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语言习得-语言习得理论与我国外语教育体制站 点:专 业: 年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 论文完成日期:2010 年 xx 月 xx 日语言习得-语言习得理论与我国外语教育体制2摘 要当前关于语言习得理论众多,这些理论为语言的习得与研究提供了借鉴,促进了语言的发展。面对众多的语言理论,如何去选择适合的理论来促进我国外语教育体制的改革、完善与发展,成为当前语言研究者面临的重要的任务。在简要综述几种外国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在这一过程中寻求适合自己的语言习得理论。中国人学外语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但是当前中国的外语教育体制是不是适合我们应用,是不是提供了最好的语言学
2、习途径,能否使中国人口中的外语更加国际化,这些都成为我国外语教育体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我国教育体制本身存在什么缺陷,而且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促进国人学外语的热情,而不单单是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把学外语当成是一种负担。关键词:语言习得、语言习得理论、 外语教育体制、途径语言习得-语言习得理论与我国外语教育体制3目 录引言一语言习得与语言习得理论的概述1语言习得的界定2几种语言习得理论的概述3相关语言习得理论的分析总结二我国外语教育体制1我国外语教育体制现状2造成这种现状的缘由三语言习得理论与我国外语教育体制的对接结束语参考文献语言习得-语言习得理论与我国外语教育体制4引言在国际化的今天,外语
3、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掌握一门外语并不是简单的事,因此,很多语言学家纷纷进行了理论研究,大有百家争鸣之势。面对我国的外语教育体制现状,结合现有的语言习得理论,解决我国外语习得中的错误,更好的促进语言的交流。一语言习得与语言习得理论的概述1语言习得的界定语言习得,通常是指学习语言,在这里主要是指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人们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
4、影响二语习得的内外部因素。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到目前为止,二语习得的研究范围远比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众多方面。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在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研究与语言教学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虽然二语习得是在与母语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在本文中就不再把重点放在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分析比较上
5、,重点放之于语言习得理论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实行作用上。2几种语言习得理论的概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语言习得理论可谓是异彩纷呈,至少有40种之多。现仅选择几种比较重要的语言习得理论来进行一下分析比较。(1)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最全面也最能为人所接受语言习得理论的就是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lnput Hypothegis),是由“五个假设”为基础的语言输入理论,即“习得 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习得”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与儿童习得母语过程相似,指在自然环境中运用目的语进行意义交流,说话者关注的是交际行为,而不是语言形式。“学得“有意识学
6、习的产物,主要发生在课堂上,其关注对象是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往往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习 得 ”和 “学得”的区别是克拉中五种假说中最重要的,成为克拉申语言系统理论中广为人熟知的两大语言系统习得系统和学得系统。自然顺序说认为为:错误是语言学习的必要部份,这些错误并非随机产生,而是很类似小孩学母语的错误。此外,克拉申还认为学习者是依照某种语法规则的顺序来学习语言,此种顺序对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几乎都通用。语制监控说认为假设认为只有习得才能引导学生开始用第二语言来表达,只有靠习得才能培养起语感,才能流利地、顺畅地运用目的语。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说试图说明外语学习者是怎样随着时间而发展
7、出能力。克拉申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5(Comprehensive input)的一种心理障碍”。“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撼才有可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克拉申把情感因素分三类(1)动力。(2)自信心;(3)焦虑程度。如果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焦虑感适度,“情感过滤”就弱,语言输入较少受到阻碍(只有少量被过滤了),大部分输入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产生语言习得;反之,“情感过滤就强,阻碍语言习得。(2) 对话论对话论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约
8、翰逊(Marysia Johnson)教授于2004年提出的。以维果斯基和巴科梯为理论依据的对话论为拓宽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框架,该框架的作用表现在可以将二语习得有分歧的观点整合起来。对话论是一种新的语言习得理论,为语言的习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话论注重定性研究,主张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有机结合,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与乔姆斯基的观点相反,对话论不主张将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分离,而是主张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达到二者的融合,因为社会环境创造语言,语言造就社会环境,二者在相互作用中相会促进。新理论是一种社会对话理论新框架,它是基于多维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对话理论强调社会、文化、政治、历史和
9、制度因素对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注重社会相互作用的人类认知发展在社会文化和制度设置的重要性。总体而言,对话论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个积极的目的语文化参与者的典型。这种理论相对于以前的一些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相较之下,也更有认同感。(3)对比分析假说这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一种语言习得理论,即CAH它预测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愈小,学习者愈容易习得月标语的语法;若差异愈大,学习目标语的困难愈大。CAH以科学方法来分析母语与目标语的语言系统以得到两者间的语言对照分类,以帮助学习者预测叮能遭遇困难的假说奠定r日后言谈分析的基础。不过,CAH也引起许多学者质疑,这主要是因为CAH无法精准预测学习者出现的
