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际金融第一章.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08422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6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国际金融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国际金融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国际金融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国际金融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金融D,常志朋 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 ,主要内容,1.国际收支 2.汇率及其决定 3.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4.外汇交易与外汇风险管理 5.国际储备 6.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 7.国际货币体系 8.国际金融机构,参考教材: 国际金融学,谭中明、刘立平等 考 试: 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第一章 国际收支,1.1 国际收支账户分析 1.2 国际收支的调节 1.3 国际收支理论,第一节 国际收支账户分析,一、国际收支概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国际收支差额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交易收

2、与支的总和。,一、国际收支概念,(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当人们提及国际收支时,总是需要指明是属于哪一段时期的。这一报告期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等,但通常以一年作为报告期。,对这一定义须作以下三点说明:,只有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才能列入国际收支,而居民之间的交易属于国内交易。居民是一个经济概念,指在一个经济体(国家或地区)内永久或长期居住并受其法律管辖和保护的自然人和法人,具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非盈利团体。非居民则指短期(不超过一年)居住于经济体境内和居住于境外的自然人和法人。但各国使领馆的外交人员,不论在其它国家境内居住多久,一律视为居住国的非居民。,(2)正确理

3、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一个经济体的官方居民包括在其境内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其所属部门,还包括设在境外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军事机构等。设在境内的国际机构(如设于美国的IMF)均为非居民。一个经济体的企业居民指凡是在该经济体领土上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包括本国企业以及外资、合资、合作企业。境内企业设在境外的子公司是本国的非居民,是所在国的居民。按IMF的统一规定,中央银行为企业居民。一个经济体的个人居民是依据其居住地点和居住时间来判别,而不以其国籍为依据。凡是在该经济体领土内居住时间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上的人均为居民。,国际收支概念中的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济实体的转移。可分为五类:1

4、)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如国际贸易中支付外汇获得外国商品、劳务;2)商品与商品、商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换,如双边贸易是的以货易货、以商品为报酬的劳务输入;3)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如国际证券筹资;4)无偿的商品劳务转移,如国际间实物捐赠、义务援助;5)无偿的金融资产转移,如国际捐款、赠款、银行存款形式的遗产继承等。,经济交易可分为如下五种类型:,返回,(3)国际收支以经济交易为基础,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具体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本国政府全面了解本国的对外经济处境,制定对外经济政策。,(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理和原则,(

5、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理和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由贷方项目和借方项目构成,每一笔经济交易分别同时记入有关栏目的贷方和借方,金额相等。贷方记录本国商品、劳务出口,对外资产的减少或对外负债的增加,例如商品出口、向外借款或收回贷款等;借方记录本国商品、劳务进口,对外资产的增加或对外负债的减少,例如商品进口、对外投资或偿还外债等。,返回,(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1、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2、资本与金融帐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3、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 and Omiss

6、ions Account),1、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账户,它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1)货物(Goods):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货物一般按离岸价格(FOB)计价,若按到岸价(CIF)计价,需从中扣除运输费和保险费。(2)服务(Services):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与宣传、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它商业服务、政府服务等内

7、容。,(3)收入(Income):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报酬收入,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项内容。职工报酬是指非居民因工作而获得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水和福利;投资收入是指因资本的国际流动所获取的利润、股息和利息等,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和其他投资收入等。,(4) 经常性转移(Current transfers):转移是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经常性转移包括除以下几项所有权的转移: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与固定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有关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权人不要求任何补偿而豁免的债务。上述三种例外均属于资本转移。经常转移还包括政

8、府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返回,2、资本与金融帐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资本和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个部分。,(1)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资本账户的主要项目是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前者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获得或放弃固定资产相联系的基金转让,以及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等。后者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2) 金融帐户(financial account),

9、1)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这一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关系,投资者可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相当大的影响。直接投资可采取在国外直接建分支企业的形式,也可采用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上股票的形式。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收支手册中规定这一比例最低为百分之十。,金融账户记录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个部分:,2)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后者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

