上初三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计算。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祖国大)是啊,我们的祖国真大啊!师再用粗粉笔在原“大”上板书:大2、:通过温差和时差的比较,感受祖国真大1、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学过,当北国还是万里雪飘时,南方已是春暖花开了;同在一个国家,在相同的一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异的的景象呢?(我国南北相距 5500千米)2、科学课上,你们了解到新疆的时间和北京相比怎样?(新疆天亮时间比北京晚了 2 个小时)我们早上 7 点钟上学的时候,那里的天还没有亮呢,相当于我们这里的5 点钟,小朋友还在睡觉呢。
5、也就是说当东海之滨的太阳升起的时候,西域新疆依然夜色深沉。为什么?(东西相距 5200 千米)。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师:如果把我们的祖国看成一个大家庭,那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小小家庭了。在这个小家庭里,我们又分出了不同的年级、班级,祖国这个大家庭也和我们学校一样,为了便于管理,分成了这样一块一块的区域,为省市自治区,这就是我们的行政区划(让学生看中国地图)。师:谁能告诉大家:我国现在设置了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34 个:其中包括 23个省、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祖国的这个家太大了,要分成区域进行管理。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
6、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3结束语:看来同学们个个雄心壮志,简朴的话语中透着真诚。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努力去做的。就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辽阔的祖国、我们的大中国而努力拼搏,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吧!(让学生再唱大中国,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2 首都北京讲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知道首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心。3、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4、了解北京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知道北京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5、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
7、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6、 培养互相协作,团体协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讲学重难点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实施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 2008 年有一件什么大事举行过吗?生:奥运会。师:对,2008 年在我国举行了第 29 届奥运会。你们知道是在我国的哪个城市举办的吗?生:北京。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北京去旅游旅游。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4今天这节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就来了解研究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板书:首都北京)师:首都和其它的城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前面学过的内
8、容中去思考。(学生对“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在预设中感到把握性不大,因此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人民代表这课的内容去迁移,只要学生联想到全国人民大会,再联想到全国人民代表的职能,明确它是国家最高权利机构,就能逐步解决此难点)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以前讲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利机构。师:对,首都北京是党中央和国家领导机构的所在地,正因为党中央国务院设在北京,许多重要会议都在北京召开。许多重要决策都在北京作出,因此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跟其它城市不一样。(板书:党和国家领导机构所在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
9、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教育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做到有效、有针对性。)二、探究北京的地理位子和地形特点师:首都北京到底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北京地理位置。同座的学生讨论。师:我们先找到华北平原,再看北京在华北平原的什么方向?(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识图方法)生:北京在华北平原的西北方,刚好在西北角。师:同学们识图有进步,那北京的地形有是怎样的?师:先找到北京的中心(天安门)它的西部是(山),
10、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只有东南面是(平原)。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三、小小解说员,介绍了解到的北京师:北京,在中国语文中的意思是“北方的京城“。它的建成可追溯到 3000 多年前,从公元 1272 年至 1911 年,北京是元、名、清三个朝代的国都。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5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因此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课前各小组都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还办小报。今天你们就是把你们了解的北京说一说。(板书:历史文化名城)第一小组:我们给大家介绍北京大学和清华
11、大学北京大学创于 1898 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 1912 年改为现名。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占地 2661581 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 400 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清华大学历史悠久,闻名中外,是有志于振兴中华的莘莘学子倾心向往的高等学府。位于北京西北郊名胜园林区。清华大学创建于 1911 年,她的前身是清末的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共培养了 11 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
12、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师:谢谢你们的介绍第二小组: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 72 万平方米(长 960 米,宽 750 米),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 1406,1420 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用 30 万民工,共建了 14 年,有房屋 9999 间半,现有房屋8700 间,是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故宫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 8 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现在我们
13、参观时都为故宫的宏大而叹服,这一点在参观三大殿时感觉最明显,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师:谢谢你们的讲解第三小组:大家好,我们介绍天安门。天安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它是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在封建时代,天安门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通高九丈九尺,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间是正门,最高大,过去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其余四个依次减小,供不同级别的人进出。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
14、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6第四小组:北京的历史由我们来介绍。北京最早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公元 938 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1267 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58 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
