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城市规划456.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105554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45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规划45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市规划45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市规划45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市规划45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 1、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2、调查是研究城市的前提 二、调查的内容 1、城市活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2、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已用和可用)3、各类社会的、市政的基础设施4、市民生活方式和使用者的意见与要求5、城市财政原则、政府体制结构三、调查方法 1、现场踏勘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2、发表格调查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部门(单位)调查居民调查3、访谈和座谈运用于两种情况: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4、文献查阅5、类比四、研究方法1、分析:就是要把问题一

2、个问题一层一层地分解下去,直至可以具体操作。通过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本质。2、综合:就是把分析后的成果进行汇总,重新还原成一个整体。综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是规划师的最基本能力。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并成为规划过程的出发点。 第二节 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一、城市化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必须为乡村人口相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 城市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二

3、是“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的郊区传播扩展,使当地原有的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标准: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 / 总人口)城镇居住人口/总人口二、城镇体系1、城镇体系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体系规划与区域规划类似,侧重点不同:落实到城镇居民点的布局,以及它们之间的社会、经济上的相互关系城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方面:城市职能:不同职能城市的数量和组合特征;城市规

4、模,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和组合;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等。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预测各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二系:区域生态系统;交通、通讯、供水、供电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三结构:各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人口规模) ,职能结构(功能定位) ,空间布局结构(确定增长点,生长极,发展轴等)2、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依规模划分: 大城市 (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50 万以上) ; 中等城市(2050 万人口) ; 小城市(20 万人口以下) 。一般而言,大城市作用大,影响地区范围大,数量少,仅分布在少数地点;小城市作用小,影响地区范围小,数量多,分布比较普遍。3、

5、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第三节 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一、研究城市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动力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 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方。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 自然环境的特色:地形、地貌、河道 文物古迹的特色:历史遗址 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 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建筑风格; 物质和

6、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三、城市特色的保护与改造 城市特色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依据之一。城市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改造和创新是必然趋势。“国际保护建筑物遗迹会议”指出:“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建筑群的城市中,创造新的时代建筑,不能单纯模仿过去的样式,而应该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优质的建筑材料建造,在表现形式上,应综合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名胜和古迹理事会” (ICOMOS)1987 年 10 月发表了一份 保护城镇历史地区的宪章 。提出:“为了彻底实施法规(威尼斯法规) ,保护历史城镇必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与城镇各级计

7、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第四节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自然地理因素1、地理位置2、地理环境3、地形地貌4、地质(1 )地质构造(2 )地质现象(3 )地震(4 )地基承载力地耐力(5 )矿藏 5、水文和水文地质(1 )地面水洪水百年内洪水发生的状况,及河段的变化情况绘出洪水的淹没线图(2 )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 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在工程中也会引起渗漏

8、和工程基础稳定性等问题. 1、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如北京东郊约 600 平方公里的区域累计沉降量达 550 多毫米。这不仅导致高层建筑的倾斜,而且加重了城市防洪、防潮、排涝的负担。 2、在沿海地区超采地下水会破坏地下淡水与海水的压力平衡,使海水内侵,造成机井报废,人畜饮水困难,土壤盐碱化,地下水质恶化等。 3、在岩溶区开采地下水过量会造成地表塌陷,引起房屋开裂倒塌,地下管道弯裂,中断交通与电力供应等一系列灾难。 4、改变自然景观。北京地区多处历史名泉已因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而枯竭。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沙漠中有 600 万亩绿洲,其中有百万亩良田,因过

9、量开采地下水,已使良田周围靠地下水涵养的草场出现枯死现象,长此以往绿洲还能在沙漠中长存吗? 另外超采地下水还可能加重地震灾害6、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 二、自然气象因素 1、风象(1 )风向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各个风向所发生的次数。(2 )风速(3 )风玫瑰图包括风向玫瑰和风速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

10、后者为“ 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在风向玫瑰图中,频率最大的方位,表示该风向出现次数最多。 最常见的风玫瑰图是一个圆,圆上引出 16 条放射线,它们代表 16 个不同的方向,每条直线的长度与这个方向的风的频度成正比。静风的频度放在中间。有些风玫瑰图上还指示出了各风向的风速范围。 (4 )污染系数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可能污染程度。污染系数与风向频率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2、温度(1 )气温(2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首先是人工建筑物的影响,如混凝土、柏油路面以及各种建筑墙面。这些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

