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大学扩招的有利因素 对于大学扩招,主要有以下有利因素: 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可以分配工作,因此考上大学就等于拿了“铁饭碗 ”,就成了国家干部,人们认为高考是最好的出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更是“跳出农门 ”的唯一选择。“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流传几千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现在大学急剧扩招,门槛越来越低,高中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再是难事。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 年北京的录取比率达到 708 ,广东省的录取比率与 2002 年持平,陕西达到 5647,江苏为 70,江西为 62,湖北为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考录取率都是比较
2、大的。现在家长、学生和高中学校所关心的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 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 1600 万人,全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 )在校生达 146252 万人,其中,普通高校 90336 万人,成人高校 55916 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 16298 万人和10318 万人,增长 2563和 2263。研究生发展较快。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共招收研究生 2026 万人,比上年增加 374 万人,增长 2265。在学研究生 5010 万人,比上年增加 1078 万人,增长 2741。从数量上衡量,20 世纪
3、80 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 2-3,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规模指标有相当大的差距。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3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阶段,正是人口出生率高峰期所诞生的婴儿成长时期,这一年龄段的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有数据表明,1995 年幼儿园学生规模最大,这批人在 1997 年进入小学,实现了小学规模最大化,从 1990 年到 2002 年初中阶段学生规模依次递增,小学六年教育到 2003 年达到顶峰。从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看,学校平均在校生依年份递增
4、,至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这一方面反映出生高峰期学生高潮正随年龄增长逐渐上移,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教扩招的效果。显然,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市场疲软、消费热点消失等问题,而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学界呼吁:应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这一政策的实施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
5、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5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伯克利大学的马丁特罗教授以美国和战后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 三个阶段。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 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 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 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
6、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因此,我国大规模扩招,也是提升教育发展阶段,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主要有: 1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平均素质降低。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发展成正态分布,智商特别高的和特别低的人群比较少,大部分人处于中间层次。这种数量结构在一定的人群规模下是稳定的。因此,当高智商的人被招收到大学之后,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就只能降低质量向低层次人群发展。以辽宁省为例,1998 年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为 512
7、分,1999 年为 465 分,分数线如此大的差异足以说明两年录取新生的学习质量有着明显的差距。 2,改革“精英式教育 ”而实行“大众化教育” ,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不良现象增加。如“硫酸泼熊现象”、“马加爵现象” 、“木子美现象”等。当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并不与扩招存在必然联系。但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低素质的学生进校后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规模扩大而造成的管理和道德教育上的缺位引发的。扩招之后,不安于学习而只想混张文凭的现象明显增多;各种标新立异,道德缺失的行为大量存在。扩招后教育经费的紧张造成学校不断提高学费。补贴、扶贫金的有限使得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得不出去打工,追求各种
8、诱惑增多。这些都对整个校园的学风、道德、文化环境造成强大的冲击。 3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上述情况的存在,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不得不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从思想行伪到学习指导,从学籍管理到自强自律,都要学校督促。思想教育也成了各高校另一个教育重点。这实际上是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的下移,即本该高中完成的任务现在要由大学来做。扩招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基础差的学生大幅度增加,补考现象明显增多。为改变这种现象,一些学校不得不改变教学计划,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又分别设立了提高班、加强班。这无形中给学校本来紧张的师资又增添了负担。其他方面如教务运行规划、教学质
