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09067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学好古代汉语课一、 古代汉语课考试的特点作为一门课程,衡量的基本标准就是考试。因此首先介绍古代汉语课程的考试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学习。先看一份试卷。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 。2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以从 三个方面来考察。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方面。3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主要区别是 。4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 。5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14 分):1射其右,毙于车中。2星队木鸣,国人皆恐。3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5姜氏何厌之有

2、!6秦氏有好女。7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0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此小大之辩也。3.天行有常。4.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2 分):1.魏文侯燕饮。2.植其杖而芸。3.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4.无以,则王乎?5.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6.箕子阳狂,接舆避世。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4 分):1.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2.逐之,三周华不注。3.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抚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4.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项泊杀人,臣活之。6.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属于那种类型(12 分):1.夫晋何厌之有!2.楚之恩惠,未之敢忘。3.唯陈言之务去。4.之二虫又何知?5.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6.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七、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 分):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倾,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倾,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 为之驾,比门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4、后有倾,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曰:“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总的看,古代汉语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题目小而多。虽然是七道大题,但每道大题下面又有若干小题目,每道小题目的分数是 2 分左右。由于题目小而多,因此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较广。在期末复习时经常会遇到同学问考试重点的问题,对古代汉语来说,很难像知识类课程那样说哪章、哪节是重点。它的重点散见于教材的各篇文选和各讲通论当中。因此,如果说重点,考试的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不是某篇文选、某讲通论,而是各篇文选和各讲通论中出现的古代汉语特有

5、的文字、词汇、语法现象上。这是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的性质是语言工具课。1语言。作为语言课,我想与之类似的是外语课。要学好一门语言课,必须下功夫掌握该语言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特点。王力先生曾经提出,要像学习外语那样学习古代汉语。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学好古代汉语课是不成问题的。为什么要像学习外语那样学习古代汉语,因为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的语言系统。比如:1.此小大之辩也。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辩论的“辩”,句中的意思是区别;说话的 “说”,句中的意思是高兴。 “错”在句中的意思是放弃。这是文字问题。再如:1星队木鸣

6、,国人皆恐。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姜氏何厌之有!5秦氏有好女。6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国人” ,句中的意思是“国都的人”;“城” ,句中的意思是“城墙” ;“行李” ,句中的意思是“外交使节”;“厌”,句中的意思是“满足”;“ 好”,句中的意思是“ 漂亮”;“ 妻子”,句中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这是词汇问题。又如: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抚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项泊杀人,臣活之。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5.楚之恩惠,未之敢忘。6.唯陈言之务去。7.之二虫又何知?8.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9.臣实不

7、才,又谁敢怨?。以上是语法问题。14 是词类活用 ;59 是宾语前置。古今汉语有同有异,而古代汉语课学习的是“异” ,对古代汉语特有的文字、词汇、语法现象必须一个一个地掌握。所谓掌握,就是背下来。2.工具。作为工具课,其基本要求是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大量的练习。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文选和古汉语知识通论知识。第一学期学习的文选有 26 篇: 薛谭学讴 、 纪昌学射 、 伯乐荐九方皋 、 欲学不畏暮年 、 竖谷阳献酒 、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 郑伯克段于鄢 、 齐桓公伐楚 、 烛之武退秦师 、晋

8、灵公不君 、 齐晋鞌之战 、 召公谏弭谤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冯谖客孟尝君 、季氏将伐颛臾 、 子路从而后 、 北冥有鱼 、 坎井之蛙 、 齐桓晋文之事 、 齐人有一妻一妾 、 劝学 、 天论 、 公输 、 历山之农者侵畔 、 更法 、 送薛存义序 。通论知识 10 讲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 汉字的形体构造 、 汉字形体的变异 、 汉字的通假 、 词的古义和今义 、 单音词和复音词 、 名词用如动词、名次作状语 、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 古代汉语的词序 、 古代汉语判断句 。总的来说,文选和通论知识所学习的主要是古代汉语文字、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要求是一结合、三落实。一

