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推测力.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09892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推测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推测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推测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推测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推测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 中 英 语 阅 读 中 预 测 能 力 的 培 养摘要 阅读或交往中有知识、信息的交流,更要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其中知识和语言的预测思维在学习与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要从起始年级就重视预测能力的培训与培养。能力的培养要有形式与内容,还要有技巧。关键词预测 预测能力 标题预测 主题句预测 关键词预测 功能词预测 首句(段)预测 逐句预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人们交往时说话者刚说完上句,甚至还没说完,听话者就已接着讲下句了或至少已经知道后面要说的内容了。在阅读中,对有的文章,往往在看了标题或前一段(或几段)就已经不用仔细地看具体内容了,其中一个原因是读了一部分内容我们已能推知后面可

2、能会谈的内容了。既已知道了大概,只用扫知比较独特的或新的细节了,这样速度能不快吗?这方面的实例也很多。而这里实际上隐含有对语言或阅读内容的预测能力。本文仅就高中英语阅读中预测能力的培养谈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从理论上讲,思维的预测能力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想象力有些相似。而预测能力则更多地强调在有限信息的情况下去推知或猜测某种或某些即将出现的已知或未知信息或可能性,有超前性。语言学习中在语言信息的激发下,大脑会迅速调动起大脑中的经验记忆贮存系统、逻辑分析系统、空间直觉感受和联想系统,通过多系统的过滤、综合, “提取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建立衔接及连贯关系,从而达到理解。 ”(杨若东,1992:24

3、)而这种调动大脑中的多种系统进行推理的能力之一主要有预测能力。这种预测活动的有效进行是要有语言背景或语境特征知识作为基础的。这正如 Brown 和 Yule (1983:40)所述:“分析者对语境特征知道得越多,就越能预测可能会说什么。 ”也可以说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的体验程度、思维方式的合理性以及语境识别的能力等诸多因素及其变化决定其主观预测的可信度的大小(Brown G. and Yule G) 。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或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着培养学生的语言预测能力。首先,重视泛读,扩大语言信息输入量,以补充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加强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学习,扫除学生因风俗习

4、惯差异、语言形式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等引起的理解与交际的障碍。在这里我们要进行各种差异的比较教学与辅导。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可能使学习者的间接经验相当丰富,才有可能减少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思考过程中的障碍。这一点大多数英语教师可能都已意识到或做到。在材料的组织方面根据学生的爱好、年龄特点、学习能力与知识实际,按循序渐进,综合全面、可扩展性、可延伸性等原则进行设计与组织以取得最佳效果。没有这基础性的工作,语言的预测能力是极难培养与形成的。其次,加强对学生阅读中语言预测能力与技巧的训练和培养。这一点可以从多方面和多渠道(如听力、写作、翻译等)进行。现就阅读训练中的具体做法方面作如下探讨:1、 标题预测法中

5、学许多课文及课外阅读训练材料是以标题为中心组织内容的。在标题中往往已经包含了足够多的信息量,让语言学习者可以预测文章内容的大概、文体、语言风格等。这方面在教材中也有设计。如人教版新教材中很多课文在新课文前都设有一些可以将学生已知的知识及学生所能理解的现象、道理联系起来的思考性问题,由学生在阅读前回答。那么我们能否将这些问题与课文标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呢?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的,而且如果做得好的话,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 warm-up 完成之后可以将典型的类似于课文标题的标题写在黑板上,或直接把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设第一问:What usually do we want to t

6、alk about in the articles with a title of this kind ? 这时学生一定会大胆地想象和踊跃地回答。这时的答案绝没有多少是现成的,或预期的,也不大可能都是课本上的,其中可能会出现与教师的价值观相冲突的或令教师一时不知如何的。然后通过阅读找出作者所写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思考、检查与对比,看文章的内容与学生所给出的之间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这种做法可用于议论文、科普文、人物介绍等,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如同样是写人的文章,可根据人物的身份不同来给学生以更具体的暗示。写 Madame Curie(Unit 1 人教版(下同)SB3A)就要突出其特殊历史阶段中

7、妇女的教育地位,其科学家的特点来想象;写 Abraham Lincoln(Unit 13 SB1A) 则要侧重于其政治家的使命、生活年代的特点、个人经历等;而写 Captain Cook(Unit 2 SB3A)则更多的是侧重于其处理现实事务的机敏,以及其平凡职业给历史或社会带来的积极意义等;类似的写人的文章还有如 Karl Marx (Unit 21 SB1B) 、Charlie Chaplin(Unit 5 SB2A) 、Albert Einstein(Unit 13 SB2B) 、Gandhi(Unit 20 SB3B)、。又如 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Uni

8、t17 SB1B)一文,将标题与文章的第一句“The milu deer has returned to China”结合,就可从以下几方面设问:1、Why does the milu deer have to return to China? 2、Where did it go or where was it in the past? 3、How long has it been in China again? 4、Where is it now in China? 5、Why did it disappear from China?而后面的文章第二、三段分别回答了问题 2、3、5;第四、五

9、、六三段分别回答了问题 1、4 等。再如从 A CITY OF HEROES(人教 2003 版新教材 1A)一文的标题可设问题如下: Where is probably the “city”? How did the city come into being? Who was the most important “hero” of the “heroes”? Why is the city called “of heroes”? Who are the heroes? 这些问题既可促进学生的想象,也可促进学生的阅读。实际上,高三教材已有不少单元的阅读课前的 Discussion 或 Pre