15、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增长了知识。第五小组:我们要介绍颐和园和北海。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 年。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 728 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昆明湖的南边是
16、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人们也叫它龙王庙,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北海公园位于今北京城的中心地区,与中南海一桥之隔,总面积 1063 亩,其中水面占一半以上,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由辽、金、元、明、清 5 个朝代逐渐修建而成。全国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北海的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琼华岛、永安寺、白塔、阅古楼、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有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第六小组: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
17、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第七小组:我们要讲一讲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 年)以后的事,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的
18、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四种:“唱“ ,类似于歌剧中的唱,但腔调特异;“念“类似于话剧中的说话,但有些发音同现代汉语相比相差甚远;“做“和“打“是用动作表达剧情,类似于舞剧,国外的客人容易看懂。演京剧时,演员要穿足以表明身份的服装,服装的样式各有严格的标准,宁可穿得破旧些,绝对不可以穿错;演出时,演员脸上要用各色油彩画成符合不同标准的图案,暗示角色的忠诚、奸诈、美丽、丑恶、聪明、呆傻等。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7第八小组:我们介绍八达岭长城。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一向驻以重兵把守。八
19、达岭长城在明朝重新修筑。1403 年,明王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即位。1420 年,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朱棣决心统一中国,先后五次御驾亲征,大军深入蒙古高原,最远到达现在苏联境内的鄂嫩河附近。(1488 年以后),才开始进行浩大而全面的修筑长城工程。经过 270 年的漫长岁月,先后共有 18 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高墙,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以西的布隆吉,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它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一亿三千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
20、、希思等 372 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光名胜景点中,实属罕见。八达岭长城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3、香港和澳门讲学目标: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讲学重难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讲学准备:1、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讲学过程: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1、提问:我国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
21、别行政区。它们是哪两个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2、学生阅读教材第 15 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3、学生阅读教材第 16 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2、学生阅读教材第 15 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3、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 年,在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 年,清政府再与英国签下北
22、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1898 年,英国又强行租用新界地区,租期 99 年。1984年 12 月 19 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发表联合声明。1990 年 4 月,我国七届全国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8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领土。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明朝政府的许可,在澳门租界地搭棚,存储货物。1573 年,明朝政府筑墙为界,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占用。1849 年,葡萄牙擅自宣告澳门为自由港。1987 年 4 月 13 日,中葡两国政府
23、就澳门问题发表联合声明。1993 年 3 月,我国八届全国人民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祖国。三、回顾港澳回归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中英和中葡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师生共同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庆典的相关影片,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1、学生阅读教材地 15 页地图和教材第 16 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4、宝岛台湾讲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2、
24、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讲学重难点: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使学生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讲学准备:1、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照片。2、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讲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终于圆了萦绕一个世纪的团圆梦。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夙愿:就是实现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二、指导了解台湾1、提问:台湾在哪里?2、台湾什么样?3、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为什么会分离?4、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图,找一找台湾的位置,师生小结: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位于我国东南部的海面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
25、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等 80 多个岛屿,面积约3.6 万平方千米。北回归线从台湾中部穿过,南部是炎热的热带地区,北部是温带。台湾的地形特点:西部是平原,东部和中部是山地。5、阅读教材 20 页,师生总结:美丽 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9自然环境:山高、林密、瀑多富饶 城市和海港6、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提问:台湾的风土人情和大陆有什么关系?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为什么会分离?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已经做了工作?有什么意义?是否要以武力解决台湾
26、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海峡两岸关系血浓于水;大陆对台政策是努力实现两岸直接“三通”。7、课外拓展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两岸统一的渴盼心情。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5、我们的“母亲河”讲学目标: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讲学重难点: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讲学过程: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25 页中国河流分布图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
