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言学课堂讨论.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09157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课堂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言学课堂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言学课堂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言学课堂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言学课堂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系统与结构】1、系统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 。例如:生态系统、大气系统、水循环系统、电子系统、社会系统、电脑操作系统系统有一定的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能。维基百科对系统的定义:系统泛指由一群有关联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

2、体。 (a set of entities, real or abstract 抽象的, comprising 包括 a whole where each component 部件,成分 interacts with or is isolated to at least one other component and they all serve a common objective 目标.)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性。 系统的特征1、群体性特征:系统是由系统内的个体集合构成的。 2、个体性特征:系统内的个体是构成系统的元素,没有个体就没有系统。 3、关联性特征:系统内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 4、结构

3、性特征: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存在的。 5、层次性特征: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 6、模块性特征:系统母体内部是可以分成若干子块的。 7、独立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相对独立的。 8、开放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又会与其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9、发展性特征:系统是随时演变的。 10、自然性特征:系统必遵循自然的、科学的规律存在。 11、实用性特征:系统是可以被研究、优化和利用的。 12、模糊性特征: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关联信息及系统的自有特征通常是模糊的。 13、模型性特征:系统是可以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研究的。 14、因果性特征: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

4、是具有因果关系的。 15、整体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超越于系统内个体之上的整体性特征。2、结构 结构的定义结构即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结是结合之意义,构是构造之义。合起来理解就是主观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结合构造之意思。在意识形态世界和物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语言结构、文章结构、思维结构、经济结构、建筑结构、人体结构结构的哲学意义:不同类别或相同类别的不同层次按程度多少的顺序进行有机排列. 结构的特性:1、整体性(totality) :整体性指一个由许多共同一致的现象构成的整体中,每个现象都与其他现象相依存,并且只能在与其他现象的关系中存在2、转换性(transforma

5、tion):转换性是指一个 亚结构以生成规则为依据,有序转化为另一个亚结构3、自调性(autoregulation):自调性是指各种规则在该系统范围内部发生作用。例如:影片的结构分析就是研究元素的组成以及元素被组合的方式。在对作为系统的影片进行结构分析时,应特别注重系统的多相性,如图像、音乐、运动、话语等。语言学的“结构” 指把各语言成分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式。如一个陈述句,可以视为不同层次的结构:句法层次、词形层次、语音层次、词汇层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结构可以解释为语言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采用的模式。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把结构规定为“各种内部依存关系的自动统一”。

6、System and structure are interpretative concepts for generalizing about relations on these two axes respectively。Structures are set up to interpret syntagmatic 组合的 relations;Systems are set up to interpret paradigmatic 聚合的 relations。结构是组合关系,系统是聚合关系。3、例子:串联并联的示例:开关、两个灯泡、电源将它们用电线依次连接就构成了一个串联系统,这个系统的功能

7、是使得灯泡发光发亮,超越了其中任何一件事物的单独性能。而它们以顺序的方式依次连接的关系就是这个串联系统的结构。这种结构也可以以树形结构图体现。当我们把这些材料的组合关系改变之后,变为并联结构,那么该系统的功能将发生变化,变为并联系统。而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的改变也会使系统发生变化,比如去掉开关,该系统就无法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所以,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构成该系统的各要素和组成该系统的结构共同作用的,缺一不可。4、关于结构语言学兴起于本世纪 30 年代的欧洲,基本理论源出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反对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结构语言学内部又分为三大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

8、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 。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 功能学派 “或“功能学派“ 。其先驱者是马泰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别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1926 年 10 月,由马泰修斯和雅克布逊等 6 人发起,建立了布拉格语言学会。该学会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上第一次把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反响。1929 年出版了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 。布拉格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论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 , 论纲中强调语言是一个功能体系,对语言现象的评价应着眼于它的功能。特鲁贝茨科依的音位学原理是这一学派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布拉格学派的

