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乡医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及原因探讨作者:邓秀英【摘要】 摘要 目的 比较 2005 年 1 月至 2007 年 12 月红古区城乡医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异同及原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 对红古区具有代表性的 4 所城乡医院妇产科 2005 年至 2007 年 3 年的剖宫产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城乡医院的剖宫产率均逐年上升。 (2)城市剖宫产明显高于农村。 (3)剖宫产指征顺位城乡医院有差别。结论 剖宫产升高是城乡医院的共同趋势,与孕妇对剖宫产的理解程度,受传统观念影响程度、经济状况、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医患纠纷日益增多等有关。 【关键词】 城
2、乡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随着社会经济及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我国剖宫产率呈日益增高趋势。通过对城乡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调查分析,寻找剖宫产升高的原因及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 年 1 月至 2007 年 12 月红古区妇幼卫生信息质控表、出生月报表、医院分娩登记簿。 1.2 方法 选取离区政府所在地最远的平安镇卫生院,最近的红古乡卫生院两所乡镇卫生院和区政府所在地的兰炭医院和煤电公司医院两所企业职工医院(均为二级甲等医院)四所医院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统计,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 3 年来各医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和变化,进一步分析
3、这些指征存在的因素。手术指征有两项以上者以第 1 项为主要指征。统计本资料中各年度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2 结果 2.1 城乡间剖宫产率 比较见表 1。表 1 城乡医院各年间剖宫产率比较 2.2 城乡医院总剖宫产指征构成比 见表 2。 3 讨论WHO 要求剖宫产率15%1 ,本资料显示城市剖宫产率在30%50%,农村剖宫产率也有超过 15%的趋势,城市剖宫产率较乡村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城市剖宫产指征中以胎儿窘迫居首位,其次为社会因素、脐带绕颈、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难产、巨大儿等;而乡村剖宫产指征中以难产因素为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臀位、剖宫产
4、史。臀位农村高于城市,巨大儿城市高于农村。表 2 城乡医院总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注:社会因素包括高龄初产,珍贵儿,无任何指征家属要求手术。妊娠并发症包括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生殖道畸形,妇科肿瘤等。 3.1 剖宫产升高的原因 3.1.1 胎儿窘迫 一旦诊断胎儿窘迫而不能及时阴道分娩时,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成为医患双方最佳选择,胎儿窘迫城市高于农村,存在胎儿窘迫城市过度诊断、基层医院漏诊的问题。城市医患关系紧张,胎心监护的假阳性结果及医生对胎监异常图形过度紧张常导致胎儿窘迫过度诊断。而基层医院医生风险意识不强,患者文化水平低,比较信任医生,不会因为不安全的医疗环境导致不
5、正常的心理压力或心态而干扰医疗行为。3.1.2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指无明显医学指征,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术。社会因素是我国目前公认的引起城市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2,3 。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剖宫产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不少人误认为剖宫产是理想而完善的分娩方式,个别孕妇及家属认为剖宫产的小儿聪明,选择“吉日”等。 (2)城市独生子女已进入生育期,孕妇及家属对分娩预期风险心理承受力降低,独生子女导致的社会和家庭对优生优育的期望值过高,保证母婴的绝对安全成为家庭的唯一要求,忽略了妊娠分娩作为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存在一定风险的正常性。 (3)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增多,产科医生医疗风险
6、加大,加上医闹的出现,使产科医生压力增加,被迫放宽剖宫产指征,把剖宫产当成减少医疗纠纷的预防性手术。 (4)剖宫产技术的熟练,剖宫产率的增高,导致产科医生阴道助产技术下降,试产率的降低导致对难产识别率的降低。 (5)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使珍贵儿增加。(6)由于就业压力大,使城市高龄初产妇增加。 3.1.3 脐带绕颈 随着超声和彩超的普及,脐带绕颈能被较早发现,产妇和家属恐经阴道分娩对胎儿不利,故未经试产而选择了剖宫产。 3.1.4 城市巨大儿比例增多 由于城市保健意识增强及渴望胎儿健壮,使部分孕妇饮食结构不合理,同时孕期过多休息,使胎儿体重明显增加,而农村由于经济状况加上运动多,巨大儿发生率城
7、市高于农村。 3.1.5 农村臀位发生率较城市高 城市人口孕期保健意识强,能定期检查并能早期发现臀位,采取矫治措施,使之转为头位,为阴道分娩创造了条件。而农村思想保守落后,没有尽早发现臀位,增加了剖宫产的几率。 3.2 控制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1)加强孕期保健和孕期系统管理,为孕妇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解除孕妇分娩前的紧张和恐惧,告诉她们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弊端,树立阴道分娩的信心。规范系统的孕期保健可以做到对高位妊娠的早预防、早发现、早纠正,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和妊娠合并症的发展。指导孕期合理饮食和营养,防止巨大儿的发生和孕妇过于肥胖导致产道脂肪堆积造成难产。
8、 (2)改善医疗环境,提高产科工作者的社会信誉,寻求社会支持和对产科工作者的理解信任,缓解医患关系,创造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和秩序。 (3)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对胎儿窘迫,难产的诊断要准确,降低胎儿窘迫的假阳性率,给产妇充分试产的机会,避免诱导孕妇及家属主动提出剖宫产。(4)提高助产技术和分娩质量,要求产科医生严密观察产程,提高对产程异常的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能力,熟练掌握低位产钳,臀位助产,胎头吸引等助产技术。 【参考文献】1 张振钧,刘隶临.剖宫产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25(1):2.2 钟业超,胡春霞,金松.城乡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679.3 李青.安阳市区医院产妇剖宫产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