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1个读经背诵法.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09942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个读经背诵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个读经背诵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个读经背诵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1个读经背诵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1个读经背诵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私塾教育由来已久,在许多传统私塾的背诵教学方面还是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法无定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也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改进,寻求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读经背诵方法。1、初授小儿读书,须循序渐进小儿读书,若初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以教识字为上。若两句识得字,又读得稍熟,则令识后两句字,读后两句,又稍熟,然后令通读四句。既读得四句尽熟,则放归。似此数月。则又可添一两句。若其后授得字多,则初则分三两授读,俟其口熟,则通读。若其中有甚难读者,则特读数十遍;如甚易者,则分读时不须读,直待通一授读,然后读其易者。宋-王日休- 训蒙法2、 授书分段,每细段看读百遍,倍读百遍,

2、通倍三十遍师授本日正书。假令授读大学正文章句或问,共约六七百字,或一千字。须多授一二十行,以备次日或有故,及生徒众,不得即授,可先自读。免致妨功。(先计字数。画定大段,师记起止于簿。点定句读,圈发假借字音,令面读子细正过。于内分作细段,随文义可断处,多不过十句。少约五六句。大段约千字,分作十段,或十一二段,用朱点记于簿。还案,每细段,看读一百遍。倍读一百遍。句句字字要分明,不可太快。句尽字重读,则句完。不可添虚声,致句读不明。且难足遍数,须用数珠,或记数板子记数。每细段二百遍足,即以墨销朱点。即换读如前。宁剩段数,不可省遍数。仍通大段倍读二三十遍。必待一书毕,然后换一书,并不得兼读他书,及省遍

3、数)。既每细段看读百遍. 倍读百遍. 又通倍大段。早倍温册首书. 夜以序通倍温已读书. 守此决无不熟之理。元-程端礼- 程氏读书分年日程3、每天背读及早晚背书温书要求每夙兴,即先自倍读已读册首书,至昨日所读书一遍。内一日看读。内一日倍读(译白:当天看读的,当天就要背下来) 。生处误处记号,以待夜间补正遍数。其间日看读(译白:那种隔日看读再背诵的方式) ,本为童幼文理未通,误不自知者设。年十四五以上者,只倍读。师标起止于日程空眼簿。凡册首书烂熟,无一句生误,方是工夫已到。方可他日退在夜间,与平日已读书,轮流倍温。如未精熟遽然退混诸书中,则温倍渐疏,不得力矣。凡倍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

4、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元-程端礼-程氏读书分年日程4、看读百遍,倍读百遍之读经法之重要性(读书如何避免不精熟)读书自须成诵。熟读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者也。自幼至长。应读之书甚多。今之课读者。初读生书时,学生强记以塞责,先生以能倍而即止。逾时渐忘,后来即加温习,已须多读遍数。重费工夫。迨读书渐多,工夫渐少。温习难遍,多所遗忘。继以温理苦难,师生皆以为畏。直至废弃旧书,同于未读。则前功尽弃。终身无精熟之书矣。看读百遍,倍读百遍之法。似乎迂苦难行。不知百遍之功,中材皆能熟记。倍读百遍。尤能牢记,不至趁口读过

5、。亦收放心之一法也。又复连前带倍,每日温倍,不费工夫,温书虽多。无虞难遍。是虽勤苦于前,而终得收效于后也。前辈常云。读生书。莫待温时熟。言初读时,必使透熟,终身不忘也。又云,读温书,好像生时读。言已精熟,惟恐趁口读过,必须字字分明,句句体认,如读生书也。二语与程氏所言相表里。总之读一句。熟一句。得寸则寸。则工夫不致浪掷,终身受用不尽矣。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注5、从识字到初教小学再教四书的步骤生子至三四岁时. 口角清楚. 知识稍开。即用小木板方寸许. 四方者. 千块. 漆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 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识十字. 或三五字。识字多者.或乳媪. 或仆婢. 量.予