11、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绿地和水面。其次是城市大气污染。城市中机动车辆、工业生产及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 ,从而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日益增加的工厂、汽车、空调、冰箱等人工排热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体温”一再升高。四是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随着城市中建筑、广场和道路的大量增建,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却相应减少,吸热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3 )逆温层3、降水包括雨水、雪量。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影响突

12、出。暴雨量公式。4、湿度5、太阳辐射(日照) 三、自然生态因素 生态圈: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的统一。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第五节 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雅典宪章:“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一般来讲,规划过程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 。 一、人口 1、人口的自然变动(1 )人口年龄结构(2 )人口性别构成(3 )人口年龄中位数(4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

13、数2、人口迁移变动(1 )人口地域分布(2 )机械增长来源: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间人口的迁移。机械增长率一年内(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年初总人口数。3、人口的社会变动(1 )部门构成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2 )人口的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

14、属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的职工总数;服务人口: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和商业服务机构中的职工总数;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人、老年人、没有劳动力或未参加劳动的人口总数。(3 )人口的文化构成(4 )人口的民族构成二、社会结构 1、人群人群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人群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他们有相同的身份或某种团结感,有共同的目标和期待。首属群体:较小的多目的群体,以感情为基础,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最典型的首属群体是家庭。 次属群体:为实现实际的目标而形成的专门团体,由一种专门化的、相对来说非个人的和感情淡薄的关系所形成的,其成员只表现其个性的某一方面。最典型的次属群体是各种组织

15、。企事业:以赢利为目的公共机构:非赢利性的,如教育、医疗、政府机构,以及水、电、消防、保安等。 2、社会结构的组织(1 )社会上社会阶层:以财富、权力和声望的获取机会为标准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模式。通常以职业和收入来划分,在多民族不平等的城市中,种族也是一重要因素。(2 )地域上社区:在一定地域内围绕某种相互作用模式而由多个群体组合而成的实体。个体(群体)家庭邻里社区第六节 经济环境的调查研究一、聚集经济城市活动的聚集性是城市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城市化经济:当城市地区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的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

16、济。二、城市土地的研究 1、城市土地的特征(1 )土地是财富的第一源泉,任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要依托于土地。(2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3 )土地资源的差异性(4 )土地资源的固定性,都有固定的地理位置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标 GBJ137-90)1、城市用地分类按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采用大、中、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 10 大类、 46 中类、73 小类。大类划分如下: 居住用地(R ) ; 公共设施用地(C) ; 工业用地(M) ; 仓储用地(W) ; 对外交通用地(T) ; 道路广场用地(S) ;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 绿地(G) ;

17、特殊用地(D) ; 水域和其他用地(E) 。 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60.175.0 m2/人 75.190.0 m2/人 90.1105.0 m2/人 105.1120.0 m2/人 (2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 标准居住用地 18.028.0 m2/人工业用地 10.025.0 m2/人道路广场用地 7.015.0 m2/人绿地 9.0 m2/人其中:公共绿地 7.0 m2/人 (3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 2032工业用地 1525道路广场用地 815绿地 815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 6075。第五章 城市发展的技

18、术经济依据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含义与内容1、定义战略,源于军事的术语,指对战争全局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整体性策划与指导。后引申至经济领域。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2) 、可持续发展战略

19、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及其生态系统的计划和行动的过程,是多个领域的发展战略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2、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通过对城市基础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调研) ,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3、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国土规划 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资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组合和发展环境保护地区经济发展要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既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前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与环境) 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立城市化地域发展的战略部属。 内容:城市性质城市类型城市规模第二节 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类型一、城市性质的含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

21、 由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基本因素决定的,例如大庆,三亚 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稳定性,从长期来看是可以变化的二、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和依据 意义: 确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布局及市政公共设施的水平有指导作用,决定城市规划建设的不同特点,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也影响城市规划中所采用的各种指标 以此划分城市类型 依据: 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认识,即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三、城市性质的确定及方法1、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确定城市的性质:(1 )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城市的宏观

22、影响范围往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是城市的区域功能作用的一种标志。(2 )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强调通过对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系统研究,拟定具体的发展部门和行业方向。(3 )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其他主要职能是指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为内涵的宏观范围分析和以产业部门为主导的经济职能分析之外的职能,一般包括历史文化属性、风景旅游属性、军事防御属性等。2、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定量: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主要是经济职能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分析自然资源、劳力资源、能源交通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说明现有和潜在

