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述问题”思维误区分析【问题 1】概念模糊,描述不正确如描述我国松花江的水文特征。误区:河流较长;河道弯曲;有汛期、流量不稳定等。矫正:流量较大(水量丰富);有两个(或春夏)汛期;含沙量小;有结冰期(或结冰期较长)。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是描述河流特征的两大方面,学生极易混淆,考场中胡乱堆砌。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大小等;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等。在确定试题设问指向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我们要注重描述河流突出的特征,如松花江水文特征要特别突出有两个汛期、有结
2、冰期。【问题 2】描述的不全面性如描述日本的地形特征。误区:约 3/4 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矫正:约 3/4 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山多坡陡,万岛之国,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拓展:地形特点描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延伸方向;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特殊地形地貌;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等。在描述某地区地形特征时,应该全面联想这些方面,以免丢落要点。【问题 3】信息获取的不完整专题复习读上面图甲、图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误区: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矫正:城市化水平不断
3、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拓展:对于依图或依信息来描述的地理试题,要特别注意试题信息所体现的内容,不能遗漏图形或文字的每一个信息,否则也会出现答案中的描述要点不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能任意添加信息,以免出现“画蛇添足”的状况。【问题 4】思维的不连贯性如 2009 年安徽文综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下图)。误区:三角洲一直向湖中心移动。矫正: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拓展:在描述地理过程时,要求学生先分析整个地理事物发生的过程,然后用较强的地理思维去整理整个思路,构建思维线索,按时空顺序或前后因果联系,形成整体思路,最后进行语言描述。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或者不连贯,对于整个过程分析不到位,在头脑中难以形成整体的思维过程,那么在表述时,组织语言就会颠三倒四,词不达意。如该题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图例文字信息中的“新、老关系”,去分析三角洲位置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