6、奖赏.则终日引诱认字. 胜于引诱戏骂矣。复令其凑集成句读之。或聚或散. 或乱或齐. 听其顽耍。则识认是真。如资质聪慧者. 百日可以识完。再加以三字经. 千家诗等书. 一年可识. 一二千字. 然后从师入塾。以五六岁为率。近世惑于七颠八倒之说. 至九岁. 方送入塾者. 非也。字之识者过半. 则读之易。且其目之所视. 亦知属意在书. 而不仰天口诵矣。读半年小书. 便可教读四书。即与之逐字讲. 逐句讲。如俗语一般. 使知书如说话。从前至后. 如问如对. 有上句. 便知应有下句。先将本日所教生书. 讲了一遍. 然后教以读。教读数遍. 已能成诵。如读不下. 再与之讲以第二句之故。如资质可以读十五行者. 止

7、读十一二行。宁使其精力有余. 不可使之不足。清-唐彪- 父师善诱法6、读书必须细计遍数;读书作文总期于熟唐彪曰:古人读书,必细记遍数;虽已成诵,必须满遍数方已。故朱子云:读一百遍时,自然胜五十遍时;读五十遍时,自然胜三十遍时也。唐彪曰:欲学生书熟,必当设筹以记遍数,每读十遍,令缴一筹。一者,书之遍数得实,不致虚冒;二者,按期令缴筹,迟则便可催促督责之;三者,筹不容不缴,由学生不得不勤读,以早完课程,殆一举而三善备矣。清-唐彪- 父师善诱法唐彪日:凡经史之书,惟熟则能透彻其底蕴,时文、古文,熟则听我取材,不熟,安能得力也。然熟亦难言矣,但能背,未必即熟也。故书文于能背之后,量吾资加读几多遍,可以

8、极熟不忘,则必如其数加之,而遍数尤宜记也。最忌者,书读至半熟而置,久而始温。既已遗忘,虽两倍其遍数,亦不熟矣!唐彪日:天下事,未经历者,必不如曾经历者之能稍知其理也;经历一周者,必不如经历四五周者之能详悉其理也;经历四五周者,又不如终身练习其事者之熟知其理而能圆通不滞也。故凡人一切所为,生不如熟,熟不如极熟,极熟则能变化推广,纵横高下,无乎不宜。读书作文之理贵于熟,何待言哉!清-唐彪- 读书作文谱7、遍数之繁简,宜因人而定;读书带理书之法唐彪曰:凡幼学,本日所读书,但随其资之高下,令读之若干遍,必满其数,能背固佳,即不背亦可。次日加读若干遍,均令满数,然后总背。生则示儆。讹别字,以角圈标记之,

9、然后授生书。此读书带理书之法也。凡书倩朋友先背,后送先生背,则纯熟而无讹误生涩矣(资有高下,授书有多寡,故遍数之繁简,宜因人而定,不能尽拘一例。斟酌变通,必使与资相合方善也。 )清-唐彪- 父师善诱法8、具体读法一段生书五日分读并连背法(如何避免强记而速忘)每见先生教了学生一首生书. 并不计其遍数. 惟期能背而已。今日教. 或今晚背.或次早背。不知学生尽力一时强记. 茍且塞责。及过数日. 茫然不知. 读有何益。莫若教了一首生书.即令读三十遍。令其写字. 以养其气。字毕. 令将昨日所教生书.读二十读。又令少息. 再读前日所教者二十遍。仍少息. 再读前一日所教者二十遍。又读前二日者二十遍。总共一百

10、十遍。连生书共读五首。凡学生清晨. 一到书房. 不许温读。即令其前背五首背起. 连背至今早应背之书止. 共背五首。是一首书. 读过五日。又背带背五日. 然后歇。是在学生口中习熟十日. 可以永久不忘矣。万一背时有差讹字句. 即与他讲明. 这句书原是这样讲. 应该读某字。如此教法. 自然终身不忘。粗书理. 可以渐次明白。读完四书. 而直讲已明。读经时. 即可细为讲究章旨矣。 (书中有难读之句. 摘出多读数十遍. 则通体易熟。亦是一法。 )清-唐彪- 父师善诱法宜将经画七八百字,分作五日读之,每日读四十遍,五日之后,必能熟背。此妙法也,今指出与人共之。清-唐彪- 读书作文谱9、从七、八十字渐增至二、

