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098935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轰轰烈烈的新课程给教育届带来了新的春天,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与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在很多方面存在与新课程的宗旨相悖的地方,并且受“非此即彼 ”这种思维定势的约束,忽略或忘记了一些无意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有关新课改的资料,罗列出一系列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常被忽视的问题,与各位同行共勉。关键词:新课改 忽视 问题近几,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我们的脑海里也不断充斥着新理念、新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与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在很多方面存在与新课程的宗旨相悖的地方,并且受“非此即彼”这种思维定势的约束,忽略或忘记了一些无意忽视的问题。所

2、以说,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时刻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查找自己的观念与新课程所需求的教育理念之间的差距,积极克服在变革中产生的不适应心理,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去积极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一名职高语文教师,笔者虽然没有直接加入到新课改的行列中去,但也研究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资料,于是慢慢觉出点不妥来,在此列出与大家共勉:一、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教材的基本功能我们知道,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重要媒体,新教材的使用也是进行新课改的一个标志。自从去年我省使用苏教版的教材后,老师们也象注入了一只兴奋剂,兴致昂扬的搞起改革来。拿起新教材,老师们爱不释手,马上投入对新课文、新形式、新版

3、块的研究来。但经过一个阶段下来,问题出现了,教师反映的情况也多了起来,最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新教材容量大、课时不够用。有的老师说教材中有许多搜集资料的任务,没有时间完成;有的老师说教材中的活动,没有时间做;有的老师说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发言,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两课时也完成不了等等。我想,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错还错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上吧。教材只是一种我们达到课程目标的工具,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只要学生能在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2创新)获得发展,你教什么课文都无关紧要。我们应当明确地认识到课程标准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教材是达到这个目的地的交通工具,

4、只要能够安全、快速地到达,使用哪一种交通工具都无关紧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增强课标意识,不必死抠住教材不放。就拿我们的高中必修课本来说,它内容丰富、材料广泛、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其中有些内容是为了培养兴趣,有些内容是为了积累材料,有些是供学生自学的,如果把这些信息都当作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一讲解,那课时肯定是不够用的。还有语文新教材的三种呈现模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课文,是不是一定要上出研习、探讨、体验的特色出来呢?那也不一定,有些课文的分类本就不是太合理,老师去处理教材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的这种体系来进行,而是可以灵活处理,利用这些课文上出自己的特色来。所以我们提倡要用教材教,

5、而不是教教材,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能,让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引导他们进入知识殿堂的有效工具。二、在突出“人文性”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工具性”的落实据我所知,在我们身边,一些接受了一年新课程教育的高二新生明显感到不适应,觉得课程灵活了,考试成绩却退步了。今年暑假请家教的明显增多,家长们到新华书店买教辅书也更勤快了。许多高中教师心中存在的最大的恐惧就是新课改把成绩改下去了怎么办,最大的疑问就是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大家再来了解一下另一则材料:美国早在几十年前就进行了我们去年才开始的教育改革,但他们通过实践后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每况愈下,结果不得不回过头来向我们中

6、国的基础教育学习。或许这些材料多多少少该给我们一点启发,那就是实施新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渗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思想,更要在变革了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这个问题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确实,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和地位,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然而如果老师片面的理解成新课程只要最高的层次要求,进而拔高教学要求,忽视我们学生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那我们的课改还不如不改。人不会跑不要紧,起码还会走路,起码还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维持,而如果为了超能,直接学习跑步,只会是不断摔交。所以说,我的理解

7、是人的发展是3要先学会走路才学会跑,语文课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课,先有工具性(即双基落实),再才有可能去讲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双方面的落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不然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实,在人文性追求这方面,很多老师早也感觉到一些困惑和厌倦。比如说要准备一节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害怕被人说课堂中没有贯彻新课改理念,就搞出很多仿佛很人文的花样,让学生大量的参与,课前还要和学生打好招呼,叫学生要活跃,要主动,课上也处处都不忘和人文教育挂上号。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的确参与很多,自己却成了看戏的, “失业”得让自己感觉很没味道。故我的看法是,教学中该精讲的语

