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背城借一读音: bi chng ji y释义: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出自: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造句: 合家细弱,依栖于此,屡被封家女子,横见摧残,今欲背城借一,烦君属檄草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近义词: 背水一战 破釜沉舟反义词: 重整旗鼓病入膏肓读音: bng r go hung释义: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自: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
2、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造句: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近义词: 人命危浅 行将就木反义词: 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不辨菽麦读音: b bin sh mi释义: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出自: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造句: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
3、缺乏常识近义词: 愚昧无知 目不识丁反义词: 博学多才 学富五车惩恶劝善读音: chng qun shn释义: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出自: 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惩罚恶人劝他向善从善如流读音: cng shn r li释义: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出自: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造句: “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用法: 主
4、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听从别人的意见近义词: 从谏如流 从善若流反义词: 独断专行 刚愎自用盗憎主人读音: do zng zh rn释义: 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出自: 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二竖为虐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读音: r sh wi n释义: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出自: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非我族类读音: fi w z li释义: 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
5、跟自己一条心的人。出自: 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造句: 兵不厌诈,中外皆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是中外皆然。(高阳清宫外史下册)用法: 兵不厌诈,中外皆然,其心必异,亦是中外皆然。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膏肓之疾读音: go hung zh j释义: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出自: 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造句: 必欲闻之,则当先之以卑辞,中之以喜色,则膏肓之疾,不劳扁鹊而自愈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用法: 必欲闻之,则当先之以卑辞,中之以喜色,则,不劳扁鹊而自愈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
6、言卷十一好整以暇读音: ho zhng y xi释义: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出自: 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造句: 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珏斋却好整以暇,大有轻裘缓带的气象,只把军队移驻山海关。(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疾不可为读音: j b k wi释义: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比喻已到了绝境。出自: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造句: 巧娘曰:“疾不可为,魂已离舍。
7、”(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用法: 巧娘曰:“,魂已离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灭此朝食读音: mi c zho sh释义: 朝食:吃早饭。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出自: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造句: 广东之于桂军,骎有灭此朝食之势。(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破釜沉舟南冠楚囚读音: nn gun ch qi释义: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出自: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
8、: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造句: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唐赵嘏长安秋夕诗)用法: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唐赵嘏长安秋夕诗疲于奔命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读音: p y bn mng释义: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出自: 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造句: 彼方支吾未暇,而吾率步兵乘高而进,声东击西,形此而出彼,乘卒初锐而用之,彼亦疲于奔命矣。(宋陈亮酌古论先主)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近义词: 四处奔波 马不停蹄反义词: 悠闲自得劝善惩恶读音: qun shn chng 释义:
9、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出自: 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造句: 其于劝善惩恶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明赵弼效颦集后序)用法: 其于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 明赵弼效颦集后序甚嚣尘上读音: shn xio chn shng释义: 甚:很;嚣:喧嚷。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淬,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出自: 左传成公十六年:“王曰:合谋也,张幕矣。(伯州犁)曰:虔卜於先君也,徹幕矣。(楚王)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造句: 虽已电令燮元代理督军
10、,同时苏人争请废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二回)痛心疾首读音: tng xn j shu释义: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出自: 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造句: 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痛心疾首。(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近义词: 深恶痛绝 捶胸顿足反义词: 感恩戴德唯利是图读音: wi l sh t释义: 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出自: 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11、造句: 原来这黄祸居乡,唯利是图,无恶不作。(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自私自利 见利忘义反义词: 大公无私 见义勇为余勇可贾读音: y yng k g释义: 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出自: 左传成公二年:“欲勇者贾余余勇。”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 无能为力反义词: 无能为力政出多门读音: zhng ch du mn释义: 原意是政令出自几个卿大夫的门下。指中央领导软弱,国家权力分散。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出自: 左传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
12、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近义词: 各自为政 一国三公反义词: 一统天下直言贾祸读音: zh yn g hu释义: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出自: 左传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明哲保身 缄口不言反义词: 明哲保身 缄口不言背城一战读音: bi chng y zhn释义: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出自: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造句: 他皱着眉头问道:“可是我们怎么背城一战呢?”(茅盾子
13、夜十八)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与敌人作最后的决战近义词: 背水一战 背城借一罢于奔命释义: 原谓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精疲力尽。后以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 汤增璧 崇侠篇:“四百餘州,腥膻遍地, 漢 民罷於奔命。”参见“ 疲於奔命 ”。二竖为灾读音: r sh wi zi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释义: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出自: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造句: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 22 回:“本
14、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近义词: 二竖为虐躬擐甲胄读音: gng hun ji zhu释义: 指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出自: 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用法: 既而王,吐诚师旅,誓在尽尽敌,以报前雠。 唐张说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狡焉思启读音: jio yn s q释义: 指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出自: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倾柯卫足读音: qng k wi z释义: 指善于保护自己。出自: 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
15、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事无二成读音: sh w r chng出自左传成公的成语:http:/ 释义: 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出自: 左传成公八年:“礼无加货,事无二成。”杜预注:“公私不两成。”始愿不及此读音: sh yun b j c释义: 始愿:当初的愿望。指事势的变化发展,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出自: 左传成公十八年:“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用法: 这两个老儿也叫作,今及此岂非天乎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无怨无德读音: w yun w d释义: 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指彼此间没有恩怨关系。出自: 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无能为役读音: w nng wi y释义: 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出自: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秣马利兵释义: 喂饱战马,磨快兵器。谓做好作战准备。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蓐食申禱,明日復戰。”亦作“ 秣馬厲兵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然後深溝高壘,秣馬厲兵,爲戰守之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