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7099372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的选材突破覃塘高中 莫有童考场作文的特点是特别讲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文题的“控制性”极严的临场作文!因此,高考作文是必须学会“控制”的。下面来谈谈对材料的控制即选什么材料和怎么组织材料的问题。一、明白选材的标准1、 “主题集中性原则”:即围绕中心选材原则,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条选材原则,是在选材时必须首先考虑的原则。因为如果违背或者说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一原则的话,势必导致文章观点和材料的游离,直接导致全文的失去控制!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大量失分。后果是十分严重的!2、 “典型性原则”:即所选材料最好是很典型的、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这样的材料不但人人熟知,而且其本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影响力

2、!如上文许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材料就是这样的一则好材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酷暑口渴难当之际, “路人纷纷摘道旁的梨,许衡独不为所动”其原因就是“我心有主”!这个“主”是什么?不就是他心中那坚持洁净的思想么?不就是他心中的那轮洁净的“月亮”么!所以说这则材料很具说服力地证明了观点,对于主题的表达来说是十分典型的材料。3、 “充分性原则”:这主要是指材料必须足够。这究竟使用多少才足够没有硬性的规定。一般而言一篇好的文章总得有两到三个典型材料吧。高考场上那种一事一议的文章,其得分总是不高的。 (也是评卷老师所反感的。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本人多次参加高考评卷工作,对此类文章深有感触!) 。我想,

3、除了这种文章给人文体不明之感觉而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不充分”-试想想,你举出一则材料,焉知不是偶然事件?4、 “时代感、社会性原则:即你写的文章应该是关注时代的,要写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的问题,当然这个社会热点的问题,不见得都是政治大事件,但是必须有时代感,因为“文章合为时而作” 。而不能象有的同学那样总是想到自己或自己身边的琐事,不能联系更为广阔的社会和社会生活,不能联系更为紧迫的现实内容!思路打不开,他顶多想的就是高考本身,分数排队等等,眼界很狭小,老师不喜欢。5、 “就近原则”:“就近原则”也可叫“熟悉原则” 。它适用的范围很广,可以指写自己所熟悉的文体、主题;可以指运用自己所熟悉的

4、表达方式和语言个性特点等。在选材上则指选自己所熟悉的材料!中学生就写中学生自己所熟悉的事,有的同学却去写文化大革命,那你不熟悉,就可能班门弄斧。还有,有的同学写早恋,早恋可能是有时代感的热点问题,但也是敏感问题,可能有的阅卷老师不能接受。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要熟悉就必须细观察、多思考、勤练习。不然,你是永远不会熟悉任何东西的!6、 “以小见大原则”:即所选材料最好应该是具体的,能以小见大的材料,这个实际是更高的选材技巧的问题了。它要求所选的材料或很琐细但反映的问题很重大;或很平常但反映思想不寻常;或很一般但揭示的主题很深刻等等。这对一般考生而言确实是很高的技巧性的要求了,可能一时难以做

5、到。但只要坚持去多思考,多提炼-总还是可以做到的,你看那高考考场上满分作文,不也大都做到了么?还有一点,如果要称之为“原则”的话,就是“真、善、美原则” 或者干脆就叫“美好原则” 。即选能表现美好的感情,表达美好理想的材料。因为追求“真、善、美”是你也是评卷老师乃至人类共同的天性,故而你要尽量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尽力发现和赞颂生活中的美好,这是最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有的同学就不明白这一点,一到考场不是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反而在作文时把自己写得灰头灰脑的,当然也是违背了“真、善、美原则”的,老师也当然有理由不喜欢了。二、认准选材的方向1、 面向积极的人生分析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题目, “诚信” 、

6、“心灵的选择” 、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 “遭受挫折和放大痛苦” 、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 “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 “忘记与铭记” 、 “位置和价值” 。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将话题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考查着考生的生活态度、生活信念、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等。因此,高考作文的选材,应该面向积极的人生,展现一个乐观积极、胸怀大局、兼顾大家的“我” 。2、 面向深厚的文化选材面向“深厚的文化”可使作文一扫稚嫩与单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方面,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为我们提供了

