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doc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7084145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播学期末复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重要人物,观点 施拉姆 麦克卢汉2. 传播学的欧洲渊源,几个社会学家的观点孔德 英国 社会学创始人 实政政治体系 客观描述了人类思想发展逐级向上的阶梯特征,深刻揭示了人类思想传播由唯心走向唯物、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规律。塔尔德 法国 社会学创始人之一 他用发明和模仿这两个因素的作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生活现象,宣称人类社会生活是一个发明、模仿、冲突、适应的循环过程,因而社会需要借助传播进行不断改革。涂尔干 法国 社会学家 人类不能只用生物和心理特征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而应该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多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并探寻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曾给传播过程研究给

2、以启迪。如何观察社会现象:(1)避免先入为主的成见;(2)观察要又外入内、由浅入深;(3)观察结果要能客观确切地表现; 齐穆尔 德国 社会也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交流网络才能被彻底而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人与人通过信息交流组成群体,进而形成社会。社会犹如一张巨大的无处不在的传播网络。这位后来的传播学者分析人类的传播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3. 美国传播学的孕育杜威 信息的社会化责任 共享工具库利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折射、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发展 “镜中我”:自我形成的渠道帕克 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换米德 首创符号互动论;“自我体”和“客我体”的社会形成和传递。符号互动论:对符号意义的共识和交换,强调

3、语言、副语言等符号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1) “主体我”代表每个人本能的、独特的“自然”特性,而“客体我”代表着自我的社会一面内在化了的社会环境要求的以及个人对这种要求的领悟。(2)人的自我是在“主体我”与“客体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在互动中体现。(3)两者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4. 传播学的产生于确立: 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1) 、拉斯韦尔 美国 政治学家 五 W 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五 W 模式:who 谁 what 说些什么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whom 对谁说 what 有什么效果传媒的三大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 协调社会关系 传衍社会遗产内容

4、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2)、勒温(卢因) 美籍犹太人 社会心理学家 守门理论、把关人观点(来自经济学) ;团体动力学;实验法;创立“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以及一系列由实地试验(实验法)得出结论3)、霍兰夫 美国 实验心理学家 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态度说服理论(传播效果理论) 说明实验使传播研究朝着效果问题的研究方向发展,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理论奠定基础;通过操纵变数以测量传播效果的实验性研究则构成了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4)、拉扎斯菲尔德 美国 人民的选择 “有限效果论” ;“两极(多级)传播论” ;数理(定量)研究;调查研究法个人影响力不仅破除了“魔弹论”的“电

5、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迷信,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而且还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这一特殊人物,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论” 、 “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有魔力的子弹电台的威力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是强大的甚至无限的5)、李普曼 美国 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里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象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舆论学提出“模拟环境”和“刻板模式”:模拟环境:就是信息环境,人们常把“模拟环境”当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大众传媒形成的信息环境(模拟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

6、地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刻板模式:1、提供简便参考标准(固定化、简单化) ;2、具有社会控制作用; 传播学的完善者:传播学的完善着/创立者/集大成者 传播学之父 :威尔伯 施拉姆(宣伟伯) 贡献:1) 、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2) 、将五大先驱各自的理论研究体系化加以整合;3) 、贡献众多理论成果:其中大众传播的出版则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而传播学概论的问世又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报刊的四种理论4) 、创建了调查中心和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施拉姆学派” ;传播学的时间表:20 世纪 2040 年代 萌芽期 4050 年代 建立起 5060 年代 发

7、展期 6080 年代 成熟期 80至今 调整期5. 传播的分类大众传播(重要)传播可分为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传播也可分为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内向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人际内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这些传播都是在人的内心完成的;人际传播:一种符号互动;可以面对面,也可以借助简单传播媒介(听觉媒介人际传播的特点:1、直接性 2、随意性强 3、保密性强 4、反馈迅速 5、可控性强、视觉媒介) ;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类型:1、按群体分:两个 小群体