11、三百字以上即止;熟书之良法,必不可易质之利钝,禀受于天,今人或不及古。程氏谓“随日力、性资,自一、二百字渐增至六、七百字,日永年长,可近千字乃已” 。则人或疑其苦以所难。兹拟减:从七、八十字渐增至二、三百字以上即止,不敢以日诵千字强责。今之童幼,或致畏难苟安也。 至云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背读百遍,又通背读二、三十遍(后凡读经书,仿此) ,此则熟书之良法,必不可易。又云,才办遍数,即暂歇少时,复令入学。此以惜小儿易困之精神,而化其怠缓待暮之习,宽严相济,塾师所不知也。 清-黄之骥-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10、晨课背书要则;读书须看、背、分、合,循环不已,交尽其功每日夙兴将已,读册

12、首书,至昨日所读书,送函丈前背读一遍,生处、误处,师为正之,即用朱点记,以待夜间补正遍数。次晨背读,复有生、误处,仍加点记如前法,必求烂熟,无一句一字生、误,方是功夫已到。大抵生书一道,看读、背读遍数既足,始分之、继合之,又通之、温之,连朝连夕,复接续读之,则亦透熟矣。可以经时不忘,计有半月,乃去册首最先一道,前者日减则后者日加,循环不已,旧闻新得,交尽其功,岂不美哉?凡熟书逐字逐句须缓读,以致其抑扬深思,以昭其涵泳。斯理与心融,乃非记问之学所及。清-黄之骥-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11、子弟读生书,须于清晨乘其朝气熟读生书子弟读生书,须于清晨令其连读,自百遍至二百遍,熟如流水,乃及别事。盖今日之

13、根本既深,嗣后永不遗忘,及理书时不烦多读,即通本一气滚下,何等省力。每见乡塾中不乘其朝气熟读生书,日午纠督,一句一格,先生挞之,而加怒子弟,愈久而气昏,究竟此书甫读,彼书又忘,及后竭力温理,徒苦难熟。清-石成金-传家宝12、新课教读法书忌口传。或不论生徒敏钝,教至数十遍,甚则师口一停,徒亦默然者,不知儿童止用口耳,不用心目,虽滔滔背读,倘摘指一字,则茫无以应也。如上挨认字数遍后,口授十数遍,或数十遍。数十遍中,每教两三遍,须令自读一遍再教。又如教八句诗,先教四句成诵,后再教四句,又遇资之最钝者,须逐句教读一遍,令本生自然读五遍,方教下句,教完一首,又通首教五遍,或十遍,或数十遍,自能成诵,切勿

14、因其资钝,落口传恶套。到成诵后,师须静听,差则提之,此处一宽,后来大为费力。又教书朗诵,勿恃自己书熟,令童子追读不上。又教时,便将书义粗粗训解,难者罕譬曲喻,令彼明白,则后来受用。清-崔学古幼戒- 教书13、探、带、理、默、兼理、背书法探书以五首为率,每日每首读二十遍。读至五日,非百遍乎?然须正日又读百遍,则每首二百遍矣。况今日读,明日后日又读,至五日,心口渐顺,自不涩。生者探至五日,背者带前五日,则每首而读十日,何患书之不熟也。带书额定五首,其差处生处,全赖此处稽查,若先生苦难,少至三二首。则书不熟矣。生徒若多,挑背亦可。盖师虽偷力,生则全理矣。理书逢十总理十日书文,限午前背完,下午念探书。

15、逢廿理廿日书文,作两日理,限次日午前完,下午念探书。逢月总理一月书文,作三日理,第三日午前完。逢季总理一季书文,作五日理。凡书念完一本,则通本理一遍,年终将一岁书文,总理一遍。默书背生书后,掩卷摸写,忌写变体小字,遇重字不可用两点,须连写二字,有一节书,分两首念者,须连写前半节。兼理凡课读,必兼理熟书,不得一本放空。如大学已完,进读中庸,是庸为生书,学为熟书,第一次理半板,第二次一板,三次理二板,四次三板,发至通本背乃已。然亦不可止停。照前原理,或三板,或五板,各随生熟而多寡之。读中庸半本后,须将先半从头理起,照理大学之法,读上论如之,上论不必半部读完,二册即可从头理起。每完二册,法即如前。下