7、永不枯竭的作文选材源泉。考生作文如果能较为集中地选取这些经典著作、文化名人、历史掌故,他的文章就往往会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例如:2005 年福建一考生的至圣 。从开篇的孔子“万古流芳”到写他在各个方面的成就,再又归结到“至圣” 。文中选取引用的古代诗文、历史故事、文史记载非常丰富,时时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底蕴,读后不能不令人拍案。3、面向广博的知识作文的选材应尽可能地展示考生广博的知识,让人能从作文中领略其丰富博学。无论是“理化生” ,还是“史地政” ,无论是“公检法” ,还是“文体卫”天上地下、历史现在、三教九流皆可成为作文的材料。三、注意选材的细节1、注意点面结

8、合就议论文或议论化散文来说,事例的列举毕竟只是个例,列举的再多也难免给人以“以偏概全”之嫌,怎么办?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将这些个例加以阐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例如:2002 年高考优秀作文心灵的选择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章在“点”列举之后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扩展阐发“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

9、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从而将其铺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文章的论述无懈可击。2、注意正反结合作文的材料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如果仅从正面(或反面)去阐述事理,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使文章的论述缺乏严密性。这时,最需要做的就是正反结合。例如:2005 年广东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为阐述“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这一中心论点,作者首先从正面选取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然后从反面选取日本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

10、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参拜“靖国神社”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这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使文章的论述十分严密,无懈可击。3、注意大小结合作文的话题有大有小,大的话题不一定非要用大的材料,小的话题也不一定非要用小的材料。在作文的选材上,我们有时可以化大为小,有时可以化小为大。例如:2004 年河南省优秀作文煮咖啡 。作者将“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一个大命题转化为生活中极其普通的一件小事“煮咖啡” ,通过“煮咖啡”来表现自己对“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认识看法,可说是大的话题与小的材料的完美结合。4、注意虚实结合实的材料是指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虚的材料是指通过作者

11、联想想象虚拟出来的人、事、物。有时,作文但从“实”的角度难以写好写深,此时就应该从“虚”的角度入手,从而跳出“实”的束缚,为作文开辟一个广阔的空间。例如:2003 年上海高考作文面对大海 。若单纯写实,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此时,若能从虚的方面入手,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 ,联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联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 ”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 ,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四、讲究选材的方法(1)文料交融法话题作文和传统的供材料作文都是先提供一则材料,然后以材料为触发点,写一篇高考作文

12、。那么,对待这则材料,两种作文形式有什么区别呢?一般而言,传统的供料作文必须使用所给材料,行文的主旨必须与所供材料吻合。它的思维方式局限于:概引材料,亮明观点,举例论证,总结回应。而话题作文则不同,它强调的是行文与材料有关,可明扣主旨,也可暗扣主旨;可运用材料,也可完全舍弃。因此,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写作,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测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考场上,万一自己的思路打不开,那么在话题作文中怎样巧妙利用这则材料呢?纵观近几年各地的满分作文,将材料交融到作文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放在开头作引子。开篇引出材料后,应用三言两语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中心论点,如 2003 年高考作文莫让感

13、情迷了是非的眼是这样开头的:“儿子与邻居说了相同的话,富人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布,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了你的判断。 ”2、放在句中作论据。论证过程中可随时把材料作为论据和论证使用。如 2003 年江苏考生的作文天平和七弦琴在文中这样引述:“如果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中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都是相同的话,而他却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 ”3、大胆改写或续写材料。它一般适合于记叙类材料,如 2002 年高考作文, 丢弃“诚信”之后 、 “诚信”漂流记

14、都采用了熟知的记叙文续写方式,围绕“诚信”丢弃后的情形展开充分而合理的想像,从不同的方面,深刻提示了没有诚信就不会快乐这一主旨。2003 年作文一场特殊的审判同样运用了此法,它以富人被偷后状告邻居为主要情节,借儿子之口道出真相,点明寓意,构思巧妙,别致。(例文)有这样一则关于选择的故事:一个登山者于探险途中遭遇暴风雪,想努力寻找一个避风口,却不想在寻找的过程中碰到一个冻僵的人,他对自己是否要救这个人作种种思量,最终决定选择救这个人。经过一番努力,他把这个人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看到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相信所有善良的人们都会长舒一口气,为那个选择救人的人,也为那个美好结局的实现。于是我