23、的优势。 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和地区的地位,作用 分析主要经济部门结构 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比重等四、城市职能1、城市职能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2、城市职能的类型(1 )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一般职能是指每一个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特殊职能是指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如风景旅游、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等。特殊职能一般较能体现城市性质。(2 )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非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基本职能

24、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3 )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3、城市的主导产业(1 ) 、城市产业的划分主导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部门,也是城市地区的专业化部门。是城市经济的核心,是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带动城市经济结构成长、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主导产业体现城市的主要职能辅助产业:又称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产业,是围绕主导产业而发展的协作配套产业和服务性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提供原料、材料等生产;对主导产业的产品或“三废”进行再加工的产业,或是由主导产业派生出来的关联部门。基础产业:是

25、城市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为城市消费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和交通、动力、供水以及科研、行政、文化、教育、卫生、贸易、金融、财务等产业。(2 ) 、主导产业的特征主导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城市以外地区的;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新兴的产业部门,能广泛吸收新技术,并促进新技术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较高的增长率;与其他产业部门有较高的关联度。五、城市类型城市按其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工业城市 : 大庆石化,攀枝花有色金属,淮南矿业 交通港口城市 : 铁路枢纽鹰潭,襄樊;海港大连,秦皇岛,内河宜昌,九江 商贸城市 : 义乌,台州 科研教育:牛津,剑桥,

26、杨陵国家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 综合中心城市:各类省会城市,直辖市等 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遵义;旅游疗养北戴河,黄山,桂林;边贸城市满洲里第三节 城市规模 一、城市规模的含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一般分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二、城市人口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计算中基数的确定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 城市非农业人口; 居住在城区的非农业人口; 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1 )劳动平衡法;(2 )职工带眷系数法;(3 )综合平衡法;(4 )一元回归法;(5 )城市化水平法;等3、对预测结果

27、的检核与综合 三、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人口规模预测的结果和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 人口用地指标四、城市环境容量 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第四节 其他技术经济指标一、技术型指标,如日照、防火、防震等二、经济型指标,如居住标准、公建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等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 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一、城市发展方向的定

28、义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发展方向是指“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二、城市发展用地的综合评定 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1 )建设现状条件(2 )工程准备条件(3 )基础设施条件城市用地条件分析评价1耕地保护要求2工程地质评价3气象条件影响4自然灾害影响 5生态用地保护要求6蓄滞洪区影响7自然度与生态适宜性分析8自然生态条件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及其在城市社

29、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的优劣差异。(1 )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的作用方式,建立产生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2 )以分析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因素的因子体系。(3 )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及其变化规律。 三、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 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菜地;3、保护古迹与矿藏;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6、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 天津市域空间布局的影响要素分析 (一)区域经济联系主要方向 天津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为京津方向和沿环渤海方向。 (二)周边城市发展影响 天津需要在空

30、间上高度重视港口、京津发展轴带的建设。 (三)重大项目建设计划 1天津港扩建计划 2石化基地等大型工业项目建设计划 3重大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高速铁路计划、城际铁路计划、滨海机场扩建与第二机场选址 、国家干线高速公路 4、旧城改造计划第二节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其原则一、城市工业用地布局 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安亭镇 大众汽车厂投资建设的汽车城包头钢铁产业大庆石油产业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 15%-25%人均工业用地指标 10-25m21、 工业用地的布局要求(1 )工业用地自身要求 形状和规模(生产类别、自动化程度、运输方式、工艺流程等) 地形坡度(生产工艺、运输方式、排水坡度、

31、安全要求) 水源(供水量、水质) 能源(靠近能源供应点)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地震带、土壤耐压强度、地下水位、洪水位) 工业的特殊要求(气压、湿度、空气含尘量、电磁波、防爆、防火) 其他(军事用地、战略目标、矿藏、文物古迹、生态保护、地下设备)(2 )交通运输的要求铁路、水路、公路、连续运输(3 )防止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有害气体(风向、风速、地形、化学反应) 、废水、废渣、噪声(4 )工业与居住的关系减少单向高峰交通、防护隔离带2、 工业工地分类一类: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二类: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对居住和公共设