10、-reading 中所设的 Questions 明显具有这预测能力培养的迹象与做法。2、文章首句(段)预测法有些文章的第一句或段往往说明了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框架或故事发生的五要素(5-WH) 。我们可以将此方面的能力分解并进行培养。如从 LOOK CAREFULLY AND LEARN (L6 SB1A)一文的首句“My friend Paul will never forget his first chemistry teacher.” we can imagine and ask questions as thus:1) When and where did Paul and his fi

11、rst chemistry teacher meet? Who else together in the story?2) What special stories happened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Why not “his second”? Why not “his physics” or “his geography” teacher?3) Usually what kind of class will be special and most interesting from a chemistry teacher? Then w

12、hat might happen?4) 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teacher? Anything special about the teacher?5) From the title what kind of text will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be ? A story, a discussion, a report, ?又如从 American English (L10B1S1)一文的首句 “Many students want to know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13、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We can guess as follows:1) This passage is for “many students” perhaps, so we can guess this passage is not very difficult.2) From “the differences” we can be sure that the passage will make comparisons with some language points. And whether are “the differences” bigger

14、 or not?3) From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we may see that the passage will talk about the forms of English-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4) Why are there so many differences?现以高考短文为例说明具体分解 5-WH 的做法。如 96 年 NMET阅读 A 篇的首句为“We walked in so quietly that the nurse at the desk didnt even lift he

15、r eyes from the book.”可以设问或设疑如下:Who else was there besides “I” among “we”? Why should “we” have walked in “so quietly”? What usually will we think if we see somebody “walk in so quietly”? From “the nurse at the desk” where could this story happen most probably ? When could “the nurse at the desk” re

16、ad “the book” while at work? 如果有了这些疑问,那阅读下文时就有重点了,理解起来相对来说也容易些了,速度也自然快了。3、 主题句预测法大部分的文章,包括议论文、科普文等,几乎每段都是有主题句(topic sentence)的,而且大多数都在段落的开始。而由这主题句往往可以预测到本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容。对于这样的文章可以在某些段落中做预测性训练。根据前后文先给出主题句,要求学生按要求推测段落、文章发展的线路以及构成文章所需要的材料。如在 Winter Sleep (Unit 12 SB3A)一文的学习中,找主题句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了。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或方式来训练他

17、们的思维,增加思维难度。我们可以先将每段的主题句抽出,然后由学生想象和推测文章在本段中可能会写些什么,这样还可挑战其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兴趣与思维能力,从而对英语语言提高兴趣。如果从高中起始年级就开始根据学生实际长期进行如此的培训不仅会培养学生语言的预测能力而且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文章构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4、 逐句预测法有些文章或段落有严格的逻辑、空间、时间等规律以及语法关系规律等。我们可以利用此类语言材料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逐句预测能力。如将某些段落中句子的语序打乱,由学生来判断其语序和句子顺序;或是将文章中的某些句子不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由学生自己来填写或完成。如在比较句、条件句等

18、一些句式结构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要谈的内容。考查语言学习者这方面的预测能力的考题在各类考试中都出现过。这既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把握,也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细节的把握,还考查学生对文字以外的东西的考查。考试题型中的完型填空和短文改错中就有考查学生对句子间的逻辑、空间、时间、语法等关系进行判断、类比、推理、选择等的能力。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而不给出选择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的能力。这在训练学生思考运用语言的自由度要比单纯地运用选择项考查学生更强,同时也可使学生在平时语言学习中不形成依赖和怠于思考的习惯:因选择项或多或少地已提供了答案,而限制了想象。如 95 年 NMET阅读 E 篇的首句

19、“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there will be a revised schedule of services for the students.”可推测得知后面的内容与“schedule”的内容有关。5、 关键词预测法文章的发展脉络、大致内容往往可以从一两个关键词语或句子推断出来。这里所说的关键词包括功能词在内。如在 Madame Curie L2,SB3A中,从文章的第一句的 the discoverer of radium 一词语就可推知该文章的大致内容。另如 Australia L11,SB3A中第二、三、四、五、六段首句分别有 cover an en

20、tire continent, extremely rich, long fence, different climate 等关键词。由这些词语可预知每段的内容,也可基本预构文章的总体框架。6、功能词预测法:功能词,可表示过渡、开头、结束、转折、因果等,或表顺序、因果、逻辑、概括、总结等。如 in a word, that is /that is to say, for example 等传递给读者:我要说总结性语言、补充性信息了。这样的功能词不胜枚举。那么,能否把作者给出的语句、词组让学生练一练呢?而且,这样做不仅可练习其运用功能词的能力,还可练习其根据功能词给出其后应该说的话语。这样就不仅

21、仅是培养预测力了。如 98 年 NMET 阅读 A 篇的首句 “Today, roller skating is easy and fun. But a long time ago,”将“BUT”转折词之后的内容由学生开始想象,推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又如 99 年 NMET 阅读 B 篇的首句 “Computer people talk a lot about the need for other people to become computer-literate. But not all experts agree that”由转折词之后引出整篇文章的主题和全部内容。预测本是学习与交际过程中

22、的一种自发的参与性心理活动。但在语言学习、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生词和句式上,以致于忽略了预测在学习理解中的作用,结果造成不能迅速、及时、准确地理解学习材料,言外信息运用不够,整体直觉意会预测不够,不能通过重点信息(如标题、主题句、关键句、信号词等)推测全段或全文。因此,加强对学生预测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已不仅仅是技巧与方法的问题,而且是为学生学好英语语文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注:本文的例子提及人教版者以 2000 年版为主,且未注明;注明者为 2003 年版。杨若东,1992:24,1997,语篇衔接关系的建立与跨文化语篇理解 。 外国语第三期Brown,G. and Yule,G,1983, Discourse Analysi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作 者: 熊 宗 茂通讯地址: 孝感市文化东路三江航天一中邮政编码: 432000Tel: 0712-29594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