8、文知识还是要大力讲,反复讲,该训练的地方还得多训练,大可不必怕突出了工具性,就偏离了人文性。人文性应当很自然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去,不是人为特意去使用的,也不是仅凭几句“煽情”的语言就能培养的。并且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而言,提高读写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基本要求,先要学会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有了基本的语文功底,然后才能谈得上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建立语文基础,才能提高语文素养,也才谈得上有人文素养。这一点怕是有些老师还没意识到的。三、在教学过程中求新的同时,忽视或忘记了一些好的传统教法俗话说, “除旧立新” “有所破才能有所立” 。不错,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必然是建立在“破

9、”的基础上,但这绝不意味着“喜新厌旧” ,完全背弃旧的优秀理念。但在这一次的新课改中,有些老师误以为新课改就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法和学法,读、背、写的训练被忽视掉了。殊不知,只有继承传统中优秀的东西,才可能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才可能真正得到新课标的要求。如果认为在新课改环境下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推翻以前的一切,这样做下去,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传统教法中应当继承并发扬的就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方不会走弯路,走斜路。比如,多读。事实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也总结了一条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结论:“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 ”古人也早已有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0、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4有神” ,这些经验之谈都体现了多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必须有意识的把学生向这方面引导。读得越多,学生就越能使自己的表达更多样化、更流畅;读得越多,学生就越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看待人生。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而不是限制或占用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再比如,多背。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 。大家知道,青年时期是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代诗文和其他优美的篇章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但是,有些老师就怕被学生说成“死教书” ,“教死书” ,甚至自身也认为新课程理念必须求新,背些死东西太老套,

11、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然后就不再要求学生多背,多记,结果就适得其反,与新课程要求偏离了方向。还比如,多写。新课改对写作训练也是高度重视的,而且对量的要求也比较大。事实上,要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多写。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写作上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多写也是不能忽视的优秀方法。 这三种传统教学法都是古已有之的,它们的效果和作用也非常明显,可是在语文教育改革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往往被我们的广大教师忽视了,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深思并引起注意吗?四、在注重对教师培训的同时忽视了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12、。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计划最终都是通过教师的教案而得到实施的。所以我国各省市很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培训。比如实施一个新的阅读课程的指导,校外专家对课堂的指导,召开专题会议,同事之间的观摩、讨论等。在今年的 8 月 10 日8 月 23 日,我区还参加了教育部开展的高中语文教改远程培训。国家也一直比较注意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而且还尽可能为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提供机会,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但是有一点可能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仍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评价教育工作的唯一标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有些老师本身是很乐意去响应新课改的,但考虑到自己的前途,担忧自己在同行中地位,就只好

13、“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了。在我调查部分教师对培训5缺乏参与热情(许多老师参加培训时也无精打采,甚至一睡到底)时就听说:“新课改再搞,还是要高考,还是要比成绩的,对一个老师来说,这比什么都致命!”看来,他们对课改“不感冒”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新的完善的评价老师的标准和方法。我个人觉得,对于教师的评价,我们更多的应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基本教学研究能力,反思能力。一个能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能够共同交流的教师,他就是一位好教师。一个在教科研能力方面有长足的进步,能写很多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的教师也理应是位好教师。或许,你也还没怎么看到过关于教师评价方面的完整论述吧,那么,我们的

14、教育研究人员是不是也该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了呢?此外,在新课改中还有很多因理解上的错误而导致的小的偏差,比如说在强调互动合作学习中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在此不作赘述。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新课改进展中出现了这么些最初大家都没有预设到而又无意忽略掉的问题,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新课改的方向是对的,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就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主任刘宝剑说的那样:“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 2004 年 11 月出版让人深思的新课改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教育频道”互动教育周刊(2007.9.12007.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