10、券、货币市场工具和其他派生金融工具。,3)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其他投资是指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见下)未包括的金融交易,包括长期和短期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可收支项目。,4)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储备资产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和维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和其他债权。,返回,3、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 and Omissions Account)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该相等,借

11、贷双方的净差额应为零,但在实际中并非如此。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等原因,会造成国际收支账户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就需要人为设立一个平衡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在数量上与该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与之相抵消。当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总计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从而出现贷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借方记入与该余额相同的数额;反之,当出现借方余额时,则在错误和遗漏项下的贷方记入相同数额。,返回,三、国际收支差额,(一)贸易收支差额,(二)经常账户差额,(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四)综合差额,贸易收支差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差额。

12、如果这一差额为正,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顺差;如果这一差额为负,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逆差;如果这一差额为零,代表该国贸易收支平衡。在分析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时,贸易收支差额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贸易收支差额,对许多国家来说,由于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同时贸易收支的数字尤其是货物贸易收支的数字易于通过海关的途径及时收集,因此贸易收支差额能够比较快地反映出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情况。贸易收支差额在国际收支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原因还在于,它表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

13、的变化。,返回,经常账户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的差额。当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为顺差;当贷方总额小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为逆差;当贷方总额等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收支平衡。经常项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二)经常账户差额,经常账户差额与贸易差额的主要区别在于收入项目余额的大小。由于收入项目主要反映的是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证券投资所取得的收入,因此,如果一国净国外资产数额越大,从外国得到收益也就越

14、多,该国经常账户就越是容易出现顺差。相反,如果一国净国外负债越大,向国外付出的收益也就越多,该国经常账户就越是容易出现逆差。因此,经常项目差额又被国际银行家视为评估向外国贷款的重要变量之一。,返回,(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是指本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资本输出入与金融交易收支的汇总差额,反映本国资本输出入与金融产品跨国交易等收支的平衡状态。差额为正值时,表明该国资本与金融资源流入大于流出的净盈余;反之,差额为负值时,该国资本与金融资源流出大于流入的净赤字。,该差额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它反映了一国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根据复式记账的原则,国际收支中的一笔贸易流量通常对应一笔金

15、融流量,当经常账户出现赤字时,必然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相应盈余,这意味着一国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为经常账户提供了融资。因此,如果该差额越大,代表一国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越强。,第二,该差额还可以反映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和开放程度。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已经逐步摆脱了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而表现出具有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将能够反映该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这种独立的资本运动规律。,返回,(四)综合差额,将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进行合并,或者把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与错误和遗漏剔除以后所得的

16、余额,称为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它是全面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综合指标,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差额往往就是指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如果综合差额为正,则称该国国际收支存在顺差;如果综合差额为负,则称该国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如果综合差额为零,则称该国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这一差额判断一国外汇储备的变动情况以及货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如果综合差额为正,该国外汇储备就会不断增加,本国货币将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综合差额为负,该国外汇储备就会下降,本国货币将面临贬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这一差额判断是否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政府也可以根据这一差额确定是否应该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

17、返回,四、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一)季节性和偶然性的失衡,(二)结构性失衡,(三)周期性失衡,(四)货币性失衡,(五)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一)季节性和偶然性的失衡,由于生产和消费存在季节性变化的规律,进口和出口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变化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一国国际收支也会发生季节性变化,从而产生季节性失衡。对于那些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就常常表现为季节性失衡。这是因为,在农产品收获的季节,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出口,形成贸易顺差。但在农产品收获之前,由于需要进口化肥、机械设备以及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必需品,往往又会出现

18、贸易逆差,这种贸易差额的季节性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无规律的短期灾变也会引起国际收支的失衡,这被称为偶然性失衡。例如,在出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后,在短期内往往会引起出口下降。但由于需要进口食品、药品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以应付自然灾害,往往又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出现国际收支失衡。一般地说,偶然性失衡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一次性的,且引起的失衡也是暂时性的,因此一国往往采取动用储备的方法加以解决。,返回,(二)结构性失衡,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由此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世界各国由于自然资源和其他生产要