8、 公众2、按效果和动机分:满足性交流 手段交流3、按符号分:语言和副语言类语言:辅助语言的语气、音调、语速等。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1、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其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2、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3、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4、掌握良好的听说技巧香农和韦弗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 ,由四个正功能单元(促进、帮助)和一个负功能单元(阻碍、影响)组成:信源(要传递的信息)发射器(有将信息转变为信号的能力)接收器(有将信号解释为信息的能力)信宿(信息要传达的目的地人或物) ;再加上噪音来源(各种干扰) ;噪音:地理上的分割 交流障碍 文化差异 信息混合 缺乏反馈 身份地位影响大众传播 职业传播者和

9、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特点(1) 传播者既是个人又是团体,受过一定专门的传播训练;(2) 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3) 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4) 传播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具有大量生产信息和复制信息的能力;(5) 对受传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6. 传播的革命1) 、语言传播革命口头传播媒介 语言 10 万年前 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和范围内交流;、信息流传的精确性不够;、记录性差,难于保存和积累;2) 、文字传播革命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但也有学者认为约 6000 年左

10、右,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据推算至少有 5000 年历史文字传播的贡献:、 克服了音声的即逝性,可以保存信息,促进了知识的积累,不再单纯依赖人脑记忆;、突破空间局限;、使文化传承不再依赖神话或传说,产生了文献3) 、印刷传播革命印刷前时期:载体:兽骨、石头、木块、竹简(竹片)、纸等 ;传递方式:信鸽、驿马等;记录手段:手抄传播原始媒体: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 ,就是以手抄文书的形式出现的。约于 15 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在这种生产方式活跃的意大利威尼斯等某些西方城市,还出现了报道商业、政治消息的手抄新闻或手抄报纸手抄新闻信札(newsletter

11、s)。 印刷后时期:公元 105 年,东汉蔡伦发明纸张,7 世纪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1045 年,宋代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 世纪 40 年代,1450 年德国工匠古登堡在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1456 年用手摇印刷机印刷了 200 本圣经带来书籍和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西方传播学界常把谷登堡将机械技术运用于印刷的 1456 年,称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19 世纪 30 年代,大众型的廉价报纸,每份仅以一便士的价格出售的“便士报” ,首先在美国创办。此后,廉价报纸发展迅速,很快在西方其他国家中普及。此外,书籍、杂志、广告事业也得以发展。价格促进了大众传播20 世纪

12、80 年代以来,激光照排,电脑编辑和网络传输应用在新闻编辑出版领域。4) 、电子传播革命电子传播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有线:1837 年莫里斯发明了电报机,1844 年发出第一份电报。 “上帝,你究竟创造了什么!” 1858 ,大西洋海底电缆完成。贝尔等人 19 世纪 70 年代研制的电话系统,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无线:地上波传输和卫星传输。意大利人马克尼 1895 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成功。无线广播电视和电话 1957 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标志人类进入卫星传播时代。5) 、网络传播革命(重要)以 1946 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地世界第一台电脑主机“埃尼阿克”的诞生年,作为第五次传播革命的

13、纪元;1994 年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计算机为媒体的传播:崭新特点:交互性、参与性、网民取代受众。比尔.盖茨:信息高速公路对我们文化的转变就象古登堡的印刷术极大影响中世纪文化一样,极大影响我们当代的文化。6).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重点)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2、第二次飞跃:4 万年前,语言产生3、第三次飞跃:3500 年前,文字产生4、第四次飞跃:19 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5、第五次飞跃:网络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重要)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1、加速度发展趋势。2

14、、传播方式是叠加的。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7传播的模式传播模式的典范和评介(重点)单向传播模式:拉斯韦尔 5W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双向传播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互动传播模式; 罗杰斯 京开德 辐合模式8.传播的功能社会的功能(重点)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教育功能4)文化功能9.传播者传播者的责任(重点)1)契约型责任2)社会性责任3)法规性责任4)国际性责任10.守门人 守门人和守门理论:守门人一词最先见于卢因(也译为勒温)的群体生活的渠道 。他的学生怀特在守门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中,揭开了“守门人”研究的序幕。守门人取舍通讯社

