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 2008 年 4 月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2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C霍夫兰 D施拉姆3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即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这个因素是( )A控制过程 B社会过程C编码过程 D反馈过程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
2、式由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联结它们的线条组成。其中左边那个大圆中的文字,依次为( )A编码解释者译码 B编码讯息译码C译码解释者编码 D译码讯息编码5控制实验过程中施行的实验刺激,也叫( )A证真 B自变量C证伪 D因变量6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研究费用比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低,一是能真实地反映( )A信源的特征 B分析单元的百分比C信源的优势 D分析单元的平均数7认为传播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这两种个人功能的学者是( )A托尔曼 B拉斯韦尔C皮亚杰 D贝雷尔森8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9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
3、学者是( )A巴斯 B怀特C卢因 D伯洛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 )A社会责任理论 B西方资本主义理论C集权主义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1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从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语言的三种特性,其中之一是( )A语言是生成的 B语言是演绎的C语言是无限的 D语言是静态的12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它们是物质、能量和( )A财富 B信息C时间 D资源13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是在( )A1356 年 B1456 年C1465 年 D1645 年14 “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霍夫曼 B英尼斯 C麦克卢汉 D梅罗维茨15受众的选择性因
4、素构成了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他们的若干“关卡” ,其中最后一个“关卡”是( )A选择性记忆 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 D选择性暴露16广播、电视受众调查中采用的即时式电话询问法,可以获得( )A瞬间视听率数据 B长期视听率数据C平均视听率数据 D短期视听率数据17根据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研究, “意见领袖”是指( )A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 B社会公认的“大人物”C特定社会阶层的成员 D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人18 “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 )A卡兹等对购物的研究 B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研究C罗杰斯对推广农药的研究 D霍夫兰对美军士兵观看电影的研究19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者是
5、( )A麦奎尔 B诺依曼C罗杰斯 D蒂奇诺20 “培养分析”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叫( )A制度研究 B文化指标研究C控制研究 D讯息系统研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E大众传播22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C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 D倡导“内容分析法”E提出了传
6、播的“五 W”模式23按照德福勒模式的观点,传播过程中受噪音源影响的环节是( )A信源 B发射器C信道 D接收器E信宿24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 )A等距抽样 B偶遇抽样C判断抽样 D雪球抽样E定额抽样25怀利认为报纸具有五种功能,其中包括( )A分析消息 B消遣C社会接触 D表达E提供消息素材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6申农韦弗模式中的“信源”相当于_。27问卷的提问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具体说,提问必须明确,不带倾向性,不要提_问题。28贝雷尔森认为, “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
7、描述的研究方法。 ”29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即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_。30巴斯认为在“新闻加工”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_。31信息概念的实质是在自然科学的_理论中首先被揭示出来的。32传播学界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与_密切相关的中介因素。33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_” 。34 “知识沟”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在知识方面的差距越有_的趋势。35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是一种_方法。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36 “传播单位”
8、 37语义分析 38 “游戏说” 39 权力的媒介 40社会分类论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41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2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3以往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进行的“内容分析”得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44为什么克拉帕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观点被称为“有限效果论”?45什么是“上限效果”假说?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6批判学派是怎样看待大众文化及其与大众媒介关系的?请概述其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种批判的看法。47 “培养分析”研究为什么特别强调电视在社会成员形成“共识”中的作用?答案1.
9、A 2.D 3.B 4.A 5.B 6.A 7.C 8.A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A16.A 17.D 18.D 19.B 20.B21BCD 22 ADE 23ABCDE 24BCDE 25ABE 26 传播者 27 双重 28 定量29 文化传递 30、编辑 31 通讯 32 传播效果 33 魔弹论 34 扩大 35 实证全国 2008 年 7 月传播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10、均无分。1.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2.第一个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卢因 D.施拉姆3.卢因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传播的五 W 模式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C.第一个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 D.从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4.霍夫兰的代表作是( )A.传播与说服 B.宣传、传播与舆论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权力的媒介5.把符号还原成意思的过程叫( )A.编码 B.译码 C.组码 D.释码6.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
11、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过程的美国学者是( )A.施拉姆 B.霍夫兰 C.赖利夫妇 D.拉斯韦尔7.在控制实验中,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A.实验组 B.控制组 C.测量组 D.模拟组8.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再对抽中的群内各单位实行普查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9.下述功能之一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这种功能是( )A.娱乐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动员功能 D.议题设置功能10.斯蒂芬森对传播的个人功能提出了( )A.“个人说” B.“工具说” C.“影响说” D.“游戏说”11.