27、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 26 页黄河流域图。找一找,黄河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说一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照黄河流经的顺序)。阅读教材第 26 页至 27 页,讲一讲黄河流经的地方什么样?“母亲河”给予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说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呢?黄河从青藏高原流出,流经内蒙古大草原,流经黄土高原,流经华北大平原,最后注入渤海。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0黄河流域横贯中国北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其中黄河下游还是我国的粮、棉基地。黄河流域还有石油、化工、煤炭等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
28、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分组探究黄河泛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探究后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总结:现存问题:“地上悬河”现象及危险;黄河断流现象及危险。解决办法:南水北调工程。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6、祖国名山知多少讲学目标: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讲学重难点: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讲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我国不仅有世界著名的长江和黄河,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名山。在这些名山中,有的山势挺拔,气势雄伟;有的重岩叠翠,悬峭俊秀,有的流泉飞瀑,云雾缭绕。
29、你知道这些名山吗?二、说一说祖国名山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 33 页图文。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 1532.7 米。它以“擎天捧日”之姿、“拔地通天”之势,被尊为“五岳之首”。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初,大多来泰山祭拜天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泰山览胜之余,也留下许多佳作。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1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汇报。4、完
30、成练习:(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 ),位于( )省,西岳( ),位于( )省,南岳( )山,位于( )省,北岳( )位于( )省,中岳( ),位于( )省。(2)东岳泰山被尊为“ ”,孔子有“ ”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 ”的佳句。(3)华山有“ ”的说法。黄山有“ ”。( )山瀑布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三 、发表会“我爱祖国山河水”提问: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确定表达方式;分组;小组自主探究;各小组依次发表小组的研究成果。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7、走上黄土高坡讲学目标: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1、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讲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讲学过程:一、走上黄土高坡1、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板书歌词中反映西部地区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词语:黄土高坡、大风、四季风、西北风、东南风、窑洞、牛、黄河。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2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上黄土高原,看个究竟。2
32、、学生阅读教材第 37 页地图。说明:图中区就是黄土高原,人们又称黄土高坡。看看黄土高原在我国什么地方?黄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曾经听说过或去过的?(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3、小结:“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 2000 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4、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探讨交流。阅读“资料卡”。教师图示讲解:高原西部为贺兰山、东部位太行山、南部为秦岭,只有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连,且高原北部为沙漠和戈壁,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沙子和黄土就随风而至。经过上百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黄土高原-世界上最
33、大的黄土堆积区。5、黄土高原什么样?联系生活经验:谁去过或在电视中、图片中见过黄土高原?说一说黄土高原什么样?师生语言描述。播放黄土高原图片。提问:黄土高原为什么是这样?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提出问题: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是怎么生产和生活的呢?2、阅读教材第 38 页至 40 页图文。3、说一说,人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梯田、挖窑洞、打井、穿老羊皮袄、戴羊肚毛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8、登上世界屋脊讲学目标: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
34、置、环境及气候特点。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讲学重难点: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讲学过程: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1、指导学生识图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青藏高原。观察比较: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观察:教材第 41 页地图。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2、小结:在我国的西南部优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3藏自治区和青海境内。这里平均海拔在 4
35、000 米以上,总面积约 250 平方米,相当于我国领土总面积 1/4,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1、提出问题: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世界屋脊” ,看个究竟。2、学生阅读教材第 41 页至第 42 页的山水风光图。3、阅读教材第 41 页地图。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4、小结:这里有神秘的雪山,圣洁的水,碧蓝的天,灿烂的阳光和未受污染的耕地、大气和草原,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最后一块“净土” 。三、登上“世界屋脊”-领略
36、青藏高原气候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2、阅读教材第 43 页,教师讲解。气温低。说明:地势越高的地方,气候就寒冷,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温度就降低 6 摄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征。牦牛和青稞是适应这种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空气稀薄、日照强。说明: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所以这里又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看教材第 43 页“布达拉宫”图,讲解“日光城” 。四、走近藏民的生活1、提出问题:在青藏高原这样特殊的环境下,你知道藏民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吗?了解一些有关藏民生活的情况吗?2、阅读教材第 44
37、 页至第 45 页图文。3、说一说: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9、走进东北黑土地讲学目标: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讲学重难点: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讲学过程:一、我国最北的地方1、 、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小结: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地
38、区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在大山的环抱中,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4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描述东北。 (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1、阅读教材第 47 页图文。(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2、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阅读教材,