9、主要成员散居于世界各地,影响衰落。1956 年,布拉格语言学会与斯拉夫语言学会等团体合并,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何拉莱克担任第一任会长。这个新的学会继承了布拉格语言学会的传统,因此其成员被称为“当代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系统的思想,特别致力于音位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音位学说。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研究内部语言学,对广义的语言学问题也很感兴趣,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及外部语言学的其它各领域。 美国结构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它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驱者是鲍厄斯和

10、萨丕尔,分别著有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和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二人都强调要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龙菲尔德,1924 年他和鲍厄斯、萨丕尔等人一起创立了“美国语言学会“ ,1925 年出版会刊语言 。1933 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出版,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使它进入“布龙菲尔德时期“ 。 50 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 后布龙菲尔德时期“ ,哈里斯和霍盖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霍凯特 1958 年出版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语言学集大成的理论著作,对美国结构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总结。1951 年,哈里斯的结构

11、语言学的方法出版,被人视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的象征和转折点。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这不同于欧洲结构主义学派注重书面语的传统。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制定了一套对语言结构进行形式分析和描写的技术。这一学派对汉语研究影响很大。 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代表人物有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等。1931 年,叶尔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共同创建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 ,该学会成为当时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中心。1938 年创办会刊语言学学报 ,1939 年的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 ,遂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叶尔姆斯列夫任哥本哈根语言学会会长,他的语言理论导轮和普通语

12、法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这一学派以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的学说为基础,着重语言形式的研究。它特别注重语言的组合关系,这是这个学派区别于布拉格学派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把语言理论看成一个“纯演绎系统“,采用“假设-推理“法对语言进行分析,不大涉及具体语言事实的研究,因而其影响面比较小。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Empiricism ) ,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作为一个认识论的概念,经验一词主要指与理性认识相区别的一个认识阶段、认识形式,即感性认识。经验主义怀疑理性所依赖的先天印象,认为它们纯属想象出来的幻象,并力图表明,正是观察才引起了知识。针对理

13、性主义者放弃感性经验的主张,激进的经验主义者声称唯有观察和感觉者是唯一有效的知识源泉;事实上,人的感觉经验能够发现和揭示真理。由此,便推动了经验主义研究感知系统。这也是心理学的开端。 恩培多克勒这位历史上的第一位经验论者,为了其哲学目的,不知不觉地展开了一个典型的心理学课题的探讨。在他看来,理性主义者所谓人为自身心灵的神秘内涵所吸引而进行实质为记忆的学习,并通过这种学习而获得知识的天赋主张难以成立。在有关遗传的实际知识尚未问世之前来谈论所谓与生俱来的理念,只能是为摆脱哲学或科学难题的一条捷径,因此这种主张是无法验证的。经验主义希望通过找出知觉的作用机能来坚持知识来源于知觉的观点,最终反证出理性

14、和先天本性不可能充分知识的源泉。 纵观经验主义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类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认为,所有的意识观念均来源于知觉,但同时也承认意识的机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官能)是内在的能力。相比之下,后者的观点则更为激进,公开宣称不仅意念的内容,而且意念的整个过程都不可能存在内部能力,而只能是习得的。理性主义,一种认识论学说,主张唯有理性推理而非经验观察才提供了最确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理性主义者将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见解区分为一般的、易犯错误的信念和永久的、已被证实了的真理性知识,并在其中划出一条深深的鸿沟。他们声称,感觉经验只能产生关于表象世界的意见,由于表象可能使人

15、受到蒙蔽,所以这种得之于观察的经验是不可靠的,无法被确认为知识。鉴于此,理性主义者主张全面放弃感觉,而专注于从理性中寻觅真正的知识。还有一些理性主义者认为,许多知识是生而具有的;学习的实质,就在于通过理性能力对内部潜在的内容作出重新发现。他们指出,在这样一个先验的知识概念系统中,短促和随机的临时性经验必然找不到它的位置。 一方面,理性主义者认为,知识仅仅存在于一个完美的独立世界之中。我们感觉到的世界,只是对于完美的知识世界所隐约透露的神秘影像的复制,这种复制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所以感性认识处在不确定的状态之中,其认识的成果也只是一些摇曳的幻影而已。另一方面,理性主义者也往往轻视实践,贬低科学的