12、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2.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记者 B.校对 C.编辑 D.受众13.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语言14.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15.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下述选项中属于“冷媒介”的是(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16.有两个科学家在 1895 年为无线
13、电通信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 )A.兹活里金 B.费森顿 C.尼普科夫 D.波波夫17.关于受众的某种理论认为,同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具有大致相同的经验,信奉类似的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对事物抱有类似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理论叫(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认识连贯论 D.社会关系论18.受众对大众传播信息的第一个选择是( )A.选择性理解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解释19.“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人们对当前国家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群体传播20.“培养”理论认为,在使社会成员形成对社
14、会的“共识”时,最具有威力的媒介是(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有( )A.霍克海默 B.哈贝马斯 C.马尔库塞 D.施密特 E.阿多诺22.在传播学形成过程中,被公认为“奠基人”的学者有( )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夫兰 D.拉扎斯菲尔德 E.施拉姆23.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补充了若干环节,它们是( )A.说什么 B.通过什么渠道 C.在什么情况下
15、 D.取得什么效果 E.为了什么目的24.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有( )A.整群抽样 B.判断抽样 C.定额抽样 D.偶遇抽样 E.雪球抽样25.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的作者是( )A.默顿 B.赖特 C.拉扎斯菲尔德 D.拉斯韦尔 E.奥斯古德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6.动物之间也有信息交流,但是它们的信息传播都属于_的信息传递。27.传播学有若干分支,其中比重最大的是_。28.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地描述的研究方法。29.大众传媒在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内突出谈论
16、和强调某些问题或事件,往往会构成公众关心的中心议题,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这就是大众传播的_功能。30.大众传播要受到四种控制,它们是政治控制、经济控制、_和自我控制。31.为了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新闻用词要多用动词,少用_。3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观点与他的一本著作同名,这本著作是_ 。33.传播学界把受众心理上对传播的选择过程称为_。34.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而在现代都市社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以“_型”为主。35.“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是_假说。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36.体语 37.冗余信息 38.地球村 39
17、.个人差异论 40.意见领袖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41.什么叫“热媒介”?42.传播学者麦奎尔是怎样表述传播媒介的个人功能的?43.大众传播中的反馈具有哪些特征?44.“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具有什么意义?45.批判学派为什么要舍弃“大众文化”的提法,而代之以“文化工业”这个术语?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6.为什么说怀特、麦克内利和巴斯对把关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47.为什么说新闻的数量和新闻的信息量并不都是成正比例的?全国 2009 年 4 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8、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传播的主要层次中,最基本的层次即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是( )A自然传播 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2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是一种( )A心理现象 B生理现象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3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 )A个案研究法 B控制实验法C实地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4被麦奎尔称为“与传统的直线/单向型传播模式的绝然决裂”的传播模式是( )A申农韦弗模式 B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C拉斯韦尔模式 D马莱茨克模式5从理论上较
19、透彻地阐明传播学“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SMCR”的传播过程模式的传播学者是( )A伯洛 B申农C德福勒 D韦弗6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7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 )A 理解媒介 B 舆论学C 人民的选择 D 传播与说服8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赖特C拉扎斯菲尔德 D麦奎尔9传播有一种功能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 ,这种功能是(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C授予地
20、位功能 D舆论监督功能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最早出现的是( )A集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1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经济控制有多种手段,其中的关键是控制( )A媒介的广告 B媒介的所有权C媒介的资金 D媒介的经营权12 “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 ,这句话表明(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13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 )A新闻信息 B商业信息C教育信息 D娱乐信息14按照英尼斯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偏倚空间的”媒介是( )A纸张 B泥土C羊皮 D石头15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