9、结合是文选与通论知识相结合,结合的方法是以通论知识为纲,掌握文选中出现的能够体现该知识的字、词、句。三落实是“字、词、句 ”落实,落实的标志是能够用通论知识来解释文选中的字、词、句。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到一结合、三落实。下面我们先谈谈如何以通论知识为纲,掌握文选中出现的能够体现该知识的字、词、句。比如名词用如动词、名次作状语 、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这两讲通论讲了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作为知识,我们要能够说明下列问题:1 什么是词类活用,什么是词的兼类,二者有什么区别?2 什么是名词、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3 如何判断名词、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4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使

10、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5 如何翻译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这些知识提供了文选学习的重点,即要掌握文选中出现的各种词类活用现象。依此类推,文选中出现的体现了通论知识的字、词、句都要熟练掌握。一篇文选字数较多,但需要掌握的字、词、句并不多。例如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11、。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文字问题:1必餍酒肉而后反:反, “返”的古字。2. 蚤起:蚤,通“早”。3. 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词义问题:重点词:1良人之所之:之(2 ) ,前往。所之,到的地方。2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国都。一般词:良人、瞷良人之所之、卒之东郭墦间、顾而之他、讪其良人、施施从外来、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几希矣语法问题:1餍酒肉而后反: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吃饱。2良人未之知: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按照通论知识提供的线索来找,这篇文章需要熟练掌握的字词

12、句一共七处。如何掌握,就是做到能够用通论知识来解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字、词、句三落实。其实,这些知识点在注释中都有,只要阅读时把它们挑出来、背下来就行了。四关于翻译关于古文翻译的知识是第二学期讲的,但本学期考试肯定有翻译的题目,与第二学期翻译题目不同点在于本学期翻译的文章出自所学文选范围之内。因此,在学习文选的时候要注意做翻译练习。做翻译练习时首先要注意先学学习翻译的步骤,这就是对译和调整。1 对译所谓对译,就是逐字逐句的上下对译。例如:原文:厉王 虐,国 人 谤 王。翻译: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公开批评厉王。 ,在很多情况下,直译之后,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对译可以避免漏译。对译是学习古文翻译的

13、基础。2调整 调整的方法主要是调整词序和增补词语。甲、调整词序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1)原文:无 适小国, 将 不 女容 焉 。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对译:不要到小国去, (小国)是不会你容纳的。调整:不要到小国去, (小国)是不会容纳你的。(2)原文:上不我用,即亡 。对译:主上不我用,就逃跑了。调整:主上不用我,就逃跑了。(3)原文:邴夏 御 齐侯。 (齐晋鞌之战 )对译:邴夏 驾车给齐侯 。调整:邴夏给齐侯驾车 。(4)原文: 晋侯饮赵盾酒。 (晋灵公不君 )对译: 晋侯饮赵盾酒。调整: 晋侯使赵盾饮酒。(5)原文:先

14、 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对译:先生不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收债到薛地吗?调整:先生不觉得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到薛地收债吗?乙、增补词语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原文: 一 鼓作气,再而衰 , 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 衰落, 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气已经衰落,原文: 三 而竭 。 (曹刿论战 )对译:第三次 便泄尽了。增补:第三次击鼓 士气便泄尽了。原文在“再”、 “三” 之前承前省略了谓语动词“鼓” ,在“衰”、 “竭” 前面省略了主语“士气”。翻译时分别补出“击鼓 ”和“士气” ,这样才能使语意清

15、楚。增补词语时应该慎重,要“惜字如金 ”,只有在不增补词语原意就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增补。要选择古代汉语语言现象比较突出的文章来做练习。例如: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3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翻译后可以对照古代汉语学习辅导中的参考译文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错误,错误发生在什么地方,找出错误的多发点,以便引起注意。如果没有时间,至少应该把词类活用的句子翻译一下,把古代汉语学习辅导中的翻译都读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