16、价值。由于科学来自观察和感觉世界中作为实践运用的知识,因此理性主义者认为这些基于不确定性知识的科学是片面的,甚至不合天赋理念的观点。在极端的意义上,理性主义者武断地否认了科学的可能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定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根本特点:排斥意识,主张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华生(美国人,John Broadus Watson 1878-1958)1913 年所创立。两个时期:1、1913-1930 早期行为主义(古典行为主义) 华生、霍尔特、魏斯、亨特、拉什利等。主张放弃意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2、193

17、0-1960 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已不像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长,开始主义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产生背景:1、社会背景1、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心理学需要帮助和鼓励工业提高工人总体活动的效果。2、进步主义的产物3、反理智主义的产物,推崇有用的知识,认为知识应当为人的需要服务。2、哲学背景: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新实在论3、自然科学背景1、物理学的楷模作用:牛顿的物理学革命,既重视观察实验,又重视归纳概括2、生理学作用:谢切诺夫有关反射的研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别赫切列夫的反射学4、心理学背景1、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以意识为研究对象,难以适应当时

18、美国社会对心理学的需要2、动物心理学的发展:使华生形成一种观念,既然能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纯客观的观察和解释,那么也就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同样不纯客观的观察和解释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机能主义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意识作为适应环境的工具,这样也就抹杀了人在意识指导下的行为与动物本能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异。华生在此基础上剔除了残余的思辨遗迹,把机能主义顺利地过渡到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一、对内省法的批判放弃内省法的理由:1、心理学不再研究意识。传统心理学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而意识是主观的,他人无从得知;行为主义心理学放弃探讨不可捉摸的意识状态,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而行为是公开的。2、内省的精确性

19、和可靠性值得怀疑依据科学的客观性原则,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应该是公开的、可接受他人监督和检查的,内省法不具备此类特性。3、内省法无助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结论多停留在形而上领域,与现实生活脱离联系4、内省法排斥了来自动物心理研究的事实和资料因为动物没有语言,不能进行内省报告,意识心理学一直排斥动物行为的研究。只有抛弃内省法,才能结合动物行为的研究,增进对人的行为的理解。2、采用心理学的客观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不借助仪器的观察 )、借助仪器的观察2、条件反射法3、口头报告法:华生认为,在正常人身上,有一种在动物身上不存在、甚至在变态的人身上也不完善的能力,即观察自己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些

20、变化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4、测验法:不是测量智力或人格,而是测量被试对测验所提供的刺激情境的反应。5、社会实验法:两种具体程序1、操纵或改变社会情境,如开展禁酒运动等,考察由其所引起的社会变迁。2、反应已确定并被社会所认可,考察引起该反应的社会情境。总之:华生的行为主义方法学改变了人类被试在实验室中的性质和地位,被试不再是观察的主体(自己进行内省) ,而是被观察的研究的对象。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后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他们不像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斯金纳的操作

21、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把行为分为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先行刺激引发的,是对刺激物的回答,这种行为比较被动,要受刺激物的控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应就属于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操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应答性行为所导致的是“反应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导致的则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箱: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例如把一只饥饿的白鼠放在斯金纳箱中,白鼠可能表现出乱窜、尖叫等多种行为,当其偶然碰到实验者有意设置的杠杆时,就会有食物落下,从而强化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经过多次尝

22、试和强化,白鼠建立了按压杠杆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规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只不过强化增加的不是某一具体的反应,而是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认为,言语也是一种行为,它不过是有机体所发出的声音反应,这种声音反应与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反应没有两样,同样遵循操作强化的原理而得以形成和控制。例如婴儿最初偶然发出的声音,受到妈妈或他人的爱抚、肯定或否定,于是婴儿逐渐习得了单词或字,以此为基础,之后他说的每一个单词或句子都受到听众方的反应强化或不强化,或惩罚,于是言语行为就有控制地形成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观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

