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颐和园(教案).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09874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四段。2、学习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点特点的表达方法。3、品味课文语言,初步理解第四段中词语的前后照应。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一、 直接导入1、引语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 (指名朗读“颐和园” )2、板书课题师:我们一起来写课题,老师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在书本课题旁边写。 “颐”是“颐养天年”的“颐” ,左边当中是个“口” (学生齐读“颐” ) 。 “和”是“和和美美”的“和” 。 “园”是“公园”的“园” 。师:“颐和园”是清朝乾隆皇帝时建成的,原名叫“清漪园” 。后来,慈禧

2、太后身边的太监为了讨好她,把“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 ,希望慈禧太后在这里颐养天年,长命百岁。二、初读全文,直觉梳理1、通读全文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公园呢?请大家用心读读课文,边读边想 2 个问题,第一,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作者到过了哪些地方?划出有关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交流心得交流问题 1: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根据发言随机出示句子: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小结:这两句话都概括了颐和园的美,第一句是文章的开头,第二句是文章的结尾。这种写法叫首尾照应。交流问题 2:作者到过了哪些地方?指名

3、回答并出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小结:这些句子都在每一段的开头。它们写出了作者浏览时的路线。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走的。 (出示颐和园平面图)来到一个地方,把看到的不同景物写下来,这种方法称作“移步换景” (随即板书) 。3、归结要点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教师读开头,中间 4 句各小组读一句,集体读结尾。 )师:把这些句子连在一起这篇文章的骨架就出来了。光有骨架还不行,好文章还得有灵有肉,写景就得把景物写生动,写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4、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作者怎样把景写活。二、帮扶研读第二段出示文章第二段。1、师:我们就随作者的脚步,先去长廊看看。请大家细细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或哪些句子,把看到的景物写生动了,找到后在文中作上记号,也可以写写批注。2、读后交流。 (长廊长,画美,风景美)3、师生合作读第二段。 (师引:来到了长廊往前看抬头往上看往左右两侧看)4、师:作者的描写非常有条理,先写往前看到的长廊,再写抬头看到的横槛,最后写往两侧看到的风景。5、小结:来到一个地方,把自己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三、放手研读第三、四两段1、师:当作者来到万寿山脚下,目光朝哪儿看?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出示第三段指名朗读)让我们也像他一样来朗读。 (集体朗读第三段)2、师:登上万寿山,作者看到的景物就更多了。 (出示第四段)看看作者的目光朝哪儿看?用文中的词语来说。 (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3、体会“滑”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有个字用错了?(比较:滑划)(引导学生体会“滑”和“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 、 “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相照应) 。4、再读读写向下望,向东望的句,找一找词语的前后照应。5、背诵第四段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