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作者:刘芙蓉单位:湖北神农架,神农架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摘要】 产科护理工作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产科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关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分析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培养产科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专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思维能力,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运用其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孕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 【关键词】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产科具有急诊
2、多,病情进展快,病人周转频,工作预见性差等特点高风险的科室。产科护理工作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一旦引起纠纷,纠纷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精力是不可低估的,直接困扰着基层医院的生存与发展2。因此,要加强产科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探索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1 不安全因素分析1.1 业务技术水平缺陷 很多基层医院妇科与产科没有能力分开,合属为妇产科,护理也是妇产科护理部。妇产科大多数护士(助产士)不是妇幼、助产专业而是普通护校毕业的,通过进修培训获得资格准入,专科理论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产程观察水平不高,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和处理问题;产时诊断性阴道检查、保护会阴的技巧、会阴侧切的
3、角度、会阴缝合技术等助产技术操作不当;产科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不熟悉。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危险地段无安全警示标志,如有跌到、烫伤现象发生,误用紫外线照明损伤眼睛和皮肤的多见。对孕妇请假离院无根本的管理制度,易产生离开后分娩的危险。1.3 制度、流程执行不到位 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在各种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症状、体征不观察仔细,异常情况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护理文书记录不详细以及出现用药错误或婴儿滑落、沐浴烫伤等。1.4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欠缺 由于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差,产科布局不合理,产房(隔离产房)及病区无先进的空气消毒设施和完备的洗涤清洁设施;基层医院设置独立的院内感染控制
4、机构的少,一般归属于护理部或医务科,而且是从事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人员多半是护士,管理力度不够,尤其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少数医护人员不严格执行产科消毒技术规范、流程,出现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浸泡器械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等等细菌指数超标;自身职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实施助产等操作过程中被针、剪刺伤或羊水溅到眼、脸、嘴部位,大多数采取自行处理,很少有人登记上报,医务人员自身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大。1.5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造成护士无执业资格上岗现象。如果无执业资格者仍在上岗,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面临的是没有执业资格的事实,用人单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护士本人可能承担巨额的
5、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医护比例失调,长期的重复性的夜班、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希望脱离此岗位远离辛苦的夜班工作,因此上班时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等,以致影响工作安全。1.6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对 2002 年 9 月 1 日实施的医疗处理条例和 2008 年实施的护士管理条例以及配套文件中明确了护士的职责、患者的权益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要求掌握不够熟悉,因此在产科护理文书书写不够重视,会出现记录不全、前后不一致、不真实等;护患间沟通缺乏技巧,在履行告知义务或对孕产妇及家属提问(交谈)时,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忽略患者及家
6、属的感受,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或说话不严谨留下举证不利的语言。以上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将会导致母婴以外创伤,增加其身心痛苦,因而引起的医疗争议和纠纷将会给医护人员和医院造成经济赔偿、形象受损乃至负法律责任。2 安全管理措施探讨2.1 加强专科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组织产科护士和助产士进行系统性产科理论知识以及产科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和使用方法学习;结合产科特点,强化训练产科的专科操作如婴儿沐浴、胎心监护、阴道检查、接产技术、新生儿 ABC 复苏等操作;定期考核产科危重症患者如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子痫以及羊水栓塞等急救技术和护理措施,达到熟练掌握,便于在临床中运用自如。鼓励自学,积累丰富的
7、保健知识、科学育儿知识和技巧,提供产妇及其家属所需的知识,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科学育儿观;同时,选派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作好传、帮、带。2.2 强抓重点环节管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强抓重点制度落实。入院须知制度(包括警示标志中入院宣教如滑到、紫外线开关、消防、安全通道等警示牌的位置)、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技术规范和流程。强抓重点病人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产科急危重症病人、手术后 24h、新生儿以及特殊治疗如使用硫酸镁、催产素、输血的病人。强抓急救药品储备和急救仪器性能完好的管理。对急救药品、物品实行专人负责,定点、定量放置,科内护理人员人人知晓,定期保养、检修急救仪器
8、,力求性能完好率 100%,科内护理人员人人熟练使用。强抓新上岗护士、进修实习人员和科内平时工作毛手毛脚容易出错的人员。2.3 转变管理行为,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 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将医院感染控制列为产科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成立护士长和 12 名护理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突出人本管理核心,对院内感染监控工作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的组织与领导。 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感染监控管理意识和防控技能,护理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组织培训院内感染监控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产科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监测水平和动手能力,及时
9、发现院内二重感染的先兆,手术后伤口愈合等级判断等。 改善护理基础设施,增加空气净化设备,完善消毒隔离设施,改善洗手条件; 按规范洗手时间不得少于 2min,但临床护理工作繁忙,以酒精为基础的无水擦手液(其配方为酒精80%+甘油 1.45%+过氧化氢 0.125%)这种擦手液能在几秒钟内杀死附着于手部 98%以上的病菌,使用方便安全,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手传播造成医院感染的几率。 及时准确地填报院内感染的相关数据。转变按经验办事的传统思维模式,坚持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管理方法,以达到促进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目的。加强健康教育,干预病人行为,尤其是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建立有效职业防护
10、管理系统,要求产科护理人员作好个人防护,制定锐气刺伤登记、上报和追踪制度,发生职业损伤进行正确处置。2.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产科护理管理者要树立依法执业的观念,杜绝无执业资格的护士上岗,新进专科助产护士,严格岗前培训和实施带教;护士长根据产科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制,使用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2.5 增强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避免护患纠纷发生 建议将法律法规教育纳入护士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培训范围。要求护士加强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地从护理投诉纠纷的发生原因及存在的隐患中吸取经验教训
11、。护士长要加大普法力度,通过晨会、专题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经常性地强化和巩固产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纠纷意识,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并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护理纠纷。总之,产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产科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巧,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医德,要有精湛的专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思维能力,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运用其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孕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参考文献】1 潘韶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9.2 古今颖. 护士长对护理纠纷的防范策略.职业与健康杂志,2006,12(22):2143.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