32、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三类: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3、 工业用地组织(1 )按工业规模划分按照工业协作原则改组工业,节约用地和建设投资,原料的“三废”的合理利用,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生差率,改善工业区面貌。工业区 工业小区 工业街坊组织:工业区应有明显的专业方向,并辅以一批密切相关的厂。其性质与主导产业一致性。组成:厂房、仓库、动力及市政、维修与辅助产业、综合加工、运输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科研、卫生防护带规模:合理规模 (2 )按地域划分内城工业 规模小、占地面积小、职工人数少;运输

33、量少;污染小;产品主要为城区服务:技术密集性的非标准产品;开创性的或销路不稳定的产品;传统工业(尤其手工业) 。以工业点或工业街坊方式布置为主。城区工业 用地较大,运输量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多属标准化的定型产品,适宜大批量生产。以工业小区、工业区方式布置为主。郊区工业 规模大、占地多;交通量大(有的需配铁路线) ;与城市其他功能区有一定矛盾,如污染;产品主要销往城市以外地区。以工业区、大型工业区的方式组织。 4、 工业用地布局的合理性(1 )工业用地与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上、下风向;上、下游(2 )工业用地是否符合该类工业部门发展的条件如:供水、供电、交通、地形、地质、排水、防灾 (3 )

34、职工上下班的便捷程度与交通可达性 工业发展存在问题 (1)工业布局与产业链发展规律不协调,工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2)工业布局分散,集聚效应不强 六大支柱产业中除石油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度较高外,其他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工业用地缺乏整合,工业区用地规模偏小,分散化较为明显。 (3)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协调,制约工业发展 重复建设和配套不足的现象同时存在。一些工业区的生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造成通勤消耗。 (4)污染问题未根本解决,工业扰民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运输量大、对环境和景观污染较严重的企业仍滞留在中心城区内,对居住环境和城市交通影响较大。滨海新区重化工业的环境污染严重。 二、对外交通运输的

35、布局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之总称。对外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决定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 1、铁路铁路运输是大量成批货物,中长尽量运输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内陆运输中) 。铁路站场与城市的关系货站:最好在城区外围,需较大仓储用地,交通运输量大客站:在城区中,但铁路线对城市有分割作用;大城市中,应安排在中心区的边缘,中、小城市最好能采用与城区相切而过。2、港口水运适于担负长距离运输,尤其是体积大的商品。港口布置受自然条件局限很大,站场建设投资大。港口与城市关系: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存在干扰和制约。保留生活岸线。3、机场空运适于担负长距离的客运,货运以体积小、重量轻的贵重

36、物品、高价易腐品为主。速度快,运费高。机场的规模效应。机场与城市的关系:机场是城市外来客源的一个节点;机场对城市干扰大,需要远离城市,航线也要避免穿越城区,但机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又要密切,交通便捷。 4、公路汽车运输的优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联系面广;可实现门到门直达,不必换装、换乘;尤其适于短途运输。公路与城市关系:任何城市都要依赖公路与广大地域联系;公路既是城市道路网的延伸,与城市道路应有较好衔接,但过境公路不宜从城区穿越;客运站宜布置在城区,与铁路站、港口等接近,形成客流的换乘中心;货运站宜布置在城区边缘,与仓库区结合,有较好的内、外交通通达条件,形成流通中心;一些大型的工厂、仓库的布

37、置要与公路相结合。5、联运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居住用地的布局 1、居住水平:反映社会经济水平;人均居住面积;每户住宅面积;住宅成套率。2、居住环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居住水平;交通方便程度;公共设施配套状况;建筑空间状况;绿化环境;娱乐休憩设施;污染状况等。联合国 1990 年居民生存质量指标中提出了双重指标:硬指标(可量化指标):如居住面积、噪声等;软指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受和满意程度):如安全感、方便感、舒适感、归属感、美感等。4、居住用地的指标(1 )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大城市的用地指标低于小城市其他用地比重较小城市高,总的居住用地比重低;多层住宅数量多,人均居住用地

38、指标低城市性质老城市较新兴城市比重高自然条件土地的可利用率影响比重的高低城市用地标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的需求 5、居住用地的组织与布局(1 )居住用地的选择自然环境 选择适于建筑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与城市总体布局和其他功能区的协调环境的污染影响适宜的规模和用地形状新旧城区的关系 减少投资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考虑远期发展(2 )居住用地的分布集中布置 城市规模不大分散布置 自然地形的制约产业分布轴向布置 依托交通干线(3 )居住用地的组织组织方式:组团、街坊 邻里、小区 居住区居住区 小区 组团户数(户) 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人口(人) 30