23、响,认为语言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注重在研究中进行客观事实的描写,而尽量避免意义的研究。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SrsRS(stimulus):实际刺激r(response):语言的替代性反应s:语言的替代性刺激R:实际反应上述公式可以解释为:实际刺激 S 引起语言 r 的替代性反应,即引起语言的发生,语言又作为替代性的刺激 r 引起实际的反应 R。他举了琪儿想吃树上的苹果作为例子,琪儿看到苹果受到实际的刺激 S,如果她受到刺激之后自己去摘 R,即为 S-R。但是她在受到苹果的刺激之后没有自己去采取实际行动,而是跟杰克说话 r 希望杰克去摘,那么杰克所受到的刺激就是 s,而杰克去摘了就

24、是 R。即完成上面的公式:Sr-s-R。【现代语言学流派第二次小组讨论】问题一: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的贡献纲要:1乔姆斯基的语言观2乔姆斯基的公式化原则A生成原则B转换原则1.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先天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中发现,有许多语言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儿童学习语言 VS“白板说”或“ 刺激反应” 论先天的语言能力(后天经验并非不重要 :PG=UG)乔姆斯基的研究对象就是内在的语言能力,目标使用一套公理形式演绎系统将这种能力刻画出来。哲学基础:理性主义。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乔姆斯基推理说,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含人类一切语言共有特点,可称为

25、“普遍语法 ”或“语言普遍现象”。“普遍语法就是构成语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一组特性、条件和其他东西,所以是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规则与表达 ,P69)(普遍语法过渡到某种个别语法需要经验的触发)个别语法个别语法就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乔姆斯基称之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以区别于语言运用(performence)。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是语言运用而是语言能力,类似于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研究对象不是言语而是语言。乔姆斯基认为,研究语言能力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生成语法不是说话过程的模式,而是语言能力的模式,是对语言能力作出的形式

26、化描写,用一套公式将其内容表达出来。生成语法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普遍规律,最终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模式和人的本质属性。句法结构 (一)各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表面上不同,但同样有一个共同的底层体系,他相信可以按照句法的要求列出有限的规则,只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不生成不符合语法的句子。规则的特征 P1661)具有生成性(generative)2)要简单(simple)3)要清楚明白(explicit)4)形式化(formal):参照数学,采用了一些符号手段 P1755)要详尽无遗(exhaustive)6)要有循环性(recursive)转换规则乔姆斯基在句法

27、结构中列出了十六种英语转换规则。如否定规则, “do 追加 ”规则。例句:1、She might not come today2、John has not written the letter.3、Jane was not smiling.4、She didnt kiss her cat.分析可知,第一个成分是名词短语,第二个成分是情态动词、have,be,do 和它们的时态、人称变化,do 是临时追加的,是个时态载体,可分别分析为 CM,Chave ,Cbe,C 。否定词后面的成分无关紧要,可用删节号代替。现在将这三部分分别用X1,X2,X3 代替,否定转换规则可以写为:结构分析:NP-C-

28、V-NP-C+M-NP-C+have-NP-C+be-结构变化:X1-X2-X3X1-X2+nt-X3乔姆斯基是不是第一个尝试将语言规则公式化的人?直接影响乔姆斯基的有两位语言学家:雅克布逊和海里斯雅克布逊:他的音位学理论实际上是探索语言的音位普遍现象。他认为,不同的语言的音位系统知识表面现象,其底层体系是一样的,他的十二中区别特征就适用于一切语言。 (乔姆斯基受此启发,试图寻找句法上的普遍现象)海里斯:他的成分分析法可以改进为形式化的语法规则。例如,形容词(A)加上名词等于名词(A+N=N)最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在近三十年中几经过修改,而且仍在发展。从 1957 年到现