10、错误样态.及为何不同背景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同一月标语时也常犯相似的错误,因而在后来才会被其他的语言习得理论所取代。3相关语言习得理论的分析总结在以上三种语言习得理论概述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以下几点认识:首先,语言习得理论的产生是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会有相应的语言习得理论才支撑,当时的社会环境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来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语言理论家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会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或者说是空间环境的制约。其次,时间也是导致语言习得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上面三种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流变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时间在语言习得理论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最后,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过
11、程就是其不断完善的过程。新的理论总是在旧有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这一过程是不会停滞的过程。二我国外语教育体制61我国外语教育体制现状外语教育种类单一化。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的第一语言。而其他外语一直处于种类有限,学习人数少,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中,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学校开设的外语语种主要限于英语、日语和俄语,韩语的教育刚刚起步,法语、德语、西班牙、阿拉伯语等则少有开设。其中,俄语和日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我国目前共有 35 万和 12 万学生学习俄语和日语,其余学生全部学习英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对外语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
12、,解决外语语种单一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外语学习的时间过长。我国的外语教育从小学一直延续到研究生教育的结束,这是与外语教育的基本规律相悖的。语言习得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文化习得的过程,没有合适的语言、文化氛围,外语学习者是没办法掌握一门语言的。儿童能够与母语同时习得另外一门语言的重要前提是有真实合理的语言环境,其所学语言应该是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轻松地完成对外语的学习。但在课堂环境下,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是难以得到发挥的,不当的教学方法更有可能使儿童对外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民族文化与外语相脱离。在我国,外语教育体制只能用枯燥来形容,单一
13、化,毫无乐趣可言。听说读写,都是相分离的,是脱节的,没有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学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没有学习到外语的真正的精髓。2寻根朔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错误的外语学习态度和动机态度与外语学习是紧密相关的。外语学习者对所学的语言以及本族语者抱有一种看法,这种看法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通过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动机总是同他满足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奖。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活动中的一种直觉性和积扳性
14、的心理状态。不容质疑的是,在中国只是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用完之后就扔,没有摆正自己的态度,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这是导致中国外语教育体制缺陷的重要原因。(2)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兴趣咿呀学语的小孩之所以能很快的学会一种语言,最基础的条件是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同样的道理,只有有了外语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厌学的心理。这一点也就是语言与环境的相脱离,缺少了必要的文化氛围。(3)教育体系自身存在弊端外语的学习需要相应的教育体系来保障,自始至终,教育体系只是把外语的学习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工具,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就不会在行动上付诸实
15、践。三语言习得理论与我国外语教育体制的对接语言习得理论是指导语言学习的重要的理论,要想促进我国外语教育更好的发展,必须达成语言学习理论与外语教育体制的对接。首先,提供积极的教学氛围。要改变灌输知识的旧的教学模式。要把以教师7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双向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改革旧的考试形式。把以测试语言知识为主变成测试语言能力为主,把测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对外语教材进行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新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培养目标,编写出新的外语教材。改变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
16、的兴趣。其次,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语言环境的真实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达到真正锻炼的目的。而且学生在环境中才能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也能保证自己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现有的语言学习理论来指导,加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在可操作性中实现外语教育体制的完善,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修正。结束语在写这一题目的过程中,思考的还不过深入,可能太过于理想化。我国的外语教育体制还是停留在最基础的基层,要想提高整体的能力,必须改变之。参考文献: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 Johnson,M A Philosoph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Yale University Press,20045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Pride ,JB and Holmes,J(eds )SociolinguisticsC Harmondswoah:Penguin Books祝畹瑾( 译 )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