15、偏偏转念一想:这个故事完全有可能有其他的结局。比如被救的人生还了,救人的人却不幸遇难了,或者更令人心颤的是,两人都因风雪肆虐找不到路口而被暴风雪淹没在茫茫雪原之上。一想到此,我的心便不再为故事的结局轻松了,相反却隐隐有一种沉重感。而且,我从这个故事和人们对这个故事的通常反应中清醒地看到,事情的结果往往会掩盖事物本身,好的结局让我们轻易就会忽视选择时的艰难。这种艰难正源自我们对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的不确定,更源于我们承担选择责任的勇气的缺乏。(2)情感动人法 好的高考作文各种各样,有文采风流的,有气吞山河的,有谈笑风生的,有多愁善感的,有幽默风趣的但它们打动人心的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赤诚。赤诚就是

16、真诚地掏出你的心,敞开你的灵魂,去掉多余的迎合、表白、面具、空洞的激昂和拔高的表演。 “文章不是无情物” ,“情动而辞发” ,在高考作文中,情感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情感是碰撞出阅卷老师心灵火花的电石,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老师的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若能让老师溢出眼眶中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那么怎样才能以情动人呢?首先,作者必须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对人事景物淡然漠然,漫不经心的人或说不热爱生活的人,对事物形象不可能有这种情感性的感受。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投身社会,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同时,要注意调动起多种心理功能,观察外物时,要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要

17、展开联想,进入想像,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其二,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炼浓缩。只有生活味的情感才能打动人,但决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一定能打动人。一篇只是表达肤浅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的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情感生活味应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它恪守“三不主义” ;不夸张,写作时对情节不夸大或缩小而导致内容变形失真;不失实,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即使是细节也应合乎情理,给人真实感;不矫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牵强和外加的。其三,有了汹涌激荡的情感,还应和有助于情感抒发的句式,修辞相互配合。所以,在写作时,要灵

18、活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等各种句式,排比、对偶、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穿插在字里行间。(3)与时俱进法 “与时俱进法”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 “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大路货而言。材料新鲜,指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 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面对社会大舞台、大变革,面对环保与居住环境,面对市场经济,面对腐败现象,面对许多的社会矛盾,借助作文话题写出来。那么怎样在作文中做到“与时俱进”呢?1、注意扩大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平时应观看“焦点访谈” 、 “东方时空” 、 “新闻调查” 、 “实话实说

19、” 、 “今日说法” 、 “共同关注”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 、 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都是积累鲜活材料的好途径。如 2000 年高考满分作文20 世纪你美吗 ,在谈到 20 世纪“有美丽、有悲怆、有璀璨、有痛苦,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论点时,作者将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纳入视野,注入笔端,如即将举行的以巴首脑会晤、久拖未决的菲律宾人质危机、电子邮件(伊妹儿)的出现等等。如此鲜活的材料充实文章,自然会博得阅卷老师的亲睐而冠压群芳。2、引入时代的活水,向生活学习语言。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

20、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吧、发烧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 MTV、CT、CD 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虽未被词典所记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时适当引入以为点缀,也可使文章更富于时代信息、生活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3、注重观念更新。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从活生生的现实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命意。是的, “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 ”我就知道一个可以“触动心灵” ,却因选择不当而令人深思

21、的故事。报载:有一个农民听某地卖高产新玉米种子,他托亲求友、不惜高价买了来。谁知种子运回的当天,就被邻居知道了。村民们纷纷来找他,有的问他种子出售地方,有的求他转让一些,即使价格高一些也行。面对此情此景,农民想道:自己千辛万苦才弄到的好种子,这是“机密” ,怎能轻易告诉他人?买好种子是为了多打粮、挣大钱,怎能为一点“高价”就转卖呢?再说,一旦别人有这高产种子,自己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农民想到这,他果断地作出了既不告诉买种子的地方,也不高价转让的选择。村民们无奈,只好愤愤地离去,继续种他们原来的玉米。随着春耕夏锄时的推移,这个农民的玉米长势的确比一般种子的看好。农民不由喜上眉梢,觉得自己不向别人“泄