9、量监控体系、考试制度改革、教学管理手段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不相适应的问题。 4扩招给后勤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教学资源日益紧张。目前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剧增,而教室、实验室乃至操场等教学及学生活动场地面积并没有大量增加,据不少导师和研究生反映,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对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程度不高,不是新书难以及时上架,就是上架的新书不见踪影。一些院校的理工科专业实验室,在原本由一人或两人操作的实验位置上,现在要安排三四个学生,甚至更多。部分实验课,有时不得不改为表演课。有不少研究生对住在校区外和同寝室人多(如 4 人)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生活、学习所必
10、须配套的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和完善程度,未能较快地满足研究生的需求和期望。 5教育环境、师资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师资,如果师资跟不上,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过重,精力投入不足,就会影响授课质量。如果师资也以同样速度增长,有可能又会因师资规模增加过快而导致整体师资水平下降,同样影响教学质量。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按其目前的在校生规模和国防科工委批复的生师比 14:1 计算,仅本专科教学需要专任教师 950 人,现在该校一个学年中为本科生讲过课的教师却只有约600 人,不得不安排了许多合班大课,甚至有些外语课也不得不合班上课。据调查,该校目前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本科生上课的
11、比例只有约 50,相当多的院系一半以上的教授从不为本科生上课。 6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由于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本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国家教育部 44 所直属高校 1999 年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 82,即有18的本专科毕业生在派遣工作结束时尚未落实就业岗位。2001 年,有关部门计算出 207所高校 10 个一级学科毕业生的平均初次就业率为 74。然而,一些专业的硕土毕业生就业难也已初见端倪,逼迫已初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刚进入市场就业就不得不面临提高学历层次的问题,一时间高学历教育热风靡中华大
12、地。与此同时,由于就业机会有限,致使那些怀才不遇的毕业生只好屈身附就,寻找低一级的工作;另一方面雇主也倾向于雇佣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从事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能干的工作。其结果,原本由中学毕业生干的事情现由本科生干,由本科生干的事情由研究生干,最终导致知识的相对失业。这样,人才高消费现象便产生,且愈演愈烈,人力资源被无谓浪费,出现了教育“过度” 问题。 7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逐渐降低。教育的“ 过度”导致了知识的失业,反过来,知识的失业又促进教育层次的进一步扩张,由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越来越被动,普通高校不遗余力争上硕士点、博士点,名校则拼命扩大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事实上,知识水平的升级并没有与教
13、育层次的升级成正比例,研究生教育存在着“炒现饭” 的现象,一些研究生专业并没有比本科生教育增加多少知识点。本科及本科以上三大学历层次的知识水平差距正在缩小,三者间的能力档次已不是十分明显。另外,“导师水平参差不齐” ,也是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研究生中“14 时间挣钱,14 时间谈恋爱,1 4时间学外语,14 时间搞专业” 的情况,也大量存在。 8精英教育机构承担着大众化教育的任务。理论上,精英教育机构培养的是理论性、学术型人才;大众化教育机构培养的是实用性、职业型技术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不同。精英教育机构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并无优势。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精英
14、型的大学,一般不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有的也办大众化教育,大多是另设附属机构,另搞一套模式。大众型人才的培养,是由社区学院、多科性技术学院、短期大学、开放大学等来承担的。但中国当前的情况不是如此。1999 年扩招以来,大量的扩招任务落在原有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身上,重点大学也承担了沉重的扩招任务。除原已承担的成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等之外,扩招之后,普通高校又增办高职学院、网络学院,还纷纷增办二级学院。普通高等院校,包括重点大学,由于承担繁重的大众化任务,办学力量分散,教育资源分散,承受着猛烈的大众化教育的冲击。近年来,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事实令人担忧。因此,在高等
15、教育大众化实施过程中,必须保护精英教育,减轻大众化给予精英教育机构的压力。 正方:高校扩招利大于弊高校扩招利弊的评价标准是高校扩招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下面从三方面论证我方观点:首先,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正所谓“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 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而高校扩招增加了人才的供给,使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趋于合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扩招调动了办学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高校教育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说,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其次,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高校扩招推动高等教育走向产业化之路,促使教育自身
16、发展规律的有机协调,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扩招也是符合我国教育精英化走向教育平民化、大众化转变的需要。所以说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再次,高校扩招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扩招满足了人们对受教育的渴求,是“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的一次重大实践,是 “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实现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需求,是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伴随着部分地区在短时期因为教育经费与办学硬件,局部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的产生。但是,高校扩招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腾飞,全民素质的提高,显然其利处是主流,决定高校