39、,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四、公共设施的布局 1、 公共设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和兼容性。2、 公共设施的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 影响公共设施指标的因素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影响种类和数量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 城市的布局结构 集中与分散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居住需求4、 公建指标的确定人口 中小学专业系统和规定 银行、邮局、公安部门等地方特殊要求 少数民族4、 公共设施的布局(1) 分布规划的原则合理配置合理的服务半径结合道路与交通的规划自身特点和对环境的要求城市景观的组织合理的建设时序(2) 、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等以中心地方式布局中央商务区

40、(CBD) ;分区中心;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其他形式:商业一条街;购物中心。3)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学占地多,一般布置在城区边缘;科研机构和专科学校,与生产性机构相结合,形成一定的专业化地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应与综合性大学相毗邻,相互促进发展。(3 )体育、文化设施大型体育设施均匀布置在城市外围或边缘,有良好的交通疏解条件;其他设施与居住用地、公建中心相结合,构成公共活动中心。(4 )医疗卫生设施以不同的级别和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在城区。有些小城市担负着为较大地区服务的职能(如县城) ,则应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五. 绿地涵义: 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

41、赋予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功能与作用: 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分类:按所有权 公共性、专用性、私有性按功能分 六大类公园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观绿地绿地的规划布置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构成防护绿地及生态绿地第三节 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一、立足全局,以城市的整体效益作为布局准则;二、集中紧凑,节约用地;三、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四、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好城市主要用地;五、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六、远近期结合,兼顾旧区与新区发展的需要;七、保护环

42、境、美化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一、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 1、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 城市结构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空间结构等。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使用上的反映。二、城市形态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 通常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与形态。城市形态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着起作

43、用的。 三、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1、社会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 生产方式与空间组织竞租理论通过不同使用者之间的竞争标价,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和结构决定了城市土地价值。区位竞争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相对集聚的趋势,都要寻找在城市中最适宜的位置。区位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为城市中的各项活动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2、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结构的骨架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结构特征及其演变(1 )步行:城市局限在有限的范围之内(2 )电车:是对马车交通的替代,有更大容量,从而更加便宜。最早出现在 1887 年的 Richmond, Vi

44、rginia。电力比其他动力要安静和更有效率。居民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展,中产阶级外迁。 (3 )铁路刺激经济的扩张。铁路线尤其是其站点可以集聚土地使用,使城市的重力中心发生改变。通过通勤交通的增长,推动城市的向外扩展。(4 )大运量快速交通(mass rapid transit)两种形式:高架轨道交通(最早 New York,1878)地铁系统(最早 London,1863) 。主要针对地面交通拥挤而发展与其他交通完全分离的独立系统。以更快的速度装载更多的乘客。推进了线型的发展,甚至扩展到农村,强化并拓展了城市的放射型。其车站影响了地区的居住建设模式、土地价值和人口密度。商业和居住都会向这些节点

45、集聚。(5 )汽车居民日常生活范围扩大,城市向郊区低密度蔓延。重组了城市的内部结构:居住和商业相分离;老建筑拆为停车场;快速路分割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3、社会关系与空间组织社会空间的组织以人为尺度,是人(活动)的空间的组织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占据城市的不同区位,在城市中互相结合,成为城市状况的拼贴图。是城市改造所面临的直接问题。4、政治结构与政策导向土地政策政府土地供应计划与政策,既影响规划过程,也决定了空间形态。土地有偿出让的现行方式与地租方式对空间布局的影响。规划的空间布局必须考虑到土地的出让年限。保护耕地政策 农田保护区与城市发展方向。四、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所谓集中式的城

46、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紧凑,节约用地;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问题:近期和远期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近期虽 然紧凑,但远期用地会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中小城市应鼓励集中发展。1、网格状形态规整,由相互垂直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性。适合于城市向各个方向上扩展,但不易于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区。适于汽车交通的发展,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主要案例:Los Angeles, Miltton-Keynes改进型:Washington 2、环形放射状这是最常见的城市

47、形态,由放射形和环性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着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有高密度的、具有展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易于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整性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不适于小城市。主要案例:北京、Paris 等五、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割,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大城市应当以分散式布局为主。 1、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这

48、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2、带状(线状)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这类城市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过大。发展必须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主要案例:深圳、兰州。3、星状(指状)是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大运量捷运系统的影响。主要案例:Copenhagen4、环状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环状分布。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主要案例:Ranstad(Holland) Green Heart浙江台州5、卫星状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