15、稿件的分类比例中,人情味和国际性的稿件采用比率较高。把关方面:收集信息,加工制作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信息。影响把关的因素:1) 、政治法律因素 例:我国宪法,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条款,行政法规,地方性条例,具体规章制度;2) 、经济因素 例:美国:A、所有权;B、广告商;C、受众消费者;3) 、社会文化因素 例:美国媒介竭力保护的神圣领域 A、宗教 B、家庭 C、爱国主义 D、社区 E、医疗 F、法律与正义4)、信息自身的因素 例:美国地方电视台选择新闻的标准: A、时效性?B、接近性 C、重要性?D、人情味?E、显著性?F、反常性?G、冲突性 H、视觉冲击力?J、娱乐性。L、话题的热门程度5

16、) 、组织自身的因素媒介组织 A、组织的所有者 B、组织的价值观 C、组织的目的 D、组织的定位 E、组织内部的群体6) 、受众因素 A、目标受众群的确定 B、受众的价值观 C、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7) 、技术因素8) 、传播者个人的因素 A、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B、个人的个性特征 C、个人的传播方式守门人的角色与特征角色: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守门人,他实际是一个三重角色。首先,他是一个接受者其次,他是一个守门者同时,他又是一个传播者特征:隐形性、依附性、追加性、完善性 守门人的功能和责任功能:检查功能 加工功能 评价功能 导向功能 桥梁功能责任: 确定”编导”方针确保”产品”质量加强整体协调

17、发现和培养传播人才11.传播制度研究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这部论著的主要观点是:自大众传媒诞生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四种大众传播体制,即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和苏联(式)共产主义.媒介体制理论:政治与媒介的亲属关系:媒介言论的自由度大小)(1)媒介集权主义理论:统治者利益高于一切,为此,君主有权对任何信息的流通,包括新闻的传布、言论的扩散进行绝对的控制,始于世纪的欧洲封建专制社会。主要内容: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

18、予严厉的法律制裁。(2)自由主义理论:主张实行自律的“观点的自由市场”和“意见公开的自由竞争” ,、世纪对集权主义斗争中形成,96年英国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名言“真理只有在自由而公开的斗争中才能战胜谬误。 ” 主要内容: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它是合法的;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受强制;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3)媒介社会责任理论(英 臂距离管理)对自由主义的修正,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年自由与负责的报刊 。背景:二次战争对自由的影响世纪传媒多元和垄断,资源集中少数人,发生了矛盾;强调传播者的权利

19、,忽视受众权利;强调了传播内容的观点、言论,忽视了盈利性的传播媒介的低俗化趋向。社会责任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报刊要“供给真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要能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 ;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还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标准,不会为金钱而去做某些事,切实关心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内容原则:无绝对自由传媒机构,传媒机构必须对公众和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符合真实、正确、客观、公正。把握事件的真实意义;在法律和制度范围内的自我约束,不煽动犯罪,宗教或种族歧视;政

20、府必要时应该干预新闻传播活动;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4)苏联(式)共产主义理论(意识形态与媒介的关系)这是一种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介为对象而作出的概括。媒介完全是属于国家所有的,它是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代言人12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信息爆炸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超越了媒介空间的容纳而产生的剧烈传播反应或社会影响信息匮乏指大众传媒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的” “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表现:信息爆炸: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地球村和地球都市星城:信息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成为人类最重要的

21、资源:信息已取代了物质和能源成为人类生产的核心;13.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信息污染: 1) 、 “黄色新闻之父”是 1833 年创办纽约太阳报的本杰明和 1835 年创办纽约先驱报的詹姆斯。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经营与管理也有点趋向功利化和商业化。 (公关时代)3) 、1933 年美国出台了电视暴力管理办法 ;加拿大在 1993 年 10 月通过了反暴力法 ;1988 年 5 月英国设立了负责监督媒介的广播标准委员会;1996 年 8 月巴西成立了专门机构审查电视节目;澳大利亚采取对策限制;信息侵略:信息侵略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试图利用自己在传媒上和信息上的优势,将自己的核心价

22、值观渗透和推广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播体系和精神领域,最终达到专家和取代的目的。它与信息交流的根本区别在于,实施信息侵略的一方往往凭借其独特的经济实力和传播优势,有预谋的引诱和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信息交流的双方,通常是善意平等的、自觉自愿的、是以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态度借鉴和吸收对方的精华信息。了解信息侵略的性质与危害14.传播与符号语言的性质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并且是计较高级和复杂的符号。语言是用一定的声音和文字形式去标记事物或思想,从而获得意义。可分解为语音形式、文字形式、语义内容三个方面。15.非语言符号的功能1)补充的功能2)替代的功能3)强调的功能4)否定的功能5)重复的功