19、素禀赋的差异而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国际分工格局随要素禀赋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将会发生变化,任何国家都不能永远保持既定不变的比较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能随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而得到及时调整,便会出现结构性失衡。此外,从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代替天然原料的合成材料的发明、出口市场收入的变化、产品来源及价格变化等都会使国际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一国的产业结构如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而得到及时调整,也会出现结构性失衡。,返回,(三)周期性失衡,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受商业周期的影响,会周而复始地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周期的不同阶段,无论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还是生产和就业的变

20、化,或两者的共同变化,都会对国际收支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因景气循环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被称为周期性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进口的快速增长,往往会使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赤字,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国内市场需求的疲软往往会引起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使一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对于资本和金融账户,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大量资本流入,将会使该账户出现顺差,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则会出现逆差。二战以来,由于各国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各国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增长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强,致使主要工业国的商业景气循环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景气循环,导致

21、各国出现国际收支周期性失衡。,返回,(四)货币性失衡,一国货币价值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国内物价水平发生变化,从而使该国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由此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当一国的生产成本与物价水平普遍上升,使其相对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的出口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会受到刺激,其经常账户收支便会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如果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相对较少,则会发生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结果,即国际收支盈余。战后,工业化国家虽然避免了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严

22、重经济危机,却远远没有能够抑制由于需求大于供给而造成的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在发展中国家更加严重,年率达50%或更高的奔驰型通货膨胀并非少见。西方国际金融学者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造成战后国际收支失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返回,(五)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在短期资本流动中,不稳定投机与资本外逃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另一个原因,它们还会激化业已存在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稳定性投机与市场力量相反,当某种货币的需求下降,投机者就买进该货币,从而有助于稳定汇率。而不稳定的投机会使汇率累进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

23、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加混乱。,资本外逃与投机不同,它不是追求获利,而是害怕损失。当一个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要把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投资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流动迅速的今天,往往成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返回,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并不一定需要货币金融当局采取政策手段加以调整,而是由其内在的调节机制给予一定程度的调节,达到相对均衡。经济体系中内在调节机制所发挥作用的大小,要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同而论。,第二节 国际

24、收支的调节,(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三)国际收支政策调节机制 (四)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货币制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由于黄金直接充当货币,又有三大自由,国际收支差额就直接影响一国货币供应量,通过物价的变化来改变进出口,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大卫休谟所建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在理论上揭示了国际金本位制度下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可能,如图所示。,返回,(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纸币流通使国与国货币的交换必须通过汇率来实现。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国

25、际收支的自动国调节机制的功效就不一样。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汇率的上升和下降具有自发性,其对国际收支具有调节功效。当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供给,外汇汇率趋于上涨。而外汇汇率的上涨一般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出口,从而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返回,(三)国际收支政策调节机制,虽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状况,但这一机制只能在某些经济条件或经济环境中才起作用,而且作用的程度和效果无法保证,作用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当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一国政府往往不能完全依靠经济体系内部的自动调整机制来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而有必要主动运用政策引导机制来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26、。一般说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主要有以下五种:,(1)外汇缓冲政策 (2)需求管理政策 (3)汇率调整政策 (4)直接管制政策 (5)供给调节政策,(1)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向外短期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的短期性失衡。一般的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该基金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当国际收支失衡造成外汇市场的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时,货币当局就动用该基金在外汇市场公开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这种政策以外汇为缓冲体,故称为外汇缓冲政策。,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季节性变动或不正常的资本流动所造成,则改变国内经济运行来消除这种失衡,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不

