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爱眼日.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08866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爱眼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全国爱眼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爱眼日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2011 年 6 月 6 日是第 16 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活动的主题是“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低视力患者普遍存在,但其健康却被严重忽视。什么是低视力低视力的传统定义是患者的双眼即使经过手术、药物等治疗和标准屈光矫正后仍存在功能性损害,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指佩戴适当度数的眼镜矫正后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小于 0.3 而大于(或等于)0.05 或视野半径小于 10-15,但能够或存在可能利用其残余视力做某项视觉活动者。我国每分钟增加三个“低视力”儿童。我国 14 岁以下儿童低视力发病率为 0.43%。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遗传性眼

2、病,如先天性眼部结构缺损及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黄斑部营养障碍、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白化病、屈光不正、弱视等,还有一部分儿童是因眼病、外伤等未能治愈所致。在中国大约每分钟就会增加一个盲童,而每分钟增加的“低视力”,却会多达 3 个。在目前,如何帮助低视力患者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低视力康复的改善有助于减缓低视力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儿童低视力须早查早治:低视力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更多、更重的负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训练,后果可能完全相反。儿童到 4 岁半以后眼球的解剖及功能的发育已经与成人基本相同,因此,4 岁半以前是儿童低视力防治的关

3、键期。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患儿不会告诉家长自身的视力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保育员、医生、家长等幼儿健康状况的观察者,自始至终保持着耐心细致的高度责任心,从观察小儿的运动、行为着手,如发现小儿行为呆滞、反应迟钝,就要引起重视,到眼科门诊做进一步的检查。儿童低视力该如何训练:正常小儿的视觉发育主要靠“看”,而这种视觉训练要靠成人来帮助。最初是让患儿看手电筒的灯光,亮光从上、下、左、右各个位置由远及近移向眼睛,训练患儿追随及固定目标的能力。随后可以用各种色彩鲜明、背景对比清晰及反光良好的玩具来代替灯光训练。在 1 岁左右,应把玩具放在他们周围,让他们观察、寻找,并逐步引导患儿注意周围的事物,如人、家具等。到 2-3 岁时应让他们看各种带彩色的图画,先是看单一色彩的图,然后看彩色线条图,进一步再看较复杂的图。接下去是练习描图及画画,图的内容要尽量与日常所见的实物相联系,如房屋、汽车、轮船等等。这样,不但训练了患儿的视觉功能,也训练了患儿的听觉和说话能力,为今后进一步训练自我照顾和独立生活能力或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