21、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16在较早开始从事受众调查的美国,广播收听率调查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广播的普及之外,还因为( )A听众对广播的兴趣 B制造商对广播的兴趣C广告商对广播的兴趣 D调查机构对广播的兴趣17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提出的受众研究理论是(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C认识连贯论 D社会关系论18 “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传播者 B传播渠道C受传者 D传播内容19最早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的是( )A施拉姆 B霍夫兰C拉斯韦尔 D拉扎斯菲尔德20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
22、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按照施拉姆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把关人”的有( )A记者 B图书管理员C编辑 D电影制片人E教师22柯日布斯基等学者从语义学的角度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 )A语言是发展的 B语言是有限的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动态的E语言是静态的23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热媒介”的有( )A图书 B报纸C广播 D杂志E电视2
23、4常用的采集受众反馈数据的方法主要有( )A当面访问法 B电话询问法C仪器记录法 D日记法E年鉴法25卡兹等人曾在个人影响中提出了测定意见领袖的三项指标,它们是( )A生活阅历 B成员意识C受教育程度 D社交性E社会经济地位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6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_传播。27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质,一方面源于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则源于众多_的兴起。28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_”的机制,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从而更客观、更准确地
24、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29研究者按某种既定的标志将总体分层(分类)后决定其分配比例和数额,这种非随机抽样形式叫_。30赖特在功能分析与大众传播一文中,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的补充和阐述,指出传播具有第四功能,即_。31 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指_。32张先生把自己掌握的某信息告诉了李先生,但张先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该信息,这表明信息具有_。33印刷的出现,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并有利于信息的_。34作为受众调查的一种方法,电话询问可以分为即时式和_式。35按照戈尔丁的观点,社会化属于大众传播_的非预期效果。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
25、5 分)36大众传播 37韦伯尔施拉姆 38编码 39样本 40文化传递功能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41简述传播学诞生的条件。42在传播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有哪些长处和局限?43简述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44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中心论点。45为什么说魔弹论是错误的?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6传播媒介的议程是怎样设置出来的?47对大众文化、大众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批判学派持有什么观点?对于批判学派这样的“批判” ,你认为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答案1.B 2.D 3.D 4.B 5.A 6.C
26、 7.C 8.A 9.A 10.A 11.B 12.B 13.A 14.A 15.C16.C 17.A 18.C 19.D 20.B21ABCDE 22 BCE 23ABCD 24ABCD 25ADE 26 群体 27 相关学科 28 反馈29、定额抽样 30、娱乐功能 31、大众传播媒介 32、共享性 33、储存 34、回忆、 35、长期全国 2009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传播学诞生于(
27、)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确立了( ) A.内容分析法 B.实地调查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3.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报纸上的排印错误、电视中的图像失真、人际谈话中的各种干扰等都属于传播过程中的( ) A.失误 B.噪音 C.杂音 D.混声 4.在抽样调查中,样本的抽取必须遵循( ) A.随机原则 B.总体原则 C.间距原则 D.等距原则 5.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不包括( ) A.授予社会地位的功能 B.传递文化的功能 C.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 6.赖特在拉斯韦尔研究的基础上
28、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补充,认为传播具有( ) A.信息功能 B.发展个性的功能 C.社会整合功能 D.娱乐功能 7.论自由一书的作者是( ) A.穆勒 B.弥尔顿 C.洛克 D.杰弗逊 8.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有五个环节,传播学对其中第一个环节的研究称为( ) A.受众研究 B.控制研究 C.内容研究 D.媒介研究 9.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 ) A.维纳 B.韦弗 C.贝尔 D.申农 10.从信息流量的角度看,人们对某个电视广告之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该广告( ) A.播出次数太多 B.画面切换太快 C.播出次数太少 D.画面切换太慢 1l.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 A
29、.“地球村” B.“媒介有冷热之分” C.“媒介即信息”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2.时效性最差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 A.报纸 B.广播 C.杂志 D.电视 13.在美国,系统的受众调查始于 20 世纪( ) A.20 年代初 B.30 年代初 C.40 年代初 D.50 年代初 14.赫尔塔?赫佐格发现,许多妇女收听连续广播剧的动机是( ) A.获得信息 B.满足心理需要 C.相互交往 D.获取文化知识 15.有关大众 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分析研究 B.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说服方法研究 D.伊里县的竞选宣传
30、对选民投票影响研究 16.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大众传播事业的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一个全新的问题是( ) A.“黄毒”泛滥 B.版权纠纷 C“黑客”骚扰 D.侵犯知识产权 17.“沉默的螺旋”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 ) A.沉默 B.无知 C.抗争 D.恐惧 18.按照“知识沟”理论的观点,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之间的知识鸿沟,趋向于( ) A.缩小 B.消失 C 扩大 D.稳定 19.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其直接策源地在(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加拿大 20.霍夫兰等人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