29、在,生成语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五十年代初到 1965 年为第一阶段:第一语言模式时期(The First Linguistic Model)2从 1965 年到 1970 年为标准理论时期(Standard Theory)31970 年以后,生成语法进入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Extended Standard Theory)问题二、三:分析三篇文章脉络并结合文章讨论结构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的特点文章一:“爱咋咋地”的构式特点结构语言学方法(列举语法)文章脉络:从一个实例出发:“爱咋咋地”用 AVV 表示这个实例现象, “AVV 构式是一个表示祈使的紧缩复句,表示一种无所谓和不耐烦的态度和情感

30、”举出口语中 AVV 构式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变体,以及不同搭配下和不同场合下产生的不同意思(比如用在与客人寒暄的场合, “无所谓”的情感态度就调整为“放松些,别客气” )给出汉语构式形成的原因(汉语缺少形态限制、词类用法常常可以突破、口语运用中表达求简而导致省略、不同场合的交际需要)总结:“构式”的意义和作用无法替代,汉语构式的研究会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说,此处只是汉语的构式研究,目的在于丰富后者)文章二:“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生成语言学方法(规则语法)从一个语例“打碎了他四个杯子”出发,分析两种划分句子层次的方法(“他”充当定语或者宾语)引出“约束理论”进行

31、分析得出结论:“他”是宾语,不是定语文章三: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生成语言学方法(规则语法)指出两种语法现象:以“张三被杀了父亲”和“张三死了父亲”所分别代表的“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领主属宾句”引入“非宾格理论”和“领有名词移位” ,给上述两种现象赋予一套统一的语法解释假设这套理论可以运用于任何句子,再寻找将不合法的句子过滤出去的条件(乔姆斯基理论中的“选择性原则”和“严格的次范畴原则” )异同:1、都是从一个例子出发,并从中提炼一个结构(归纳法) 。比如中提炼出AVV 构式,和中将句子形式化(但提炼出结构之后需要寻找更多的形式变化的例子,而和则不追求例子的丰富性,关键在于用理

32、论对现象进行解释)2、都有原有理论的基础:构式语法;约束原则;“非宾格理论”和“领有名词移位” (但的理论不占中心地位,文章着力点在 AVV 构式研究,而这种研究可以完善构式研究;在和中,不仅大量地引用了前人成果,并且理论是文章的中心,理论用来给某语法现象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而这个合理的解释又可以佐证该分析理论本身)3、强调了原因的个性(汉语缺少形态限制、词类用法常常可以突破、口语运用中表达求简而导致省略、不同场合的交际需要) ,语法也是个别语法。目的在于描写出这一构式的具体情况,没有问题需要解决。强调原因的普遍性,不承认有例外的现象,而是认为是由一些普遍的语法规则和具体语言相互作用才产生了种

33、种复杂语法现象。即乔姆斯基的PG= UG 公式,个人语法来自接触特定语言的普遍语法。 (引入的语法如“非宾格理论”来自意大利语,却对汉语也适用,是普遍语法) 。目的在于解决繁杂语法现象的分析问题,构建简单、明晰、有限的语法原则。4、不考虑语言层次分析,直接用 AVV 格式概括此类现象, ;中语言层次分析是重点,目的在于将语言公式化,建构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语法运算系统(如树形图的算法格式)三篇文章之间方法和目的的不同点是由其语言学方法背景决定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及关系产生的价值转换生成语言学:“转换”指按一定规则可以将一个或几个语言结构转变成另一个

34、语言结构;“生成”指的是创造性+明确的、形式化的根据他们的理论,结构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在方法上的不同如下:结构语言学 生成语言学排除先入为主,力求尊重语言事实,因此需要在生活中需找大量语例(并认定一切口语中能出现的言语都是合法的,分析他们出现的原因)由内省法生成较少的例子,关键在于用事先认可的普遍理论解释现象(不是所有的例子都是合法的,需要用理论筛选不合法的例子)归纳与描写,力图清晰呈现语言的结构(替换、对比、分布、直接成分分析法)演绎法,追求高度形式化(树形图、符号化、推导和运算等数学原理和方法)被比喻为化学(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被认为像化学家一样通过实验去逐层分析结构,所以描写语言学也被