22、秘” ,搞“独家经营”太高明了。然而,当他丰收大梦还没有清醒时,秋收到了。玉米脱粒一入仓,他的收成并不比别人家强多少。而且这种玉米还皮子厚、脐子大,吃起来也没有一般的可口。农民寻找没有高产的原因,一位农业专家分析后得出结论:仅他一家小面积的播种,优种玉米不得不接受邻近地劣种玉米的花粉。这故事远不如登山者救人那样生死攸关,但二者相辅相成,同样发人深思。它告诉人们:给予总是相互的,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当利害攸关的时候,明智的选择非常重要。不是吗,人类的生存虽不完全像干涸处的鱼类那样“相濡以沫” ,靠同伴的津液来获取生命的延续,但也不是孤立毫无关联的,我们同样需要给予和

23、接受。给予别人方便、关爱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对方所给予的关爱和方便。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当登山者毅然“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 ,选择了给予的时候,他自己的手脚乃至整个身心,也在不断接触、相互作用中获得了巨大的温暖,于是,才能“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困境” 。正如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曲所唱的:“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 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正确抉择,贵在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农民的狭隘自私,效法登山者的伟大崇高,在人生的春播秋收、风雪旅途中重视选择,认真选择用爱的心灵多多选择给予吧如此,才能互扶互持,互帮互助,互利互惠,才能走出困境,迈向光明,登临彼岸。(本文取材典

24、型。有关“种子”的材料取自新闻媒体,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时代气息,而且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新问题,发现了事物间的新矛盾,从反面说明选择给予,才能走向光明。临场时能想到这样的材料,确实得力于作者平时的读报和积累)(4) 引经据典法引经据典、即是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如 2001 年高考作文“诚信” ,许多考生引用了下面这

25、些言论:“失信不立。 ”(左传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得黄金百千,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 )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 ”(大仲马) “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富兰克林) “诚实重于珍宝。 ”(南斯拉夫谚语) “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德国谚语) “以德治国。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 (报纸)等。这些论据,由于是经过实践,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1、引用的理论资料必须精粹,必须准确无误。这里所说的“精粹” ,就

26、是指少而精,不可连篇累牍。引言过长,使文章显得庞杂、繁冗、累赘,使人不得要领。所说的“准确无误” ,是指内容与原文吻合。不能张冠李戴,闹出笑话。2、对要引用的理论资料,理解必须正确,运用必须有针对性。这就是说,所引名言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 “引”一定要引最关键、最能证明主旨的句子,不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管有用没用全部引用出来。3、引用的方式应富于变化,引言应具有权威性。引用既有直接引用,又有间接引用,二者应相互变通,灵活运用。同时,在作文中为证明观点,不宜引用我同学怎么说,或父母怎么说,或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如何等,因为这种论据权威性不强。例人生如河,一路颠簸,风起云涌,险象环生。艄公说得

27、好, “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的确,人生常有不如意,得失相随,成败难定。我们为了理想一路打拼,要想成功,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比如健康,比如美貌,比如诚信,比如机敏在这诸多条件中,有一种东西永远不得舍弃,它天经地义地成为我们每一代人必须承袭的品格,它应超越所有的流行极品,而独享至尊地位。它是什么?是诚信。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生意场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诚信的品格千古传诵,诚,乃人性的最善;信,是人应恪守的品格。战国时的曾子,因为顽童的戏言而杀猪,为的就是“诚信”二字,这样就告诫子孙,为人者, “诚信”为先。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无功而返,第三次立等孔明睡醒,其心可鉴,此一“

28、诚”字;旷世奇才,卧龙出山,助刘备重整河山,三分天下,一生忠心耿耿,死而后已,此一“信”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一切财富,都源于诚信。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笃信“诚信是无形的资产” ,在其创业初期,曾因自己的疏忽,延误了客户的档期,但他并没有逃避,而是逐户登门致歉。他不但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还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而今的李嘉诚被商界誉为“一代儒商” 。诚信,对于个人是笔无价的财富,对于国家民族更为重要。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江总书记提出了新的治国方针以德治国。这一决策,不但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将诚信融入自身,可使人格熠熠生辉。将诚信融入社会,可使国人其乐融融。将诚信融入民族,可使国家实现复兴。诚信无价。诚信需要呵护,诚信需要提倡,诚信需要光大。(简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观点解明,思路清晰、流畅。特别在选材上,典型精当,分析传神。作者广征博引,无论是曾子杀猪,还是刘备三顾茅庐,抑或一代儒商李嘉诚的事例,都紧紧扣住了“诚信”的内涵,作了恰如其分的阐释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