31、)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泛指( ) A.广播 B.报纸 C.电视 D.杂志 E.图书 22.按照英尼斯的观点,“偏倚空间的”媒介包括( ) A.图书 B.报纸 C.广播 D 杂志 E.电视 23.传播学界通常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包括( )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理解 C.选择性排除 D.选择性记忆 E.选
32、择性批评 24.拉扎斯菲尔德主持的“伊里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有( ) A.“强化”效果 B.“弱化”效果 C.“结晶”效果 D.“溶化”效果 E.“改变”效果 25.罗杰斯认为,传播研究中的传统学派具有的特征有( ) A.经验的 B.思辨的 C.具体实证的 D.注重效果研究的 E.注重控制分析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l0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1946 年,拉斯韦尔在其著作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_”概念。 27.传播学奠基人中有一位以“集大成”著称,这个奠基人是_。 28.作曲家对于音符的编
33、排过程实际上就是_的过程。 29.整体随机抽样的样本过分集中在少数群内,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因此_较差。 30.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_和社交性两种。 31.传播学中的“把关”一词,指传播者对信息的_。 32.一条新闻中的冗余信息越多,这条新闻中的信息量就_。 33.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收音机是_的延伸。 34.以“刺激反应”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提出的受众研究理论是_。 35.按照霍夫兰等的观点,“两面提示”对受教育程度较_者的效果较好。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6.传播 37.5W 模式 38.抽样调查法 39.魔弹论 40.议程设置功能
34、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1.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功能是什么? 42.报刊集权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3.新闻这种信息有哪些特点? 44.什么叫“冷媒介”? 45.受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试述传播的功能失调(功能障碍)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47.为什么说英尼斯对研究媒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参考答案1、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A 5、B 6、D 7、A 8、B 9、D 10、A 11、C12、C 13、B 14、B 15、B 16、C 17、D
35、18、C 19、A 20、C 2、多项选择题21、ABCDE 22、ABCDE 23、ABD 24、ACE 25、ACD三、名词解释26、大众传播学 27、施拉姆 28、编码 29、代表性 30、自我中心性31、筛选(或过滤) 32、越少 33、耳朵 34、个人差异论 35、高全国 2010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上世纪 70 年代末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A、施拉姆
36、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2、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的作者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A、麦克卢汉 B、霍夫兰 C、布雷多克 D、梅罗维茨3、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 )A、拉斯韦尔模式 B、德福勒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受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 )A、信源 B、传播单位 C、信宿 D、反馈机制5、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A、客观、系统、定量 B、全面、准确、完整C、客观、系统、定性 D、全面、准确、规范6、控制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 )A、
37、控制组 B、实验观测 C、实验组 D、实验条件7、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怀特8、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A、“工具说” B、“游戏说” C、“社交说” D、“麻醉说”9、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A、记者 B、广播电视 C、编辑 D、传播媒介10、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1、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
38、语言12、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人认为语言在语义上有三个特征,其中不包括(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抽绎的 C、语言是有限的 D、语言是归纳的13、为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 )A、兹活里金 B、费森顿 C、尼普科夫 D、波波夫14、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又称(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15、有观点认为,人们对大众传媒发出信息的选择会受到家庭、朋友和熟人等的影响。该观点属于受众理论中的(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39、 C、社会关系论 D 、选择性因素理论16、按照选择性因素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最后一关是受众的(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17、下列关于意见领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见领袖未必是大人物 B、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是综合的C、意见领袖不喜欢社交活动 D、意见领袖集中在特定的社会阶层18、霍夫兰等人研究发现,传播者的可信性包括传播者的信誉和( )A、专业权威性 B、工作经历 C、受教育程度 D、社会地位19、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关于传播效果的理论是( )A、“议程设置理论” B、“两级传播理论” C、“使用与满足理论” D、“说
40、服性传播理论”20、蒂奇诺等人提出的“知识沟”理论认为导致“知识沟”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人们( )A、社交范围的差异 B、传播技能的差异 C、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D、已有知识存储的差异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选项中,属于线性传播模式的有(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泛指( )A、广播 B、报纸 C、电视 D、杂志 E、图书23、下列印刷技术中由中国人发明的有( )A、雕版印刷 B、木活字印刷 C、泥活字印刷 D、铜活字印刷 E、铅活字印刷24、被称为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著作有( )A、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 B、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C、霍夫兰的传播与说服 D、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E、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25、传播学传统学派在传播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