39、教师讲解:黑土地形成的原因。小结: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长、枯死、腐烂,变成天然肥料,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引言: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到处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古松参天,幼林茁壮。有些地方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人们把这里的森林叫做“东北林海” 。1、阅读教材第 48 页图文。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联系生活经验或自然常识,比较认识东北林海的树种和热带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差别。大兴安岭以兴安岭落叶、阔叶树较多。说明:树种与气候的关系
40、。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9 月中、下旬就有霜,第二年 4、5 月霜期才结束,冬季长达七八个月,7、8 月份平原地区才进入夏天。所以林区生长耐寒的树木,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都广为分布。这里树木生长慢,木材坚固耐用。3、森林宝库。引言:东北林海是一座大宝库,看看宝库里还有什么宝贝?学生阅读教材第 49 页插图。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1、提出问题:你去过东北吗?那里有多冷?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是怎样适应这种气候生活的?2、阅读教材第 50 页至 51 页内容,教师讲解。(通过衣、食、住、行和娱乐等文化活动方面说明东北人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衣:厚厚的棉衣、羽绒服、雪地靴、
41、棉帽、棉手套, “全副武装” ,捂得严严实实。食:吃易于储存的萝卜、大白菜、马铃薯等蔬菜,还可以腌渍酸菜;现在通过建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还可以通过火车从南方运送新鲜的时令蔬菜;吃冰糖葫芦。住:住火炕;城市有暖气。行:除了乘车,还有狗(马)拉雪橇。玩:冰雕、雪雕、滑雪、滑冰、打冰猴、堆雪人等游戏。3、如果你不是东北人,冬季要去东北,应该做哪些准备?(多穿衣,注意保暖。)4、如果你是东北人,你有朋友要在冬季来你家做客,向他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吧!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510、享受热带风光讲学目标: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42、。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讲学重难点: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讲学过程:一、享受热带风光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61、阅读教材第 53 页至第 54 页图文。2、联系实际: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内容海南之旅:去过的季节;对气温的感受;对阳光的感受;对四季常青的椰林的感受;有哪些热带水果?口感和家乡的水果有什么不同?西双版纳之旅:描述热带雨林景观特
43、点;热带动植物与东北(或自己家乡)的区别。二、识图1、看中国政区图 。找一找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找到北回归线,看看北回归线以南还有哪些地区?2、讲解: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提出问题:你在热带地区发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是这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什么有关系?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闻,并分析上述问题。 (如,一年种植三季水稻;人们戴斗笠劳动等。 )小结。四、小组学习探究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引言:我国领土辽阔,地区差异很大,除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四个地区外。你还想知道我国其他哪些地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呢?人们的生产和生
44、活方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区,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吧!1、交流讨论。2、分学习小组,选出要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渠道。3、分配任务,落实责任。4、小组成员分头搜集信息。5、小组内交流分享,加工整理信息、整理学习汇报材料。7、交流发表会。8、小组活动评价(自评、组员互评和其他小组评价结合) 。10、热爱和平讲学目标:1、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热爱和平,热爱生活。2、能够为维护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3、知道人民解放军为保卫祖国领土、保卫人民生命财产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讲学重难点:知道人民解放军为保卫祖国领土保卫人民生命财产所做出的贡献,自己能够为维护
45、和平尽一份力量。讲学过程:1、课前布置:用七彩笔画一画身边的幸福生活的人们;搜集人们快乐生活的图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7片,还可以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人们快乐的瞬间2、课堂上在小组内进行绘画、照片、图片展览。体会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幸福生活。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描述在和平环境中人们的幸福生活。举例:在和平的环境里,孩子可以安心读书,老人可以安度晚年;在和平的环境里,家庭才能美满,国家才能安定发展。4、小组讨论:人人都向往和平。你认为国家和民族之间应该怎样避免战争、和平相处呢?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5、学生阅读小故事关于鸽子和橄榄枝的传说 。想一想,
46、为什么人们常用“橄榄枝”和“鸽子”来象征和平呢?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和平和橄榄枝的图案呢?说一说。 (中国红十字会会标,联合国徽记,联合国旗帜等。6、谈话:今天我们能够快乐地学习,我们的家庭美满幸福,我们的国家安定发展,不能忘记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解放军。你知道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的付出吗?7、阅读课文,观看图片。思考:当你们在宽阔的操场上玩耍时,当举国欢腾、庆祝佳节时,你们知道我们的解放军在做什么吗?让学生描述。在和平年代里,是解放军叔叔日夜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才使我们有了安定、幸福、快乐的生活。8、让学生看图阅读,了解解放军英勇扑火、奋力抢险等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解放军的可爱之处。解
47、放军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下保卫着祖国的边疆,而且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解放军叔叔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无论是在边疆还是在内地,永远都是我们的最可爱的人。 战争年代 付出生命板书: 解放军 守卫祖国和平年代 排除危险困难 第四单元 各族人民一家亲11、大家庭里的成员讲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2、根据服饰初步认知部分民族特征。3、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4、渗透各族人民应该互相尊重的思想。讲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五年级 备课人:石磊 审批人: 使用时间:18讲学过程:一、找一找、查一
48、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读图,分别了解和学习我国民族分布情况。二、比一比1、根据活动一的积累,师生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情况的认识和了解。2、师生互动:教师说出民族,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到其在地图上的主要分布区,并试着说出这个地区的名称、主要省份。三、扩展学习1、依据教材第 59 页的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表格,结合教材第 58 页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行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2、将全班学生的补充材料汇集在一起,了解 56 个民族的情况。3、重新列一个表格,根据人口多少,给收集到的各民族情况做个汇总。四、少数民族知多少1、让学生展示在课前搜集的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2、结合教材第 60 页的几个范例,辨析所属民族及主要聚居地。3、将课前搜集到的民族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将交流情况汇总,再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五、认一认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1、学生将收集到的 56 个民族服饰的图片在小组内进行展示。2、进行辨认服饰卡片的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每人手中有若干张服饰卡片。游戏时,按顺时针方向顺序出示卡片。先由第一人出示一张卡片,由第二人说出这张卡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