16、论两孟读理亦如前法,读完四书,进而读经,然后可将四书分作四本,学庸上论作一本,下论作一本,上孟作一本,下孟作一本,每本或三板,或五板,各随生熟而多寡焉。读经亦如四书法,随读随理,旋转不穷,书无不熟矣。背书师生须口耳相接,生涩差訛,切勿提过。然吃紧在读不在背。忽于读而慎于背,晚矣;忽于初背,而慎于温理,晚矣。清-崔学古幼戒-教书14、吴氏家塾授蒙教学全程:识字、念书、讲书、背诵法学者自幼至长,皆须日日有课程本,写、记尤须有一定工夫。课程宜宽,工夫宜切实,不间断。认字以四书集字 五经集字 ,写与识先易讲者,认字须令真,移地与小大不同都认得,教认偏旁,认相似,不同者会分别。读书先要端端正正坐着念,手

17、足不妄动,不跛倚,眼不旁看。念书要一字字清楚,一句句清楚。单字认清念清再合成句,其蒙童乍念不成句或念字不清,先生与之同 念,俟上口再令就位自念。念字切忌鼻腔,又忌喉音。送字不出,以致音俱不清又易于哑。须令唇音字送到唇边,齿音字送到齿边,舌音字送到舌尖,余可以此细推不使送不到,不使音不住, 此一字音住,下一字方动。不使有杂音零碎毛病,必须会换气,一字有一字一定念法,如何鼓动方出真音,人之自然,此天籁也。字字鼓动不错,再不连混,自然便会换气。会换气,则朗朗如贯珠、字字清真、字字轻圆,再念不累矣。再能用心念进去,则声有兴致,而更熨贴矣。先生再能粗讲字义,分出文气,句读节次断开,领着念上口,则使听者,

18、不能不欣然于书声之可乐矣。念书背书,不许成片滚着快念抢念,字既不清,且有口无心;一错便茫然无措,且存心含混,即是欺诳,戒之戒之。念字不许尽着重,念不下去,声只要轻清不在大小,乱嚷甚不成事,莫似两部鼓吹。蒙童,切勿使以读书为苦,大忌口念心混、终日念终日玩,坏其心术,不如不念。须令念时,心、口、眼俱认真,能念十句只令念五六句,不可贪多。头遍必须多遍念,极熟不使勉强。暂记不难,再背过难,再背过犹用心,认真加遍数, 念极熟也。念熟后,未到吃早饭时亦可放学,午间亦可放学一次。以放学与早放学为念好之奖赏,使之欢喜舞蹈,畅达其发、生之气,则可谓善于养蒙者矣。头一遍 念不熟,极如蒸馍未熟,即撤火揭笼,再蒸亦不

19、能去生心。盖书少则可挨着强背,书多则愈积愈生,温书成一大累,多费无限工夫,仍念不熟,职此之故。朱子教人:生书读三百遍。今虽未能如法,亦须成诵后,再认真念几十遍也。念书必须记遍数。或用十文钱记、或用纸写、或用竹写、一至十字均可。念生书,质钝不易成诵者,分作几截念,再合念成诵,再多念遍数。书上要贴号,一日一号,五日五号,至第六日合五号温,不上生书;第七日退去第一号,连本日一号合温,再背,以次递推至十五号合温,竭一日之力为之。书渐多,岁数渐长,心渐入矩,聪明渐进,生书不添惟添温,各经书,日各一号。背书不熟或多背几遍,可使收心;背不过不可提字,不得不严。头一日所念书,黎明未起前,父师令其自背一遍最好。

20、上生书,即须讲。蒙童有蒙童讲法。过二年,温熟书,再另讲。看其岁数、资质能解得到何处,即随时启发之。书理虽有浅深,非浅者有异也。以大学问能教小学生方是真有涵养,方是真实,说得平易分明也。句读宜讲求圈点,必工整;字音脚须讲求字体;正俗宜讲求书板,错者、讹者宜改正。讲字须领会,记得方算,不记得再说、再领会。 清-吴式芬-家塾授蒙浅语15、童蒙以诵习为主,遍数愈多愈好,量其材力而授之精诵读 成童读书讲论贵多于诵习,而童蒙则以诵习为主,讲论之功止解大义已足,不可躐等求速。盖童蒙知识未开,多有记性,诵读既熟,便终身可以不忘。读书之道,遍数愈多愈好,量其材力而授之。书能诵百行者授以五十,而以读百行之功力读之