35、比喻成化学)被比喻为数学(用数学符号进行说明)我们的困惑:既然结构主义语言学排除先入为主,力求尊重语言事实,为什么在举大量例子之前就出现“AVV 构式是一个表示祈使的紧缩复句,表示一种无所谓和不耐烦的态度和情感”?一种可能的解释:两种论文的写作方式:演绎式研究与归纳式研究(与归纳法和演绎法区分)演绎式研究需要先举出一种较小的概念,形成对对象的一个基本框架的认识,再与具体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形成更高一层的理解。 (中先提出 AVV 构式,再举例子,最后的结论对构式理论进行了晚上)归纳式研究:在研究之初先有大的理论框架,再将理论与具体事实结合进行解释(用理论归纳现象)问题一: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的贡献本

36、组讨论成员:李亚梅、牟秋嘉、屠奕丹、孙悦纲要:1乔姆斯基的语言观2乔姆斯基的公式化原则A生成原则B转换原则2.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先天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中发现,有许多语言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儿童学习语言 VS“白板说”或“ 刺激反应” 论先天的语言能力(后天经验并非不重要 :PG=UG)乔姆斯基的研究对象就是内在的语言能力,目标使用一套公理形式演绎系统将这种能力刻画出来。哲学基础:理性主义。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乔姆斯基推理说,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含人类一切语言共有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 ”或“语言普遍现象”。“普遍语法就是构成语言学习者

37、的初始状态的一组特性、条件和其他东西,所以是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规则与表达 ,P69)(普遍语法过渡到某种个别语法需要经验的触发)个别语法个别语法就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乔姆斯基称之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以区别于语言运用(performence)。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是语言运用而是语言能力,类似于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研究对象不是言语而是语言。乔姆斯基认为,研究语言能力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生成语法不是说话过程的模式,而是语言能力的模式,是对语言能力作出的形式化描写,用一套公式将其内容表达出来。生成语法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

38、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普遍规律,最终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模式和人的本质属性。句法结构 (一)各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表面上不同,但同样有一个共同的底层体系,他相信可以按照句法的要求列出有限的规则,只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不生成不符合语法的句子。规则的特征 P1661)具有生成性(generative)2)要简单(simple)3)要清楚明白(explicit)4)形式化(formal):参照数学,采用了一些符号手段 P1755)要详尽无遗(exhaustive)6)要有循环性(recursive)转换规则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列出了十六种英语转换规则。如否定规则, “do 追加 ”

39、规则。例句:1、She might not come today2、John has not written the letter.3、Jane was not smiling.4、She didnt kiss her cat.分析可知,第一个成分是名词短语,第二个成分是情态动词、have,be,do 和它们的时态、人称变化,do 是临时追加的,是个时态载体,可分别分析为 CM,Chave ,Cbe,C 。否定词后面的成分无关紧要,可用删节号代替。现在将这三部分分别用X1,X2,X3 代替,否定转换规则可以写为:结构分析:NP-C-V-NP-C+M-NP-C+have-NP-C+be-结构变化

40、:X1-X2-X3X1-X2+nt-X3乔姆斯基是不是第一个尝试将语言规则公式化的人?直接影响乔姆斯基的有两位语言学家:雅克布逊和海里斯雅克布逊:他的音位学理论实际上是探索语言的音位普遍现象。他认为,不同的语言的音位系统知识表面现象,其底层体系是一样的,他的十二中区别特征就适用于一切语言。 (乔姆斯基受此启发,试图寻找句法上的普遍现象)海里斯:他的成分分析法可以改进为形式化的语法规则。例如,形容词(A)加上名词等于名词(A+N=N)最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在近三十年中几经过修改,而且仍在发展。从 1957 年到现在,生成语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五十年代初到 1965 年为第一阶段:第一语言模式时期(The First Linguistic Model)2从 1965 年到 1970 年为标准理论时期(Standard Theory)31970 年以后,生成语法进入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