27、良影响,这时最好运用外汇缓冲政策,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阶段,从而不会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外汇缓冲政策运用的难点是如何判断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一般说来,外汇缓冲政策往往只适用于解决国际收支的短期性失衡,而对于长期性的根本性的失衡,运用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失衡,而且会使失衡大量积累,最终使国内经济因不可避免的调整而承受极大的震动。此外,运用该政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必须具备实施外汇缓冲政策所需要的充足外汇,必须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等。,返回,(2)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指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高或降低收入、物价和利率水平,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周期性失衡和货

28、币性失衡。这是战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财政政策通常作为调节国内经济的手段,但因总需求的变动可改变国民收入、价格和利率,进而引起国际收支变动,所以财政政策也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财政当局可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从两方面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一方面,减少政府支出或增税会通过乘数效应成倍地降低国民收入,收入降低又会相应地压缩进口,从而使经常账户恢复均衡。另一方面,抑制总需求又会降低通货膨胀率或使物价下降,而物价下降将会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刺激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经常账户逆差。,货币政策是货币

29、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一般通过改变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价格和利率的变动,所以货币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中央银行可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一方面可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经济增速放慢,减少进口支出,改善一国经常账户状况。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还会导致价格下降,提高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出口的增加使经常账户逆差减少。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中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影响不同于财政政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

30、策,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将提高而不是降低利率,在资本的国际流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会吸引大量资本流入,导致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顺差,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在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中,货币政策将比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返回,(3)汇率调整政策,汇率调整政策是指运用汇率的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在不同的汇率制度背景下,实施汇率调整政策的做法不尽相同,主要有:汇率制度的变更。在一国原先采用固定汇率或钉住汇率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货币当局可以采用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允许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行决定,让汇率的自发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市场干预。在汇率由市场决定的情

31、况下,一国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参与外汇交易、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出售本币的方法,操纵本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官方汇率贬值。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由一国货币当局人为规定,而非由市场供求决定。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公布官方汇率贬值,直接运用汇率作为政策杠杆实现奖出限入,以消除其国际收支逆差。,返回,(4)直接管制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的实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这些政策发生效应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方能实现;二是这些政策实施后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发挥效应的过程较长。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一国往往需要借助于直接管制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交易采取直接行政

32、干预的政策,包括财政管制、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等。,财政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目的的政策措施。各国经常采用的财政管制方法主要有:进口关税政策,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税率来限制进口数量,或者通过降低进口生产资料的关税来扶植本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出口补贴政策,如对出口商品发放价格补贴或出口退税等;出口信贷政策,如由官方金融机构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等。,贸易管制是指政府采取的直接限制进出口数量的政策措施。各国经常采用的贸易管制方法主要有:进口配额制,即由政府规定在一定时期内部分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进口许可证制,即由政府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来限制

33、进口商品的种类与数量;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包括卫生检疫条件、安全性能指标、技术性能指标、包装和标签条例等;歧视性采购政策,即要求政府部门和国营企业必须尽量采购国产品,限制购买进口商品;歧视性税收,即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销售税、消费税等。,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而对外汇交易所进行的限制,包括对外汇买卖、外汇汇价、国际结算及资本流动等诸多方面的外汇收支与交易所做的规定。,常用外汇管制方法主要有:贸易外汇管制,要求出口所得外汇收入必须全部或部分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进口所需外汇支出需要在外汇管制机构的批准下从外汇指定银行购汇;非贸易外汇管制,要求对于绝大部分非贸易外汇实行许可证制、规

34、定限额制、预付存款制、以及课征非贸易外汇购买税等;对资本输出入进行管制,通常对于发展中国家,大多采取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国际资本特别是长期资本流入,限制本国资本流出;,对非居民银行账户进行管制,根据非居民银行账户产生原因的不同,通过设立自由账户、有限制账户以及封锁账户等形式,对外汇交易以及国际结算等加以限制;对黄金现钞输出入进行管制;实行复汇率制,由外汇管制当局根据外汇的不同来源和使用情况,主动人为地制定和利用多重汇率并存,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常见的做法主要有固定的差别汇率制、外汇转让证制以及混合汇率制等。,然而,直接管制政策亦有若干明显的弊端:直接管制会对价格机制发生阻碍作用,不利于自