21、,则遍数可以加多。背诵后复读百遍,而日日又兼所授者并读,或五日或十日,再从头逐节抽退,则书无不可熟。读时最要真切安详,宜中声不宜急疾,取其静也;宜重声不宜模糊,取其真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不可倒一字。心到眼到口到,而又从容精细,自然字字清楚。读熟后再限千遍,使其言皆若出于己之口尤善。而读时记数,宜力戒伪妄,方能踏实。书宜就广三字经中所载,循序读之。 小学 、 近思录 、 四书 、 五经皆宜读注,若限以资力而不能读注者,先读正文,俟后追补。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且义纵有不明,思索亦易。精思由于熟读,以后根基胥筑于此,所关非细,切勿轻视。清王晋之问青园课程16、学生背诵检

22、查法 唐彪曰: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先生用心细听,则脱落论误之处,了然于耳,然后可以记其脱误而令其改正。若声轻而且速,则不及察矣。又有书不能背,倩同堂之人哄然读书,以乱师之听闻者;又有书不能背,将所读之书,或书之掌中,或书于片纸偷视而背者。凡此诸弊,为师者亦当时时觉察也。清-唐彪- 父师善诱法17、家传温书之法若读书当时虽极熟。久而不读亦必忘。予尝诵一真言。二十万遍。久而不诵。皆忘之。故读过书。不可不温。其温书之法。且若初读过书一卷。则一日温此一卷。其后读过二卷。则二日温一遍。三卷则三日温一遍。二百卷则二百日能温一遍。亦永不忘。如长成者。读过语孟六经。一放下之后。则周年未必能温。此所以不

23、能记也。此乃杨子吴秘之家传。温书之法如此。则初读时不须四授。以一日之工温之。亦不须一卷了。又分为两授温之。既省工。又永永不忘之妙法也宋-王日休- 训蒙法18、温过之书,宜作标记。更宜置课程簿,五日一记唐彪曰:温过之书,宜作标记。不作标记,或多温,或少温,淆乱无稽,书之不熟,皆由于此。且有不肖弟子,避难就易,反温其熟者,置其生者。故标记不可少也。更宜置课程簿,五日一记,如初一至初五日,读某书起,至某书止,温某书起,至某书止。童蒙不能记者,先生代为记之,庶免混乱无稽之弊。清-唐彪- 父师善诱法19、温书标记之法唐彪曰:学生读过之书,资钝者以三十行为一首;资颖者以四十行为一首,俱于其行下画断,以为每

24、日温习之定额(三十、四十行之下,画一小画,三百四百行之下,画一曲尺画) 。书头之上,以“理” 、 “温” 、 “习” 、 “熟”四字为纲,加圈以记其温过之次数,如第一次书头上记“理”字,二次“理”字上加一圈,三次又加一圈,四次加尖角圈,第五次记“温”辽,六次、七次、八次加圈如前,九次记“习”字,十次与十一、十二次加圈如前,十三次记“熟”字,十四、十五、十六次加圈如前,此温书标记之法也(以上温书,虽也三十、四十行为率,若资性悬绝,犹当因资增减,不宜执定其数也) 。清-唐彪- 父师善诱法20、倍读熟书,须缓读精思,虚心涵泳凡倍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元-程端礼- 程氏读书分年日程21、家传温书之法若读书当时虽极熟。久而不读亦必忘。予尝诵一真言。二十万遍。久而不诵。皆忘之。故读过书。不可不温。其温书之法。且若初读过书一卷。则一日温此一卷。其后读过二卷。则二日温一遍。三卷则三日温一遍。二百卷则二百日能温一遍。亦永不忘。如长成者。读过语孟六经。一放下之后。则周年未必能温。此所以不能记也。此乃杨子吴秘之家传。温书之法如此。则初读时不须四授。以一日之工温之。亦不须一卷了。又分为两授温之。既省工。又永永不忘之妙法也宋-王虚中- 训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