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比亚背后的大国博弈“战斧”划天舞,“幻影 ”闪如电。截至 3 月 31 日晨,多国部队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及其他目标实施了连续 10 夜和多轮次的空袭,以 3 月 23 日为例,多国部队一天之内就执行 175 次空中任务,其中美军飞机飞行 113 次,占总数 65%。这是自 1999 年科索沃战争、2003 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又一次出现的国际社会对某一国的集体军事干预。这一局势将走向如何?解读安理会决议安理会第 1970 号(2011 年)和 1973 号(2011 年)决议形成一个逻辑链,先有 1970 号决议确立了卡扎菲对待国内反对派民众行为方式造成“反人类罪”的可能性,才在接着的安理会
2、第 1973 号(2011 年)决议中做出两个授权:(1)明确性授权:建立禁飞区, (2)开放性授权:为阻止忠于卡扎菲的军队屠杀反对派及平民,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从字面上看,决议既没有“空袭”一项,也没有军事行动一项,如果光看第一项“明确性授权”,禁飞区的建立,似乎只是为了阻止卡扎菲部队空中袭击反对派武装和平民,而不包括主动对地面军事设施展开攻击,而第二项授权中的“一切必要措施”,用穷尽法列举,则应包括政治和经济等和平手段,而不只是军事的非和平手段,把“一切必要措施”只视为军事手段,显然是一种误读。3 月 28 日起在伦敦举行的多轮多国协商,应构成了安理会决议“一切必要措施 ”中的“政治解决方
3、式”。但是,从技术上看,在对方防空力量有效存在,并且实质违反停火承诺之时,是不可能实体性建立禁飞区的,所以,有效建立禁飞区,必然要使敌方的防空力量抑制到最低限度。而从两项授权的关系上看,它们之间显然构成相互包含的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弥补第一项授权中表述的不清和缺陷,从而确立了军事行动属“一切必要措施”之终极内容。按英国人的理解,针对卡扎菲的“斩首行动” 也属“一切必要措施”之内容。3 月 28 日,的黎波里一处医院管理方向外国记者展示了多国部队袭击医院的“铁证”,然而记者注意到他们手中拿的“证据” 是俄制“喀秋莎”导弹,这显然不是英、法、美等军队最有可能装备的武器弹药。另一方面,即便存
4、在“军事手段”被滥用的倾向,但安理会决议具有国际法效力,任何联合国会员均应遵守,无论其形成决议之前投的是弃权票还是其他。不能因为投的不是赞成票,则无视遵守决议的集体义务。他们为什么反对俄罗斯总理普京称法英美等国的军事干预,让他想起了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言下之意就是赤裸裸的伐异征服与侵略战争。这个比喻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斥为“不妥当”,显示了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其内部远非形成统一的看法。俄总统可能更加关切其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认为美国再一次陷入一场战争,未必是一件坏事,这增大了与对方讨价还价的空间。3 月 30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来华出席国防货币体系改革研讨会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时,表
5、达了安理会决议中“一切必要措施” 中要重视和平手段的愿望,认为武力不能解决问题。当然,中方的立论是建立在“假设性前提”上,即“如果军事行动殃及无辜平民,造成更大人道主义危机,则违背了安理会决议的初衷”,这种弹性主张,显示了中方一定的灵活性。美国国内也有反对声音,主要是从充当“反对派” 角色的共和党人提出的。不过,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共和党人从维护国内法优先于国际法的角度、对奥巴马未得到国会授权就动武提出合法性质疑,并不质疑安理会决议的合法性。美国共和党人急于知道民主党政府想把这一场战争打到什么地步,设定的战争目标有没有足够清晰。显然,他们只是在履行反对党“反对一切”的职责而已。 曾经在科索沃
6、战争中扮演积极角色的德国,这次面对类似的情势后,却选择了后退,在安理会上投出了弃权票。就因德国这一票,差点因赞成票数不够而使决议流产,好在最后一刻奥巴马极力说服祖马,争取到了南非的关键一票。德国的立场选择,更多是因德国国内政治选举原因造成的,促使默克尔选择了谨慎态度。在观望了一段时间之后,3 月 28 日,美、英、法、德四国领导人伦敦视频会议上,默克尔打破沉默,明确提出卡扎菲已经失去合法性,必须自己下台或面临被赶下台。利比亚的未来走向从各方态势上看,3 月 17 日安理会决议一过,卡扎菲就来了将计就计,宣布遵守 1973 决议,并停火。而此时,忠于卡扎菲的军队已经基本收复失地,对反对派武装逐个
7、击破,最后到了基本收官之局。拿奥巴马的话说,如果再不出手,利比亚的反对派就被卡扎菲消灭完了。所以,安理会决议到来的时机也微妙,卡扎菲宣布停火的时机也微妙,联军最后 19 日仓促动手的时机也很微妙。可见,英法美的行动,与他们对形势的某种预判有关:第一,联军动手后,会极大震慑卡扎菲,促使其集团内部分裂;第二,在联军空中掩护下,反对派武装会势如破竹,卡扎菲军队就会迅速溃败。基于这样的判断,甚至军事行动的领导权都认为没有必要列入议事清单。然而,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卡扎菲集团的权力牢牢由家族控制,即便外交部长科萨出逃,也没有多大的破坏性。由于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反对派武装在卡扎菲正规军队面前溃不成军,期望
8、反对派武装迅速取得军事战略性胜利,是不可能的。3 月 19 日第一波打击之后,多国部队自身也被迫就各自为战的军队寻找一个可替代的中心指挥机构,美国虽然强力参与和信息支持,但依然身负两场战争的美国并不乐意在新的一场战争中担任领导角色,即便幕后的主导者有可能依然是它。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指挥权向北约过渡,使之“意愿同盟” 转换成北约为中心的多国部队“联军”。随着难民潮的涌来,意大利也不得不更多地参与北约集体防卫,北约的“成分股”逾加明显。而卡塔尔等国参与,应该只具备象征意义。由于军事手段只限于空中打击,而且两派武装对打时,联军可否明显地站在一边,攻击另一方武装,也存在法理上的缺漏,这些因素决定了联军要
9、么迅速取胜,要么被迫转入长期军事行动中。联军下一步很可能提供武装、军事培训等方面支持反对派武装。美国不愿公开披上“带头大哥”战袍引领联军,很大程度上是由目前利比亚反对派前景不明决定的。按目前披露的信息,美国很早就通过中情局与反对派各方势力频繁接触,也试图瓦解卡扎菲集团,卡扎菲手下外交部长科萨的成功逃叛,应与美国及西方社会秘密情报部门活动有关。下一阶段就是进入与反对派的“密室政治交易 ”期。政治交易一日不达成,卡扎菲就是安全的,卡扎菲已经成为了一项谈判筹码。3 月 28 日希拉里在伦敦再次与反对派进行了接触,应视为政治交易谈判的一个延续。假如协商结果不理想,美国可能会接受一个由班加西为据点的“两个利比亚计划”,反对派控制的班加西至少能恢复石油出口。假如协商不成,而且脱离卡扎菲控制的区域有沦为极端组织乐园之时,美国甚至会再一次默许卡扎菲军队“统一国家”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