23、能6)调节的功能16.媒介的概念媒介:传播渠道,是一种物质实体、工具或技术手段,如广播。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发展史:早期的实物媒介、文字媒介近代平面/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17媒介理论评述麦克鲁汉的媒介决定论哥白尼式的任务提出“地球村”(1)媒介延伸论人的延伸媒介通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2)核心观点媒介即讯息论(媒介讯息论):形式大于内容(3)媒介冷热论媒介之热性与冷性热媒介: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高清晰度夸张的一类传播媒介(照片、拼音文字、印刷品、收音机、电影) ;冷媒介: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低清晰度抑

24、退的一类传播媒介(卡通画、象形文字、手稿、电话、电视、口语) ;清晰度:讯息、资料完备、明确的状态(添加自我想象的多少 照片高 漫画低)梅罗维茨 媒介情景论(1)戈夫曼“拟剧论”(2)主要观点强调场所的重要性和动态性 (3)大众媒体的介入对场所划分的影响电子媒介能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4)优缺点分析优点:1、媒介研究越社会研究的有机结合;2、以动态的和可变的眼光分析情境与行为的关系;3、将受众的概念纳入媒介情境的分析之中;缺点:1、过分夸大了媒介科技的作用;2、过分夸大媒介科技对社会的消极作用;布热津斯基 媒介失控论(1) 失去控制:21 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2)内容的混乱:色情、暴力、贫富

25、差距、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等18传播谋略的概念 指媒介组织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实现自己的总任务和目标所指定的长期性、全局性、整体性的规划。19受众的特点 多杂散匿20意见领袖概念 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功能 扮演“向导”与“桥梁”角色,负责将上一级传播内容中的“现实” “翻译”成当地群众的经验决定意见领袖及其影响力的形成的因素 价值 信源 知识面 责任感 人际交往 社会地位21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需求,它们引起对大众媒介或其他信源的期望,导致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最后导致需求的满足以及其他(往往是非有意的)结果使用与满足理论传

26、播效果:指受众能从大众传播的讯息当中得到什么样的需求的满足。 22传播与环境的关系传播对环境的依赖 环境既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基础和条件环境对传播的作用(1) 非定向(2) 自发而非自觉(3) 潜在的、渐进的和渗透性的传播环境 指存在与传播活动周围的缩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23传播效果(1)魔弹论 (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20 世纪 40 年代之前 枪弹论的观念认为,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效果研究成果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火星人入侵地球研究者 拉斯韦尔 坎特里尔缺点:没有实证研究的

27、支持 忽略个人差异(2)有限效果论(强化效果论,最小效果论,无效果论)20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没有设想中那么威力无穷,传播者的意图经过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是态度的转变而是态度的强化。效果研究成果 人民的选择研究者 拉扎斯费尔德等(两级传播论)(3)适度效果论20 世纪 60 年代80 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4)强大效果论20 世纪 80 年代后 强大效果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

28、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大众传媒的积累性、普遍性、和谐性的有机结合,就能够有力影响或塑造社会舆论. 24议程设置论 大众媒介或许无法只是我们怎样去思考,但它却可以决定我们看些什么、想些什么;25知识鸿沟论 获得更多信息的群体和获得更少信息的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越来越宽26沉默螺旋论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 ,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

29、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这样,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意见。如果这个过程有大众媒介参与,螺旋往往形成得更快、也更明显。27媒体依赖论 德弗勒 洛基奇(1)媒介效果的产生不适因为全能的媒介和欣喜,而是由于媒介在特定社会中以特定方式满足了特定受众的需要;(2)媒介效果的产生和形成取决于受众,取决于特定信息与受众的信仰、情感和行为等关键变量的相关程度,因此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决定了媒介的影响力;(3)不仅需要依赖媒介理解社会、认识射虎,还需要依赖媒介知道我们做出选择和应对;(4)每个人受媒介的影响不尽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