35、由竞争和资源最佳配置,社会福利也难以实现最大化;由于直接管制措施易于察觉,因而比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更易招致他国的责难或报复;暂时得到政策保护的受益者,在这种政策措施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之后,也总是不愿让它废止,因而直接管制措施有一种长期持续的倾向。,返回,(5)供给调节政策,从供给角度分析,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包括调整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影响供给的政策措施。调整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根据一国资源拥有状况和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规划,对部分产业部门进行调整与限制发展,而对一国优势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其发展壮大,从而提高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消除结构性国际收支

36、失衡。,通过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可以提高一国整体科技水平,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提高进口替代品的竞争力,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目的。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包括:加强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返回,(四)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密切相关,各国经济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当一国试图采取有利于本国国际收支恢复均衡的调节政策时,肯定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特别是有可能使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分散的独立决策,在考虑政策溢出效应的

37、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对本国国际收支最有利的政策;另一种方式则是对各国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前一种决策往往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如果各国都试图采取损人利己或者以邻为壑的调节政策的话,最终谁都不能从中得到任何益处,而且还会使整个经济体系缺乏效率。因此,加强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是十分必要的。,从狭义上讲,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是指各国在制定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之间的磋商等方式来对某些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进行共同设置。最典型的是通过设置共同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欧元区便是这种国际协调的

38、典型案例。从广义上说,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具有更加广泛的内容,它包括凡是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作用的一切行为。按照协调程度的不同,国际收支国际协调机制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信息交换:即各国在分散决策的前提下,相互交换为实现国际收支均衡所用调节政策的工具类型、搭配原则以及作用机制等信息; (2)危机管理:它是指在出现突发性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由各国共同采取适当的调节政策以渡过危机; (3)避免共享变量的冲突:即由有关国家就共享变量(如汇率)达成共识,以避免因意见不一采取不同措施造成国际收支失衡; (4)部分协调:是指仅将部分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纳入

39、共同政策的范畴。欧元区的政策协调就是实行统一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它经济政策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5)全面协调:是将不同国家的所有调节政策都纳入协调范畴,最大限度地获取政策协调的收益。,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有相机性协调和规则性协调两种协调方式。(1)相机性协调是指根据各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情况,在没有既定协调规则的条件下,通过各国之间的临时性协商确定各国应采取的政策组合。相机性协调的优点在于可针对具体情况就更为广泛的问题进行协商,缺点有两个:一是可行性较差,每次政策协调行动实际上都是各国政府之间的一次讨价还价过程,不仅政策协调的决策成本很高,而且很难对各国政府真正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缺乏可信性

40、,很难在缺乏明晰规则的情况下,通过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合理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从而给政策协调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2)规则性协调是指通过制定出明确的规则来指导各国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协调。规则性协调的优点在于决策过程清晰,政策协调的可行性与可信性较高,政策协调的效果也比较明确,因而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元区成员国的政策协调,都是规则性协调的典型案例。,虽然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可给参与协调的国家带来许多利益,但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协调带来的利益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首先,从协调行为来看,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相互间缺乏信任,从而使各国产生用较少付出获得较多收益的行为(机

41、会主义行为);其次,从协调效果来看,由于各国协调目标不尽相同,协调政策工具的偏好不同,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与传导机制也不同,都使政策协调的效果大打折扣(协同效应);,最后,经济政策的协调在许多时候还需要有政治上的合作,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有时经济政策的协调甚至将无法实行(政治市场)。综上所述,国际收支的国际协调机制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如何不断改善协调的方式与效率,提高协调效果与收益,仍是今后国际金融学所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返回,一、国际收支弹性论 二、国际收支吸收论 三、国际收支货币论,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一、国际收支弹性论,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度全面崩溃以后,各国纷

