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妇临产期的心理护理浅析【摘要】产妇从临产到分娩的过程中对未知的恐惧与害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为能否确认自己安全分娩而担忧。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能,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及交往,可以改变患者情绪,提高认识。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以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 【关键词】 产妇;临产期;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产妇担心自己承受不了分娩带来的疼痛。因此,胎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如在临产时加强心理指导,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率,缩短产程,使产妇在临产时能够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地顺利分娩,对保证母婴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手术产。医护人员的形象和语言
2、行为都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医护人员使产妇产生依赖和安全感的基础。医护人员对待产妇态度要和蔼,解释和指导要耐心。要表现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积极的责任心。医护人员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产妇有亲切感、信任感及安全感。1 产前心理护理入院时的心理护理,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新入院的产妇应加强入院介绍,对产妇、家属进行有关的心理卫生宣教,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分娩过程、母乳喂养、产后康复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指导咨询工作,及时宣传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以及产妇应了解的知识和注意问题,使产妇感到有一个小生命出生将要给家庭带来幸福和喜悦,从而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和依赖感,并有安全感。介
3、绍环境,给产妇创造一个有亲切感和安全感的环境,病区应办壁报,墙面宣传栏,看看分娩方面的录像,使产妇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每个产妇都必须经历的,从而减少其紧张情绪。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释,使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消除产妇对分娩的忧愁和产疼的恐惧,增强信心,为顺利分娩提供良好的条件。2 产时的心理护理产妇进入待产室以后,离开亲人,怕医护人员态度不好,怕疼,怕出血,加上分娩的期待,心情比较紧张、恐惧和焦虑,医护人员应当床旁守护,耐心解释不同产程阶段的不适原因,亲切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鼓励产妇增强信心,宫缩间歇期,将全身放松,充分休息,鼓励产妇进食进水,增强体力,防止过早疲劳,及
4、时排尿以利产程进展。在检查时,助产师动作要轻柔,并将产程进展情况主动告知临产妇,当产妇频繁子宫收缩时,护理人员应轻轻用手抚摸产妇的腹部、腰部,以示安慰和关切,从而减少其紧张情绪,不时的和她们交流,比如悦:“放松,深呼吸,你配合的很棒,相信我“,“看来你很坚强和有毅力,分娩一定会顺利“等,增加她们的信心和安全感,使产妇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心理稳定,缩短产程,以利于产程顺利进行,保证母婴安全。要想做好临产期的阶段性心理护理,要求医护人员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感,真挚的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记忆力,思维的独立性,注意的灵活性,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品格,关切的语言,良好的能力与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临产妇进行有效的身心护理,通过对产妇实行心理护理,使绝大多数临产妇明显缩短产程,降低手术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阴道分娩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作者:张晓云作者单位:747500 甘肃临潭,临潭县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