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7089646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2007-12-23 21:41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 (A)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黄安年文,发表:学术交流网/ 美国问题观察/2005 年 12 月 23日;黄安年的博客/2007 年 12 月 23 日发表从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一文发表在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12 月 23 日,现在在博客上发布。*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又要到了,从感恩节到圣诞节是美国一年消费的旺季,也是美国人民家人团聚,除旧迎新的日子,美国圣诞文化和圣诞消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了解圣诞文化和了解美国社会生活和

2、文化习俗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天圣诞节的宗教色彩已经慢慢淡化,而它的民俗色彩则日益浓厚,作为一种软实力的强势文化它对全球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还在感恩节前一段时间,我们所在美国的康州丹伯里这个社区居民已经开始了迎接圣诞节的布置和采购,随着圣诞节的临近这里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各家各户几乎毫无例外。一到夜里五颜六色的彩灯十分耀眼。我们几次来到大 MALL,里面迎接为圣诞消费高峰的到来,装饰一新,同时发现今年由中国供应的感恩节和圣诞节热销用品比往年更加紧俏。华尔街日报网络中文版 2006 年 11 月 21 日发表一篇文章感恩节前玩具走俏供应不足销量受限说:“随着感恩节的日益临近,许多家长已经开始认真为子女挑

3、选心仪的假日玩具了。不过,他们恐怕得做好这样一个心理准备:有钱却买不到货的情形不仅出现在视频游戏机领域,还发生在其他许多种热卖玩具身上。 ”“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中国的玩具制造商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纷纷从薪水较低的玩具工厂转向到待遇更高的高科技工厂就业。邓恩说,中国的劳动力现状无法充分满足玩具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华玩具制造商还要面临另一个头疼问题中国南部(许多玩具工厂都位于此)的用电管制现象。KNex Industries Inc 的总裁迈克尔?阿拉顿(Michael Araten)表示,他已得知公司位于中国的工厂必须每天停产 4

4、 小时,以响应政府拉闸限电的号召。美泰表示,该公司已为在华的所有工厂都购置了备用发电机,以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眼下正值全球、特别是美国对玩具的需求更加活跃之际,因此,中国的电力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更显严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圣诞文化和圣诞节消费在中国的影响也日渐扩大。这不仅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有着圣诞文化传统的国际友人在中国欢度圣诞的需要,也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的一种体现。是国人了解、欣赏甚至吸纳圣诞文化和圣诞消费的反映。与此同时中国逐渐成了美国圣诞文化用品的最大供应国之一,圣诞消费贸易额与年俱增,这种经济上的互补互惠和文化上共存共融形成了

5、美国式的圣诞文化和中华文化双赢的局面。然而也有人对于这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势并不认同,他们甚至认为是一种“西方文化扩张” 。12 月 20 日新民网报道:北大清华等十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 “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在 2006 年 12 月 18 日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里说,西方“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和扩张也是圣诞节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人热捧的重要原因。因此,博士们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联署发起人为人大哲学博士王达山强调“圣诞节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很大的冲突”的观点,主张一定要“抵制圣诞节,驱除西方

6、文化的不利影响” 。而新华网发表郭松民一篇文章认为:这份倡议书是“螳臂挡车” 。“圣诞之所以会在中国热得发烫,并不仅仅是集体无意识 ,恰恰相反,这是在一种世界大势下有意识选择的结果。这种世界大势就是:不管全球非西方民族情愿不情愿,大家都已经被强行纳入了一个全球等级体系和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就是经济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展主义 。如果你达不了标,那对不起,你的文化、你的节日、你的审美等等,统统都要靠边站。只要这一格局没有改变, “圣诞节”被人追捧的局面,也就很难被改变谁不愿意跟富裕、文明的东西沾点边啊?”张敬伟 2006 年 12 月 20 日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了圣诞是情人

7、春节是原配?一文,认为:“全球化的浪潮使圣诞落地中国成为不可避免。全球化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强国,更带动了东西方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圣诞节初来乍到带给国人的新鲜和好奇,是使国人接受并激情相拥的主因。简言之,这是不同文化邂逅所带来的一见钟情。而圣诞来到中国,除了保持着她的洋味本色,也颇能善解人意地顺应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商业包装,如白胡子的圣诞老人穿上了中式唐装,鼓励平安夜里的中国人购物中国的圣诞节不一定属于家人,却一定属于朋友和情侣。因而,作为情人的圣诞节和中国人还处于如胶似漆的热恋期。对之,西方媒体的看法或更客观。2004 年圣诞,美国新闻周刊驻京记者慕尼说,10 年前过圣诞时,他很感伤

8、,很想家,那时中国基本没人过圣诞。现在,北京处处都有圣诞树。2005 年圣诞,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说,中国的圣诞产业已经占领着世界圣诞市场的过半份额。今年,就连雪域高原的拉萨,圣诞节也成为不少人的最爱。总之,开放的全球化和包容的中国文化使圣诞和中国人结下良缘。 ”“圣诞节在形式上比春节更有表现力和想像力。圣诞节虽源于宗教,但却扎根于现实生活。圣诞老人、圣诞舞会、圣诞大餐、圣诞卡、圣诞帽、圣诞袜、圣诞树、唱圣诞颂歌、教会组织圣诗班在平安夜报佳音等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形式使得孩子们充满童话般的想像,使青年人得到爱情的温馨浪漫,使中老年人尽享阖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圣诞来到中国,虽然宗教色彩褪去不少,但形式上

9、的丰富多彩却被国人放大。 ” 12 月 21 日笔者在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部分世界史研究生座谈治学之路时,有研究生提出现在北大清华等院校 10 位博士发表公开信联名体制圣诞节活动在中国的影响,您怎么看?我的答复是:“圣诞文化、迪斯尼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只是这种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需要通过熟悉这样的文化来了解美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宣布抵制圣诞文化,由名牌高校的博士们联名抵制实在是多此一举,说的难听一点是一场闹剧。我们需要有包容各种不同文化习俗的良好心态,其中包括包容圣诞文化。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大国里出现联名抵制圣诞文化,这是一种弱势文化心

10、态,其实我们应该了解她、包容她、兼容并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荣共存有什么不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是那些圣诞文化或者迪斯尼文化所能全盘消化得了的。几十年前约瑟夫奈伊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美国的文化处于强势软实力状态,我们不是抵制她,也不是全盘接受她,而是洋为中用,取其精华。顺便提到,美国每年圣诞节的圣诞树及圣诞用品主要进口国是中国,今年因为圣诞用品供应减少而影响了美国人过圣诞节的欢乐心情,中国源源不断地圣诞节商品打进美国市场,人家美国人没有提出反倾销,我们自己的博士们却要抵制生产圣诞用品,你说怪也不怪?谨防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抬头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学术交流网()/ 美国问题观察 /2006 年 12 月 23日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