42、纷实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汇率变动十分频繁。以琼罗宾逊(J.Robinson)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一)弹性论的假定条件,(1)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2)假定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3)假定其他条件(如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令E表示外汇汇率,X表示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M表示以外币表示的进口额,B表示以外币表示的经常帐户差额,则有:,对外汇汇率E求导,得:,(二)马歇尔勒纳条件,经过简单的代数变形,有:,设 , 分别表示贬值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需 求价格弹性的

43、绝对值,则上式可表为:,本币贬值是否能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 的符号。显然,当 ,即 时,本币 贬值能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特殊地,假设一国贸易收支 在贬值前的汇率水平上处于均衡状态,即MEX,则问题 可简化为判断:,(四)J曲线效应,J曲线效应是指: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 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 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 最终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在于本币贬值后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和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

44、改变,因此,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定值,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那么本币贬值必定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在传导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已开始改变,而数量还没有发生变化,这里存在着五种可能的滞后现象:认识滞后,指新的价格信息不能立即为交易双方所掌握;决策滞后,指贸易商需要时间来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以便作出决策,定购新的商品和劳务;订货滞后,指定购新的商品和劳务需要时间;替代滞后,指在定购新商品之前先要耗用完库存商品或报废掉目前尚有置存价值的机

45、器设备;生产滞后,指增加或转产商品和劳务需要有一个过程。(即使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受以上几种滞后的影响;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上述种种原因的存在,导致短期内进出口量不变, 即使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也远远小于价格变 化的幅度,从而使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但是,这一 阶段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到了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数 量不仅能够变动,而且其变动的幅度将逐渐增大并超过 价格变化的幅度。此时,本币贬值对改善一国贸易收支 的效应将开始得到发挥,贸易差额将从逆差趋向平衡并 最终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五)对弹性理论的评价,国际收

46、支弹性理论是在金本位制全面崩溃及30年代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之所以在西方国际 金融学界久盛不衰,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 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但另一方面,这一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主 要表现在:,1.该理论只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4.应用该理论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返回,二、国际收支吸收论,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 Alexander)在一篇题为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效应的论文中,以凯恩斯宏

47、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从一国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出发,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国际收支的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该理论在国际收支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间建立了全面的联系,标志着国际收支理论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一)基本理论框架,运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经移项整理后得:,X-M=Y-(C+I+G),以B代表国际收支经常帐户差额,则有:,B=X-M=Y-(C+I+G) (1),以A代表国内支出总额,即ACIG,亚历山大将 其命名为“吸收”,则(1)式变为:,B=Y-A (2),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

48、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的结果。因此,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二)货币贬值效应分析,对B=Y-A取增量形式可得:,(1)贬值对收入的影响表现有二:第一,困置资源效应。在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的基本影响表现为出口增加,并通过外贸乘数增加收入。但前提条件是贬值国物价不涨,其他国家能够吸收这一增加的出口商品。第二,贸易条件效应。贬值产生这样的结果: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这样贸易条件将恶化,并不能增加收入。 (2)贬值对吸收的影响。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无资源可被用于扩大生产,国民收入无法增加,贬值就只能通过压缩吸收来改善贸易收支。即支

49、出减少一方面使进口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另一方面使国内对本国商品需求减少,以增加商品的出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三)对吸收论的评价,国际收支吸收论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将国际收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克服了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较之弹性理论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吸收理论还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的涵义,使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吸收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返回,1.没有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 2.隐含了两个重要的假定,即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机制运行顺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3.忽略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三、国际收支货币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日益增加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环境,从而改变了国际收支理论的分析焦点。而宏观经济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这一事实,特别是货币主义的重新崛起,又为这种分析焦点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蒙代尔(R.Mundell)和哈里约翰逊(H.Johnson)等人将起源于芝加哥学派的国内货币主义向国际金融领域延伸和扩展,形成了国际收支的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