17、扩招的性质。而其弊端是支流,是阻挡不了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许多家长和学生因扩招而打开理想之门,教育改变命运,实现社会了和谐。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扩招利大于弊。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十年寒窗的读书生涯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讲,都是想迈进大学的门槛,接受高等教育。只要不是死读书,不是书呆子,多受一点教育总比少一点好。因此,我觉得大学扩招利大于弊。利有四个方面一大学扩招可以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入学几率新时期上了高中的学生,都有其奋斗目标。他们的家长不再是从前那种坐井观天的思想。只要他们的孩子读了高中,没有那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即使考不上大学,能用另外一种形式上大学也是愿意的。因而大学扩招这
18、一良好政策出台,正好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希望。他们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二、大学扩招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急需各种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来源于大学各领域各学科的学生。大学开设多种学科,需要大量学生参与学习和研究。大学扩招为这些学生敞开了继续学习之门,只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专业,学有所用,学而实习之。终究会有用武之地。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到社会各个行业当中,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俗话说:小溪可汇成百川,百川之水可以滋润一方方水土。人的智慧之水何尝又不是如此?从而可以说大学扩招 能为社会培养人才。三、大学扩招可以为某些怯场的考生创造机会高中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心
19、理素质难以述说。有些学生平常学习成绩不错,偏偏高考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以至考试没有正常发挥。如果用以前的考试制度,这样的学生只能一次定棰音,也就决定了他上大学的命运。鉴于此,新出台大学扩招制度给这样的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创造了便捷的条件。很多的事例证明,许多当年高考分数线以下的学生,正是借扩招的机会,在大学校园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正是这一次良好的机遇,这些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因而他们在大学里很勤奋也很出色。四、大学扩招可以给学校创造发展的机遇大学扩招带来一系列要解决的问题。如新增教室、宿舍、教职工人员-这些都需要资金。刚开始几年学校的资金可能出现困难。扩招的学生学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等有了固
20、定资产,后续的扩招生学费就不会投入这方面的建设。多招一些学生,学校可以创造收入,然后用这些收入再来改善大学校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声誉出名了,学生自然来这里学知识。因此,这给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弊有四个方面一、大学扩招,学校管理体系跟不上时代的节奏。随着扩招学生的到来,新增加师生员工的加入,学校如果沿用以前的管理方法来治理新环境,已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时代在前进,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好的校园风气,和谐、民主的师生氛围,才会给新新类人儿营造新的天地。他们用青春的翅膀,在快乐的校园天空自由飞翔,这就需要大学扩招后提高管理体系。否则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故步自封。
21、二大学扩招会有少数劣质学生趁机迈进大学校门大学扩招,敞开了校园之门。这给鱼龙混杂者创造了可乘之机。一旦这些劣质学生,重演不学无术的把戏。如考试作弊、英语等级考试的时候出钱请人代考、论文答辩抄袭别人作品等等。这些现象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为什么没有引起学校行政领导的注意和设立有效的措施呢?就是因为这种少数劣质学生,依仗家里有钱和权势,在大学校园为所欲为。少数领导不闻不问,以至败坏了学术风气。还有少数学生学习自由散漫,就因为捐了几个钱给学校,光荣栏上贴着他们的名字,他们在校园趾高气扬,让那些贫寒勤奋学习的学子们怎么安心读书?谁来关心大学校园贫困生的心灵?三、大学扩招师资水平是否与时俱进因为新学生的加
22、入,给校园带来一道风景,也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如果学校只注重收入,不注重教师的素质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大学扩招师资水平与时俱进已迫在眉睫!四、大学扩招缺乏合理的管理监督体系大学扩招是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利弊两个方面。从近几年的大学扩招来看,出现一些新的困惑和矛盾。尤其教师教学随随便便,上课不规范,很多学生都这样反映。这种现象由谁来管? 大 学 扩 招 -背 景扩 招 源 于 1999 年 教 育 部 出 台 的 面 向 21 世 纪 教 育 振 兴 行 动 计 划 。 文 件 提 出 到2010 年 , 高 等 教 育 毛 入 学 率 将 达 到 适 龄
23、 青 年 的 15%。 此 后 高 等 教 育 的 规 模 发 生 了 历史 性 变 化 , 在 短 短 的 五 六 年 中 , 大 学 招 生 扩 大 了 将 近 3 倍 , “大 众 化 教 育 ”取 代 了 “精 英教 育 ”。 直 至 2005 年 统 计 结 果 显 示 , 中 国 内 地 适 龄 青 年 高 校 在 校 人 数 居 世 界 第 二 位 ,仅 次 于 美 国 。 但 近 些 年 扩 招 所 带 来 的 一 系 列 社 会 问 题 不 断 突 现 出 来 扩 招 将 对 中 国 现 代 化发 展 带 来 深 远 影 响 。4有 部 分 专 家 认 为 , 大 学 扩 招
24、 是 中 国 政 府 作 为 刺 激 内 需 增 加 公 众 消 费 及 缓 解 就 业 压 力 的一 种 短 期 经 济 手 段 。 专 家 认 为 , 一 是 宏 观 社 会 需 求 , 二 是 解 决 经 济 困 境 , 三 是 走 出“应 试 教 育 ”怪 圈 。 扩 招 政 策 的 决 策 过 程 看 起 来 似 乎 很 短 促 , 出 台 很 仓 促 , 但 是 , 与 此 紧密 相 关 的 诸 多 问 题 早 已 经 是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和 政 府 决 策 部 门 综 合 研 究 的 政 策 问 题 。 这 一 政策 的 出 台 既 不 是 空 穴 来 风 , 也 不 是
25、 心 血 来 潮 。 从 近 期 看 , 它 作 为 我 国 实 施 积 极 的 财 政 政策 的 措 施 之 一 , 成 为 政 治 经 济 全 局 战 略 中 的 一 部 分 , 是 教 育 主 动 适 应 的 直 接 体 现 ; 从 深层 次 看 , 它 与 当 前 我 国 宏 观 背 景 有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是 我 国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客 观 要 求 和跨 世 纪 教 育 适 应 全 球 变 革 的 必 然 反 映 。上世纪 70 年代末高考录取百分比徘徊在个位数,到了 80 年代末变成百分之十几,而 1999 年扩招之后,录取比例达到百分之几十。1999 年的高校扩招给无数考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使得数百万人尝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滋味儿,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教育机会的均等。这一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